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難上加難,更謫海南
朝雲逝後,大兒蘇邁接到任命,到嶺南韶州仁化縣當縣令,韶州緊鄰惠州。於是蘇邁帶上自己的小家庭,以及老三蘇過的妻兒,前往嶺南一起住到白鶴峰新家。因此東坡傾盡所有,擴建了白鶴峰山居。
從蘇邁接到任命,整裝搬家,及至真的抵達韶州,至少花了八個月時間。然而人還在路上,就被解除官職了。什麼理由呢?因為新制,朝廷修改了律法。
宋朝律法本來規定,父子不能在同州做官,所以蘇邁不是被分配到惠州做縣令,而是在附近鄰州當縣令。但等蘇邁快到韶州時,竟推出一則新法,親人不可以在鄰州做官。還沒赴任,就被卸任。
而東坡卻已花光他所有的積蓄,本來指望的是蘇邁的縣令收入,又轉眼成空。這一來確實把東坡急壞了。東坡寫信給廣州州長王古求救說:「食口眾多,不知所為計。」
本來蘇邁的小家庭在常州過得好好的,東坡在惠州也漸漸安定。偏偏有人見不得東坡日子好過,故意調蘇邁到韶州,然後又不給他上任。能這麼拿捏東坡習性的人,必定是曾經很了解東坡的人。
一、慶團圓
無論如何,總是家人團圓。雖然二兒蘇迨的小家庭仍然留在在常州宜興。
白鶴山居在紹聖四年二月完工,蘇邁帶著家人於閏二月抵達,時間剛剛好。祖孫三代,終於團聚白鶴峰上。兒孫繞膝下,在憂愁煩惱之外,東坡還是感到欣慰:「長子邁,與予別三年矣,挈攜諸孫,萬里遠至,老朽憂患之餘,不能無欣然。」
東坡在惠州,常常受到兩位太守的照顧,一位是惠州太守,一位是循州太守,所以新居剛蓋好,就寫詩邀約他們來白鶴峰山居聚會。這兩位太守分別是新任的惠州太守方子容和鄰州循州太守周彥質。
而前任十分照顧東坡的惠州太守詹範已經罷官離開了。有說詹範是因為對東坡太好,所以被罷免,而非調任。但是新任的太守方子容,對東坡仍然還是一樣的好。那個時代的人,很多都是有骨氣,不屈服的。
東坡有詩〈次韻惠循二守相會〉:
共惜相從一寸陰,酒杯雖淺意殊深。
且同月下三人影,莫作天涯萬里心。
東嶺近開松菊徑,南堂初絕斧斤音。
知君善頌如張老,猶望攜壺更一臨。
朝雲逝後,大兒蘇邁接到任命,到嶺南韶州仁化縣當縣令,韶州緊鄰惠州。於是蘇邁帶上自己的小家庭,以及老三蘇過的妻兒,前往嶺南一起住到白鶴峰新家。因此東坡傾盡所有,擴建了白鶴峰山居。
從蘇邁接到任命,整裝搬家,及至真的抵達韶州,至少花了八個月時間。然而人還在路上,就被解除官職了。什麼理由呢?因為新制,朝廷修改了律法。
宋朝律法本來規定,父子不能在同州做官,所以蘇邁不是被分配到惠州做縣令,而是在附近鄰州當縣令。但等蘇邁快到韶州時,竟推出一則新法,親人不可以在鄰州做官。還沒赴任,就被卸任。
而東坡卻已花光他所有的積蓄,本來指望的是蘇邁的縣令收入,又轉眼成空。這一來確實把東坡急壞了。東坡寫信給廣州州長王古求救說:「食口眾多,不知所為計。」
本來蘇邁的小家庭在常州過得好好的,東坡在惠州也漸漸安定。偏偏有人見不得東坡日子好過,故意調蘇邁到韶州,然後又不給他上任。能這麼拿捏東坡習性的人,必定是曾經很了解東坡的人。
一、慶團圓
無論如何,總是家人團圓。雖然二兒蘇迨的小家庭仍然留在在常州宜興。
白鶴山居在紹聖四年二月完工,蘇邁帶著家人於閏二月抵達,時間剛剛好。祖孫三代,終於團聚白鶴峰上。兒孫繞膝下,在憂愁煩惱之外,東坡還是感到欣慰:「長子邁,與予別三年矣,挈攜諸孫,萬里遠至,老朽憂患之餘,不能無欣然。」
東坡在惠州,常常受到兩位太守的照顧,一位是惠州太守,一位是循州太守,所以新居剛蓋好,就寫詩邀約他們來白鶴峰山居聚會。這兩位太守分別是新任的惠州太守方子容和鄰州循州太守周彥質。
而前任十分照顧東坡的惠州太守詹範已經罷官離開了。有說詹範是因為對東坡太好,所以被罷免,而非調任。但是新任的太守方子容,對東坡仍然還是一樣的好。那個時代的人,很多都是有骨氣,不屈服的。
東坡有詩〈次韻惠循二守相會〉:
共惜相從一寸陰,酒杯雖淺意殊深。
且同月下三人影,莫作天涯萬里心。
東嶺近開松菊徑,南堂初絕斧斤音。
知君善頌如張老,猶望攜壺更一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