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卷一 生活是詩,只是懂得慢一點

無論夜有多深,詩都還沒睡
◆1.在世界還不是那麼美好時,詩先懂了我們
在世界還不是那麼美好時,我接到好友遞來邀約:「秋芳,你來!這是我最後一年留在東京。」
為了趕「櫻前線」,初春時我先在大阪住了一個月,從南方開始,往返京都、奈良,跟著櫻花的盛開緩緩前行。到了東京,入住「吉祥寺小別館」,好友買了床新棉被說:「知道你怕冷。」我沒回應,只水濕了眼睛。東京房租高,生活不易,她在兩三年間的凜冬都沒有買厚被,只縮近暖桌こたつ,讀書、做報告,將就著入睡。畢業前,大家都在為家具減量,她卻不切實際地添了這厚實的家當,重重的,捂進我心裡。我們一起搭電車,說著,笑著,經過了好多站,不知道是累了、還是剛好有事,稍稍歇話,就在那短短的「暫停」中,她忽然問:「秋芳,你在想甚麼呢?」
我剛回神,一時答不上話。她停了會才說:「無論我們談了甚麼有趣的話題,無論你說的事多好玩、臉上的笑容多開心,只要不說話,你就望著遠方,可是又感覺不到你在看甚麼,只是安安靜靜的,眼神很冷,我看了有點害怕。」
這一段話,讓我印象太深刻了!像最深最深的黑夜,一點點微光透進結凍的花苞,瞬間初開,讓我看見一個新世界。原來,連我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從踏入大學校園開始,誰都說我喜歡笑,呵護我的每一個學長和同學,總毫不遮掩地傾倒著好奇:「秋芳,你可以哭、可以生氣,為什麼在最不開心的時候,你總是笑呢?」
可是,不開心的時候,除了笑,又能如何呢?大一時,初試七絕習作,起筆就是「單瓢陋巷不知難,眼自清明心自寬」,隨著時光流轉,才知道「單瓢陋巷」也不容易,眼都不清明了,心還能不寬嗎?幸好還接了很靜、很遠的「天地詩心隨日月,今人聊共古人歡」。後來,我用了幾十年摸索,才懂得二十歲時隨手寫的詩,就是司空圖「飲之太和」的寬闊。

◆2.遇見詩,預見更喜歡的自己
歷經盛唐高華、唐末綺靡的司空圖,回到源自《詩經》的四言詩,那是祭祀、政治與生活糾纏交匯的時代,文學尚未成熟分化,簡淨的節奏和凝練的語意,餘韻悠長。在節奏越來越快的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抽離繁複裝飾,回到語言初心,樸素地捕捉最真實的觀察與情感,也回歸到對自然、對命運運轉的誠懇、感受、節制和敬畏。
這種復古情懷,讓我看見時代以相同的軌跡在微調後不斷循環,極簡主義的現代時尚和「斷捨離」的生活信仰。跨進四言詩的語境,我們更能理解《莊子內篇.人間世》的「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空房敞亮,虛室生白,一如不被欲念蒙蔽的心,洗褪五顏六色,虛靜的潔淨純真空明,遠離物慾禍殃,不斷感受人間美好,吉祥止止,自能返本歸真,靠近生命真相,留白,讓我們看見生命趨熟的節制和自省,把心放寬,多出餘暇去應接世界的紛繁,生活就多了點圓融和順遂。
接到芳芳關於四季小典故的書寫邀約,在初相見的咖啡屋,面向一大片落地窗,山形壯闊,天地留白,一如人生所至,心寬,無求。隨著話題岔出司空圖和《二十四詩品》,我們竟然在簽約時手寫加註了一本原來不曾計畫的書,宛如步步生蓮,遇到的都是好運氣。生活在虛白中,總能「吉祥止止」。「止」這個字,指的就是腳印所到之處,當我們學會與虛白共處,好運就找到落腳的地方,再也無須畏懼。
不眠不休地埋進詩品書寫,精神亢奮到必須靠安眠藥才能入睡;一直撐到詩品收工,世界安靜下來,虛室生白,彷彿也為那一下又一下熾熱的心跳緩下節奏,所有的狂喜與困頓圓滿安歇。吉祥止止,天地朗朗。這世界有時太喧嘩,有時太寂靜,喧嘩時,我們可以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寂靜時,我們在荒原上相遇,就點一盞燈吧!無論夜有多深,詩都還沒睡。
每一天,翻一本書、讀幾句詩,感受一些些文字的亮光,不必尋找盔甲,也無須耗盡力氣,翻讀的每一頁都像一次真心照面,成為撐住一天又一天的密碼。《二十四詩品》就像生活導航,替我們找出許多其實自己也不明白的「內心戲」,遇見詩,最後也將遇見,讓自己更喜歡的自己。

誰是司空圖?
◆1.捕捉到路邊野生的司空圖
實在太喜歡司空圖了,幾乎成為隨行一生的「隱形的朋友」。大部分的朋友,愛上我的《二十四詩品》選句題贈,跟著成為司空粉;我籌組的文學團隊,在認識司空圖後總是特別驚喜:「第一次聽到司空圖耶!」;有時朋友們聚會閒聊,有人會問,司空圖是不是三國人物啊?有人說,應該是武俠小說作者,還有朋友笑了:「我還以為司空圖是一張圖呢!」
武俠小說作者戚建邦以「黃巢亂世」做背景的系列武俠《左道書》,逆轉「武功蓋世,性情堅忍,每一個女角都會愛上他」的男主角光圈,創造出一路被「色誘」成功的大俠,差點丟了性命;大俠的徒弟大俠二號接棒後,又被妖女丟棄,站在小巷中痛哭一癱,從此人事不知。根據「武俠套路」,醒來後的場景應該轉換到世外深谷或美人香閨,然後誤會冰釋。結果,並,沒,有。大俠二號醒來,繼續倒在原地,只是旁邊多了個司空圖來串場,念了幾句詩、陪喝了些酒,再仔細交代:「公子借酒澆愁,對身體可沒好處。」
兩個人在路邊喝了半晌,大俠二號想邀司空圖上酒館繼續喝,他搖頭拒絕:「不管對身體好不好,愁還是要澆的。傷心事我聽多了,你可別想找我訴苦。」嗯,這才是活在傷心人間,隨緣又通透的司空圖啊!
很多人想到黃巢,難免要提〈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鮮黃的菊花瓣化成殺氣騰騰的滿城黃金甲,好像當年只要他高中狀元,擺脫「不第」的慘烈命運,就可以避免末世亂,世界會嫁接出和平安穩的「平行時空」。其實很難。黃巢的農民革命,映現出晚唐的賦稅剝削和貧富不均,不是黃巢,也會有別人在亂世中鑿開出路。
◆2.錯過黃金時代
從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盛唐般,容許這麼多詩人當上「行政院長」。他們讀書、赴考,直到當上宰相後,決定國家政策,提拔文人,提倡文學,形成相互增強的力量。只可惜,司空圖晚生了兩百多年,遲至晚唐,藩鎮割據,武將崛起,文人空有理想,只無能為力地看著家國脫序,曾經輝煌的國勢,無可阻擋地走向崩頹毀滅。
最早看見司空圖的等待,並且不吝一切付出關愛的,就是當年進士科考的主考官王凝。因為太珍惜司空圖,怕他成為被攻擊的焦點,只給了第四名,沒想到,還是引起各方嫉妒,王凝本想撇清,又覺得大家一定要這樣講,我又何必害怕去觸怒這些讀書人?於是就大方承認:「我覺得啊!這考試,簡直就是專門為司空圖一個人設的。」
司空圖很感動,決心當王凝的幕僚,一生誓死相隨。王凝被貶,司空圖堅持陪伴,錯過進士及第後的赴任時間,調職洛陽,掉失了屬於自己的機會。到了洛陽,他認識了剛被外放的盧携,覺得他就跟恩師一樣,天涯流離,忍不住去拜訪他、照顧他;盧携心裡很暖,以他的地位,當然不需要回訪,他卻特別在回訪時為司空圖題詩,這種「高級文人的品題」,讓司空圖聲名大噪。
當盧携重新回到京城當了宰相後,很快就召回司空圖來協助自己;司空圖跟在盧攜身邊,努力撐持國家最後的尊榮,盼著重返太平盛世。可惜,盧携再怎麼戮力用心,朝廷帶給他的並不是幸福,而是借用他的象徵作用,穩定垂危的國家。
在絕望邊綠,真正想要為國家多做一點點事的人,總是與世乖隔。當時的政府,賦稅剝削,貧富不均,黃巢發起農民革命時,宦官就推出盧携頂罪;亂軍進京,盧携被賜毒自殺,黃巢還挖出他的屍體千刀萬剮。這時,皇帝「落跑」了,剩下司空圖這塊「品性高潔」的金字招牌,連黃巢都希望得到他的「認證」。司空圖的弟弟有個僕人,早先加入黃巢革命軍,提早得到消息,流著眼淚跪求司空圖:「如果你不歸從,一定會被殺。你看,盧携的屍體都被砍削示眾,你還能怎麼辦呢?」
「唯死而已。」司空圖就像所有的文人,在退無可退時,死亡就是他們最強烈的抗議。幸好,黃巢捨不得殺他,這可不容易啊!
◆3.尋找內心自在
我們對一個人的信任感,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出來。司空圖的形象,隨著過去深情重義的各種生命選擇,塗抹出濃彩,他在亂軍殺戮中活下來,千辛萬苦趕到皇帝身邊,全心全意為國家盡忠;皇帝封他為「知制誥」,負責擬章發文,卻又在逃亡時丟下他,選擇載著珠寶佞人逃亡。
這個瞬間,是司空圖人生中最大的幻滅。他在最艱難的時候趕到皇帝身邊,來不及跟上逃難的隊伍,皇帝就走了,這讓他深刻明白,這個國家、這個皇帝,都不是他可以效忠的對象了。後來,黃巢軍隊裡有個朱溫,叛出起義的革命軍,跑去保護皇帝,被賜名「全忠」,從此把持皇權,全力徵調司空圖,下令如果他不肯來,就地殺戮。
司空圖和晚唐重要的官員都到了,想著國家淪落至此,如何能夠不瘋狂呢?他上了朝,打顫著手,連手握著的官符憑信都滑掉了。有一些尊敬他的人,趁機為他開脫,努力勸著朱全忠:「算了吧!司空圖瘋了,早就是個沒用的人,讓他回家吧!」
司空圖從認真投入到幻滅,滿腹理想都落空了,只剩下蕭索和悲哀,而後,不論皇帝如何徵召,他都不曾回到朝堂。幸運的是,老家還有一片田地。他回到中條山,退居王官谷,只覺得萬般皆休,住屋就叫「休休亭」;自號「忍辱居士」,國家至此,誰不忍辱?只能在大環境的侷限底下,努力尋找內心的自在;還設計了一個大墳墓,往來的高僧、名士,無論宴客或會談都在墳地,相談的話題也多半是人生和天命。
身處上流階層的人,常只能相互酬唱;對於不同階級的人,非常隔閡。司空圖最難得的是,待人和藹可親,亳無架子,特別珍惜尋常幸福。遇到農夫會問,今天菜種得怎麼樣啊?遇到樵夫,又一起閒話著,柴砍得很不錯呢!人家送他一、兩種小農產,他也表現得很歡喜,和大家一起感謝,大自然給了我們美好的禮物。
《新唐書》把司空圖寫進〈卓行傳〉;戚建邦藉黃巢寶藏和桃源谷,向司空圖致敬。無論武功高低,戲份多少,我們都在理想、信念、人情糾葛的迷失無解中,遊走在灰帶邊緣,幸好還有司空圖,讓我們看見,人格的美,讓我們打破框架,尋找桃花源的各種可能,凸顯出各自歧異的選擇,以及安身立命的不同風景。
這樣,就能在人間的諸多缺憾中,慢慢靠近圓滿。
▓卷二 詩是微光,細細品來剛剛好
飽滿的靈能1
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大用外腓 ,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 雲,寥寥長風。超以象 外,得其環 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腓:小腿肚,引申成小腿行走後的「移動」或「迴避」,更用來象徵天地無窮的「變化」。
2油:光華興盛。
3象:人間現象,形形色色。
4環:反覆的圓,天道循行的軌跡。

「雄」是力量的累積;「渾」是融合的過程。〈雄渾〉的開場,讓我們體會,無論是創作、生活,或者是人格,能夠兼容並蓄,相互融合,就可以超越表面描寫,圓滿自得,意蘊無窮,表露出厚實的力量,永不衰歇。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是世界存在的樣貌。天地四時,繞在我們身邊,當我們放下五官意識,不用智識,不執著於科學判斷,只單純覺察著和天地交接時的呼吸起伏,幾乎可以感應,世界的游動和改變,都是有生命的,這就是「大用外腓」。沒有「絕對」的結果,也沒有「絕對」的世界,天地的肌理、現實的細節,以及我們相信的世界,都根據我們內心理解的「真體」,慢慢成就、壯大。
在北歐神話裡,人們認為有四隻大烏龜擎挺著這個世界;而我們相信盤古創造天地。每一種文化模式,幾乎都在地理和人文的相互影響下,藏著獨特的體系、肌理和呼吸聲息,承載著無比真摯的情意,變成絕對主宰,決定了我們的「相信」。無論我們相信的真體是甚麼?無論我們能不能內充,「大用」永遠存在,不斷循環、不斷擴大,無論我們撐持出什麼力量,都揭露出「大用」的無限可能。
當我們「返虛入渾」時,必須先清理生命雜滓,把內心清空,看起來生命能量變小了,其實也把執著、限制,以及各種負面情緒和負擔一起抽離;而後才一點一滴「積健為雄」。把重新吸收的滋養都變成孕養一切的土壤,才有能力,「具備萬物」,裝進所有的可能,跨越我們原來想像不到的進程。「橫絕太空」的「橫絕」兩個字,就是用來形容「萬物具備,注入真體」的驚人聲勢。當我們有能力抽掉執迷、內充真體時,就像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收納了具備萬物的「世界的種子」,往虛空一種,就能長出一個我們想像過、期盼過的世界。
為了裝進更多,就得先抽空,這就是雄渾的力量,在抽空後,更能發現天地時空的無邊綿延。這時,我們就能進一步領略「橫絕太空」的「太空」,不是現代影視裡的「星際旅程」,而是透過詩的想像,豐富了字的層次。這個「太」是「指事」字,添加的符號表示「超過」,也就是比世界上最大的「大」還要更大一點,這種無限大的「太」,擴張到極處,就是生命的起點。橫絕太空,就像穿越無限黑暗,回到太初,在無限虛空裡,發現一個又一個「世界種子」,長出各自迥異的樣貌。
現代科學所能探索的星際跳躍,不過是其中一個又一個小世界,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可能。這時,從無限宇宙宕開,跳出時空距離,回到真實人生,「荒荒油雲」的「油」,變成張望無限世界的關鍵字,在一層又一層深暗疊遞的雲層裡,透出光澤,不只是視覺的著彩,更是意念的翻轉,和內在心靈相互呼應,轉生出生命內層的希望,慢慢渲染著情感,經營著文字,最後才揭示出千古孤寂,讓「寥寥長風」的長風,從千萬年前吹進現代,更可以延續到千萬年後。
我們在灰暗的雲層裡看到光,就知道這迴旋千萬年的痛苦,我們只是其中之一,並不寂寞,而那迴旋千萬年的驕傲,也如風吹過,我們也沒辦法比別人更好,或者是堅持得更久。所有的人事都過了,只有風還在。
風到底是什麼呢?啊,原來風什麼都不是,只是空氣的流動。從這裡到那裡,從那裡到更遠的地方,就只是這樣而已,沒有誰比較聰明、誰比較笨,沒有誰是天才、誰是最後一名,這就是莊子「齊物論」的觀點,無論大象或螞蟻,我們都擠在同一個循環裡。
這樣無止盡的延續,透過看得到的「荒荒油雲」、看不到的「寥寥長風」,把巨大的空間點和時間感串起來,讓我們在無盡變幻中,感知「超以象外」,所有的一切都不只是眼前所見,有一種比真實更真實的「真相」,像珍貴又神秘的密碼,藏於「環」中,偶然被我們所得,觸動了我們的深邃感懷,更能深刻理解,生命的變動,就是「大用外腓」,隨著「真體內充」,不斷循環……
隨著自己的縮小、世界的擴大,我們慢慢捕捉到天地間無止境綿延的空間感和時間感,就能感受到陳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無盡蒼茫,宛如觸及世界肌理,不得不「念天地之悠悠」,天荒地老,更襯出生命的脆弱,不免就「獨愴然而涕下」。
所有我們記得的、珍惜的生命故事,都是「持之非強」的相遇和相得,得到了,很幸運,無所得,也是生命的本質。當我們清空成見,接受,並且感知這世間的無限可能,融會貫通,就能累積出屬於自己的信念和力量。生老病死,成住壞空,萬事萬般不進則退。春天來了,夏天跟著,秋藏冬收,春天又會回來,無盡循環的天地「來之無窮」,我們不需要執著結果、也不必困囿於得失,順隨時序、擁抱變化,在每一次消散與重聚間看見內在秩序,領略萬物運行的節奏和規律,就能活得更自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