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牆裡秋千:多情卻被無情惱(節錄)
應該每個同學都愛盪秋千吧?(我小時候是學「鞦韆」,不過古書中的確會用「秋千」,所以不是現在的課本教錯)但是古代主要是女生才會盪秋千喔。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宮在寒食節時會架起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玄宗說這是「半仙之戲」,然後這個習慣也流傳到民間。所以在清明節、寒食節時,有女生盪秋千的習俗,這主題的詩詞相當多。既然小學生已經學會了「秋千」、「裡外」、「多少」,念蘇軾的這首詞最好了: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一句一句慢慢跟小學生解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我說:「從前從前的一個春天,有一個男生出門散步,發現紅色的杏花已經凋謝,長出了綠色的杏果。然後他走到了喜歡的女生的家外面。春天是不是會有燕子?」小:「對。」
我:「他也看到那裡有燕子,而且女生家的圍牆外圍繞著一條綠色的小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女生家外面還有柳樹喔,記得我們也在公園撿過柳綿嗎?」
小:「記得啊。」
我:「這時柳綿已經被風吹得愈來愈少了,但是沒關係,這個季節,到處都有又綠又香的草。」
小:「真的嗎?真的到處都有嗎?」
我:「呃……他是這樣說的。『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女生家很大,圍牆裡面有一座秋千……」
小:「把拔我有看過喔,真的有人的院子這麼大!」
我:「他這個行人站在牆外的道路上,聽著牆裡佳人的笑聲。」
小:「家人?就是我們家的人?」
我:「念起來一樣,但這個佳人是說漂亮的人或喜歡的人。她一邊盪秋千,一邊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笑聲慢慢地聽不見了,只有這個男生自己在那邊煩惱。」
小:「為什麼?」
我:「因為男生喜歡她,所以男生是多情;女生不知道那個男生站在牆外,自己盪完秋千就走了,好像很無情。」
小:「哈哈哈,『無情惱』很好笑。」
我:「我們整首再念一次……妳最喜歡哪一句?」
小:「多情卻被無情惱。」
唉,她這麼說,為父也開始煩惱了。
我後來又問女兒,妳覺得當多情的人比較好,還是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嗯……我也不知道。」相信把拔,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那麼,牆外的行人,後來怎麼了?看看下面這首,難怪古人要把女兒藏好。韓偓寫了七首秋千詩,這麼愛秋千的詩人很少見:
〈寒食夜〉 唐.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大意是春風仍寒,院子中有白梅飄落如雪,樹枝上有杏花正紅。夜深時,男人手搭著秋千,四周煙雨朦朧。
男人為何晚上不睡覺,跑來秋千旁邊?他當然不是想盪秋千,肯定是想著白天盪秋千的女生吧。為什麼手要搭著秋千呢?這是類似同喝一瓶水的間接接吻的癡想,南宋吳文英的〈風入松〉可以當註解:「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想著白天的「纖手」曾經握過這秋千,香香的,引來了他這隻狂蜂浪蝶。
癡情和痴漢只是一線之隔,女孩兒要小心啊!
#同場加映:花枝
韓偓還有一首〈想得〉:「兩重門裡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秋千。」這大概是元宵節之外,古代少數男女可以一起遊戲的場合吧。在這一天聯誼時盪秋千,真是清新愉快的活動。不過再怎麼動人的纖纖手,最好還是要勤洗手比較好。
韓偓〈想得〉中的「花枝」,當然是真正的花,花枝招展的花枝,雖然也可以借指美人,但無論如何都不是海裡的花枝。
李商隱的〈流鶯〉也寫到花枝,描述一隻漂流不定的黃鶯,無法控制自身命運,牠的鳴唱無法得到共鳴,無論是早晚風露、晴天雨天都是形單影隻,即使城中有千門萬戶,京城(鳳城)何處有牠可以棲息的花枝呢?詩人已經為春天即將結束而哀傷,真是不忍心再聽到黃鶯的叫聲。
〈流鶯〉 唐.李商隱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不過四月的確也是捕釣海裡花枝的季節就是了,因為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鳳城何處有花枝」,我每次經過鳳城燒臘店時,都很想吃花枝。
應該每個同學都愛盪秋千吧?(我小時候是學「鞦韆」,不過古書中的確會用「秋千」,所以不是現在的課本教錯)但是古代主要是女生才會盪秋千喔。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宮在寒食節時會架起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玄宗說這是「半仙之戲」,然後這個習慣也流傳到民間。所以在清明節、寒食節時,有女生盪秋千的習俗,這主題的詩詞相當多。既然小學生已經學會了「秋千」、「裡外」、「多少」,念蘇軾的這首詞最好了: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一句一句慢慢跟小學生解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我說:「從前從前的一個春天,有一個男生出門散步,發現紅色的杏花已經凋謝,長出了綠色的杏果。然後他走到了喜歡的女生的家外面。春天是不是會有燕子?」小:「對。」
我:「他也看到那裡有燕子,而且女生家的圍牆外圍繞著一條綠色的小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女生家外面還有柳樹喔,記得我們也在公園撿過柳綿嗎?」
小:「記得啊。」
我:「這時柳綿已經被風吹得愈來愈少了,但是沒關係,這個季節,到處都有又綠又香的草。」
小:「真的嗎?真的到處都有嗎?」
我:「呃……他是這樣說的。『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女生家很大,圍牆裡面有一座秋千……」
小:「把拔我有看過喔,真的有人的院子這麼大!」
我:「他這個行人站在牆外的道路上,聽著牆裡佳人的笑聲。」
小:「家人?就是我們家的人?」
我:「念起來一樣,但這個佳人是說漂亮的人或喜歡的人。她一邊盪秋千,一邊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笑聲慢慢地聽不見了,只有這個男生自己在那邊煩惱。」
小:「為什麼?」
我:「因為男生喜歡她,所以男生是多情;女生不知道那個男生站在牆外,自己盪完秋千就走了,好像很無情。」
小:「哈哈哈,『無情惱』很好笑。」
我:「我們整首再念一次……妳最喜歡哪一句?」
小:「多情卻被無情惱。」
唉,她這麼說,為父也開始煩惱了。
我後來又問女兒,妳覺得當多情的人比較好,還是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嗯……我也不知道。」相信把拔,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那麼,牆外的行人,後來怎麼了?看看下面這首,難怪古人要把女兒藏好。韓偓寫了七首秋千詩,這麼愛秋千的詩人很少見:
〈寒食夜〉 唐.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大意是春風仍寒,院子中有白梅飄落如雪,樹枝上有杏花正紅。夜深時,男人手搭著秋千,四周煙雨朦朧。
男人為何晚上不睡覺,跑來秋千旁邊?他當然不是想盪秋千,肯定是想著白天盪秋千的女生吧。為什麼手要搭著秋千呢?這是類似同喝一瓶水的間接接吻的癡想,南宋吳文英的〈風入松〉可以當註解:「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想著白天的「纖手」曾經握過這秋千,香香的,引來了他這隻狂蜂浪蝶。
癡情和痴漢只是一線之隔,女孩兒要小心啊!
#同場加映:花枝
韓偓還有一首〈想得〉:「兩重門裡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秋千。」這大概是元宵節之外,古代少數男女可以一起遊戲的場合吧。在這一天聯誼時盪秋千,真是清新愉快的活動。不過再怎麼動人的纖纖手,最好還是要勤洗手比較好。
韓偓〈想得〉中的「花枝」,當然是真正的花,花枝招展的花枝,雖然也可以借指美人,但無論如何都不是海裡的花枝。
李商隱的〈流鶯〉也寫到花枝,描述一隻漂流不定的黃鶯,無法控制自身命運,牠的鳴唱無法得到共鳴,無論是早晚風露、晴天雨天都是形單影隻,即使城中有千門萬戶,京城(鳳城)何處有牠可以棲息的花枝呢?詩人已經為春天即將結束而哀傷,真是不忍心再聽到黃鶯的叫聲。
〈流鶯〉 唐.李商隱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不過四月的確也是捕釣海裡花枝的季節就是了,因為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鳳城何處有花枝」,我每次經過鳳城燒臘店時,都很想吃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