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文選
祭田橫墓文
【題解】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稱「郡望昌黎」。唐德宗貞元二年(786),韓愈隻身前往長安求仕。貞元三年至五年間,他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貞元八年(792),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終於及第。按唐制,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赴試,但都失敗。期間三次給宰相上書,均未得回覆;三次登權者之門,都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一年(795),第三次考試失敗的韓愈心灰意冷,情緒惡劣到極點。五月,他離開長安,經潼關回河陽。九月,又從河陽去東都洛陽,途徑偃師,祭弔當地的田橫墓,寫下這一篇祭文。田橫是秦末群雄之一,一度自立為齊王,後兵敗,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建立漢朝後,田橫因不肯歸漢而自殺。五百門客亦全部自殺。此文表面上是為悼念田橫而作,實際上是韓愈借歷史之酒杯,澆現實之塊壘,以古今對比的手法,通過歌頌田橫「義高能得士」,藉以表達對當時統治者不能任用賢明的不滿。
【原文】
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東京,道出田橫墓下,感橫義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為文而吊之,其辭曰:
事有曠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余既博觀乎天下,曷有庶幾乎夫子之所為?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當秦氏之敗亂,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擾擾,而不能脫夫子於劍鋩?抑所寶之非賢,亦天命之有常。昔闕里之多士,孔聖亦云其遑遑。苟余行之不迷,雖顛沛其何傷?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陳辭而薦酒,魂彷彿而來享。
【注釋】
1如:往,到……去。東京:此指東都洛陽。
2曠:相隔,間隔。世:古代以三十年為一世。百世:形容時代之久遠。
3稀:當作「希」,指崇尚。此句謂田橫不是當今之世所崇尚的。
4歔欷:嘆息,哽咽。
5曷:何。庶幾:差不多。表示可能。夫子:指田橫。
6嗟:慨嘆,憂嘆。
7劍鋩(音芒):寶劍的鋒芒。
8寶:器重,珍視。
9闕里:相傳為春秋時孔子授徒之所。故址在今山東曲阜城內。
10遑遑:匆忙貌。
11耿光:光明,光輝。
12跽(音忌):長跪。兩膝著地,上身挺直。薦:進獻。
祭田橫墓文
【題解】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稱「郡望昌黎」。唐德宗貞元二年(786),韓愈隻身前往長安求仕。貞元三年至五年間,他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貞元八年(792),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終於及第。按唐制,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赴試,但都失敗。期間三次給宰相上書,均未得回覆;三次登權者之門,都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一年(795),第三次考試失敗的韓愈心灰意冷,情緒惡劣到極點。五月,他離開長安,經潼關回河陽。九月,又從河陽去東都洛陽,途徑偃師,祭弔當地的田橫墓,寫下這一篇祭文。田橫是秦末群雄之一,一度自立為齊王,後兵敗,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建立漢朝後,田橫因不肯歸漢而自殺。五百門客亦全部自殺。此文表面上是為悼念田橫而作,實際上是韓愈借歷史之酒杯,澆現實之塊壘,以古今對比的手法,通過歌頌田橫「義高能得士」,藉以表達對當時統治者不能任用賢明的不滿。
【原文】
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東京,道出田橫墓下,感橫義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為文而吊之,其辭曰:
事有曠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余既博觀乎天下,曷有庶幾乎夫子之所為?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當秦氏之敗亂,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擾擾,而不能脫夫子於劍鋩?抑所寶之非賢,亦天命之有常。昔闕里之多士,孔聖亦云其遑遑。苟余行之不迷,雖顛沛其何傷?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陳辭而薦酒,魂彷彿而來享。
【注釋】
1如:往,到……去。東京:此指東都洛陽。
2曠:相隔,間隔。世:古代以三十年為一世。百世:形容時代之久遠。
3稀:當作「希」,指崇尚。此句謂田橫不是當今之世所崇尚的。
4歔欷:嘆息,哽咽。
5曷:何。庶幾:差不多。表示可能。夫子:指田橫。
6嗟:慨嘆,憂嘆。
7劍鋩(音芒):寶劍的鋒芒。
8寶:器重,珍視。
9闕里:相傳為春秋時孔子授徒之所。故址在今山東曲阜城內。
10遑遑:匆忙貌。
11耿光:光明,光輝。
12跽(音忌):長跪。兩膝著地,上身挺直。薦:進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