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07年中秋節前一天,我在西華大學校園內,寫了一篇散文《蘇州博物館》,後來把原文發到西華大學OA內網裏了。
隨後西華大學很多教職員工就傳看起來了,恰逢當天成都市一些高校的校長們,正在西華大學視察開會,校領導隨後拿給他們也看了。這些大學的校長們看了後,討論了一下說『一般到了博士階段,按道理是要思考「作為與無為」等問題的,《蘇州博物館》這篇散文,恰好把這個問題給體現出來了,而且把博士的意境美也給表現出來了。』
他們後來就講了一個故事——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故事,博士畢業的時候要念一個東西,『博是一個有特色的東西,博採眾長、旁徵博引、博古通今……博愛、博大的胸懷……意境美,博大精深』;然後讓我去思考一下,當時西華大學很多老師們,也知道這個故事了。
2009年,央視(CCTV)的主持人李瑞英等,知道了西華大學2007年發生的這個故事。後來機緣巧合,俄羅斯總統普京(Putin),因為我寫的《國家與核武》這篇文章,讓央視的人給我帶了一些話,是普京總統自己對核武問題的一些看法,比如,『成都(可以)不打核武』,這個問題也帶給了我很多的思考。2009年,當時我也完成了《都江堰中的現代經濟學思考》初稿,把『經濟活動』的問題寫了,對北京政府和俄羅斯政府的決策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經過了一些年的積累和沉澱後,2013年夏天,我後來通過央視的人,和百度副總裁馬東敏女士取得了聯繫。
我是2013年10月份的時候,給百度副總裁馬東敏女士第一封信裏,寫了『民生問題』,當時很快就在央視、鳳凰衛視等傳看開了。後來我陸陸續續,在給馬東敏女士等人的書信當中,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裏,就把關於對『博是個有特色的東西……意境美……』的思考,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寫了,其中主要作品就有《溪山石鼓博香亭帖》等,《溪山石鼓博香亭帖》後來簡稱為《溪山石鼓帖》。
《溪山石鼓帖》最早是鳳凰衛視的竇文濤,2014年世界盃後,在《蹡蹡三人行》節目裏,嘉賓有葉檀、馬未都等,把『鳳凰衛視的人在傳看和討論《溪山石鼓帖》等,而且央視的人在「刻章子」的事情』,給說下來的。
我後來聽了後,就給央視的人說了一下,清華大學丁曉青教授,她就符合我談到的問題,『丁曉青……博士生導師……圖像智能識別領域……她在主持研製中、日、韓、蒙、藏、維、哈薩克等多文字識別、人臉識別等領域,解決方案準確,就達到了我在《溪山石鼓帖》中說的問題,丁曉青實際上是「院士級人物」的』。
然後央視的人和鳳凰衛視的人,就拿去問了院士界的人,後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給他們說了一下,『丁曉青教授實際上就是「工程院院士級」人物的,是因為當時年齡大了,提名了幾次,進入了第二輪增選,沒有最終當選。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般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以上』。
實際上,《溪山石鼓帖》的藝術價值,就已經開始被中國工程院院士界認可了。
而且這篇文章的細節之處,『陳倉石鼓、一派、B方案、登峰造極之態……』,中國工程院院士界、文化界參與討論的人都是表示了認可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士,把《溪山石鼓帖》的事情一講,《溪山石鼓帖》的故事,2014年底開始,很快就傳開了。
貝聿銘……碩士畢業……主持設計過蘇州博物館、盧浮宮前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等……後當選了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這個故事就開始在北京等地流傳起來。2016年年初的時候,香港鳳凰衛視竇文濤他們那邊,說是計畫把我安頓到陽光傳媒的楊瀾女士那邊,後來是因為我傷病的原因和資金的問題,沒有成行。
我後來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民生問題》《溪山石鼓帖》等,是袁隆平院士寫的,他如果拿出來了,那就只能給社會做貢獻,沒有人會給錢。馬東敏女士一些觀點,是對的。邀請我抄帖子去香港賣的事情,那就是竇文濤他們在忽悠人的。
如果《溪山石鼓帖》,是袁隆平院士寫的,香港的人會排著隊找他買帖子麼?也不可能。
簡單的介紹一下,《溪山石鼓帖》是『那你覺得什麼樣的人讀博更合適些呢?……』這篇文章的名字。軍方上將劉源、央視領導張海鴿女士等人,找我要過我抄的《溪山石鼓帖》,表示他們知道《溪山石鼓帖》的事情,他們也問過中國工程院的一些人士的。他們給我說,今後應該會有一些老同志,想要一幅我親手抄的帖子,做留念,讓我今後可以練習一下書法。
為啥很多人覺得這篇好?因為『什麼樣的人讀博更合適些呢?……』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好的,你讓很多大學校長界、院士界的人士,他也很難回答好。《溪山石鼓帖》這篇短文,把這個問題回答了一個『滿堂彩』,把整個『讀博』的歷史意境和『院士問題』給回答出來了,而且你再反復斟酌下來,也沒有什麼好增減的。
《溪山荷帖》,是『那你咋看待什麼是博士呢?……』這篇文章的名字。文中提到的女博士,是患乳腺癌去世的,復旦大學的32歲女博士於娟。文章裏面,談到了『愛滋病、同性結婚、安樂死』等,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這篇文章有很多人看後覺得印象比較深刻,也比較喜歡。我考慮下來,文章還是留著。我後來加了備註,舉了藥王孫思邈的例子,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一些問題。
按道理來說,博士應該是具有比較好的情商認識的。
我對情商問題的理解是這樣,『一個生活在山裏面的人,山外邊離得遠的社會人,認可你的大輪廓造型,那你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你比如,麗江古城的納西族人,焦作市的很多市民等,他們的認識就屬於高情商的表現。外界離遠看的更多的是大輪廓、關鍵點,這就是蘇軾的那句名言『橫看成嶺側成峰……』像為公眾所知的姚明、鳳凰傳奇、周傑倫等人,他們也屬於高情商類型人的。情商問題主要是『山外人』對你的評判,是對大輪廓、整體感的評判,這個問題我就在這裏著重講一下。《孟母斷織》的故事,村裏的人可能會覺她很傻,但拉遠了看,就會發現,孟母是一個高情商人士的。這一點,歷史人物李世民等,現代教育家陳嘉庚、朱九思先生等人也是一樣的。
關於『新聞學』,我認為新聞學對『社會與人』問題的認識理解是比較重要的。有了人,形成了或大或小的『社會群體』,它就會有新聞。從早期的人類狩獵活動到今天人類基於網路平臺的生產生活,工具發生了改變,語言、文字形式發生了改變,但是新聞現象和特徵規律本身並沒有發生太多的改變,發生了重要改變的是人們的認識。
新聞最重要的是使人有了社會的歸屬感,這也是新聞行業的公共價值源點。你像煙草行業,很多社會公眾都覺得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了,那這個行業的發展也就出現問題了……
事實上,沒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界人士的討論,也就沒有《溪山石鼓帖》故事流傳的事情。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士,給吳小莉、竇文濤他們說,『中國工程院院士界,一人買你一本書做紀念』,因為我書裏一開始談了不少政治話題,他們就希望我整改一下。後來,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士,給竇文濤、吳小莉他們說,『我是院士級人物,讓我拿一個國際知名高校的工業設計碩士學位,今後讓我當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提名我今後當院士的人是誰?是一名資深院士,我『後記』部分,把人名提及了一下,他是郭應祿院士的老朋友。
2018年,我後來去了趟香港之後,我就覺得能像貝聿銘等人那樣,每天埋頭於自己的工程技術專案上,是最好的。外網上的政治話題已經很多了,也不需要你談什麼,你把你專業領域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我在書裏面,寫了一個『指揮家小澤征爾的故事』,也算是我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理解。
有些人說我的作品裏面有『我認為……』的字眼,不是學術論文。我解釋一下,我寫的《溪山石鼓帖》的故事,屬於藝術作品的。你比如,張藝謀、李安、成龍、陳奕迅等,都是因為藝術作品的成就,被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的。貝聿銘一生著述極少,他也是以建築作品的成就被香港中文大學等授予了榮譽博士學位的。我寫的《都江堰中的現代經濟學思考》,屬於學術論文範疇的,我考慮下來,放到了書中,這篇文章裏面涉及了文化遺產、經濟活動、貨幣等問題。
學術論文,別人未必今後看的。好的學術論文,很多人今後一定會引用很多,比如一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所寫的《全美心臟病發病率調查研究》論文。優秀的博士論文,它能做到今後很多人寫文章、作報告會引用其內容的。
2019年10月,我寫了《作為與無為》。2020年7月,我寫了《碩士與大師》《沈殿霞鎧甲的故事》兩章。2021年8月,我在原書中,補充了《學士與工程師文化》《國家與核武》等幾章。2022年1月,我補充寫了《足球和管理強國》《中醫三醫人才論》《將軍與辯證法》《個人詩詞精選》等幾章節。2023年10月,我補充了《『管理大師』的話題》《『世界文化遺產級』的話題》《俄烏戰爭帶來的思考》《『在國際社會中受尊敬』的話題》等幾章節。2025年1月初,我補充寫了《新北約聯軍的出現》。《個人詩詞精選》部分,也屬於對『形采寫意學』的舉例示範,我對寫詩的認識理解是『淺切平易』,和唐代詩人白居易等人,對寫詩的認識理解是一致的。
我已經向西華大學的劉樹根、李秋實、費淩等校領導彙報過了相關的事情,他們如何處理,外界也看得到。『世界文化遺產級』的作品和故事,今後肯定報導的出來,這是事物的客觀規律;我的作品和故事,就是夠『世界文化遺產級』的。
在此也對曾經給與過積極幫助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本人才疏學淺,文中如有用詞不當及疏漏的地方,敬請海涵和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 雲博山道
(第一章) 蘇州博物館
張 彥
又是一年中秋節,去年今日此門中,正站在蘇州博物館的門前。
蘇州博物館是由貝聿銘先生設計的。從周圍幾百年的歷史園林穿過,印入眼簾的是一座白牆灰瓦的蘇式院落,外表平平常常,裏面金碧輝煌,天宇廓然。米黃色的射燈光線柔和地灑落到大廳,跳動的陽光從玻璃裏透射進來,光線有了強弱的變化,豐富而不雜亂,一如柔美的音樂。分部的展廳裏陳列著記憶蘇州歷史的碎片,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物體,承載著不同的需求和理解。物品調和地擺放和低調的光線,人的川流不息,但主人卻是默不作聲的書畫和器皿,鬧市亦靜室。
中間的庭落有山,有水,有亭。景色的搭配都取於蘇州園林的名景,卻又沒有拘泥,概括的構成和新的材質,好似吳冠中的新構成國畫,每一處佈置都顯得恰到好處。
庭落周邊是幾處歇腳的地方。一個雪白的房間,一個擺放在牆角的藍白陶瓷,一個朦朧的米白簾子。簾子外邊是踩在鵝卵石上錯落的竹子,清風吹過,竹葉搖擺,靜極生動。
曲徑的長廊高低轉承,嶽徑遐奚,飛鳥與遠山共棲,近水魚黿生趣,徑向無極。每扇開景的窗戶生卉一處景致,既可以在老的園林裏找到影子,也可以看到新構成方式趣逸,水墨油彩生旦淨,好似昆曲的演出,以柔克剛。
在灰色的牆角和素色鵝卵石旁總有梅蘭的生氣,不露也鋒芒。
蘇州博物館是在空白處塑造精緻的新國畫,看似毫無作為的放空和留白,但恰恰烘托了主題,四兩撥千斤。
遊走在溪山古徑中的茶家人,也應該學會在籌碼的應用上留白。
(第二章) 關於《蘇州博物館》
(一). 我於2006年11月份去了蘇州博物館,2007年中秋節前一天的上午,我在沉思中較快速的寫就了《蘇州博物館》原文,後來陸續修改了一些地方。新落成的蘇州博物館,是由蘇州籍華裔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該館於2006年10月6日(中秋節)正式開館。
(二).參觀博物館能提高品鑒力,對一個人美感的提升、文化修養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蘇州博物館裏藏品眾多,其中的,五代秘色瓷蓮花碗、北宋珍珠舍利寶幢,等等,都是極為珍貴稀有的藏品。蘇州博物館裏的現代藝術展廳,也是很有味道的。我覺得,蘇州博物館裏能有一把或幾把『越王勾踐劍』就好了,這個就看他們後面的緣分了。
(三).『好似昆曲的演出,以柔克剛。』昆曲的唱腔和舞臺表現很講究技巧性,也是突出昆曲特色技巧美學的意思。昆曲也是中國戲曲藝術的鼻祖,它的發聲和表演技巧、舞臺寫意美學等是和西方戲劇美學有所區別的。昆曲的行當分三大類,生角、旦角、淨丑角;昆曲對後來中國很多地方戲曲藝術的形成影響深遠,比如,京劇、越劇、川劇、黃梅戲、粵劇,等等。
吳冠中是一代繪畫藝術大師,後來因其在繪畫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當選了法蘭西藝術院外籍院士(也稱通訊院士)。趙無極、朱德群是旅居法國的華裔一代繪畫藝術大師,早年都因在繪畫藝術領域的成就,當選了法蘭西藝術院院士。2018年,一代雕塑藝術大師吳為山,當選了法蘭西藝術院外籍院士;他是繼吳冠中後,第二位當選的中國本土藝術家。貝聿銘提倡『中新、西新』,中國的傳統國粹藝術,與當代西方藝術設計思想結合,在國際藝術界是有影響力和生命力的。
(四). 『曲徑的長廊高低轉承,嶽徑遐奚,飛鳥與遠山共棲,近水魚黿生趣,徑向無極。』我認為各個學科領域的人,學習探索到了一定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心路感受,就是到了最後,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認識和感悟,比如,植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
關於產品。Google公司現在有了GE、IBM的感覺,GE、IBM這樣的公司它到了一定時候不是在做產品,它是在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問題又恰恰是『產品問題』的根本,這是一個產品從哪來到哪去的問題。大道無形,GE、IBM的產品我看不到具體的產品,但是我感覺到了一種『大道無形』的開發設計原則;現在的Google也給了我這樣的感覺── 專注於民生問題的解決,『出來』的是某種產品而已。
『讓你能看到更遠的地方,為你架起了幸福生活的橋樑』 ── 這也是我對『民生問題』的理解吧。
『設計以人為本』。功能主義美學,它的核心理念是『簡約主義』,『less is more』。功能主義美學只是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比如說,京劇有京劇的美學表現形式,芭蕾舞有芭蕾舞的美學表現形式;它們之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你用理論去描述它們之間的共通和區別,很困難;你用作品去詮釋你的認識理解,要更好一些的。
2007年中秋節前一天,我在西華大學校園內,寫了一篇散文《蘇州博物館》,後來把原文發到西華大學OA內網裏了。
隨後西華大學很多教職員工就傳看起來了,恰逢當天成都市一些高校的校長們,正在西華大學視察開會,校領導隨後拿給他們也看了。這些大學的校長們看了後,討論了一下說『一般到了博士階段,按道理是要思考「作為與無為」等問題的,《蘇州博物館》這篇散文,恰好把這個問題給體現出來了,而且把博士的意境美也給表現出來了。』
他們後來就講了一個故事——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故事,博士畢業的時候要念一個東西,『博是一個有特色的東西,博採眾長、旁徵博引、博古通今……博愛、博大的胸懷……意境美,博大精深』;然後讓我去思考一下,當時西華大學很多老師們,也知道這個故事了。
2009年,央視(CCTV)的主持人李瑞英等,知道了西華大學2007年發生的這個故事。後來機緣巧合,俄羅斯總統普京(Putin),因為我寫的《國家與核武》這篇文章,讓央視的人給我帶了一些話,是普京總統自己對核武問題的一些看法,比如,『成都(可以)不打核武』,這個問題也帶給了我很多的思考。2009年,當時我也完成了《都江堰中的現代經濟學思考》初稿,把『經濟活動』的問題寫了,對北京政府和俄羅斯政府的決策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經過了一些年的積累和沉澱後,2013年夏天,我後來通過央視的人,和百度副總裁馬東敏女士取得了聯繫。
我是2013年10月份的時候,給百度副總裁馬東敏女士第一封信裏,寫了『民生問題』,當時很快就在央視、鳳凰衛視等傳看開了。後來我陸陸續續,在給馬東敏女士等人的書信當中,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裏,就把關於對『博是個有特色的東西……意境美……』的思考,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寫了,其中主要作品就有《溪山石鼓博香亭帖》等,《溪山石鼓博香亭帖》後來簡稱為《溪山石鼓帖》。
《溪山石鼓帖》最早是鳳凰衛視的竇文濤,2014年世界盃後,在《蹡蹡三人行》節目裏,嘉賓有葉檀、馬未都等,把『鳳凰衛視的人在傳看和討論《溪山石鼓帖》等,而且央視的人在「刻章子」的事情』,給說下來的。
我後來聽了後,就給央視的人說了一下,清華大學丁曉青教授,她就符合我談到的問題,『丁曉青……博士生導師……圖像智能識別領域……她在主持研製中、日、韓、蒙、藏、維、哈薩克等多文字識別、人臉識別等領域,解決方案準確,就達到了我在《溪山石鼓帖》中說的問題,丁曉青實際上是「院士級人物」的』。
然後央視的人和鳳凰衛視的人,就拿去問了院士界的人,後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給他們說了一下,『丁曉青教授實際上就是「工程院院士級」人物的,是因為當時年齡大了,提名了幾次,進入了第二輪增選,沒有最終當選。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般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以上』。
實際上,《溪山石鼓帖》的藝術價值,就已經開始被中國工程院院士界認可了。
而且這篇文章的細節之處,『陳倉石鼓、一派、B方案、登峰造極之態……』,中國工程院院士界、文化界參與討論的人都是表示了認可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士,把《溪山石鼓帖》的事情一講,《溪山石鼓帖》的故事,2014年底開始,很快就傳開了。
貝聿銘……碩士畢業……主持設計過蘇州博物館、盧浮宮前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等……後當選了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這個故事就開始在北京等地流傳起來。2016年年初的時候,香港鳳凰衛視竇文濤他們那邊,說是計畫把我安頓到陽光傳媒的楊瀾女士那邊,後來是因為我傷病的原因和資金的問題,沒有成行。
我後來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民生問題》《溪山石鼓帖》等,是袁隆平院士寫的,他如果拿出來了,那就只能給社會做貢獻,沒有人會給錢。馬東敏女士一些觀點,是對的。邀請我抄帖子去香港賣的事情,那就是竇文濤他們在忽悠人的。
如果《溪山石鼓帖》,是袁隆平院士寫的,香港的人會排著隊找他買帖子麼?也不可能。
簡單的介紹一下,《溪山石鼓帖》是『那你覺得什麼樣的人讀博更合適些呢?……』這篇文章的名字。軍方上將劉源、央視領導張海鴿女士等人,找我要過我抄的《溪山石鼓帖》,表示他們知道《溪山石鼓帖》的事情,他們也問過中國工程院的一些人士的。他們給我說,今後應該會有一些老同志,想要一幅我親手抄的帖子,做留念,讓我今後可以練習一下書法。
為啥很多人覺得這篇好?因為『什麼樣的人讀博更合適些呢?……』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好的,你讓很多大學校長界、院士界的人士,他也很難回答好。《溪山石鼓帖》這篇短文,把這個問題回答了一個『滿堂彩』,把整個『讀博』的歷史意境和『院士問題』給回答出來了,而且你再反復斟酌下來,也沒有什麼好增減的。
《溪山荷帖》,是『那你咋看待什麼是博士呢?……』這篇文章的名字。文中提到的女博士,是患乳腺癌去世的,復旦大學的32歲女博士於娟。文章裏面,談到了『愛滋病、同性結婚、安樂死』等,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這篇文章有很多人看後覺得印象比較深刻,也比較喜歡。我考慮下來,文章還是留著。我後來加了備註,舉了藥王孫思邈的例子,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一些問題。
按道理來說,博士應該是具有比較好的情商認識的。
我對情商問題的理解是這樣,『一個生活在山裏面的人,山外邊離得遠的社會人,認可你的大輪廓造型,那你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你比如,麗江古城的納西族人,焦作市的很多市民等,他們的認識就屬於高情商的表現。外界離遠看的更多的是大輪廓、關鍵點,這就是蘇軾的那句名言『橫看成嶺側成峰……』像為公眾所知的姚明、鳳凰傳奇、周傑倫等人,他們也屬於高情商類型人的。情商問題主要是『山外人』對你的評判,是對大輪廓、整體感的評判,這個問題我就在這裏著重講一下。《孟母斷織》的故事,村裏的人可能會覺她很傻,但拉遠了看,就會發現,孟母是一個高情商人士的。這一點,歷史人物李世民等,現代教育家陳嘉庚、朱九思先生等人也是一樣的。
關於『新聞學』,我認為新聞學對『社會與人』問題的認識理解是比較重要的。有了人,形成了或大或小的『社會群體』,它就會有新聞。從早期的人類狩獵活動到今天人類基於網路平臺的生產生活,工具發生了改變,語言、文字形式發生了改變,但是新聞現象和特徵規律本身並沒有發生太多的改變,發生了重要改變的是人們的認識。
新聞最重要的是使人有了社會的歸屬感,這也是新聞行業的公共價值源點。你像煙草行業,很多社會公眾都覺得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了,那這個行業的發展也就出現問題了……
事實上,沒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界人士的討論,也就沒有《溪山石鼓帖》故事流傳的事情。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士,給吳小莉、竇文濤他們說,『中國工程院院士界,一人買你一本書做紀念』,因為我書裏一開始談了不少政治話題,他們就希望我整改一下。後來,中國工程院院士界的人士,給竇文濤、吳小莉他們說,『我是院士級人物,讓我拿一個國際知名高校的工業設計碩士學位,今後讓我當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提名我今後當院士的人是誰?是一名資深院士,我『後記』部分,把人名提及了一下,他是郭應祿院士的老朋友。
2018年,我後來去了趟香港之後,我就覺得能像貝聿銘等人那樣,每天埋頭於自己的工程技術專案上,是最好的。外網上的政治話題已經很多了,也不需要你談什麼,你把你專業領域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我在書裏面,寫了一個『指揮家小澤征爾的故事』,也算是我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理解。
有些人說我的作品裏面有『我認為……』的字眼,不是學術論文。我解釋一下,我寫的《溪山石鼓帖》的故事,屬於藝術作品的。你比如,張藝謀、李安、成龍、陳奕迅等,都是因為藝術作品的成就,被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的。貝聿銘一生著述極少,他也是以建築作品的成就被香港中文大學等授予了榮譽博士學位的。我寫的《都江堰中的現代經濟學思考》,屬於學術論文範疇的,我考慮下來,放到了書中,這篇文章裏面涉及了文化遺產、經濟活動、貨幣等問題。
學術論文,別人未必今後看的。好的學術論文,很多人今後一定會引用很多,比如一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所寫的《全美心臟病發病率調查研究》論文。優秀的博士論文,它能做到今後很多人寫文章、作報告會引用其內容的。
2019年10月,我寫了《作為與無為》。2020年7月,我寫了《碩士與大師》《沈殿霞鎧甲的故事》兩章。2021年8月,我在原書中,補充了《學士與工程師文化》《國家與核武》等幾章。2022年1月,我補充寫了《足球和管理強國》《中醫三醫人才論》《將軍與辯證法》《個人詩詞精選》等幾章節。2023年10月,我補充了《『管理大師』的話題》《『世界文化遺產級』的話題》《俄烏戰爭帶來的思考》《『在國際社會中受尊敬』的話題》等幾章節。2025年1月初,我補充寫了《新北約聯軍的出現》。《個人詩詞精選》部分,也屬於對『形采寫意學』的舉例示範,我對寫詩的認識理解是『淺切平易』,和唐代詩人白居易等人,對寫詩的認識理解是一致的。
我已經向西華大學的劉樹根、李秋實、費淩等校領導彙報過了相關的事情,他們如何處理,外界也看得到。『世界文化遺產級』的作品和故事,今後肯定報導的出來,這是事物的客觀規律;我的作品和故事,就是夠『世界文化遺產級』的。
在此也對曾經給與過積極幫助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本人才疏學淺,文中如有用詞不當及疏漏的地方,敬請海涵和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 雲博山道
(第一章) 蘇州博物館
張 彥
又是一年中秋節,去年今日此門中,正站在蘇州博物館的門前。
蘇州博物館是由貝聿銘先生設計的。從周圍幾百年的歷史園林穿過,印入眼簾的是一座白牆灰瓦的蘇式院落,外表平平常常,裏面金碧輝煌,天宇廓然。米黃色的射燈光線柔和地灑落到大廳,跳動的陽光從玻璃裏透射進來,光線有了強弱的變化,豐富而不雜亂,一如柔美的音樂。分部的展廳裏陳列著記憶蘇州歷史的碎片,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物體,承載著不同的需求和理解。物品調和地擺放和低調的光線,人的川流不息,但主人卻是默不作聲的書畫和器皿,鬧市亦靜室。
中間的庭落有山,有水,有亭。景色的搭配都取於蘇州園林的名景,卻又沒有拘泥,概括的構成和新的材質,好似吳冠中的新構成國畫,每一處佈置都顯得恰到好處。
庭落周邊是幾處歇腳的地方。一個雪白的房間,一個擺放在牆角的藍白陶瓷,一個朦朧的米白簾子。簾子外邊是踩在鵝卵石上錯落的竹子,清風吹過,竹葉搖擺,靜極生動。
曲徑的長廊高低轉承,嶽徑遐奚,飛鳥與遠山共棲,近水魚黿生趣,徑向無極。每扇開景的窗戶生卉一處景致,既可以在老的園林裏找到影子,也可以看到新構成方式趣逸,水墨油彩生旦淨,好似昆曲的演出,以柔克剛。
在灰色的牆角和素色鵝卵石旁總有梅蘭的生氣,不露也鋒芒。
蘇州博物館是在空白處塑造精緻的新國畫,看似毫無作為的放空和留白,但恰恰烘托了主題,四兩撥千斤。
遊走在溪山古徑中的茶家人,也應該學會在籌碼的應用上留白。
(第二章) 關於《蘇州博物館》
(一). 我於2006年11月份去了蘇州博物館,2007年中秋節前一天的上午,我在沉思中較快速的寫就了《蘇州博物館》原文,後來陸續修改了一些地方。新落成的蘇州博物館,是由蘇州籍華裔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該館於2006年10月6日(中秋節)正式開館。
(二).參觀博物館能提高品鑒力,對一個人美感的提升、文化修養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蘇州博物館裏藏品眾多,其中的,五代秘色瓷蓮花碗、北宋珍珠舍利寶幢,等等,都是極為珍貴稀有的藏品。蘇州博物館裏的現代藝術展廳,也是很有味道的。我覺得,蘇州博物館裏能有一把或幾把『越王勾踐劍』就好了,這個就看他們後面的緣分了。
(三).『好似昆曲的演出,以柔克剛。』昆曲的唱腔和舞臺表現很講究技巧性,也是突出昆曲特色技巧美學的意思。昆曲也是中國戲曲藝術的鼻祖,它的發聲和表演技巧、舞臺寫意美學等是和西方戲劇美學有所區別的。昆曲的行當分三大類,生角、旦角、淨丑角;昆曲對後來中國很多地方戲曲藝術的形成影響深遠,比如,京劇、越劇、川劇、黃梅戲、粵劇,等等。
吳冠中是一代繪畫藝術大師,後來因其在繪畫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當選了法蘭西藝術院外籍院士(也稱通訊院士)。趙無極、朱德群是旅居法國的華裔一代繪畫藝術大師,早年都因在繪畫藝術領域的成就,當選了法蘭西藝術院院士。2018年,一代雕塑藝術大師吳為山,當選了法蘭西藝術院外籍院士;他是繼吳冠中後,第二位當選的中國本土藝術家。貝聿銘提倡『中新、西新』,中國的傳統國粹藝術,與當代西方藝術設計思想結合,在國際藝術界是有影響力和生命力的。
(四). 『曲徑的長廊高低轉承,嶽徑遐奚,飛鳥與遠山共棲,近水魚黿生趣,徑向無極。』我認為各個學科領域的人,學習探索到了一定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心路感受,就是到了最後,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認識和感悟,比如,植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
關於產品。Google公司現在有了GE、IBM的感覺,GE、IBM這樣的公司它到了一定時候不是在做產品,它是在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問題又恰恰是『產品問題』的根本,這是一個產品從哪來到哪去的問題。大道無形,GE、IBM的產品我看不到具體的產品,但是我感覺到了一種『大道無形』的開發設計原則;現在的Google也給了我這樣的感覺── 專注於民生問題的解決,『出來』的是某種產品而已。
『讓你能看到更遠的地方,為你架起了幸福生活的橋樑』 ── 這也是我對『民生問題』的理解吧。
『設計以人為本』。功能主義美學,它的核心理念是『簡約主義』,『less is more』。功能主義美學只是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比如說,京劇有京劇的美學表現形式,芭蕾舞有芭蕾舞的美學表現形式;它們之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你用理論去描述它們之間的共通和區別,很困難;你用作品去詮釋你的認識理解,要更好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