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望嶽①
  岱宗夫如何②?齊魯青未了③。造化鍾神秀④,陰陽割昏曉⑤。盪胸生層雲⑥,決眥入歸鳥⑦。會當凌絕頂⑧,一覽眾山小⑨。
[校注]
  ①嶽,此指東嶽泰山。詩作於開元二十五、六年(西元737、738年)遊齊、趙時。望嶽,在山下遠望東嶽泰山。②岱宗,即泰山。《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孔傳:「岱宗,泰山,為四嶽所宗。」泰山居五嶽之首,為其他諸嶽所宗,故稱。夫(ㄈㄨˊ),助詞,用於句中或句首、句末。③齊魯,春秋時齊國、魯國之地。《史記.貨殖列傳》:「故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青未了,謂泰山的一片青黛之色尚綿延不絕。④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神奇秀美。孫綽〈遊天臺山賦序〉:「天臺山者,蓋山岳之神秀者也。」⑤陰陽,指山的北面和南面。割,分。昏曉,指陰暗與明亮。⑥盪胸,心胸激盪。曾,通「層」。此係倒裝句,謂望見山上層雲湧動翻捲,心胸為之激盪。⑦眥(ㄗˋ),眼眶。決眥,謂張大眼睛極望。入歸鳥,看到歸林之鳥。蕭滌非曰:「鳥向山飛,目隨鳥去,所以說入歸鳥。岑參詩:『鳥向望中滅。』(〈南樓送衞憑〉)可與此句互參。」(《杜甫詩選注》)⑧會當,定要。凌,凌駕、登上。⑨《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法言.吾子》:「升東嶽而知眾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凌,九家注杜本作「臨」。
[鑑賞]
  在中國的名山中,泰山高居五嶽之首。歷代帝王多在此舉行封禪盛典以告成功,不過除了這一歷史文化原因之外,還由於其特殊的地理形勢聳立於齊魯平原之間,使它顯得特別巍峨雄峻。此詩寫遠望中的泰山,其主要特徵即多從大處落筆,虛處傳神,既寫出它的闊大巍峨、雄奇峻峭,又傳達它磅礴高遠氣勢和衝擊心胸、引人奮發向上的力量。要寫出泰山的整體面貌和氣勢,遠望是最佳的觀察角度;否則就會如蘇軾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遠望,則自然只能得其大體,不可能作非常具體細緻的觀察和描寫。遠望,大處落筆,虛處傳神,寫出其整體面貌氣勢,這三者之間密切相關。
  首句即以設問語虛處落筆喝起。不說泰山而稱「岱宗」,便含鄭重推尊意涵。緊接「夫如何」三字,更隱然透露面對如此雄壯巨大而帶神奇色彩的對象時發自內心的驚嘆。在「岱宗」與「如何」之間插入在詩歌中很少用的語助詞「夫」字,不僅使詩的節奏顯得紆徐有致,而且傳達出暗自沉吟揣摩的神情,彷彿感到面前的對象難以掌握。
  次句便從大處落筆,正面描繪泰山之廣大。泰山綿亙於今山東省中部泰安、濟南之間,古稱「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故用「齊魯青未了」一語概寫其青黛之色綿延古齊魯之地而不絕的廣袤面貌。實際上,即便站在更遠處,詩人也不可能真正望見泰山廣闊綿延的全貌,這裡的概括描寫,已經包含想像甚至誇張的成分。妙在運用「青未了」三字傳出其跨齊魯而猶綿延不絕的態勢,遂覺這青黛山色蒼茫杳遠而無有際涯。這正是大處落筆與虛處傳神結合的範例。
  如此廣袤綿延的泰山突兀聳立於平野之上,使詩人不得不驚嘆這是造化所創的奇觀。第三句「造化鍾神秀」仍從虛處下筆,說大自然彷彿特別鍾愛照顧泰山,將宇宙間的神奇秀美都集中在它身上。這完全是虛寫,但正是這種寫法,才能從整體上傳達泰山之美所具有的神奇色彩和它在觀賞者心中引起的震撼。第四句「陰陽割昏曉」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只要明白詩人是把泰山作為龐大的整體來描寫,便不難理解其真實含意是極狀山之高峻,說它的南面(陽)為陽光所照射,故明亮(曉);北面(陰)為陽光所不及,故晦暗(昏)。著一「割」字,不僅具體地顯示出山的南面和北面,彷彿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而且傳神地表現山的高峻奇險,宛如巨刃摩天的非凡氣勢。王維〈終南山〉腹聯「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所描繪的情景與此句相近,但王維是站在終南山頂府瞰,故是實寫眼前景,而杜甫是在山下遙望,不可能同時看到山北山南一晦一明的景象,故是虛寫想像中之景,而山之高峻奇險則於此可見。
  五、六兩句,改換筆法,寫遠望中的泰山雲湧鳥歸之景,其中自含寫實成分。但詩人的著力點不在雲湧鳥歸的景象本身,而在透過它來寫自己遠望時的感受與神情,故實中寓虛。上句本是寫遠望泰山上層雲湧動,自己的胸中也因之激盪不已,因倒裝句法而給予人胸中洶湧激盪如雲起潮湧之感,突顯泰山之上壯麗景象對人的感染力。下句是寫遙望歸鳥向泰山飛去,隨著鳥的漸飛漸遠,彷彿需要睜大眼睛、盡力追尋,才能捕捉飛鳥的蹤影。這目隨飛鳥而去的景象,正傳神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的情狀,展現泰山之景對人的吸引力,這正是寫遠望之神。
  末二句由遠望而生「凌絕頂」之想。遠望中的泰山,已如此廣袤綿延、高峻奇險,使自己心潮湧動,目注神馳,遂自然產生登臨絕頂的強烈願望。從晚年所作〈又上後園山腳〉詩「昔我遊山東,憶戲東嶽陽。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之句,詩人當年實已登泰山之巔,此詩「會當」二字,也顯示其願望之迫切強烈。「一覽眾山小」雖是因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引發的想像虛構之詞,卻畫出詩人挺立峰巔,「矯首望八荒」的生動形象和奮發向上、登峰造極、雄視天下的壯闊情懷。前六句寫遠望中的泰山,已極傳其廣大巍峨、雄峻奇險之勢,此二句寫遙想中登頂「一覽眾山小」,既是進一步寫出泰山之廣袤、高峻,又是進一層寫出詩人因「望嶽」而生的壯懷,可以說是既傳泰山之神,又傳詩人望嶽之神的完美收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