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台灣1950世代詩人詩選集

9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名詩人向明序

翻轉年代傑出的詩人──序《1950世代詩人詩選》

對詩文學沉迷得深邃的中生代詩人陳皓,除了不畏艱苦,半路又考進學院去研究詩,苦寫學位論文,以求得對台灣詩文學發展與底蘊的真知外,最近又繼已完成出版的「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之後,往前推進,繼續編選「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不死的雄心,令人敬佩。完稿之後,指定要我這已快溢出世代的邊沿人說幾句讀後感想,實在感到有點惶恐,因為我們這一老世代的人真是出道得很尷尬,除了不學無術,毫無任何學術根底可供發揮,只是憑資格老而混得一個詩人頭銜,可能會道出一點點寫作經驗,也難以成篇,而今要數出這些世代精英的成就與戰果,真是欠學,力有未逮。

曾經以純寫詩者的身份參加過三屆由北京大學,北京首都師大和台灣詩學季刊合辦的「兩岸中生代詩學高層論壇」,參與的兩岸詩學專家學者曾有數十篇論文提出討論。我提的論文題目是「龍種自與常人殊/論台灣中生代詩人之成長」。這裡所指中生代,就台灣文學界的一般認定,係指自一九四九至一九六九這廿年間出生的詩人,也就是台灣俗稱的五,六年級詩人,亦即陳皓所稱的「一九五○、一九六○世代」。

就我的淺見,他們這一代的詩人出生於戰後一個歷史大翻轉的年代,且歷經過海域不安的驚濤,自一九四九至一九六九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台灣中生代詩人的保育期,這時期之前有「二二八事件」造成的族群誤解不安,緊接著是金門砲戰,兩岸局勢緊張,和台灣本島彌漫的白色恐怖,這些自小耳濡目染的精神歷練,無異於自啟蒙就讀過一本深奧的大書,這對他們日後的詩文學無異早就有過十全大補的經驗助長。

再就他們自小成長發育的時代過程言,戰後台灣面臨的經濟困頓與物資潰乏,民生凋弊,幸而由於領導者積極勵行努力振作,實施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成立化肥廠,肥料直接補給到農家,達到糧食自給自足,為了發展經濟,貨暢其流,開闢中橫,南橫公路,完成環島鐵路。自六○年代後期起,吸引美日等國勞力密集工業進駐台灣成立加工出口區,帶動台灣經済起飛,緊接著實施十大建設計劃,至八○年代初一躍而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而開放黨禁,報禁,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等等富國利民的措施,使得這一代成長的年輕人,都因經濟富裕而在安定中都受過大專以上的教育,普遍都有文學碩博士學位,較之四○年代戰火苦難中熬過來的詩人,真是足夠幸福恩寵,也有足夠的寫作資本。

根據詩人張默在他所編「台灣現代詩編目」台灣詩人出生年表統計,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九年出生的詩人達三百八十人之多,而即以一九五○至一九五九這十年間亦有一百七十人之數。而陳皓所選之「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及現今編就的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兩本均僅能收入三十三人,而後一本中尚有兩人非張默現代詩編目的統計中,他們是在八○年代才開始進入詩壇,不像其他詩人早已在雨後春筍般的五、六○年代的各種自辦或合組同人詩刊或報刊上嶄露頭角,當年的精英份子,都是現在的詩壇重鎮,掌握著當今詩人的發言權。

至於能收錄在這兩本詩選中的詩人為什麼會不如張默編目年表中的應有統計人數,而萎縮至現今的每本僅三十三人,說來這是詩人之痛,更是編選人的困。時間邅遞非常無情,有的已早逝,有的已半路改行,有的自謙太弱放棄入選,當然更有人自視過高,放棄與別人同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誰也勉強不得。倒是陳皓看得開,他說他已盡力竭誠邀約,這本未能選入,他還會繼續編下一本,反正這是本年代詩選,只要是中意同行的,隨時瞌興乎來。

主編陳皓序

千峰竸秀──《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集》

台灣現代詩的發展,每一世代詩人以其自身所處不同的時空與政經條件,書寫屬於每一世代的頻譜,在現代詩傳承與鍛接中,不斷發展出各世代獨特的聲音。二○一三年初,我甫卸下台灣南部某詩刊主編一職,旋即在夏秋之際投入更繁忙文學實踐之路。值此同時,亦企劃一份新型態的詩刊──《銀河》。過程中尤要感謝專長於出版學的詩人陳謙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及協助,讓我學習與領受得更多,並邀約其加入共同主編。創刊首輯即以規劃「一九六○世代詩選」為出發,並於二○一四年中正式發行問世;《銀河詩刊》如同創刊號序言中所闡明:「既是詩刊,也是詩選」的特質,不同於時下詩刊的週期出版型態,而採主題式規劃並以邀約集稿方式,呈現出世代主題的詩學樣貌。

「一九五○世代詩選」乃延續「一九六○世代詩選」之文學工程,費時一年餘從資料蒐羅、邀約、集稿等,期間多次徵詢請益詩壇前輩及本刊編輯委員。同時,有「一九六○世代詩選」之前鑑讓我們更加小心翼翼處理詩選的凡例與文本典律。「一九五○世代詩選」在近百餘位生於一九五○世代詩人群中,經與詩選共同主編陳謙進行名單初選,再由本刊多位編輯委員幾番協商名單與再三確認後,並擬定收錄作品篇幅與編輯方針,最終順利徵得三十三位詩人同意提供作品,其間部分詩人因作品另有規畫而未能收錄。

三十三是個多麼奇幻與巧合的數字。在「一九六○世代詩選」中同樣也是徵得三十三位詩人作品,其中女性詩人共十一位,正好占詩選的三分之一。而「一九五○世代詩選」中選輯的女性詩人則有六位,在一九五○詩人群中不及五分之一。如再從資料中檢視整個一九五○世代詩人群,女性詩人仍維持約略五分之一的比例。因此,這冊《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集》或可視如一九五○世代詩人的小縮影。從兩個世代的女性詩人比例,是否也可一窺該世代詩人在創作上的脈絡,以及當時代社會政經氛圍是否影響著詩人的創作?這或許是另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與現象。這兩個世代的詩人群大約分別於七○至八○年代開始站上詩壇的舞台,也就是分屬於台灣政治解嚴前後──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上動盪的時期。面對這樣的社會氛圍與實質政經條件,這兩世代詩人有著相似而又相異的課題;尤其出生於一九五○世代的詩人群,頂著台灣戰後洶湧的浪潮,在詩路上又有著承先啟後角色扮演,因而更加劃分出兩世代間的差異。如說整個社會氛圍從封閉到百家爭鳴的開放,這差異是否也證諸在兩性詩人的比例,與詩作風格表現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