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您別拉了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
小 引
汶川大地震:最震撼的畫面——一個媽媽拼命拉壓在廢墟下死去的孩子。
她聽到孩子在說:
(一)
媽媽,您別拉了
您就是把我的胳膊拉斷
我也不能牽著您的手
放學跟您一起回家了
媽媽,我已經喘不過氣
我想說
但說不出的
最後一句話是——
媽媽,我愛你
媽媽,我的手上全是血
我把血的指紋
烙在您的掌心
算是我留給媽媽
生我養我的見證
(二)
媽媽,您不要把我的書包
拉出去
即使在黑暗裡
我也要讀書
和我壓在一起的
還有布娃娃小熊
您把熊娃娃拉出去
讓她和您一起生活吧
媽媽,您的眼淚
正一滴一滴地
落在我的臉上
您的眼淚和血
一滴一滴地好燙
(三)
校園裡一片廢墟
灑物如雨
像五月的田野
開滿凋謝的鮮花
新落成的大樓
怎麼說倒就倒
我們都來不及逃跑
有的同學
甚至來不及喊叫
學校操場上
被老師長長地
排成幾列縱隊的
是我們的鞋子和書包
這樣可以知道
有多少孩子
和我一樣
媽媽再拉不出去了
(四)
媽媽,我現在好冷
我正在去天堂
請您把暖色的黎明
剪成一小塊一小塊
給我做一件衣裳
請在上面綴滿
我可以觸摸到星光
媽媽,我不要去天堂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我做完作業就回家
我會一個人回家
我會騎著白馬回家
我會打著白燈籠回家
我要和風雨一起回家
媽媽,您不要再拉
我相信有來生
我會有來生
在來生見面
您還是我的媽媽
完成於二○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原載新浪《曹旭博客》
【博客留言】
朱立新
十三年過去了,廢墟可以掩埋,傷痕卻無法抹去,有些畫面永遠定格在那個瞬間,有些苦痛永遠烙在了人們心裡。空寂操場上排成縱隊的書包和鞋子,斷垣殘壁前緊緊拽住的大手和小手,多少柔弱而淒苦的魂靈徘徊在那兒,想在風雨之夜打著白燈籠回家。一首《媽媽,您別拉了》,是為了忘卻的紀念,鬆開吧,放手吧,好好生活吧!而詩人胸中的哀痛和悲憫卻在欲放未放之際把人的心揪得更緊。
劍公子
十年的創作,卻壓到了十三年才展出,我想這也是一種態度。
用戶5463353142
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了。以孩子純真的視覺出發,一切都是那樣純潔無瑕,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學校,同學,操場和作業,還有媽媽的愛。平凡的日常生活,平淡的筆觸,戳中淚點,深深直擊靈魂深處。
樂莫樂兮新相知97
讀這首詩時,無力感、壓抑感撲面而來。五月十二日那天,川渝室友還跟我講,好多小夥伴都留在了十三年前的那個夏天……
二加一ll
這首詩最動容的是:媽媽,請把我的布娃娃拉出去。我感受到全詩的壓抑之感,孩子活不下去了,那個娃娃是他/她的化身,是他/她對生最後一點的渴望,亦是希望娃娃代替他/她可以陪伴媽媽。不止血是燙的,淚水也是滾燙的,十三年前尚在幼稚園的我還不懂什麼是生與死,但是看到新聞以為再也見不到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時,亦是哭的泣不成聲。
喜歡千千的紅豆派vv
讀完不覺潸然淚下……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和我們最親近的人,媽媽在的地方才叫家!
Yier-r
「媽媽,我愛你」是每個孩子都想對母親說的,然而,這個孩子卻「已喘不過氣」、「想說 但說不出」,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奪走了孩子對母親最後的表白。如此真摯的語言,打動人心。這便是詩人,這便是詩歌。
含 章
「我們的書包和鞋子/被長長地/排成幾行/校長想統計/有多少孩子/媽媽再也拉不出去了/和我一樣/」書包和鞋子如果不屬於孩子,越整齊的排列只是更加無聲的悲泣。廢墟、遺物如四月的鮮花遍野,殘酷綻放的花是張開的血盆大口。十三年了,縱身一躍十三年了,滿是泥汙的臉十三年了,坍塌的世界十三年了,願媽媽的眼再沒有絕望的淚,孩子都在陽光下奔跑,長大。
柯昌禮
十三年前的五一二是個沉重的日子,那天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恍如昨日。此詩情感真摯,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感人肺腑。
雁 行
詩人是用孩子的心和深沉的眼睛來寫詩啊!
日出有曜2013
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寫至親的生離死別,如泣如訴,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就是全部,媽媽,你別拉了,不是孩子放棄了生的希望,是孩子不捨得看著媽媽在生冷的泥石瓦礫中絕望。
葉當前
十三不是一個特殊的數字,但作為一個地支輪回的開始,回憶過去,面向未來,十三又是一個有意味的數字。大自然印下的傷痕,通過一雙緊拉著的手定格在文字符號中。這雙手拉著下一代人,本以為拉著希望,卻只拉到布娃娃的寄託。詩歌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首長詩的蘊涵如此深醇,且慢慢咀嚼吧。
文志華
詩人是用希望和色彩去寫絕望;用回家寫離家;真是最高明之處。中國人最重家,我想起晉獻文子建造家室的故事。張老祝賀他,歌於斯,哭于斯,舉國族於斯。他用在新房子哭喪的悲事去寫居家的喜,揭示家的意義,被人們稱善。詩人用喜悅,用回家寫母女生離死別,回家是讓靈魂得到安頓,回家讓人生得到完整。
風雪山松
此詩分為幾個小段落,重點聚焦臨別話語、書包、布娃娃小熊、成排的遺物、天堂、破房子這些意象,典型而又熟悉,不知不覺間便可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瞬間。
凝 之
汶川地震已經發生了十三年,這首詩歌也整整寫了十三年。十三年後的今天早已不見當年的廢墟,荒蕪舊址上撒滿了歡聲笑語,開遍了新生的花兒。但是敏感的詩人永不會忘記,當年的舊人永不會忘記。睡著的人永遠睡著,醒著的人卻永遠醒著,並將故事說與後人聽。
長亭 短亭
———題名詩
我把我走過的
人生的每一個驛站
都用一朵花命名
我把沿途的花草
植成有意味的風景
當我夢中回鄉
迷失道路
那些有名字的花草
便是長亭 短亭
二○○五年五月作
原載新浪《曹旭博客》
【博客留言】
龍 毛
夢想的路通向遠方,我們都是離人。離人的夢裡,沿途的花草招搖,變成了歸途的長亭與短亭,變成夢溫柔的指引和召喚。
非 衣
五裡暮靄,十裡青山。你,隱藏在你的花裡。
樂莫樂兮新相知97
人生往前看充滿絕望、痛苦;但是往後看則是甜蜜的回憶。詩人用文字溫暖了往日的苦難。
綠袖子少年
四年前的夏天認識老師,三年前的夏天,每天傍晚散步時讀一讀老師博客裡的文章,無論是那螢火蟲還是蟋蟀,皆滿懷希冀。而今夏已末,獨困愁城,捧來老師的詩歌一讀,更是悵惘。我希望歲月慢一點,讓老師做更多想做的事,也讓我早日找到該走的路。
木樨風外秋
十里長亭,五里短亭。人生的驛站不停變換,通過文字,將走過的人生之路「植成有意味的風景」,我們駐足欣賞,每每流連忘返于花團錦簇之間。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
小 引
汶川大地震:最震撼的畫面——一個媽媽拼命拉壓在廢墟下死去的孩子。
她聽到孩子在說:
(一)
媽媽,您別拉了
您就是把我的胳膊拉斷
我也不能牽著您的手
放學跟您一起回家了
媽媽,我已經喘不過氣
我想說
但說不出的
最後一句話是——
媽媽,我愛你
媽媽,我的手上全是血
我把血的指紋
烙在您的掌心
算是我留給媽媽
生我養我的見證
(二)
媽媽,您不要把我的書包
拉出去
即使在黑暗裡
我也要讀書
和我壓在一起的
還有布娃娃小熊
您把熊娃娃拉出去
讓她和您一起生活吧
媽媽,您的眼淚
正一滴一滴地
落在我的臉上
您的眼淚和血
一滴一滴地好燙
(三)
校園裡一片廢墟
灑物如雨
像五月的田野
開滿凋謝的鮮花
新落成的大樓
怎麼說倒就倒
我們都來不及逃跑
有的同學
甚至來不及喊叫
學校操場上
被老師長長地
排成幾列縱隊的
是我們的鞋子和書包
這樣可以知道
有多少孩子
和我一樣
媽媽再拉不出去了
(四)
媽媽,我現在好冷
我正在去天堂
請您把暖色的黎明
剪成一小塊一小塊
給我做一件衣裳
請在上面綴滿
我可以觸摸到星光
媽媽,我不要去天堂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我做完作業就回家
我會一個人回家
我會騎著白馬回家
我會打著白燈籠回家
我要和風雨一起回家
媽媽,您不要再拉
我相信有來生
我會有來生
在來生見面
您還是我的媽媽
完成於二○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原載新浪《曹旭博客》
【博客留言】
朱立新
十三年過去了,廢墟可以掩埋,傷痕卻無法抹去,有些畫面永遠定格在那個瞬間,有些苦痛永遠烙在了人們心裡。空寂操場上排成縱隊的書包和鞋子,斷垣殘壁前緊緊拽住的大手和小手,多少柔弱而淒苦的魂靈徘徊在那兒,想在風雨之夜打著白燈籠回家。一首《媽媽,您別拉了》,是為了忘卻的紀念,鬆開吧,放手吧,好好生活吧!而詩人胸中的哀痛和悲憫卻在欲放未放之際把人的心揪得更緊。
劍公子
十年的創作,卻壓到了十三年才展出,我想這也是一種態度。
用戶5463353142
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了。以孩子純真的視覺出發,一切都是那樣純潔無瑕,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學校,同學,操場和作業,還有媽媽的愛。平凡的日常生活,平淡的筆觸,戳中淚點,深深直擊靈魂深處。
樂莫樂兮新相知97
讀這首詩時,無力感、壓抑感撲面而來。五月十二日那天,川渝室友還跟我講,好多小夥伴都留在了十三年前的那個夏天……
二加一ll
這首詩最動容的是:媽媽,請把我的布娃娃拉出去。我感受到全詩的壓抑之感,孩子活不下去了,那個娃娃是他/她的化身,是他/她對生最後一點的渴望,亦是希望娃娃代替他/她可以陪伴媽媽。不止血是燙的,淚水也是滾燙的,十三年前尚在幼稚園的我還不懂什麼是生與死,但是看到新聞以為再也見不到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時,亦是哭的泣不成聲。
喜歡千千的紅豆派vv
讀完不覺潸然淚下……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和我們最親近的人,媽媽在的地方才叫家!
Yier-r
「媽媽,我愛你」是每個孩子都想對母親說的,然而,這個孩子卻「已喘不過氣」、「想說 但說不出」,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奪走了孩子對母親最後的表白。如此真摯的語言,打動人心。這便是詩人,這便是詩歌。
含 章
「我們的書包和鞋子/被長長地/排成幾行/校長想統計/有多少孩子/媽媽再也拉不出去了/和我一樣/」書包和鞋子如果不屬於孩子,越整齊的排列只是更加無聲的悲泣。廢墟、遺物如四月的鮮花遍野,殘酷綻放的花是張開的血盆大口。十三年了,縱身一躍十三年了,滿是泥汙的臉十三年了,坍塌的世界十三年了,願媽媽的眼再沒有絕望的淚,孩子都在陽光下奔跑,長大。
柯昌禮
十三年前的五一二是個沉重的日子,那天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恍如昨日。此詩情感真摯,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感人肺腑。
雁 行
詩人是用孩子的心和深沉的眼睛來寫詩啊!
日出有曜2013
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寫至親的生離死別,如泣如訴,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就是全部,媽媽,你別拉了,不是孩子放棄了生的希望,是孩子不捨得看著媽媽在生冷的泥石瓦礫中絕望。
葉當前
十三不是一個特殊的數字,但作為一個地支輪回的開始,回憶過去,面向未來,十三又是一個有意味的數字。大自然印下的傷痕,通過一雙緊拉著的手定格在文字符號中。這雙手拉著下一代人,本以為拉著希望,卻只拉到布娃娃的寄託。詩歌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首長詩的蘊涵如此深醇,且慢慢咀嚼吧。
文志華
詩人是用希望和色彩去寫絕望;用回家寫離家;真是最高明之處。中國人最重家,我想起晉獻文子建造家室的故事。張老祝賀他,歌於斯,哭于斯,舉國族於斯。他用在新房子哭喪的悲事去寫居家的喜,揭示家的意義,被人們稱善。詩人用喜悅,用回家寫母女生離死別,回家是讓靈魂得到安頓,回家讓人生得到完整。
風雪山松
此詩分為幾個小段落,重點聚焦臨別話語、書包、布娃娃小熊、成排的遺物、天堂、破房子這些意象,典型而又熟悉,不知不覺間便可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瞬間。
凝 之
汶川地震已經發生了十三年,這首詩歌也整整寫了十三年。十三年後的今天早已不見當年的廢墟,荒蕪舊址上撒滿了歡聲笑語,開遍了新生的花兒。但是敏感的詩人永不會忘記,當年的舊人永不會忘記。睡著的人永遠睡著,醒著的人卻永遠醒著,並將故事說與後人聽。
長亭 短亭
———題名詩
我把我走過的
人生的每一個驛站
都用一朵花命名
我把沿途的花草
植成有意味的風景
當我夢中回鄉
迷失道路
那些有名字的花草
便是長亭 短亭
二○○五年五月作
原載新浪《曹旭博客》
【博客留言】
龍 毛
夢想的路通向遠方,我們都是離人。離人的夢裡,沿途的花草招搖,變成了歸途的長亭與短亭,變成夢溫柔的指引和召喚。
非 衣
五裡暮靄,十裡青山。你,隱藏在你的花裡。
樂莫樂兮新相知97
人生往前看充滿絕望、痛苦;但是往後看則是甜蜜的回憶。詩人用文字溫暖了往日的苦難。
綠袖子少年
四年前的夏天認識老師,三年前的夏天,每天傍晚散步時讀一讀老師博客裡的文章,無論是那螢火蟲還是蟋蟀,皆滿懷希冀。而今夏已末,獨困愁城,捧來老師的詩歌一讀,更是悵惘。我希望歲月慢一點,讓老師做更多想做的事,也讓我早日找到該走的路。
木樨風外秋
十里長亭,五里短亭。人生的驛站不停變換,通過文字,將走過的人生之路「植成有意味的風景」,我們駐足欣賞,每每流連忘返于花團錦簇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