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楊柳依依
正月.孟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二月.仲春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三月.季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正月
初一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①,春風送暖入屠蘇②。
千門萬戶曈曈③日,總把新桃④換舊符⑤。
注釋
①除:去掉。②屠蘇:指屠蘇酒,古代一種酒名,以屠蘇等藥草製,常在農曆正月初一飲用。③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④桃:桃符。古時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門神或寫著門神名字用於避邪的桃木板,後在其上貼春聯。⑤舊符:舊桃符。
譯文
在陣陣鞭炮聲中人們辭舊迎新,迎著和煦的春風暢飲屠蘇酒。
旭日光輝普照著千家萬戶,人們都把舊桃符取下換上新桃符。
賞析
詩人透過人們過春節時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桃符的幾個典型素材,表現春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且寄託了自己除舊革新的思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開篇使讀者彷彿置身於春節祥和快樂的氛圍中,「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驅逐鬼怪,或恭迎諸神,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成為最能代表新年到來的民俗象徵。飲「屠蘇」酒是古時典型節慶風俗,人們於農曆正月初一飲屠蘇酒以避瘟疫。《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有「賈府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等」的描述。屠蘇酒含有多味藥材,具有強身健體之功,還有預防瘟疫、保護身體健康之用。詩人巧妙地用一個「送」字,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人們喝了屠蘇酒,感覺到暖洋洋的春天已經來臨。
「千門萬戶曈曈日」一句文筆輕快,色調明朗,融情入境。春節代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均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中,也沉浸在無限的希望裡。太陽還是那個太陽,生活卻有新的開始,這種溫暖的色調讓《元日》的畫面充滿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千門萬戶」就是家家戶戶的意思,但細究起來也有不同。「戶」是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戶」像單扇門,本義多用於室內;「門」也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門」是由兩個「戶」字組成,可見「門」一般比「戶」要大,所以往往外院門叫「門」,裡屋門稱「戶」。「新桃」和「舊符」既是現實實景,辭舊迎新,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寄寓美好願望;又有深刻寓意,大宋王朝實施新政,奮發圖強,充滿生機,詩人心中有著必勝的信念。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革除舊政、推行新法是其畢生夙願。《元日》透過春節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改革思想,含有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並指出了新生事物總要取代沒落事物這一普遍規律。
拓展
相傳上古時,神荼、鬱壘能捉鬼,因此,新年時於門旁設兩塊桃木板,上面書寫二神之名或畫上其像,用以驅鬼避邪。西元九六四年除夕______末代皇帝孟昶(ㄔㄤˇ)在桃符上題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通常認為這是有記載的最早的春聯。不過一語成讖,一年後趙匡胤將孟昶擄走,委用了呂餘慶去做地方長官。
A. 後蜀 B. 後唐 C. 後梁 D. 後晉
初二
次①北固山②下
[唐] 王灣
客路③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④兩岸闊, 風正⑤一帆懸⑥。
海日⑦生殘夜⑧, 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注釋
①次:出外遠行時停留的處所。②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③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④潮平:潮水漲滿。⑤風正:風順。⑥懸:垂直懸掛。⑦海日:海上的旭日。⑧殘夜:夜將盡未盡之時。
譯文
旅途行舟經過青翠的北固山下,小船航行在碧綠的江水之上。
潮水漲滿時兩岸水面更加寬闊,船帆順著風的方向垂直懸掛。
夜還未盡海面上旭日冉冉升起,舊年未過江南春天已經來臨。
我的家書應該送到什麼地方呢?歸雁幫我問候洛陽的親人吧。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乘舟行至北固山下,見到潮平岸闊、風輕帆直、殘夜歸雁,觸發心中的鄉思。全詩意境優美,用詞精當,尤其是「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和「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兩句,馳譽在當時,傳誦於後世。
首聯寫異鄉遊子的行進足跡。從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馳的小船,也飛到綠水前面去了。「行舟綠水前」點明題意,是舟行北固山下的長江前。
頷聯寫放眼望去潮水湧漲,視野開闊,恢宏闊大,大江直流。「一帆懸」把波平浪靜的景色表現了出來,也正是借「風正一帆懸」的小景象傳達出風和波平、大江闊遠的大景象。句中「平」是「闊」的原因,「懸」是「正」的結果,此時見到此景,心中鬱積的思鄉之情稍稍得到了緩解。
頸聯寫夜色消盡,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冉冉升起。詩人用「日」與「春」象徵美好的新生事物,並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其意志和情思。江上春早,舊年已被新春替代,蘊含了萬事萬物更替的規律,鮮紅的「海日」誕生於黎明前的「殘夜」,絢麗的「江春」其實從「舊年」就開始孕育了。
尾聯表現詩人對洛陽親人的思念,以及長期旅居他鄉湧現出的真切鄉情。詩人正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望見一群大雁掠過晴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託大雁捎個信吧,「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親友」。
拓展
北固山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與______並稱鎮江三山名勝。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辛棄疾曾有詞「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即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觸景生情,感慨三國盛衰興亡而作。
A. 茅山、焦山 B. 金山、焦山 C. 金山、茅山 D. 寶華山、老山
初三
城東①早春
[唐] 楊巨源
詩家②清景③在新春,綠柳才黃④半未勻⑤。
若待上林花似錦⑥,出門俱是看花人⑦。
注釋
①城東:指長安城東。②詩家:詩人的統稱。③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④才黃:剛剛長出嫩黃葉。⑤勻:均勻,勻稱。⑥錦:以三色以上緯絲織成的綢綾。⑦看花人:語義雙關,既指欣賞鮮花的人,又指在長安城中看花的進士及第者。
譯文
詩人最愛清新清秀的早春,柳樹剛剛冒出嫩芽尚未長勻。
若等到京城繁花盛開之際,出門看到滿城都是如織遊人。
賞析
詩人透過前兩句對細節的描寫,高度概括了早春的特點,後兩句虛寫仲春觀花的慣常盛況,更加反襯出早春的獨特之處與詩人的獨具慧眼。全詩構思巧妙、對比鮮明、含意深刻、格調輕快。
首句是詩人在長安城東遊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讚美。「詩家」並不僅指詩人自己,是詩人的統稱,首先點明詩人、文人們大多喜愛這早春景色,因為早春景色清新,還沒引起多數人的注意,所以環境顯得特別清幽,最能激發詩人的詩情。「清」字濃縮了早春景色清新的特點,環境的清幽給予人無盡的想像空間,表達出詩人對初春的喜愛之情,為後面抒發情感奠定了基礎。
第二句用一個最典型的細節特徵對早春景色進行了具體描繪。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俗稱「柳眼」。其中「才」字與「半」字抓住了柳樹半綠半黃的特點,高度概括出早春全景。在清爽的春風拂動下,柳枝微曳,新芽初綻,星星點點的嫩黃色點綴在柳枝之間,此時柳樹整體的顏色還未勻稱,這樣的景色充滿希望、生機盎然,令人心曠神怡。
早春時節,氣候寒冷,百花尚未綻開,還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後兩句用「若待」二字一轉,想像上林苑繁花似錦時,群花盛放,遊人如織,爭相賞花,熙熙攘攘。結合首句的「詩家」來看,詩篇特意用文人的眼光來寫,「出門俱是看花人」也是隱喻之筆,讀書人功成名就時,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人們爭相仰慕,趨之若鶩。這兩句的深層意義在於:求賢訪能、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尚未顯山露水之際,若能善於辨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
拓展
此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前兩句突出早春之意,後兩句用豔麗景色襯托早春的美景。「若待上林花似錦」中的「上林苑」是指在______修建的宮苑,有多種功能和遊樂內容,其規模宏偉、宮室眾多,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水出入其中,花開錦簇,鬱鬱蔥蔥。
A. 秦漢時期 B. 唐朝初期 C. 盛唐時期 D. 晚唐時期
正月.孟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二月.仲春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三月.季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正月
初一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①,春風送暖入屠蘇②。
千門萬戶曈曈③日,總把新桃④換舊符⑤。
注釋
①除:去掉。②屠蘇:指屠蘇酒,古代一種酒名,以屠蘇等藥草製,常在農曆正月初一飲用。③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④桃:桃符。古時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門神或寫著門神名字用於避邪的桃木板,後在其上貼春聯。⑤舊符:舊桃符。
譯文
在陣陣鞭炮聲中人們辭舊迎新,迎著和煦的春風暢飲屠蘇酒。
旭日光輝普照著千家萬戶,人們都把舊桃符取下換上新桃符。
賞析
詩人透過人們過春節時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桃符的幾個典型素材,表現春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且寄託了自己除舊革新的思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開篇使讀者彷彿置身於春節祥和快樂的氛圍中,「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驅逐鬼怪,或恭迎諸神,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成為最能代表新年到來的民俗象徵。飲「屠蘇」酒是古時典型節慶風俗,人們於農曆正月初一飲屠蘇酒以避瘟疫。《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有「賈府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等」的描述。屠蘇酒含有多味藥材,具有強身健體之功,還有預防瘟疫、保護身體健康之用。詩人巧妙地用一個「送」字,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人們喝了屠蘇酒,感覺到暖洋洋的春天已經來臨。
「千門萬戶曈曈日」一句文筆輕快,色調明朗,融情入境。春節代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均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中,也沉浸在無限的希望裡。太陽還是那個太陽,生活卻有新的開始,這種溫暖的色調讓《元日》的畫面充滿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千門萬戶」就是家家戶戶的意思,但細究起來也有不同。「戶」是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戶」像單扇門,本義多用於室內;「門」也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門」是由兩個「戶」字組成,可見「門」一般比「戶」要大,所以往往外院門叫「門」,裡屋門稱「戶」。「新桃」和「舊符」既是現實實景,辭舊迎新,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寄寓美好願望;又有深刻寓意,大宋王朝實施新政,奮發圖強,充滿生機,詩人心中有著必勝的信念。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革除舊政、推行新法是其畢生夙願。《元日》透過春節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改革思想,含有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並指出了新生事物總要取代沒落事物這一普遍規律。
拓展
相傳上古時,神荼、鬱壘能捉鬼,因此,新年時於門旁設兩塊桃木板,上面書寫二神之名或畫上其像,用以驅鬼避邪。西元九六四年除夕______末代皇帝孟昶(ㄔㄤˇ)在桃符上題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通常認為這是有記載的最早的春聯。不過一語成讖,一年後趙匡胤將孟昶擄走,委用了呂餘慶去做地方長官。
A. 後蜀 B. 後唐 C. 後梁 D. 後晉
初二
次①北固山②下
[唐] 王灣
客路③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④兩岸闊, 風正⑤一帆懸⑥。
海日⑦生殘夜⑧, 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注釋
①次:出外遠行時停留的處所。②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③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④潮平:潮水漲滿。⑤風正:風順。⑥懸:垂直懸掛。⑦海日:海上的旭日。⑧殘夜:夜將盡未盡之時。
譯文
旅途行舟經過青翠的北固山下,小船航行在碧綠的江水之上。
潮水漲滿時兩岸水面更加寬闊,船帆順著風的方向垂直懸掛。
夜還未盡海面上旭日冉冉升起,舊年未過江南春天已經來臨。
我的家書應該送到什麼地方呢?歸雁幫我問候洛陽的親人吧。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乘舟行至北固山下,見到潮平岸闊、風輕帆直、殘夜歸雁,觸發心中的鄉思。全詩意境優美,用詞精當,尤其是「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和「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兩句,馳譽在當時,傳誦於後世。
首聯寫異鄉遊子的行進足跡。從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馳的小船,也飛到綠水前面去了。「行舟綠水前」點明題意,是舟行北固山下的長江前。
頷聯寫放眼望去潮水湧漲,視野開闊,恢宏闊大,大江直流。「一帆懸」把波平浪靜的景色表現了出來,也正是借「風正一帆懸」的小景象傳達出風和波平、大江闊遠的大景象。句中「平」是「闊」的原因,「懸」是「正」的結果,此時見到此景,心中鬱積的思鄉之情稍稍得到了緩解。
頸聯寫夜色消盡,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冉冉升起。詩人用「日」與「春」象徵美好的新生事物,並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其意志和情思。江上春早,舊年已被新春替代,蘊含了萬事萬物更替的規律,鮮紅的「海日」誕生於黎明前的「殘夜」,絢麗的「江春」其實從「舊年」就開始孕育了。
尾聯表現詩人對洛陽親人的思念,以及長期旅居他鄉湧現出的真切鄉情。詩人正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望見一群大雁掠過晴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託大雁捎個信吧,「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親友」。
拓展
北固山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與______並稱鎮江三山名勝。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辛棄疾曾有詞「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即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觸景生情,感慨三國盛衰興亡而作。
A. 茅山、焦山 B. 金山、焦山 C. 金山、茅山 D. 寶華山、老山
初三
城東①早春
[唐] 楊巨源
詩家②清景③在新春,綠柳才黃④半未勻⑤。
若待上林花似錦⑥,出門俱是看花人⑦。
注釋
①城東:指長安城東。②詩家:詩人的統稱。③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④才黃:剛剛長出嫩黃葉。⑤勻:均勻,勻稱。⑥錦:以三色以上緯絲織成的綢綾。⑦看花人:語義雙關,既指欣賞鮮花的人,又指在長安城中看花的進士及第者。
譯文
詩人最愛清新清秀的早春,柳樹剛剛冒出嫩芽尚未長勻。
若等到京城繁花盛開之際,出門看到滿城都是如織遊人。
賞析
詩人透過前兩句對細節的描寫,高度概括了早春的特點,後兩句虛寫仲春觀花的慣常盛況,更加反襯出早春的獨特之處與詩人的獨具慧眼。全詩構思巧妙、對比鮮明、含意深刻、格調輕快。
首句是詩人在長安城東遊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讚美。「詩家」並不僅指詩人自己,是詩人的統稱,首先點明詩人、文人們大多喜愛這早春景色,因為早春景色清新,還沒引起多數人的注意,所以環境顯得特別清幽,最能激發詩人的詩情。「清」字濃縮了早春景色清新的特點,環境的清幽給予人無盡的想像空間,表達出詩人對初春的喜愛之情,為後面抒發情感奠定了基礎。
第二句用一個最典型的細節特徵對早春景色進行了具體描繪。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俗稱「柳眼」。其中「才」字與「半」字抓住了柳樹半綠半黃的特點,高度概括出早春全景。在清爽的春風拂動下,柳枝微曳,新芽初綻,星星點點的嫩黃色點綴在柳枝之間,此時柳樹整體的顏色還未勻稱,這樣的景色充滿希望、生機盎然,令人心曠神怡。
早春時節,氣候寒冷,百花尚未綻開,還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後兩句用「若待」二字一轉,想像上林苑繁花似錦時,群花盛放,遊人如織,爭相賞花,熙熙攘攘。結合首句的「詩家」來看,詩篇特意用文人的眼光來寫,「出門俱是看花人」也是隱喻之筆,讀書人功成名就時,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人們爭相仰慕,趨之若鶩。這兩句的深層意義在於:求賢訪能、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尚未顯山露水之際,若能善於辨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
拓展
此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前兩句突出早春之意,後兩句用豔麗景色襯托早春的美景。「若待上林花似錦」中的「上林苑」是指在______修建的宮苑,有多種功能和遊樂內容,其規模宏偉、宮室眾多,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水出入其中,花開錦簇,鬱鬱蔥蔥。
A. 秦漢時期 B. 唐朝初期 C. 盛唐時期 D. 晚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