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她去‧悼亡‧陰陽兩世訴衷情
斜陽畫角哀: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
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泫然。
多年後,陸游重遊沈園,此時的他已是個蒼顏白髮的老翁了,而當初那個強笑著舉杯敬酒的唐琬早已故去多年。幾十年的光陰匆匆,還有什麼放不下,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但,還是要說。因為曾經情深,不能相忘。
自潘岳〈悼亡〉以來,許多詩人都曾寫下詩詞悼念陪在身邊曾舉案齊眉的那人。到了陸游這裡,卻稍有些不同。況且嚴格來說,陸游悼念的並不是自己的亡妻,而是別人的亡妻了,於他,那只是前妻。
沈園二首詩題在寫沈園,寫的是故地重遊,是寫景順帶著懷人。雖然主要目的是懷人,但沈園本身也是引人注目的。要知道沈園之於陸游的意義,首先就要講講那首〈釵頭鳳〉裡的恩恩怨怨。
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唐琬與陸游青梅竹馬,喜結連理,是一對恩愛夫妻。然而唐琬不受婆母待見。在苦苦相逼的母親與嬌弱溫和妻子之間,孝子陸游選擇了成全前者的意願。一紙休書寫下,他們本該從此就沒了瓜葛。
沈園是個有名的園子,每年都有許多人去那裡遊春賞景。那年那天的沈園,大約天氣格外好,風景格外美妙。又或者只是冥冥中有所注定,陸游與唐琬在那裡重逢了。那已經是二人別後兩年,嫁作他人婦的唐琬給陸游敬了一杯酒。於是有了陸游那首聞名遐邇的〈釵頭鳳〉。陸游這首詞,雖是深情,但裡面多少有些怨懟之感,「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不覺讓人想起「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之語,雖然語氣沒有那麼強烈,但終究有些埋怨對方改嫁以致「山盟海誓」無落處。唐琬回去後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作為回應,並在不久後身染沉痾病故了。
陸游又一次回到沈園才看到唐琬的和詞,而唐琬已香消玉殞。沈園一別,竟是永訣。這大約是陸游沒有想到的。趙家對唐琬理應是不錯的,否則不會容許她向舊人敬酒,但唐琬的心都在陸游那裡,才會終日以淚洗面鬱鬱而終。看著對方句句深情又沉痛的詞句,當初的責怪顯得那麼不應該,詩人應該是有些悔恨的。
沈園既是二人最後訣別的地方,又是他看到她表明心跡的地方。沈園記載了他們的故事,故而陸游一生漂泊天涯,卻不時回到沈園去看看。
大約是最後一次回沈園的時候,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幾十年過去,戰亂紛呈,沈園也不像當年那樣光鮮了,懷念著故國故人故去的時光,詩人寫下了〈沈園二首〉悼念那個被他捐棄卻始終對他一往情深的女子。「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驚鴻用了洛神的典故,看著這一灣碧水,差點兒以為那人又來了。在我心中你同那洛神是一樣美的,就在這裡,你曾笑著敬了我一杯酒,「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而那時我沒有讀透你眼裡的哀愁。沈園如今只有那柳樹依舊,不識愁的飛絮飄著,四十多年過去了,詩人自己也是黃土掩了半身的人,卻不免「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泫然」,這泫然淚下裡,大約有愛,有憾,有悔,有半生的悵然。
陸游與唐琬的相知不能相守,當是文學史上最為哀婉的故事之一了。一曲〈釵頭鳳〉,無限心頭恨。然而〈沈園二首〉裡我們看到了詩人無限的情思和對唐琬誠摯的悼念與追懷。終究,他是負了她的,然而我們卻很難去聲討他,畢竟他的一生除了家國,到底對她最念念不忘。
斜陽畫角哀: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
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泫然。
多年後,陸游重遊沈園,此時的他已是個蒼顏白髮的老翁了,而當初那個強笑著舉杯敬酒的唐琬早已故去多年。幾十年的光陰匆匆,還有什麼放不下,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但,還是要說。因為曾經情深,不能相忘。
自潘岳〈悼亡〉以來,許多詩人都曾寫下詩詞悼念陪在身邊曾舉案齊眉的那人。到了陸游這裡,卻稍有些不同。況且嚴格來說,陸游悼念的並不是自己的亡妻,而是別人的亡妻了,於他,那只是前妻。
沈園二首詩題在寫沈園,寫的是故地重遊,是寫景順帶著懷人。雖然主要目的是懷人,但沈園本身也是引人注目的。要知道沈園之於陸游的意義,首先就要講講那首〈釵頭鳳〉裡的恩恩怨怨。
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唐琬與陸游青梅竹馬,喜結連理,是一對恩愛夫妻。然而唐琬不受婆母待見。在苦苦相逼的母親與嬌弱溫和妻子之間,孝子陸游選擇了成全前者的意願。一紙休書寫下,他們本該從此就沒了瓜葛。
沈園是個有名的園子,每年都有許多人去那裡遊春賞景。那年那天的沈園,大約天氣格外好,風景格外美妙。又或者只是冥冥中有所注定,陸游與唐琬在那裡重逢了。那已經是二人別後兩年,嫁作他人婦的唐琬給陸游敬了一杯酒。於是有了陸游那首聞名遐邇的〈釵頭鳳〉。陸游這首詞,雖是深情,但裡面多少有些怨懟之感,「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不覺讓人想起「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之語,雖然語氣沒有那麼強烈,但終究有些埋怨對方改嫁以致「山盟海誓」無落處。唐琬回去後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作為回應,並在不久後身染沉痾病故了。
陸游又一次回到沈園才看到唐琬的和詞,而唐琬已香消玉殞。沈園一別,竟是永訣。這大約是陸游沒有想到的。趙家對唐琬理應是不錯的,否則不會容許她向舊人敬酒,但唐琬的心都在陸游那裡,才會終日以淚洗面鬱鬱而終。看著對方句句深情又沉痛的詞句,當初的責怪顯得那麼不應該,詩人應該是有些悔恨的。
沈園既是二人最後訣別的地方,又是他看到她表明心跡的地方。沈園記載了他們的故事,故而陸游一生漂泊天涯,卻不時回到沈園去看看。
大約是最後一次回沈園的時候,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幾十年過去,戰亂紛呈,沈園也不像當年那樣光鮮了,懷念著故國故人故去的時光,詩人寫下了〈沈園二首〉悼念那個被他捐棄卻始終對他一往情深的女子。「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驚鴻用了洛神的典故,看著這一灣碧水,差點兒以為那人又來了。在我心中你同那洛神是一樣美的,就在這裡,你曾笑著敬了我一杯酒,「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而那時我沒有讀透你眼裡的哀愁。沈園如今只有那柳樹依舊,不識愁的飛絮飄著,四十多年過去了,詩人自己也是黃土掩了半身的人,卻不免「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泫然」,這泫然淚下裡,大約有愛,有憾,有悔,有半生的悵然。
陸游與唐琬的相知不能相守,當是文學史上最為哀婉的故事之一了。一曲〈釵頭鳳〉,無限心頭恨。然而〈沈園二首〉裡我們看到了詩人無限的情思和對唐琬誠摯的悼念與追懷。終究,他是負了她的,然而我們卻很難去聲討他,畢竟他的一生除了家國,到底對她最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