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超連結】
張李德和(一八九三—一九七二),一生經歷三個統治政權,是一個「詩、詞、書、畫、琴、棋、絲繡」七技兼絕的才女,也是一個擁有自己房間的女人。
一、七絕才女養成記
講到七絕才女李德和,不得不先歌頌一下德和小姐原生家庭,先進開明、獨步當代的教育觀念。
李小姐 德和
李德和生長的年代還是重男輕女、「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晚清朝代,然而,李家一門卻不為此傳統教諭所拘限,而是給了李德和全方位的藝才教養。
七絕才女的養成歷程約略是這樣:由父親李昭元親授漢學、於表姑媽的「活源書房」就學、在表姑父的教導下學得琴棋書畫。十一歲,進入公學校展開日本新式教育,一直到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中、日政權的移轉,反倒給了李德和新、舊兼具的全人教育。更酷的是,李家祖母鼓勵子孫無論男女皆得學習武術,因此,德和小姐應當可以再加個「文武雙全」的頭銜了。國語學校畢業之後(大約十八歲),先後於斗六、西螺等地擔任教職。不論是晚清還是民初,當多數女子還是深居閨閣,以培養女德、待嫁良人為生命目標時,德和小姐已經獲得教職,具備自立與謀生能力了。即便如此,婚姻,在當時仍然被視為是女子最為要緊的終身歸宿。一九一二年,雲林望族與嘉義名門締結姻親,二十歲的德和小姐嫁給二十三歲的張錦燦醫生為妻,成為張家媳婦張李德和。
張太太 德和
張愛玲曾經說過,她最恨的事是:「有天才的女人太早結婚。」是的,成為「張李德和」、「先生娘」的才女,婚後不免受到一些些約束。她辭去教職、協助丈夫處理醫院瑣務、開辦助產士講習所,以輔助先生事業為生活重心。公公甚至還公開寫詩「提醒」她:「只恐未嫻烹飪事,調羹要囑似姑」,就是要她別只關注自己才學發展,煮飯、照顧家庭才是身為妻子、媳婦的正經事兒啦!
令人佩服的是,育有七女二子的張李德和,在完成人媳、人妻、人母的職責之後,仍保有浸淫藝術、揮灑才能的餘裕,寫詩、作畫等興趣,一樣也沒落下。她籌組詩社、畫會、書道會、愛蘭會,甚至與丈夫張錦燦改建舊居,增設「逸園」、「題襟亭」、「琳瑯山閣」等空間,此後,騷人墨客、名流雅士匯集張家,不啻為東方的文藝沙龍。中年後,更往公共事務發展,任救濟院董事、參選議員、協辦創立家政學校、推廣女權。儘管政權更迭,張家、李家仍舊政通人和、少有波瀾。這位生於晚清,長於日治、國民政府時代的女性,真可列入人生勝利組了。
介紹完張李德和的生命簡歷之後,提個小問題:
張李德和有哪些自號?
再者,這些自號有何特色?
擁有自己房間的女人
張李德和自號「羅山女史」、「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四個別號裡,就有三個號宣示自己是某某空間主人,這空間還不僅是一個小小的房間,而是更為寬闊的庭園樓閣啊!這對於舊社會的已婚女性來說簡直是霸氣沖天。在該年代,男女地位尚屬懸殊,女子即便不至於「以夫為天」,也總被認為是丈夫的附屬,而張李德和竟然可以甩開一家之主的丈夫而宣稱自己為「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這稱號、這思維,讓人不由得聯想起地球另一端,一位疾呼女性必須擁有「自己的房間」的名女人—─維吉尼亞.吳爾芙(英國小說家與文學評論家)。
張李德和(一八九三—一九七二),一生經歷三個統治政權,是一個「詩、詞、書、畫、琴、棋、絲繡」七技兼絕的才女,也是一個擁有自己房間的女人。
一、七絕才女養成記
講到七絕才女李德和,不得不先歌頌一下德和小姐原生家庭,先進開明、獨步當代的教育觀念。
李小姐 德和
李德和生長的年代還是重男輕女、「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晚清朝代,然而,李家一門卻不為此傳統教諭所拘限,而是給了李德和全方位的藝才教養。
七絕才女的養成歷程約略是這樣:由父親李昭元親授漢學、於表姑媽的「活源書房」就學、在表姑父的教導下學得琴棋書畫。十一歲,進入公學校展開日本新式教育,一直到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中、日政權的移轉,反倒給了李德和新、舊兼具的全人教育。更酷的是,李家祖母鼓勵子孫無論男女皆得學習武術,因此,德和小姐應當可以再加個「文武雙全」的頭銜了。國語學校畢業之後(大約十八歲),先後於斗六、西螺等地擔任教職。不論是晚清還是民初,當多數女子還是深居閨閣,以培養女德、待嫁良人為生命目標時,德和小姐已經獲得教職,具備自立與謀生能力了。即便如此,婚姻,在當時仍然被視為是女子最為要緊的終身歸宿。一九一二年,雲林望族與嘉義名門締結姻親,二十歲的德和小姐嫁給二十三歲的張錦燦醫生為妻,成為張家媳婦張李德和。
張太太 德和
張愛玲曾經說過,她最恨的事是:「有天才的女人太早結婚。」是的,成為「張李德和」、「先生娘」的才女,婚後不免受到一些些約束。她辭去教職、協助丈夫處理醫院瑣務、開辦助產士講習所,以輔助先生事業為生活重心。公公甚至還公開寫詩「提醒」她:「只恐未嫻烹飪事,調羹要囑似姑」,就是要她別只關注自己才學發展,煮飯、照顧家庭才是身為妻子、媳婦的正經事兒啦!
令人佩服的是,育有七女二子的張李德和,在完成人媳、人妻、人母的職責之後,仍保有浸淫藝術、揮灑才能的餘裕,寫詩、作畫等興趣,一樣也沒落下。她籌組詩社、畫會、書道會、愛蘭會,甚至與丈夫張錦燦改建舊居,增設「逸園」、「題襟亭」、「琳瑯山閣」等空間,此後,騷人墨客、名流雅士匯集張家,不啻為東方的文藝沙龍。中年後,更往公共事務發展,任救濟院董事、參選議員、協辦創立家政學校、推廣女權。儘管政權更迭,張家、李家仍舊政通人和、少有波瀾。這位生於晚清,長於日治、國民政府時代的女性,真可列入人生勝利組了。
介紹完張李德和的生命簡歷之後,提個小問題:
張李德和有哪些自號?
再者,這些自號有何特色?
擁有自己房間的女人
張李德和自號「羅山女史」、「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四個別號裡,就有三個號宣示自己是某某空間主人,這空間還不僅是一個小小的房間,而是更為寬闊的庭園樓閣啊!這對於舊社會的已婚女性來說簡直是霸氣沖天。在該年代,男女地位尚屬懸殊,女子即便不至於「以夫為天」,也總被認為是丈夫的附屬,而張李德和竟然可以甩開一家之主的丈夫而宣稱自己為「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這稱號、這思維,讓人不由得聯想起地球另一端,一位疾呼女性必須擁有「自己的房間」的名女人—─維吉尼亞.吳爾芙(英國小說家與文學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