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打開這本書,就像走進我的魔法衣帽間,許多角落裡的回憶,一湧而上。
小時候,四個兄弟排行老么的我,總是接收舊貨的倒楣鬼;幸好,每到舊曆年,媽媽準備好從裡到外全套新衣的「傳統」,彌補了小小心靈的缺憾。
感謝老天給了我金牛座對於一切物欲的偏執和狂熱,更慶幸我不顧傳統社會對男性價值主觀判斷的勇氣。從小喜歡做夢、更愛說故事,終於,有一天變成了我的職業,容許我更放縱的,用考究的,甚至檢驗、批判來面對「穿衣、吃飯」這檔再尋常不過的事兒。
很多人不以為然,品味是一種表達自我的「能力」,而支撐能力的背後是知識累積也是一種體驗。一旦跳脫裝扮外表,關乎心理或身分的轉換,我嘗試把時尚從工作變成精采的人生:蓄了小鬍子、砸錢扮闊佬飛到歐洲看秀、量身訂製西服,或是在身上刺青⋯當我站在衣帽間的鏡子前,時尚,不再是孤芳自賞的影子,更不是奢華無度的惡魔,而是像呼吸一樣自然而然成為我的一部分⋯⋯
網路與數位科技的躍進,面對真實和虛擬交錯,這個自我又自戀的世代,一切變得更不確定。但不論冷眼旁觀或身歷其境,我從來都沒有忘記,文字的力量和溫度,讓我得以藉由時尚,穿梭時光,記錄隱藏於真實下的自己。
挑那一套出場呢?戲要開演了,闔上書本,歡迎來到我的時尚世界。
時尚經典學
「你穿衣服?還是衣服穿你?」這句經典名句,到今天還是很適用。究竟照單全收的抄流行呢?還是仔細推敲好好學幾招型男養成術。談到穿著,顯然很多人,還是沒搞清楚什麼是造型,什麼又叫做風格。前者可能為了特定目的效果,而樹立風格則是表達「who am I」的方法之一。特別是對時尚有成見的男人、一路打拚的高階主管或是科技宅男們,忽略了門面正是社會對你的另一番評價。
如果你承認,裝扮自己是個學問,那只知一味複製、貼上,別人怎麼做,你怎麼仿,終有一天會發現,徒然迷失在物欲洪流中,卻仍沒有自己的格調。怎麼找到style,必須靠了解自己和不斷嘗試,以下是我試著不落俗套的,為你找出確立風格的一些頭緒。
學會取捨,不盲從追求潮流。
第一件功課是不盲目地追逐新潮;當談到時尚,好像不把當季最in全堆在身上就會遜掉。衣櫃裡不時有些新鮮刺激的元素很棒,但經典不敗的風格才是王道!一味凸顯身材並非時尚。好比skinny的牛仔褲、窄到不行的領帶,很hot,但不見得合適每個男人。特別是預算有限,更不必急著釘住fashion show,反而該考慮甚至先把錢花在換個新髮型,也許更有用。
思考服裝比例的選擇。
若你的工作是需要常開會,如果沒有像樣的襯衫和幾條有型的領帶,反而衣櫃有一堆T恤就不合採購的原則。同樣是上班族,你有多少機會穿鉚釘夾克見客戶?這是第二課,購買前想一下,風格比例的選擇。週休二日,代表你那些很酷的衣服只有兩天能穿;有限的預算下,休閒類的衣物最多就只能占三成。不妨繞去平價連鎖時裝店尋寶看看吧!
選單品像談戀愛。
選擇時尚單品很像談戀愛,到後來發現,「不是找一個最完美的,而是找最適合自己的」。那些前衛特殊,作風大膽,可惜熱情退卻,一旦被打入冷宮,就成了一種浪費。
畢竟你不是時尚大腕卡爾拉格斐,也不是搖滾天王,有必要Chrome Hearts掛滿手,脖子上項鍊一條比一條重?「少,卻更好!」搭配原則也一樣,不是多件就等於有層次,這時候我並不鼓勵「數大便是美」,十指戴滿戒指,不會變成巨星,只會當你是俗夫一枚。
視場合混搭最高桿。
是否收到過寫著black-tie的派對邀請卡?照著dress code不但是一種禮貌,肯定不會出糗;如果硬要唱反調或想與眾不同,被擋在門外,可就真的再搶眼不過!不過,穿成一整套的時代過了,有必要提醒你,即使晚宴場合也不是runaway,需要「成套」的機會相對少,試試不同品牌的混搭,多嘗試不同組合,才叫做搭配。只是照單全收拼貼當季示範,最多也只是因為花俏而引起注意罷了。
評估採購優先順序。
評估採購的優先順序,不是說叫你買Tod's經典款,不要先搶Jean Paul Gaultier最新的剃刀鍊飾。知道優先買什麼,什麼是可以冷靜觀望的商品,要學會策略性的採購。衝動敗了一件Burberry鉚釘皮衣,而卻沒有基本款的風衣,你覺得哪件較能出門呢?或許更應該買件好襯衫,欲望清單的排列順序是減少衝動性購物的好方法。
Vintage復古不是老古板。
好吧,也許你不關心時尚,不在意潮流,不想和別人一樣。我不得不說,古著省了撞衫的危險,而且還有環保意識;但復古,不是完全仿照的copy,想表現出個性,有年代感的老靈魂是需要摩登的搭配組合,才能演練出適合自己的造型。
不要太用力。
美感不是「用力」就行的。頭髮亂一點兒、皮鞋不必啵亮、有些扣子索性不扣。有點隨興的look,帥就在這些不刻意的「缺點」裡。不必追逐完美,那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賽。在時尚裡,認清自己的缺陷也許是最真實的一件事。當你照鏡子,試著拿掉一些東西,或許你能得到更多。
拒當流行受害者。
怎麼知道自己不是時尚受害者?學習有時從模仿開始,但不要走在路上像一群「複製人」?很多人著迷於大名牌的LOGO;如果真的這麼喜歡LOGO加身,買件球衣豈不更醒目。
重點在於,了解自己的缺陷和優點,學會接受他們,然後隱惡揚善。抄只是有樣學樣;找到對的style,逐漸轉化成自己的味道,就不會被時尚給犧牲了。
力求格調統一。
或許你整體搭配得很棒,但就是少了一點畫龍點睛的key point;手上拿的包包,多加條圍巾、戴帽子,細節加總有助突出個人整體look。「看起來好像很像」,但同中求異,明眼人會從單品和搭配的細節,發現你的味道。讓風格成為你的識別招牌,更具慧根,我承認這個最難,但格調就存乎一心。
自信是最佳招牌。
穿著得體又有型其實沒有那麼難,有些方法不需砸大錢,但重點是,你必須真正面對,甚至愛上時尚,男人也有追求風格的權利。這個key point再淺顯不過。如果沒有自信,就不會自在,再貴、再夯的服飾和配件都變得匠氣。愛自己、充滿熱情,別對人生太嚴肅,其他只是錦上添花,唯有風格是抄不來的。
打開這本書,就像走進我的魔法衣帽間,許多角落裡的回憶,一湧而上。
小時候,四個兄弟排行老么的我,總是接收舊貨的倒楣鬼;幸好,每到舊曆年,媽媽準備好從裡到外全套新衣的「傳統」,彌補了小小心靈的缺憾。
感謝老天給了我金牛座對於一切物欲的偏執和狂熱,更慶幸我不顧傳統社會對男性價值主觀判斷的勇氣。從小喜歡做夢、更愛說故事,終於,有一天變成了我的職業,容許我更放縱的,用考究的,甚至檢驗、批判來面對「穿衣、吃飯」這檔再尋常不過的事兒。
很多人不以為然,品味是一種表達自我的「能力」,而支撐能力的背後是知識累積也是一種體驗。一旦跳脫裝扮外表,關乎心理或身分的轉換,我嘗試把時尚從工作變成精采的人生:蓄了小鬍子、砸錢扮闊佬飛到歐洲看秀、量身訂製西服,或是在身上刺青⋯當我站在衣帽間的鏡子前,時尚,不再是孤芳自賞的影子,更不是奢華無度的惡魔,而是像呼吸一樣自然而然成為我的一部分⋯⋯
網路與數位科技的躍進,面對真實和虛擬交錯,這個自我又自戀的世代,一切變得更不確定。但不論冷眼旁觀或身歷其境,我從來都沒有忘記,文字的力量和溫度,讓我得以藉由時尚,穿梭時光,記錄隱藏於真實下的自己。
挑那一套出場呢?戲要開演了,闔上書本,歡迎來到我的時尚世界。
時尚經典學
「你穿衣服?還是衣服穿你?」這句經典名句,到今天還是很適用。究竟照單全收的抄流行呢?還是仔細推敲好好學幾招型男養成術。談到穿著,顯然很多人,還是沒搞清楚什麼是造型,什麼又叫做風格。前者可能為了特定目的效果,而樹立風格則是表達「who am I」的方法之一。特別是對時尚有成見的男人、一路打拚的高階主管或是科技宅男們,忽略了門面正是社會對你的另一番評價。
如果你承認,裝扮自己是個學問,那只知一味複製、貼上,別人怎麼做,你怎麼仿,終有一天會發現,徒然迷失在物欲洪流中,卻仍沒有自己的格調。怎麼找到style,必須靠了解自己和不斷嘗試,以下是我試著不落俗套的,為你找出確立風格的一些頭緒。
學會取捨,不盲從追求潮流。
第一件功課是不盲目地追逐新潮;當談到時尚,好像不把當季最in全堆在身上就會遜掉。衣櫃裡不時有些新鮮刺激的元素很棒,但經典不敗的風格才是王道!一味凸顯身材並非時尚。好比skinny的牛仔褲、窄到不行的領帶,很hot,但不見得合適每個男人。特別是預算有限,更不必急著釘住fashion show,反而該考慮甚至先把錢花在換個新髮型,也許更有用。
思考服裝比例的選擇。
若你的工作是需要常開會,如果沒有像樣的襯衫和幾條有型的領帶,反而衣櫃有一堆T恤就不合採購的原則。同樣是上班族,你有多少機會穿鉚釘夾克見客戶?這是第二課,購買前想一下,風格比例的選擇。週休二日,代表你那些很酷的衣服只有兩天能穿;有限的預算下,休閒類的衣物最多就只能占三成。不妨繞去平價連鎖時裝店尋寶看看吧!
選單品像談戀愛。
選擇時尚單品很像談戀愛,到後來發現,「不是找一個最完美的,而是找最適合自己的」。那些前衛特殊,作風大膽,可惜熱情退卻,一旦被打入冷宮,就成了一種浪費。
畢竟你不是時尚大腕卡爾拉格斐,也不是搖滾天王,有必要Chrome Hearts掛滿手,脖子上項鍊一條比一條重?「少,卻更好!」搭配原則也一樣,不是多件就等於有層次,這時候我並不鼓勵「數大便是美」,十指戴滿戒指,不會變成巨星,只會當你是俗夫一枚。
視場合混搭最高桿。
是否收到過寫著black-tie的派對邀請卡?照著dress code不但是一種禮貌,肯定不會出糗;如果硬要唱反調或想與眾不同,被擋在門外,可就真的再搶眼不過!不過,穿成一整套的時代過了,有必要提醒你,即使晚宴場合也不是runaway,需要「成套」的機會相對少,試試不同品牌的混搭,多嘗試不同組合,才叫做搭配。只是照單全收拼貼當季示範,最多也只是因為花俏而引起注意罷了。
評估採購優先順序。
評估採購的優先順序,不是說叫你買Tod's經典款,不要先搶Jean Paul Gaultier最新的剃刀鍊飾。知道優先買什麼,什麼是可以冷靜觀望的商品,要學會策略性的採購。衝動敗了一件Burberry鉚釘皮衣,而卻沒有基本款的風衣,你覺得哪件較能出門呢?或許更應該買件好襯衫,欲望清單的排列順序是減少衝動性購物的好方法。
Vintage復古不是老古板。
好吧,也許你不關心時尚,不在意潮流,不想和別人一樣。我不得不說,古著省了撞衫的危險,而且還有環保意識;但復古,不是完全仿照的copy,想表現出個性,有年代感的老靈魂是需要摩登的搭配組合,才能演練出適合自己的造型。
不要太用力。
美感不是「用力」就行的。頭髮亂一點兒、皮鞋不必啵亮、有些扣子索性不扣。有點隨興的look,帥就在這些不刻意的「缺點」裡。不必追逐完美,那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賽。在時尚裡,認清自己的缺陷也許是最真實的一件事。當你照鏡子,試著拿掉一些東西,或許你能得到更多。
拒當流行受害者。
怎麼知道自己不是時尚受害者?學習有時從模仿開始,但不要走在路上像一群「複製人」?很多人著迷於大名牌的LOGO;如果真的這麼喜歡LOGO加身,買件球衣豈不更醒目。
重點在於,了解自己的缺陷和優點,學會接受他們,然後隱惡揚善。抄只是有樣學樣;找到對的style,逐漸轉化成自己的味道,就不會被時尚給犧牲了。
力求格調統一。
或許你整體搭配得很棒,但就是少了一點畫龍點睛的key point;手上拿的包包,多加條圍巾、戴帽子,細節加總有助突出個人整體look。「看起來好像很像」,但同中求異,明眼人會從單品和搭配的細節,發現你的味道。讓風格成為你的識別招牌,更具慧根,我承認這個最難,但格調就存乎一心。
自信是最佳招牌。
穿著得體又有型其實沒有那麼難,有些方法不需砸大錢,但重點是,你必須真正面對,甚至愛上時尚,男人也有追求風格的權利。這個key point再淺顯不過。如果沒有自信,就不會自在,再貴、再夯的服飾和配件都變得匠氣。愛自己、充滿熱情,別對人生太嚴肅,其他只是錦上添花,唯有風格是抄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