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只想一個人,不行嗎?

9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個人,不行嗎?



一個人,有時候是要被懲罰的,不信的話,你去吃麵,就知道一個人吃麵,通常被視為瘟神。

一走進麵店,想要找一個空桌子,但老闆發現你是一個人,臉部自動浮現厭惡的神情……「瘟神,絕對是瘟神」,一個人想要佔一張桌子,太不像話了!

老闆要不是用盡心機將你塞進其他已經有客人的桌面,就是替「一個人」安排特別座。那特別座往往在雜物堆的旁邊,譬如,你必須面對牆壁,或面對一堆免洗餐具的紙箱,或是你旁邊堆滿還未拆封的醬油罐,手肘稍微伸出去,那些雜物就像土石流一樣把你掩埋起來。甚至,店家老闆讀小學的兒子就坐在你旁邊,一邊寫作業一邊偷窺你吃麵,於是你跟陌生的小學生演起無聲的內心戲,「一個人來吃麵真不應該!」「你管我,快寫你的作業!」

總之,坐在一個人的特別座吃起麵來,充滿被歧視的哀怨。

也不只有麵攤才這樣,某些火鍋店家也對一個人用餐不友善,譬如,一人開鍋要加價,理由是什麼?老闆說,浪費資源。唉~

還有飯店業者或航空公司推出的自由行專案也把一個人排擠在外。住飯店一定要兩人成行才正常,出國旅遊也必須兩人成行才值得鼓勵,一個人,不行不行,就說不行了,不要討價還價。

所以,一個人吃燒肉、一個人吃川菜、一個人吃披薩,乖乖外帶買回家最好,如果堅持在店內用餐,堅持一個人佔用一張桌子,就會在老闆或帶位服務生的瞳孔反射中,看到「瘟神」兩個字。而他桌客人也會投注同情的目光,或是故意摀住嘴巴窸窣交談但其實聲音大得很,「你看,一個人吃飯,好可憐,而且佔一張桌子,好浪費。」

因此外食的選項變少了,最好去百貨公司地下室美食街,一人一個餐盤,自己找座位;或是去速食店,迴轉壽司,小火鍋……但偶爾也會遇到尷尬的狀況,譬如一對情人,或一家人,或一群同事一群朋友,想要併桌,想要坐在一起,不管你是不是吃到一半,「先生,你一個人嗎?可以挪到那邊嗎?」「小姐,妳一個人嗎?可以換到對面嗎?」

另一個遭到懷疑與憐憫的場合則是看電影。我喜歡一個人看電影,而且是非假日早場,很容易就能用早場票價達到一人包場的夢幻等級享受,但是買票的時候,往往遇到類似這樣的窘境,不只一次,也不只一家電影院,而是經常發生,無所不在……

「電影XXXXXX,全票一張。」
「請問兩個人嗎?」
「不是,是一個人,全票一張。」
「請問要加購爆米花跟飲料組合嗎?」
「不用。」
「好的,總共460元。」
「我說,全票一張。」
「喔,抱歉!請問是兩個人嗎?」

鬼打牆模式,屢試不爽,連我自己都開始懷疑,售票員到底在我身後看到什麼阿飄,否則怎會如此執意要賣我兩張票。

買菜的時候也一樣,老闆或老闆娘每次都說,「這一盤全部給妳,算便宜」,或是「這樣一把也沒有很多,全家人一餐就吃完了啊!」要不然就是「六顆一百,沒辦法拆開賣耶!」你終於鼓起勇氣跟老闆或老闆娘說,「一大盤,我吃不完」或是「全家?就只有我一個人啊!」要不然就是「六顆,太多了,吃不完會爛掉」天啊,對老闆或老闆娘來說,「一個人」來買魚買菜買水果,好困擾啊!

幾年前聽一個女同事說,日本某些溫泉區老旅館拒絕單獨旅行的女子投宿,理由是一個人旅行太淒涼了,應該是遇到什麼人生無法解決的難題吧,到溫泉區住宿,輕生機率大,因此遭到禮貌性婉拒。

如果是單獨旅行的男子投宿,也被拒絕嗎?

一個人用餐,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電影,大概給世人一種「可憐」的印象吧!只有想不開的人才會一個人去住溫泉旅館,打算做什麼與世訣別的事情,是這樣嗎?

其實,一個人吃飯很爽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必顧慮另一個人不吃辣不吃酸,或漢堡一定要漢堡王不可以是麥當勞,炸雞要肯德基不可以是頂呱呱。一個人旅行很隨性啊,不用顧慮另一個人要shopping而自己只想要坐在街角喫茶店喝一杯咖啡;旅館過夜到底要不要留床頭燈;誰先用浴室誰先蹲馬桶之類的細節,這麼快樂的事情,為什麼變成可憐的瘟神呢?

我自己最愛的一個人用餐首選,應該是日本連鎖拉麵店「一蘭」,全店一律單人座位,座位與座位之間還有隔板,想要邊吃邊聊,或偷窺對方吃什麼麵,很抱歉,辦不到。入店之前,先從販賣機選購餐券;排隊等待時,店員會給一張問卷,勾選麵條粗細、青蔥或白蔥、湯底鹹淡、要不要獨門醬料等等選項;接著看燈號顯示空位入座,將餐券與問卷單交給廚師;拉麵端上之後,廚師90度鞠躬,正面的木頭拉門也闔上。那小小空間變成個人用餐的祕密基地,無須言語交際,不必在意其他人的注視,是單獨吃麵的奢華享受。仔細想想,在這種店裡吃麵,多人用餐才遭到排擠,才是瘟神吧!對於習慣一個人用餐的我來說,內心還是出現復仇的爽快啊!

除了一蘭拉麵,也愛販賣機按鈕點餐的松屋咖哩。這種連鎖店面座位呈馬蹄狀分佈,中間有店員遞送餐點。一個人用餐很自在,要偷看對面的帥哥上班族也很方便,店面小小的,反倒是突然進來一批人,才讓老闆苦惱吧!

一個人在外食圈子闖蕩久了,大概也有一份口袋名單,哪裡的座位擺陣適合一個人用餐不至於遭到歧視,既不為難店家,也不會遭到其他客人嫌棄驅趕,畢竟自己的臉皮太薄啦!除非練就日劇「不結婚男人」阿部寬那種來去自如的氣魄……「大爺我今天要吃燒肉,一個人,不行嗎?」

一定要學習阿部寬的氣魄才行啊!但其實也很期待航空公司或飯店早日推出一個人旅行的超級大優惠,因為嚐過一個人旅行的甜頭之後,就很難回頭參加旅行團或兩人成行的套裝行程,這商機跟太平洋一樣大呢,快來搶吧!

小鐘,很抱歉我無法替你生小孩



別緊張,別緊張,這標題下得有點聳動,我不認識小鐘,而且按照他的擇偶標準,我完全不符合替他生小孩的條件,重點是,我也不想。

這個暑假很悶熱,動輒超過35度高溫,躲在冷氣房看電視消暑似乎不錯,但是麻辣女教師曲家瑞在「康熙來了」向小鐘公開示愛,卻被小鐘以「年齡過大、懷孕不易」的理由拒絕,最後淚灑攝影棚的話題,似乎引起不小爭論。小鐘一番「年輕女孩的卵子等在門口」的言論引起許多熟女大怒,但這問題好像不是正面反面可以一翻兩瞪眼那麼絕對,吵來吵去,沒有標準答案。尤其如我這種早就被摒棄在外的失格參賽者應該其實沒啥感覺,但說真的,也不一定要拿報名表擠進會內賽才行啊,甚至連會外資格賽都興趣缺缺的懶鬼如我,還是覺得「節目娛樂效果」或許比較大,要不然就是企畫的順水推舟或出乎意料的大爆走使然,女人對男人公開示愛、公然被拒絕、甚至開始轉向找菲哥等等後續發展,被當成娛樂新聞翻來翻去,看來是有點難堪,普通人遇到這種事情,可能都不敢出門,或不敢去上班了吧!

但也有可能不是我所想像的那麼嚴重,只要當事人覺得可以承受,挺得住壓力,或外頭風雨如何,勇敢說愛才對得起自己,那也就無所謂了。何況許多綜藝節目的情境都是經過設計,事過境遷,或私底下喊冤說都是為了節目效果,那麼,周遭的人就當作看戲好了。

不過女方的焦急與男方的拒絕理由,恰好都直挺挺打中很多適婚男女的心境,即使嘴硬不承認,女性觀眾說不定在內心大喊:「天啊,曲家瑞竟然做了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而男性觀眾可能在內心大叫:「哇塞,小鐘竟然說了我一直不敢說的話!」

曲家瑞表現出許多女人的著急,而在主持人跟來賓起鬨之下,一開始就表明自己配不上曲老師,但最終還是被逼到牆角表態的小鐘只好說出許多男人的心聲,真是不妙啊!

以往只要是「發好人卡」,或是說什麼「當一輩子好朋友會比當情人適合」的客套話,就已經有匕首插在胸口的痛楚了,倘若像小鐘這樣搬出傳宗接代的理由,究竟有多少女人挺得住呢?

真心喜歡一個人,即使所有主觀客觀條件甚至全世界都跟你槓上,絕對是義無反顧衝刺到底啊,管她什麼卵子不在門口等待,或是一條棉被要蓋34年,都不是問題啦!但婚姻往往不是兩人相愛就能以一輩子幸福作收,婚姻的外圍組織才是壓力的來源,有人急著抱孫子,有人指指點點,有人沒事打個噴嚏也會讓當事者一身哆嗦,反正,喜歡上了,什麼阻礙都擋不了,不喜歡的話,什麼理由都可以拿出來擋一下,但話說回來,如果那是節目企畫或經紀公司的行銷方案,就另當別論,可以炒熱話題,多上幾個通告,也算成功。

女人在選擇真愛或被迫在適當年齡生子,常常一不小心就處於弱勢,這問題很複雜,一旦討論起來,八個學期的時間都不夠,何況沒有標準答案,聰明如內政部的菁英公務員,再怎麼厲害也只能拿一百萬出來辦比賽,選個口號叫做「孩子是傳家寶」來催生,那麼,我們這些市井小民,如小鐘拿傳宗接代、父母想抱孫子、曲老師不易懷孕的理由出來抵擋,也算誠實,也算坦率,重點應該是「不愛」,曲老師不是小鐘喜歡的「菜」,但到底是直接表明不愛比較傷人?還是嫌對方年紀大、懷孕不易,比較傷人呢?

一般世俗的標準總是認為「生過小孩的女人才是完整的女人」「走入婚姻的女人才是完整的女人」,諸如此類的定義,反正不想結婚或選擇單身的人,普遍被認為是婚姻制度篩選過後的「不良品」,但請千萬記住,不是「有缺陷、沒人愛、被拋棄」的「瑕疵品」,而是不適合婚姻這個規則的「另類規格產品」而已。女人要是經濟許可、心態成熟,大可不必依靠受孕能力來證明自己的生存意義,那麼,男人想要傳宗接代,選擇「卵子始終等在門邊」的嫩妻,那就千萬要真心相愛、長相廝守,否則只是為了趕快懷孕,順利有小孩,最後卻以婚姻破裂收場,人生似乎也很吃力。

男人喜歡娶嫩妻,也「娶得起」嫩妻,但嫩妻照樣會老,而男人則是變得更老,如果沒有愛,到底要怎麼撐下去?

男人娶嫩妻就說那是跨越年齡的真愛,女人找嫩夫就被揶揄說是養小狼狗,唉,各位鄉親,世間原本就是這麼不公平啊!

按照過去的傳統思維,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正常而勉強結婚,為了早點生小孩而在某個年齡之前必須把自己嫁掉並且想辦法立刻懷孕,讓好多女人陷入「倒數計時」的恐慌之中,如果在某個年齡界限之前,既沒有結婚也喪失跟年輕女孩競爭的機會,女人自己就覺得在這套遊戲規則之下處於「完敗」的弱勢,很快就被殘酷淘汰,但重點是,誰可以決定誰勝誰敗?如果自己很清楚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勇敢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責,也就無須介意小鐘的說法了,因為小鐘也有他的愛情選項,也有他對婚姻的期待,也背負他的愛情婚姻周邊甲乙丙丁不相干人等的壓力,他只是拒絕了曲家瑞,不管那個理由糟不糟糕,或是惹到什麼人,都無所謂,幾個月過後,幾年過後,誰會記得呢?

曲家瑞應該也OK,她的個性,她的人生態度,她選擇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她的愛意,我們這些坐在電視機前面的沙發上癱成麻糬形狀的觀眾們只要拍手掌聲鼓勵就好。

只是從小鐘和曲家瑞的身上,看到未婚男女的焦慮與苦衷,想必也是閃躲不了的壓力啊!所以,女人們,如果夠勇敢,就學曲家瑞這樣大聲示愛吧!男人們,如果夠誠實,就跟小鐘一樣,老實說出自己的心聲吧!不用閃閃躲躲,愛情才夠爽快啊!

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



在人類社會結構之中,存在一種以「正常婚姻關係」為標準的幸福評量機制,用職棒生態來形容,或許比較容易瞭解。

結婚有小孩的,居冠,屬於球隊裡面的ACE;結婚沒有小孩的,可以獲頒銀牌,屬於不動如山的固定先發陣容,不管是渴望有小孩卻苦無懷孕機會,或婚姻雙方有所共識想要當「Double Income No Kid」的DINK族(頂客族),但起碼還在A 段班,穩居「勝組」;結過婚又離婚的,頂多被打入二軍,沈潛一陣子,找到再婚對象,說不定又可以升上一軍,或是去打獨立聯盟也可以;單身的,就是被貼上「敗」╲「性向有問題」╲「眼光過高」╲「難相處」,甚至像衛生署長說的,神經病的機率比較高。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管你是「不結婚」或「不想結婚」,全部都歸類於「沒辦法結婚」,也就是說,打從一開始選秀就不在教練的口袋名單裡。

前陣子讀了日本作家山田茜的小說《她和她的生存之道》,裡面有一段描述:「在日本社會中,已婚,有兩個小孩,父親是收入穩定的上班族,母親擅長料理家事,兒子喜歡棒球,女兒喜歡小動物,這樣的組合最讓人稱羨。可惜這種組合佔家庭的比例已經低於四分之一,單身或已婚而沒有小孩的比例,早就超過一半。」

我有個朋友,堅信男人不可以在二十九歲那年結婚,於是趕在二十九歲來臨之前,找一個最有可能跟他結婚的女人步入禮堂,結果二十九歲還沒過完,就離婚了。這件事情已經過了十幾年,後來他也再婚,生了孩子,但這十年之間,我還是不斷目睹身旁有好多朋友,各自在自己的年歲畫一條終止線,一定要在那一年之前把自己嫁掉或娶到老婆,否則他或她在社會或家庭和朋友之間的地位就崩解了(譬如日本有一種說法,女人過了適婚年齡就像Christmas Cake一樣,過了聖誕節就沒人要買了。)

可惜,結婚這種事情就是這麼微妙,好像晚餐時間到了,不管你餓不餓,因為大家都在吃飯,所以你也只好添一碗飯來吃。這比喻很白爛,但確實是這樣沒錯。

我後來回想起來,自己大概是在結婚最熱門的晚飯時段,跑到外面去晃蕩了,不勉強去添那一碗飯,畢竟沒有飢餓的感覺,也沒有特別想吃的東西和非吃不可的東西,或是這次不吃下次就吃不到的急迫感。何況跟自己所追求的自由相比,結婚的冒險實在很大(而且我實在不想在過年的時候到別人家裡吃年夜飯!)這種價值觀其實不容易被現有的台灣社會所認同,所以,衛生署長才認為不結婚的人得到神經病的機率比較高。好,我承認,如果在這種遊戲規則定義之下,我真得是神經病。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搞什麼鬼。

有一次,我跟母親去探視舅舅,母親終於逮到機會跟親戚長輩發牢騷,說這個女兒只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去結婚,真讓人心。舅舅在白色恐怖時期被關過火燒島十五年,只見他口氣和緩但語氣堅定說,「結不結婚是個人自由和權利,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侵犯個人自由喔!」

舅舅,你好GJ喔!(我內心出現一群小鼓隊,咚咚愣咚,喔耶~)

我常常覺得,單身的愉快其實是從寂寞之中品嚐孤獨的快樂,卻又不能太囂張,起碼在旁人透露出同情的語氣與擔憂時,要適時讓對方體內產生一種幸福的優越感,而自己又能毫髮無傷全身而退,如何巧妙拿捏必須經過訓練才行。年紀輕的時候必然因為旁人的閒言閒語免不了被一拳擊倒,不斷懷疑自己是不是沒辦法通過婚姻市場篩選的劣等貨,可是年紀越大越勇猛,簡直不動如山,遭到對方全力揮擊也無所謂。就算被衛生署長說,不結婚的人罹患神經病的比例很高,要多負擔健保費做功德,種種抨擊如衝鋒槍掃膛,千萬不要動怒也不要反擊,只要把握一個原則,低調低調再低調。因為在台灣社會裡,單身不結婚的人,根本沒有機會參加選秀啊!即使被數落,拿來當幸福與不幸的對照組,請記住,完全不用花力氣爭辯,爭辯也只是浪費口水而已。一句老話,人啊,一旦承認自己的弱點,就沒麼好怕的了。

有些人適合婚姻,有些人不適合,就好像有人固定要在六點半開飯,有些人習慣吃消夜,而有些人喜歡晚上吃清淡點,或不吃。不管最後變成怎樣,自己要對吃飯這件事情負責,不要添了飯又不吃或嫌菜色不好碗筷亂丟,或是一邊假裝吃飯又偷跑出去買香酥雞排,或者自己沒有食慾或吃得太撐,卻要管別人吃不吃飯。

到頭來,婚姻不是只有穿婚紗拍照,以桌計價的喜宴,或幾克拉的鑽戒而已,婚姻背後拉扯出一長串彼此要妥協的家庭問題與人生價值觀,沒有足夠的打擊實力,沒有足夠的抗壓性和板凳深度,能夠不受傷而一直出賽,要創自己的紀錄還要接受教練的調度,甚至要隨時觀察場上突發狀況,要算計對手的先發中繼後援,還要應付場外叫囂的加油團大聲公干擾,或是,有雨刷集團跑出來叫你打假球之類的……
  
而單身的人為什麼是神經病?因為結婚的朋友會一直跑來跟你抱怨另一半的惡形惡狀,說他們完蛋了,說他們一定要離婚,一定要揪出外面的狐狸精或小狼狗。當你為他們的婚姻感到憂心,或索性大潑冷水叫他們要敢作敢當時,他們又哭哭啼啼說什麼還是很愛對方之類的蠢話,或在朋友聚會又回過頭來數落說,你這傢伙不結婚一定是有問題。

單身的人為什麼是神經病?明明一個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卻有號稱婚姻幸福的主持人在節目上面說,就是因為在餐廳看到一個人吃飯好可憐才發誓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嫁掉。

單身的人為什麼是神經病?朋友第一次結婚要包紅包,第一次離婚還要花錢陪他們去喝悶酒因為他們說離婚已經很可憐了為什麼還要攤錢;第二次結婚又要包紅包,結果又離婚又結婚,那些紅包錢到底是怎麼了?

單身的人為什麼是神經病?因為已婚的朋友都會說,不找個人結婚,老了之後會很可憐。但最後不管有沒有結婚,老了之後都有可能是一個人啊,除非夫妻兩人同時間掛掉。

但你千萬不要認為結婚就不好,這是個人體質與晚飯進食習慣不同的問題,不過我要跟衛生署長說,不結婚是神經病這件事情,你到現在才知道喔,我早就覺得自己是神經病了。我明明過得很開心,卻有好多人很愛問我,「還好嗎?」或是住在同棟樓的某位鄰居阿嬤看我常常到陽台曬被單,常常買菜煮菜,總會搖頭嘆息說,「這女生長得不錯,怎麼不結婚?」那口氣真像:「這個人好手好腳的,怎麼得這種病」一樣。或是我一個明明是女強人的同學卻很愛跟我囉唆,「像妳這麼賢慧,不結婚好可惜」(喂,同學,妳這話可以留在外勞仲介的場子說說就好了)

拜託這位鄰居阿嬤,這位同學,各位朋友,衛生署長等等,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啊!我們即使很正常也要裝成不正常,有實力也要裝成很肉腳,這樣才能讓結婚或離婚的人有身為一軍二軍或打獨立聯盟的快樂啊,這樣不是神經病還是什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