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回到現場讀唐詩【全三冊】

9特價87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摘錄自《唐詩現場》

第一現場:跟祖詠學行文規範:唐朝公務員考試指南(二)

開元九年(七二一)早春,長安城尚書省禮部南院的貢院裡,兩位在褐袍外罩著麻衣的舉子—二十二歲的祖詠、二十歲的王維,正在參加當年進士科考的第一場「詩賦」。詩題為〈終南望餘雪〉,要求:五言、六韻、十二句、六十字。
從長安城南望,正是終南山背陰的北坡。到了考試這一天,正好雪過天晴,但可以看到終南山上仍有積雪。所以這次考試的主考官—考功員外郎員嘉靜決定以此為題,考一考眾位考生的捷才。
同樣也是舉子出身的員嘉靜,此次作為考官,以終南山和終南山上的雪來出題,自有其理由。
終南山位於長安城之南,大體呈東西走向,山勢巍峨連綿,山高谷深,是一道橫亙南北的天然分界線,也是國家重要的祭祀、避暑、遊賞之地。所以,終南山在唐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名山、宗教名山、地理名山。
對於曾經的舉子員嘉靜,現在的舉子祖詠、王維來說,終南山既是以長安為視角時不可或缺的景觀構成,也是鋪設在唐朝舉子們心中的通天橋樑。北越終南山,就進入天子腳下、京都之地,標誌著及第授官、飛黃騰達;南越終南山,往往意味著貶謫漂泊、坎坷磨難。所以在唐朝舉子們心目中,終南山不僅是地理上的分界線,也是廟堂與江湖的分界線,是政治人生順利或蹇困的象徵。
而終南山的積雪,自古以來就是終南山的一大景觀。《水經注》說:「冬夏積雪,望之皓然。」這一壯觀景象,當然值得被舉子們在詩歌中反覆吟詠。
在此時的考場上,祖詠望著終南山,望著終南山積雪,揮毫寫下: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兩韻四句二十個字,還差四韻八句四十個字,就可以交卷了。
但是,正在這時,令人吃驚的一幕發生了。
祖詠站起來,走到考官面前,考官納悶得緊:「你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爺,交卷了!」
「呃,你還差四韻沒寫完呢。」
祖詠酷酷地回答道:「意盡。」
那我們來看祖詠僅用四句二十個字就完全表達出來的「意」:
終南陰嶺秀:詩人從長安城南望終南山,發現其背陰的北坡十分秀麗。「陰」字,既有地理位置上北坡的暗示,也給人一種樹木蒼翠的感覺,與「秀」字形成照應。
積雪浮雲端:這一句是點題了,說到「雪」了。詩人可以望見,山上的積雪幾乎可與雲端平齊,而且似乎還要隨著白雲一起飄走。「浮」之一字,既展示了終南山山勢之高聳入雲,又將靜靜的積雪寫出了動感。
林表明霽色:詩人繼續觀望,雪後初晴,空氣更加清透,山上的樹林在夕陽和雪光的映照下,一片明亮。
城中增暮寒:前三句是「望」,這一句是「感」。下雪不冷化雪冷,此時又已是日暮時分,所以令包括詩人在內的整個長安城的人們,感到更加寒冷。
實在是好詩。清人王士禎在《漁洋詩話》中,曾將此詩作為「古今雪詩」最佳之一。據我看,沒有之一。
同時,祖詠的行為也很酷。但是,自古以來,耍酷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科舉落第。
到了今天,我們可以欣賞祖詠因為「意盡」而不肯違背藝術創作規律,去強湊字數的酷勁兒;但當時他是在考試,來參加考試卻不遵守考試規則,真的好嗎?當然不好,因為,這一年,他沒考上。
當時同在考場的,還有祖詠的同年好友王維。是的,就是那位人稱「詩佛」,留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無數名句的王維。他在考試時具體寫了什麼倒是沒有留傳下來,但是他肯定是遵守了考試規則的。因為,這一年,他是狀元。(內文未完)
摘錄自《藏在節日裡的詩詞》

七夕:七月初七

秦觀〈鵲橋仙.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千年情詩到底是寫給誰的?
寫下〈鵲橋仙.七夕〉之時,秦觀四十九歲,已是接近「知天命」的年紀。而此時的他,正處於一生的最低谷,也開始了生命的倒數計時。
七夕之後的這年冬季,他從郴州再次遠貶,「編管」橫州(今廣東橫縣)。所謂「編管」,就是秦觀要被編入橫州戶籍,沒有人身自由,由橫州地方官嚴加管束。宋朝對官吏的懲處,輕者為「送某州居住」,稍重為「安置」,最重的,就是「編管」。
......
秦觀這才來到了郴州,並且寫下了〈鵲橋仙.七夕〉。那麼問題來了,如此深情款款、纏綿悱惻的一首詞,秦觀到底是寫給誰的呢?
有人說是寫給皇帝的:據《蓼園詞選》載,「少遊以坐黨被謫,思君臣際會之難,依託雙星以寫意;而慕君之念婉惻纏綿,令人意遠矣」。也有人說是寫給元祐黨人的:秦觀是在透過這些信誓旦旦、情真意切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和一同被貶謫外地的朋友們之間那份堅貞不渝、歷久彌堅的友情。
好吧,如果說這樣一首深情款款的詞,秦觀是寫給男人的,第一我不信,第二我會吐。還是來看看秦觀有可能寫給哪些女人吧。
首先,肯定不是寫給蘇小妹的。這是因為,史上並無蘇小妹其人,也就沒有她下嫁秦觀之事。蘇洵共有子女六人:長子景先,四歲而夭;長女不滿周歲而夭;二女十歲夭折;唯三女長成,於皇祐二年(西元一○五○年)嫁給表兄程之才,因備受虐待,於十八歲時鬱鬱而亡。至此,蘇洵除了蘇軾、蘇轍兩個兒子以外,別無子女。所以,雖然蘇軾和秦觀好得恨不得穿一條褲子,蘇秦兩家卻並無聯姻之事。
很有可能是寫給秦觀真正的妻子徐文美的。徐文美是潭州寧鄉縣主簿徐成甫的長女,於治平四年(西元一○六七年)嫁給秦觀。到秦觀寫出〈鵲橋仙.七夕〉之時,兩人已是三十年的結髮夫妻了。考慮到流放生活不便,秦觀並沒有把妻小帶到自己的貶謫地來,而是安頓在揚州。此時在郴州的秦觀,思念在揚州的妻子,寫出〈鵲橋仙.七夕〉,當然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鵲橋仙.七夕〉最大的可能,是寫給秦觀此前一年認識的一個女人的。紹聖三年(西元一○九六年),秦觀孤身一人,由處州前來郴州,途經長沙時,結識了一位「長沙義妓」。
這位「長沙義妓」是秦觀的鐵桿粉絲,對他仰慕至極:「長沙義妓者,不知其姓氏。善謳,尤喜秦少遊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哦不置。久之,少遊坐鉤黨南遷,道經長沙,訪潭上風俗,妓籍中可與言者。或舉妓,遂往訪……媼出設位,坐少游於堂。妓冠帔立堂下。北面拜。少遊起且避,媼掖之坐以受拜。已,乃張筵飲,虛左席,示不敢抗。母子左右侍。觴酒一行,率歌少游詞一闕以侑之。飲卒甚歡,比夜乃罷。」
多有儀式感的一個夜晚,搞得像結婚似的。秦觀為她連賦三詞,分別是〈木蘭花.秋容老盡芙蓉院〉、〈阮郎歸.瀟湘門外水準鋪〉、〈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留數日,倡不敢以燕惰見,愈加敬禮。將別,囑曰:『妾不肖之身,幸得侍左右。今學士以王命不可久留;妾猶不敢從行,恐重以為累,唯誓潔身以報。他日北歸,幸一過妾,妾願畢矣。』少游許之。」(內文未完)
摘錄自《二十四節氣的詩詞密碼》

穀雨:清.乾隆〈觀採茶作歌〉

乾隆〈觀採茶作歌〉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今天的採茶朕很愛看 
好詩,實在是好詩。畢竟並非所有人都敢把「我不喜」、「我愛觀」這樣的白話寫在詩裡。至於詩的作者,身分更是尊貴:他就是「詩人裡面最會當皇帝,皇帝裡面最會作詩詞」的乾隆皇帝。
乾隆二十二年(西元一七五七年)穀雨節氣之前,第二次南巡的乾隆來到杭州,在前往雲棲寺的途中,觀看茶農採茶、製茶的過程,並作〈觀採茶作歌〉詩一首。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前天觀看採茶朕並不高興,因為那都是官員們安排好了給我看的。
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今天採茶朕就很愛看,因為能夠看到茶農的真實生活情況。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這次朕特地走了一條靠近雲棲寺山邊的小路,避開了那些肅靜回避、戒嚴警蹕的地方。
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這樣朕才能看到,茶農們無須回避只顧採茶,男男女女的茶民們都很辛苦。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他們要趕在穀雨節氣之前,仔細採摘鮮嫩的茶葉。
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雨前茶價格貴,雨後茶價格便宜;茶農們生活艱難的真實情況,朕駐馬在此看到之後,觸目驚心。
從這兩句詩來看,上次官員們安排的那次採茶,茶農們肯定穿著華貴、精神飽滿、紅光滿面,而與現在乾隆看到的情況大相徑庭。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從來就是以誠實為貴,而以作偽為恥;朕不禁感歎這些茶農比那些官員還要深知這一點。
其實在第一次南巡時,乾隆就對地方官員的接待工作很不滿意。但直到第二次南巡結束之後才說出來:「今歲南巡……地方有司較前更為熟練,比之乾隆十六年生手初辦大相徑庭。」乾隆還是大人有大量的,第一次南巡「生手初辦」,接待工作搞得不好,他沒有當場發作。而是在第二次南巡之後,官員們的接待工作得到改進才說。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看到茶農們如此辛苦還只能破衣粗食,朕就是喝著「龍團鳳餅」這樣的頂級貢茶,都感覺沒有味道啊。
作為專制王朝的皇帝,乾隆最後這兩句詩,無論是否發自內心,也都相當不容易了。
乾隆這裡提到的「龍團鳳餅」,起源於北宋,歷來就是奢華貢茶、頂級貢茶的代名詞。雖然乾隆詩裡說的是龍井茶,但是「龍團鳳餅」一開始並非指產於浙江的龍井茶,而是指產於福建建州的「建茶」。
北宋年間「龍團鳳餅」的奢華程度,歐陽修的〈歸田錄〉中有記錄可以證明:「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小團』,凡廿八片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齋,中書、樞密院各賜一餅,四人分之。官舍往往鏤金花其上,蓋其貴重如此。」
乾隆在此時此地,眼中看到的是浙江的龍井茶,手中寫出的卻是奢華的福建「龍團鳳餅」。
乾隆一生共留下了四萬兩千六一十三首詩,這個數量,大致相當於《全唐詩》的收詩總量。換句話說,乾隆皇帝一個人,就寫滿了唐朝幾千個詩人的份量。
僅就數量而言,乾隆是當之無愧的「寫詩冠軍」,他個人對此也頗為得意。嘉慶三年(西元一七九八年),也就是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八十七歲的他如此說道:「予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相等),可不謂藝林佳話乎?」行,您老人家高興就好。(內文未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