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來佳茗似佳人
我和茶的緣分說起來久遠,大概是和生命等長。從兩歲開始,就偷喝了爺爺茶杯裡苦苦的普洱茶,沒有拒絕反而喝出了香味,慢慢喝上了癮。可以說,茶的味道浸潤了我一生。
有人說,初喝茶的人不可喝普洱,因為太厚重,一時難以參透。我卻覺得,普洱該是茶中極品,就像識得佳人,又復何求啊?
愛茶之人常和意趣相投的朋友品茶、談茶,在茶中泡出人生哲學,在茶中品出浮想聯翩。我有句「名言」(姑且自詡名言,實為茗言):「識茶者識君子,品茶者品女人。」在茶友中亦有共識,總覺得品茶是有女兒情緣的。蘇東坡曾寫過一篇茶的小傳,把茶稱作葉嘉。葉是茶葉,嘉是美的意思,文中嘉木還是一個翩翩少年。後有人稱茶樹是:「南方有嘉木。」是啊,那美麗的葉子呢,不正是茶樹上相依的美麗佳人麼?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國,再顧傾人城。
蘇仙的茶詩更是描述的曼妙生姿:「仙山靈雨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佳茗似佳人,該是對茶的最好比擬和讚譽。一杯香茗,會在霧氣縈繞的水中舒展著身子,如夢初醒,緩緩起舞,融匯了女兒的溫婉柔媚如水情懷。佳茗要有緣見得品得,佳人要有緣一親芳澤,個中味道只有自己知道,佳茗的悠遠、濃郁、苦澀、綿甜、芬芳、雅韻,不正和佳人的靜女其淑、靜若處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嗎?豆蔻的女子宛若花茶,有淡香如荷、純淨清新;女人三十恬淡悠然,猶如綠茶、烏龍茶,有溫暖的味道,有積累的沉澱,有綿長的回味;再歷經世事滄桑之後呢,不正是一杯陳香靜泛、九畹芳蘭的普洱茶嗎?淡泊寧靜、隨遇而安,從中你能體會到時光流轉、歲月靜好,這一切穿越了光陰的修行,來不得半點浮躁。
2.渴望優雅地變老
大凡是女人都害怕老去,特別是美女。美人遲暮的感覺有人能淡然面對,有人卻是拼命想留住,我則渴望優雅地變老。
少時看亦舒在小說的開頭寫道:「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讀到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明白原來最易老的是紅顏。青春歲月中,如白楊一樣的長腿走在風裡,有傲然風姿,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塵滿面、鬢如霜。老是人生必經的路口,人過了三十歲,時間就像野獸咻咻地追在後頭,讓你心有驚恐。人的老去是寂然無聲的,它不是一剎那的變化,而是某一天當你突然看見過去照片裡自己沒心沒肺地放肆大笑,發現原來真正無敵的是青春,而當你醒悟的時候,青春已經不在,臉上是格式化的笑。早不見了當年的灑脫舉止、清冷氣質,卻看見眉宇間的滄桑神態。還是那句:老了、老了。有人說上帝很公平,帶走了女人青春容顏的同時,給女人留下可以享用終生的「美顏品」:氣質。所以年華逝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年華逝去後,該有的氣質卻沒有磨煉出來,只剩下一張用化妝品包裹的臉,再緊致的皮膚也掩不住一對蒙塵的眸子。再好的化妝品、再高超的整容手術也無法美麗妳的雙眼,那眼神中的曾經滄海,再也還原不了晶瑩透澈的純真,眼神會透露妳所有竭力想掩飾的年齡和秘密。
所以不必刻意去修飾和改變自己的面容,讓它自然地經歷人生不同的季節。假如在一張貌似少女的臉上鑲著一對滄桑閱盡的眼眸,那將是多麼可怕的諷刺啊!任妳如花美眷,終究抵不過似水流年。美貌是最不易保鮮的東西,所以不喜歡那些無為的修飾和挽留,只用一些日常的保養品,給肌膚應有的簡單呵護。那些昂貴的美容、殘酷的整形修紋、注射什麼基因細胞等等,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的暗示,自欺欺人罷了。這個身體髮膚源於父母的肌體,本就是我靈魂的居所,即使是破舊的老屋也溫馨漫溢,經不起陌生人的雕刻修繕。那不過是一種野蠻入侵,即使給妳外表粉飾一新,也會把屋內搞得遍地狼藉。留不住的不如看得淡些,女人生命中的花期已過,即使是鏡花緣中的百花仙子,也難以讓牡丹開在冬天,該留的就是那一身傲骨和恬淡心情,那是歲月的浸染和沉澱,無須苛求、無須慨歎。
歲月並不貪婪,它只能帶走那些停留在表面的東西,像水流飄去落葉,也是一種蕩滌。歲月不能帶走思想、不能帶走情懷、也不能帶走智慧。同時,不能帶走的還有女人滲透在骨子裡的優雅,這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厚積薄發的潛力。培根在他的《論美》一書中曾說:「形容之美優於色彩之美,而嘉言雅行之美又勝於形容之美,畫家難以表現致勝之美,因為這種美難以盡現直觀,此為一種精妙奇異之美。」我想,這種美,說的就是女人的優雅。喬冠華的夫人章含之,一生磨礪艱難,坎坎坷坷,摯愛的丈夫去世後她隱忍著難以承受的巨大痛苦,堅強地活了下來。然而歷經磨難的她卻給很多人帶來心靈的震撼,因為她的美、她浸潤在骨子裡的優雅,是一種可觸可感的視覺美,更是一種若隱若現的生命美。
渴望優雅地變老,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奢華的晚宴,沒有了炫目的光環,也沒有了閒致的琴音,沒有了熱鬧的喧嘩,還能夠優雅地笑對人生,那就觸摸到了女人生命的本質。歲月可以奪走財富、金錢、地位,甚至奪走美貌、青春和健康,但它奪不走一個女人沁入骨髓的高貴優雅,因為那是女人畢生的事業。
3.草木春心
一直覺得花草樹木是有靈性的生命,那層層疊疊裡面包裹著的一定是一顆敏感細膩的心。
春回大地的時候,植物的心也就慢慢復蘇了,悄悄地綻出新芽,舒展著身子,春夢初醒,迎來了萬木蔥蘢的季節。蟄伏一冬的人們,亦是春心萌動,走出了冬居的蝸居,更多地親近植物和土地,吐故納新,吸收自然的氣息。小時候就喜歡爺爺家不遠的一片荒坡,孤單的童年裡,很多春天的日子都是一個人在坡上度過的。會查看各種植物的變化,看著它們一個個發芽、抽莖、吐蕊、綻放,會為早晨才開的一朵小花歡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心情明媚。漸漸識得萱草、紫薇、麥冬、佩蘭,對照家裡的古書辨識一種植物,彷彿書中的畫都活了過來。
在山上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蓖麻子、野草莓,都一顆顆放進嘴裡,慢慢嚼著那或酸澀或微甜的味道。上學的暑假裡開始收集各種花科的植物,並在爺爺的指導下製成一個個植物的標本,收藏下來,那是童年美好的回味。長大了對草木之意的親近和喜歡絲毫沒有削減,陪姐妹們看房的時候,就是一眼相中門口的一片土地,立刻就不顧一切地想買下那套對我來說有點奢侈的房子。結果同去的姐妹猶豫未定,我卻先付了訂金,生怕那長滿綠草的院子有了新主人。那一刻的執著像是發燒,退燒之後才慢慢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當時的財力,於是貸款成了「房奴」。好在父母極為喜歡,母親嚮往大房子,父親極愛侍候花草,兩個老人都很滿意,老爸更是早早地把自己定位為新家的「園長」,其實就是不要工資的園丁。初春的天氣早寒日暖,天色純藍,院中掉光了葉子的樹木已不再是冬的肅殺,而愈發顯得靜美、如畫。和父母一起開始在園中清整土地、灑掃庭除,把花壇裡堆積的枯葉和雜草除去,讓草木的新芽更好地呼吸和舒展。該剪枝的、該疏條的,該扡插的,該移植的,都一點點仔細去做,輕輕撫摸,怕傷了那顆草木春心。
把臨著社區院牆前年栽下的凌霄忍痛移出,因為社區的紅外監控在院牆上,而我家的凌霄總是長得過於旺盛,每到盛放之前,物業就會派人把它將要開花的枝蔓剪除,每每如此,心疼的不得了。正好意趣相投的姐姐家裡正整飾屋頂花園,便把幾棵凌霄全部移栽給她,相信一樣愛花的姐姐會給它良好的呵護和空間,讓它攀緣而上,凌空高歌。凌霄總讓我想起美麗的《致橡樹》,原來它是個癡情而無力的女人,是需要依附的,給它一個依靠,就會宜其室家、綻放芳華。
園中還有幾味草藥,像魯迅先生的那個百草園,只是沒有江南的何首烏。倒是有攀援的金銀花,盛夏時開放,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小小花瓣卻清幽芳香,鮮時採下曬乾泡茶,清熱利嚥;還有一味是連翹,已經在枝條上抽出了小小花苞,它是先花後葉的植物,開得一片金黃燦爛,比早春的迎春還美,《本草圖經》說它性涼味苦,輕清上浮,莖、葉、果實、根均可入藥,尤能解毒消癰而散結,故為瘡家的要藥。其實看醫書上,每一味植物都有藥性,對疾病都有價值,雖不能立竿見影,但日久調和,是最滋潤人的。
與滿園草木精靈為鄰,常常在夢裡聞到青草香,園裡的什麼花兒開了,我閉著眼睛也會知道。有時想:愛花如命必有其內在淵源,我也許和它們一樣,有著草本的身體,玲瓏的內心,細微的感觸,心如白蓮,所以沉靜。若日,花事已了,葉亦蒼老,瑟瑟沉寂,也會零落成泥,還給這片土地,也是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塵歸塵,土歸土吧。
我和茶的緣分說起來久遠,大概是和生命等長。從兩歲開始,就偷喝了爺爺茶杯裡苦苦的普洱茶,沒有拒絕反而喝出了香味,慢慢喝上了癮。可以說,茶的味道浸潤了我一生。
有人說,初喝茶的人不可喝普洱,因為太厚重,一時難以參透。我卻覺得,普洱該是茶中極品,就像識得佳人,又復何求啊?
愛茶之人常和意趣相投的朋友品茶、談茶,在茶中泡出人生哲學,在茶中品出浮想聯翩。我有句「名言」(姑且自詡名言,實為茗言):「識茶者識君子,品茶者品女人。」在茶友中亦有共識,總覺得品茶是有女兒情緣的。蘇東坡曾寫過一篇茶的小傳,把茶稱作葉嘉。葉是茶葉,嘉是美的意思,文中嘉木還是一個翩翩少年。後有人稱茶樹是:「南方有嘉木。」是啊,那美麗的葉子呢,不正是茶樹上相依的美麗佳人麼?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國,再顧傾人城。
蘇仙的茶詩更是描述的曼妙生姿:「仙山靈雨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佳茗似佳人,該是對茶的最好比擬和讚譽。一杯香茗,會在霧氣縈繞的水中舒展著身子,如夢初醒,緩緩起舞,融匯了女兒的溫婉柔媚如水情懷。佳茗要有緣見得品得,佳人要有緣一親芳澤,個中味道只有自己知道,佳茗的悠遠、濃郁、苦澀、綿甜、芬芳、雅韻,不正和佳人的靜女其淑、靜若處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嗎?豆蔻的女子宛若花茶,有淡香如荷、純淨清新;女人三十恬淡悠然,猶如綠茶、烏龍茶,有溫暖的味道,有積累的沉澱,有綿長的回味;再歷經世事滄桑之後呢,不正是一杯陳香靜泛、九畹芳蘭的普洱茶嗎?淡泊寧靜、隨遇而安,從中你能體會到時光流轉、歲月靜好,這一切穿越了光陰的修行,來不得半點浮躁。
2.渴望優雅地變老
大凡是女人都害怕老去,特別是美女。美人遲暮的感覺有人能淡然面對,有人卻是拼命想留住,我則渴望優雅地變老。
少時看亦舒在小說的開頭寫道:「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讀到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明白原來最易老的是紅顏。青春歲月中,如白楊一樣的長腿走在風裡,有傲然風姿,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塵滿面、鬢如霜。老是人生必經的路口,人過了三十歲,時間就像野獸咻咻地追在後頭,讓你心有驚恐。人的老去是寂然無聲的,它不是一剎那的變化,而是某一天當你突然看見過去照片裡自己沒心沒肺地放肆大笑,發現原來真正無敵的是青春,而當你醒悟的時候,青春已經不在,臉上是格式化的笑。早不見了當年的灑脫舉止、清冷氣質,卻看見眉宇間的滄桑神態。還是那句:老了、老了。有人說上帝很公平,帶走了女人青春容顏的同時,給女人留下可以享用終生的「美顏品」:氣質。所以年華逝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年華逝去後,該有的氣質卻沒有磨煉出來,只剩下一張用化妝品包裹的臉,再緊致的皮膚也掩不住一對蒙塵的眸子。再好的化妝品、再高超的整容手術也無法美麗妳的雙眼,那眼神中的曾經滄海,再也還原不了晶瑩透澈的純真,眼神會透露妳所有竭力想掩飾的年齡和秘密。
所以不必刻意去修飾和改變自己的面容,讓它自然地經歷人生不同的季節。假如在一張貌似少女的臉上鑲著一對滄桑閱盡的眼眸,那將是多麼可怕的諷刺啊!任妳如花美眷,終究抵不過似水流年。美貌是最不易保鮮的東西,所以不喜歡那些無為的修飾和挽留,只用一些日常的保養品,給肌膚應有的簡單呵護。那些昂貴的美容、殘酷的整形修紋、注射什麼基因細胞等等,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的暗示,自欺欺人罷了。這個身體髮膚源於父母的肌體,本就是我靈魂的居所,即使是破舊的老屋也溫馨漫溢,經不起陌生人的雕刻修繕。那不過是一種野蠻入侵,即使給妳外表粉飾一新,也會把屋內搞得遍地狼藉。留不住的不如看得淡些,女人生命中的花期已過,即使是鏡花緣中的百花仙子,也難以讓牡丹開在冬天,該留的就是那一身傲骨和恬淡心情,那是歲月的浸染和沉澱,無須苛求、無須慨歎。
歲月並不貪婪,它只能帶走那些停留在表面的東西,像水流飄去落葉,也是一種蕩滌。歲月不能帶走思想、不能帶走情懷、也不能帶走智慧。同時,不能帶走的還有女人滲透在骨子裡的優雅,這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厚積薄發的潛力。培根在他的《論美》一書中曾說:「形容之美優於色彩之美,而嘉言雅行之美又勝於形容之美,畫家難以表現致勝之美,因為這種美難以盡現直觀,此為一種精妙奇異之美。」我想,這種美,說的就是女人的優雅。喬冠華的夫人章含之,一生磨礪艱難,坎坎坷坷,摯愛的丈夫去世後她隱忍著難以承受的巨大痛苦,堅強地活了下來。然而歷經磨難的她卻給很多人帶來心靈的震撼,因為她的美、她浸潤在骨子裡的優雅,是一種可觸可感的視覺美,更是一種若隱若現的生命美。
渴望優雅地變老,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奢華的晚宴,沒有了炫目的光環,也沒有了閒致的琴音,沒有了熱鬧的喧嘩,還能夠優雅地笑對人生,那就觸摸到了女人生命的本質。歲月可以奪走財富、金錢、地位,甚至奪走美貌、青春和健康,但它奪不走一個女人沁入骨髓的高貴優雅,因為那是女人畢生的事業。
3.草木春心
一直覺得花草樹木是有靈性的生命,那層層疊疊裡面包裹著的一定是一顆敏感細膩的心。
春回大地的時候,植物的心也就慢慢復蘇了,悄悄地綻出新芽,舒展著身子,春夢初醒,迎來了萬木蔥蘢的季節。蟄伏一冬的人們,亦是春心萌動,走出了冬居的蝸居,更多地親近植物和土地,吐故納新,吸收自然的氣息。小時候就喜歡爺爺家不遠的一片荒坡,孤單的童年裡,很多春天的日子都是一個人在坡上度過的。會查看各種植物的變化,看著它們一個個發芽、抽莖、吐蕊、綻放,會為早晨才開的一朵小花歡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心情明媚。漸漸識得萱草、紫薇、麥冬、佩蘭,對照家裡的古書辨識一種植物,彷彿書中的畫都活了過來。
在山上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蓖麻子、野草莓,都一顆顆放進嘴裡,慢慢嚼著那或酸澀或微甜的味道。上學的暑假裡開始收集各種花科的植物,並在爺爺的指導下製成一個個植物的標本,收藏下來,那是童年美好的回味。長大了對草木之意的親近和喜歡絲毫沒有削減,陪姐妹們看房的時候,就是一眼相中門口的一片土地,立刻就不顧一切地想買下那套對我來說有點奢侈的房子。結果同去的姐妹猶豫未定,我卻先付了訂金,生怕那長滿綠草的院子有了新主人。那一刻的執著像是發燒,退燒之後才慢慢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當時的財力,於是貸款成了「房奴」。好在父母極為喜歡,母親嚮往大房子,父親極愛侍候花草,兩個老人都很滿意,老爸更是早早地把自己定位為新家的「園長」,其實就是不要工資的園丁。初春的天氣早寒日暖,天色純藍,院中掉光了葉子的樹木已不再是冬的肅殺,而愈發顯得靜美、如畫。和父母一起開始在園中清整土地、灑掃庭除,把花壇裡堆積的枯葉和雜草除去,讓草木的新芽更好地呼吸和舒展。該剪枝的、該疏條的,該扡插的,該移植的,都一點點仔細去做,輕輕撫摸,怕傷了那顆草木春心。
把臨著社區院牆前年栽下的凌霄忍痛移出,因為社區的紅外監控在院牆上,而我家的凌霄總是長得過於旺盛,每到盛放之前,物業就會派人把它將要開花的枝蔓剪除,每每如此,心疼的不得了。正好意趣相投的姐姐家裡正整飾屋頂花園,便把幾棵凌霄全部移栽給她,相信一樣愛花的姐姐會給它良好的呵護和空間,讓它攀緣而上,凌空高歌。凌霄總讓我想起美麗的《致橡樹》,原來它是個癡情而無力的女人,是需要依附的,給它一個依靠,就會宜其室家、綻放芳華。
園中還有幾味草藥,像魯迅先生的那個百草園,只是沒有江南的何首烏。倒是有攀援的金銀花,盛夏時開放,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小小花瓣卻清幽芳香,鮮時採下曬乾泡茶,清熱利嚥;還有一味是連翹,已經在枝條上抽出了小小花苞,它是先花後葉的植物,開得一片金黃燦爛,比早春的迎春還美,《本草圖經》說它性涼味苦,輕清上浮,莖、葉、果實、根均可入藥,尤能解毒消癰而散結,故為瘡家的要藥。其實看醫書上,每一味植物都有藥性,對疾病都有價值,雖不能立竿見影,但日久調和,是最滋潤人的。
與滿園草木精靈為鄰,常常在夢裡聞到青草香,園裡的什麼花兒開了,我閉著眼睛也會知道。有時想:愛花如命必有其內在淵源,我也許和它們一樣,有著草本的身體,玲瓏的內心,細微的感觸,心如白蓮,所以沉靜。若日,花事已了,葉亦蒼老,瑟瑟沉寂,也會零落成泥,還給這片土地,也是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塵歸塵,土歸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