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楊子澗詩集「山水譜曲」— — 代自序
楊子澗
.1.
乍見楊子澗新詩集「山水譜曲」的封面,著實令人一驚,甚麼時代了?封面設計那麼古早;還有曾昭旭教授的題字,甚至落款鈐印。不由分說,作者九成九一定是個古板的「老歲仔」!果不其然 ••• •••
.2.
綜觀全書,只在目錄上,以作者所戲游的地點粗加分輯,共分六輯;然六輯中詩的內涵、旨意卻駁雜難分:類似謝靈運以降中國傳統的山水詩,仍有些相異處;與現在流行的地誌詩,也有甚大差別!詩集中各地的山水景物,可能較符合禪宗的三個境界的轉換: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也就是說,若將目錄中六輯打破,重新依其詩中意涵加以分類,讀者可以發覺:山水於詩人眼裡,山水仍是山水;但已不是初見時的山水!詩人已將山水融合於胸中成為丘壑溪河,而賦予全新的意念,或與景物合而為一轉化為抒發內心的所感、所慨、所悟,有悲、有喜、有懷古也有揶揄諷喻甚至游戲人間!
詩集中第一首詩「幽深— —中橫燕子口隧道」,圖照滿版出血全黑,只留一小部份隧道出口的光和一個模糊的人影;而詩句反白,色調的落差不可謂不大!詩中最後二段寫道:
一生就如一條隧道
無盡的黑 黑得令人屏息
令人緘默 令人沉慟
適宜在幽暗處舔舐傷口和
遺忘不該的遺忘
不要回頭看••• •••
.3.
這首詩無疑的是詩集中的基調:於初老後對人生的感慨或感悟,以及對時光的流逝、人生的歎息!這也是打破形式上的分輯後,剖析這本詩集的第一基調。
以此基調加以衍生,集中不止於對人生的慨歎,也可以是快意、悠閒、瀟灑、喜樂和平澹!「痛飲」一詩,是衍生的另一個風貌:
痛飲一場雲
而後暢快地吐盡鬱悶
沿著陡峭的山勢和總總過去
記憶似瀑布,大塊地狂洩崩坍
天地因我而變色;怎一個
爽字了得!
「櫻花霧」則是另一種趣味:
櫻 醉紅的山櫻
喝了點小米酒
有些迭步 帶些
小小的醉意 迷了
路 沿途灑落胭脂
誘惑越嶺的山風
一路尾隨
其餘如「佛.力地乘缶」借四草內河岸邊挖洞的小螃蟹,利用雙關文字所營造的禪味,令人莞爾;而「尋隱者何必問」反用「尋隱者不遇」,以大量的修辭妝扮文字,問答的逗趣詼諧(何必問是人或叫你何必去問?),更是引人多層探索!(附錄有林廣對此詩的評析可參閱)
.4.
「山水譜曲」中,除了初老歲月和人生的各種感觸之外,衍生出:借山水以自喻、歷史的閱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年輕時代的追思;特別的是詩人於中國蘇杭的旅遊,也跳脫一般遊記的框圍,對其所見所聞提出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借山水以自喻的詩,所借喻的景物自山水、鳥禽、草木甚至於星光燈色都是詩人的化身,能趣味、能獨立、能不屈也能借險峻的奇萊積雪以自況!
「回憶」是初老者特有的共鳴:對當下容易遺忘;於過往、年輕或童年的記憶卻愈發清晰!尤其是對仙逝雙親的懷念和對故鄉的思鄉更是經常倒帶於腦海。特別的是,「睽違」一詩:
今天我來看你了,垂垂老矣
看來你已熟悉這座山谷
熟悉季節的變換空氣和水溫
而我,仍然找不到我回家的路 ••• •••
詩人借櫻花鉤吻鮭,因陸封而以七家灣溪為故鄉;反觀詩人卻因故而不得不離開家鄉 ••• •••
詩集中有關對歷史的緬懷,只在金門、台南和霧峰林家宮保第三地。以「翟山坑道」為例:
不要使用閃光燈
會驚醒沉澱過的傷口
諸多的幽靈游移
慨歎的回聲會隨著呼吸
淌著黯然的鮮血
金門曾經烽火連天,翟山坑道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和荒謬:陰森、幽闃、荒蕪;「回應的只有潮汐的漲落」「剩下的只是歷史的訕笑」!
而「烏衣巷」一詩,借古詩名描述霧峰林家宮保第的沒落,詩中的文字卻又異於一般悲痛式的抒情:
拉皮整容打玻尿酸一再重修
喚不回木料上的年輪回春
雕樑畫棟太鮮艷;人事已斑駁
飛簷的線條仍然幽靜著藍天
至於燕子,再也沒有回來過
詩句中夾雜著流行的話語,與劉禹錫的「烏衣巷」時空交錯,有最沉重的感慨!
.5.
詩集中最後一輯是詩人旅遊中國蘇杭的感受:人工與商業化的水鄉古鎮、西湖上極盡奢華的龍船畫舫、寒山寺肆無忌憚的鐘響 •••••• 無非是經濟暴漲的結果引來了吵雜擁擠的人群。「黃埔江夜遊的背後」一詩後二段,足以表象中國的「繁榮與進步」:
擁擠的人潮沸騰的吵嚷聲
翻滾攪動了鏡頭和焦距
一切都扭了曲變了形
付諸於滾滾江水
.6.
「山水譜曲」是一個初老者兩年中(2015 / 02 ~ 2017 / 02)的「日記」,藉著輕.暖的文字,和詩人以詩的鏡頭取景的照片,你,可以自由出入於詩與圖照之間,也得以窺見一個初老詩人內心幽冥的深處!
楊子澗
.1.
乍見楊子澗新詩集「山水譜曲」的封面,著實令人一驚,甚麼時代了?封面設計那麼古早;還有曾昭旭教授的題字,甚至落款鈐印。不由分說,作者九成九一定是個古板的「老歲仔」!果不其然 ••• •••
.2.
綜觀全書,只在目錄上,以作者所戲游的地點粗加分輯,共分六輯;然六輯中詩的內涵、旨意卻駁雜難分:類似謝靈運以降中國傳統的山水詩,仍有些相異處;與現在流行的地誌詩,也有甚大差別!詩集中各地的山水景物,可能較符合禪宗的三個境界的轉換: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也就是說,若將目錄中六輯打破,重新依其詩中意涵加以分類,讀者可以發覺:山水於詩人眼裡,山水仍是山水;但已不是初見時的山水!詩人已將山水融合於胸中成為丘壑溪河,而賦予全新的意念,或與景物合而為一轉化為抒發內心的所感、所慨、所悟,有悲、有喜、有懷古也有揶揄諷喻甚至游戲人間!
詩集中第一首詩「幽深— —中橫燕子口隧道」,圖照滿版出血全黑,只留一小部份隧道出口的光和一個模糊的人影;而詩句反白,色調的落差不可謂不大!詩中最後二段寫道:
一生就如一條隧道
無盡的黑 黑得令人屏息
令人緘默 令人沉慟
適宜在幽暗處舔舐傷口和
遺忘不該的遺忘
不要回頭看••• •••
.3.
這首詩無疑的是詩集中的基調:於初老後對人生的感慨或感悟,以及對時光的流逝、人生的歎息!這也是打破形式上的分輯後,剖析這本詩集的第一基調。
以此基調加以衍生,集中不止於對人生的慨歎,也可以是快意、悠閒、瀟灑、喜樂和平澹!「痛飲」一詩,是衍生的另一個風貌:
痛飲一場雲
而後暢快地吐盡鬱悶
沿著陡峭的山勢和總總過去
記憶似瀑布,大塊地狂洩崩坍
天地因我而變色;怎一個
爽字了得!
「櫻花霧」則是另一種趣味:
櫻 醉紅的山櫻
喝了點小米酒
有些迭步 帶些
小小的醉意 迷了
路 沿途灑落胭脂
誘惑越嶺的山風
一路尾隨
其餘如「佛.力地乘缶」借四草內河岸邊挖洞的小螃蟹,利用雙關文字所營造的禪味,令人莞爾;而「尋隱者何必問」反用「尋隱者不遇」,以大量的修辭妝扮文字,問答的逗趣詼諧(何必問是人或叫你何必去問?),更是引人多層探索!(附錄有林廣對此詩的評析可參閱)
.4.
「山水譜曲」中,除了初老歲月和人生的各種感觸之外,衍生出:借山水以自喻、歷史的閱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年輕時代的追思;特別的是詩人於中國蘇杭的旅遊,也跳脫一般遊記的框圍,對其所見所聞提出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借山水以自喻的詩,所借喻的景物自山水、鳥禽、草木甚至於星光燈色都是詩人的化身,能趣味、能獨立、能不屈也能借險峻的奇萊積雪以自況!
「回憶」是初老者特有的共鳴:對當下容易遺忘;於過往、年輕或童年的記憶卻愈發清晰!尤其是對仙逝雙親的懷念和對故鄉的思鄉更是經常倒帶於腦海。特別的是,「睽違」一詩:
今天我來看你了,垂垂老矣
看來你已熟悉這座山谷
熟悉季節的變換空氣和水溫
而我,仍然找不到我回家的路 ••• •••
詩人借櫻花鉤吻鮭,因陸封而以七家灣溪為故鄉;反觀詩人卻因故而不得不離開家鄉 ••• •••
詩集中有關對歷史的緬懷,只在金門、台南和霧峰林家宮保第三地。以「翟山坑道」為例:
不要使用閃光燈
會驚醒沉澱過的傷口
諸多的幽靈游移
慨歎的回聲會隨著呼吸
淌著黯然的鮮血
金門曾經烽火連天,翟山坑道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和荒謬:陰森、幽闃、荒蕪;「回應的只有潮汐的漲落」「剩下的只是歷史的訕笑」!
而「烏衣巷」一詩,借古詩名描述霧峰林家宮保第的沒落,詩中的文字卻又異於一般悲痛式的抒情:
拉皮整容打玻尿酸一再重修
喚不回木料上的年輪回春
雕樑畫棟太鮮艷;人事已斑駁
飛簷的線條仍然幽靜著藍天
至於燕子,再也沒有回來過
詩句中夾雜著流行的話語,與劉禹錫的「烏衣巷」時空交錯,有最沉重的感慨!
.5.
詩集中最後一輯是詩人旅遊中國蘇杭的感受:人工與商業化的水鄉古鎮、西湖上極盡奢華的龍船畫舫、寒山寺肆無忌憚的鐘響 •••••• 無非是經濟暴漲的結果引來了吵雜擁擠的人群。「黃埔江夜遊的背後」一詩後二段,足以表象中國的「繁榮與進步」:
擁擠的人潮沸騰的吵嚷聲
翻滾攪動了鏡頭和焦距
一切都扭了曲變了形
付諸於滾滾江水
.6.
「山水譜曲」是一個初老者兩年中(2015 / 02 ~ 2017 / 02)的「日記」,藉著輕.暖的文字,和詩人以詩的鏡頭取景的照片,你,可以自由出入於詩與圖照之間,也得以窺見一個初老詩人內心幽冥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