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漫漫古典情3:詩與人的邂逅

9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國】

春雨樓頭尺八簫(蘇曼殊)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問,踏過櫻花第幾橋?

這是民國初年的「詩僧」蘇曼殊的作品,作詩的時候,他人在日本。詩中含蘊著無限思念故國的感傷,卻又寫得非常清麗,讓人讀來只覺「餘香滿口」。
蘇曼殊是一個難以「定位」的人。他是個削髮出家的和尚,他的詩裡卻有相當大比例的「情詩」。又有許多「紅顏知己」;甚至令與他兩情相悅的表妹為他殉情自殺。他幾度剃度出家,也精研佛典,卻又流連歌台舞榭。但,他雖然喜歡跟青樓的歌姬舞妓們周旋,風流倜儻。卻又被視為「柳下惠」,坐懷不亂。他喝酒、吃肉,暴飲暴食;跟人打賭吃包子,能吃五、六十個,甚至因暴飲暴食而得了嚴重的胃病,最後也死於胃病!
他是個日本留學生,照說思想應該新潮吧?卻堅決反對成立女校,讓女子讀書。他非常愛國,熱血沸騰。曾在日本參加「興中會」,與革命黨中許多重要的人士都是好友。他以擅長寫詩稱「詩僧」;以一生情孽稱「情僧」;以能書擅畫稱「藝僧」;以一腔熱血參加革命,不落人後,被稱「俠僧」。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只活了三十四歲,卻多姿多彩,近於傳奇。
蘇曼殊,一九八四年生於日本。本名子谷,號玄瑛。「曼殊」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削髮為僧後的「法號」。他的身世可說悲苦離奇;他的父親是個僑居日本的茶商,在日本經商時,與日本女子同居而生下他。後來,父親帶著他們母子回到中國。生母不容於大婦,不久就被逐,留下他回日本去了。因他是個中日「混血兒」,在刻薄的中國人口中,是被視為「雜種」的。因此,從小被嫡母虐待,親友岐視的他,養成多愁善感、偏激衝動的性格。他天資非常聰穎,照佛家的說法,也深具「慧根」。傳說十三歲就「看破紅塵」,到廣東新會的「慧龍寺」出家。卻因忍不住口腹之欲,偷吃肉而被逐出,只好回家。
他家境原來因父親經商,算是相當富裕的。但後來,他的父親經商失敗,因而家道中落。他本來就有日本血統,叔父仍在日本經商。因此,十五歲時,跟隨赴日的表兄到日本「依親」,投奔叔叔,也找到了母親。他留在日本求學,成為「小留學生」。在那一段時日裡,他結識了許多革命黨人,毅然加入「興中會」參加革命。
在日本讀書時,他有一段時間住在生母家裡,與表妹菊子一見鍾情。但蘇家人並不接受他們的這一份感情,他的叔父甚至到菊子家興師問罪,認為他們破壞了蘇家的家聲。
菊子的父母受辱,因而當眾詈罵並責打菊子洩憤。菊子不堪承受當眾受責的羞辱,和必將失去戀情的打擊,當夜跳海自殺。蘇曼殊傷心痛苦之餘,曾寫下《斷鴻零雁記》的愛情小說。一般人認為:就是以與菊子的愛情故事為藍本寫的。
經此打擊,他深覺人事無常。萬念俱灰之餘,回到廣東,就到「蒲澗寺」正式出家了。但他是個天生「情種」,還是並不能真正「看破紅塵」,過「出家人」黃卷青燈的清苦生活。而且還「六根不淨」,一見到心儀的美人,就不免「精神戀愛」一番,又留下不少「情詩」。
最為世人稱道的,是他再度赴日時,遇到了一個擅長彈箏的日本女子百助楓子。兩人身世遭遇相類,因而一見如故,兩情相悅。但他此時已出家了,也不認為能帶給楓子幸福,只能抱憾忍情。他的《本事詩十首》,據說就是為百助楓子而寫的;通常《本事詩》都是有真實故事為背景。他也在詩中和盤托出了他的身世與痛苦:

無量春愁無量恨,一時都向指間鳴。我亦艱難多病日,那堪重聽八雲箏。
丈室番茶手自煎,語深香冷涕潸然。生身阿母無情甚,為向摩耶問夙緣。
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
淡掃蛾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愧向尊前說報恩,香殘玦黛淺含顰。卿自無言儂已會,湘蘭天女是前身。
春水難量舊恨盈,桃腮檀口坐吹笙。華嚴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愛我情。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屬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相憐病骨輕於蝶,夢入羅浮萬里雲。贈爾多情詩一卷,他年重拾石榴裙。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我本負人今巳矣,任他人作樂中箏。

他不僅深於男女之情,也時存故國之思。其中的「春雨樓頭尺八簫」寫的就是故國之思,也是他在日本寫的傳世之作。又名〈憶西湖〉。
佛教主張「四大皆空」,他雖剃度為僧,卻因為感情熱烈,「四大不空」。以熾熱的愛國情操參加了革命黨。曾留下一首表明愛國情操的詩: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髮長歌覽大荒。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他反對滿清政府,也痛恨「保皇黨」的康有為,還打算去執行刺殺康有為的任務。因有人反對勸阻,而終未實行。但積極的參與鼓吹革命的文字工作。革命成功之後,成果為袁世凱所竊取,後來又打算稱帝的種種作為,也讓他痛恨。尤其刺殺宋教仁一案,更引發了「二次革命」。他也積極以文字投入鼓吹「二次革命」。
他一生悲苦,或也因此養成「憤世嫉俗」的極端性情。雖然出家為僧,而依然率性任真,不受拘檢。也因飲食起居無節,而不能永年;最後竟以胃病致命。他留下的最後遺言是:「一切有情,都無掛礙。」倒也真是「出家人」的「悟道語」,並寫照了他奇特的一生。
因為他一生飄零孤苦,六親無靠,身後蕭條。他死後,由國父孫中山先生和革命黨的同志們捐錢為他營葬。他的朋友們將他葬在西湖的孤山北麓;與「南北朝」時「南齊」著名的才女歌妓「錢塘蘇小小」之墓相近。名士、美人倒也相得益彰。也算滿全了他〈憶西湖〉詩中對故國的思念。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