●節錄─東方欲曉,風景還是這邊獨好嗎?●
看了朋友送來的一本書“東方欲曉”,牟永寧寫的。
牟永寧是我學弟,台大化工系畢業,1971年拿了伊州理工學院碩士。
不久就回中國了。
這本書是在他從中國出來後寫的。
書的名字是毛澤東的一首詩,詩是這樣寫的: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這本長達300頁的書,道盡了一個知識分子,從台灣出來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盲目的響往與無知,更道盡了50年來兩岸關系的荒謬與錯亂。
不僅是一個台大人的故事,更是一個現代中國人的故事。
一面讀,一面想到景新漢,我唯一知道的回中國定居的。
景新漢,山西人,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文星雜誌編輯。
他和太太傅小燕在1966年從紐約繞道巴黎回中國。
正是文革的高潮。
他也是我知道的,唯一沒再申請出來。仍在山西太原。
牟永寧書裡說:因為是中國人所以要回中國。
甚至說:回去是要嘗一嘗當一個真正中國人的感覺。
他沒說出一個中國人的感覺是什麼?
是他發誓要喝的長江水,還是要跨步走上的長城?
20年後的領悟,真正一個中國人的感覺,會不會還有別的?
像文化差距,像社會結構。
書裡除了敘述他20年來的生活細節外,有二件事最使我感動。
一件是1992年,靠著從台灣移民來美的父親,幫他辦出國手續,父親對他說: 你當年要回去不能全算你錯,現在要出來,不能全算你對。
知子莫如父,但錯與對用什麼來衡量呢?
也許只能用歷史來做見証。
另一件是他送兒子到Cornell大學唸書,綺色佳的校園依舊很美。
綺色佳還是當年他離開美國的最後一站。他是經過加拿大的渥太華回中國的。
這不是美國人常說的 A Full Circle嗎?
綺色佳更是他與老友挑燈夜談,寫下要飲長江水的誓言。
當年勸他三思後行的老友仍然住在那裡。
他去拜訪過老友嗎?談了些什麼?
牟永寧在書裡沒有做交待。也許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也許他是一個工程師,不善於用文字表達自己。
我倒是很有興趣知道,景新漢,一個很會用文字表達的人。
如果有一天他要寫書,會用什麼題目呢?
他還會說:東方欲曉,風景這邊獨好嗎?
看了朋友送來的一本書“東方欲曉”,牟永寧寫的。
牟永寧是我學弟,台大化工系畢業,1971年拿了伊州理工學院碩士。
不久就回中國了。
這本書是在他從中國出來後寫的。
書的名字是毛澤東的一首詩,詩是這樣寫的: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這本長達300頁的書,道盡了一個知識分子,從台灣出來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盲目的響往與無知,更道盡了50年來兩岸關系的荒謬與錯亂。
不僅是一個台大人的故事,更是一個現代中國人的故事。
一面讀,一面想到景新漢,我唯一知道的回中國定居的。
景新漢,山西人,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文星雜誌編輯。
他和太太傅小燕在1966年從紐約繞道巴黎回中國。
正是文革的高潮。
他也是我知道的,唯一沒再申請出來。仍在山西太原。
牟永寧書裡說:因為是中國人所以要回中國。
甚至說:回去是要嘗一嘗當一個真正中國人的感覺。
他沒說出一個中國人的感覺是什麼?
是他發誓要喝的長江水,還是要跨步走上的長城?
20年後的領悟,真正一個中國人的感覺,會不會還有別的?
像文化差距,像社會結構。
書裡除了敘述他20年來的生活細節外,有二件事最使我感動。
一件是1992年,靠著從台灣移民來美的父親,幫他辦出國手續,父親對他說: 你當年要回去不能全算你錯,現在要出來,不能全算你對。
知子莫如父,但錯與對用什麼來衡量呢?
也許只能用歷史來做見証。
另一件是他送兒子到Cornell大學唸書,綺色佳的校園依舊很美。
綺色佳還是當年他離開美國的最後一站。他是經過加拿大的渥太華回中國的。
這不是美國人常說的 A Full Circle嗎?
綺色佳更是他與老友挑燈夜談,寫下要飲長江水的誓言。
當年勸他三思後行的老友仍然住在那裡。
他去拜訪過老友嗎?談了些什麼?
牟永寧在書裡沒有做交待。也許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也許他是一個工程師,不善於用文字表達自己。
我倒是很有興趣知道,景新漢,一個很會用文字表達的人。
如果有一天他要寫書,會用什麼題目呢?
他還會說:東方欲曉,風景這邊獨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