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再見野孩子
孩子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
……
你們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棲息於明日之屋,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無法造訪的地方。
──紀伯倫‧《先知》
來自善平的清明節祝福
姚老師,您好,我是善平。
希望您早一點回來。我非常非常想您。我有您的一張相片,我寂寞或者不高興的時候,會把您的照片拿出來看,或者做一做摸玻璃、拉繩子的默劇動作,我就高興了。我一生最難忘的是您。每當我做起這些動作時,好像您在我身邊一樣鼓勵我,看著我。
祝您
清明節快樂
開開心心笑口常開。
二○一三‧四月
從台灣志工冠婷手中拿到廣西的善平轉交的信,品質不太好的信紙被善平的筆尖踢出許多坑洞。孩子的話語讓我又哭又笑,善平所謂的「一生」指的就是他十四、五歲的年紀吧,而最後的「清明節快樂」,更是突兀地令人發噱。
看信中筆墨滯頓的痕跡,可以想見這孩子下筆時多麼地費心與謹慎。家園裡一百多個孩子,習慣了感謝信、歡迎卡等等的制式文字,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側重群體約束及一致性,孩子的個人意見通常容易被隱沒。
從二○一二年八月到龍萬愛心家園至今已過半年,半年來,每次和善平、桂山以及其他孩子們講電話時,我總喜歡問他們:「你的感覺呢?」「為什麼?」「這是你自己的意見嗎?」孩子突然間面臨到的是從群體之中必須獨立出來以一對一的方式與我對話,電話那端因此經常性地出現短暫空白,不然就是「我不懂」或是傻笑的回應。善平是「我不懂」之王,桂山則專精傻笑。所以,重複閱讀這封短信時,我內心泛起了感動。
善平母親早逝,留下四名子女,善平排行第二,一家重擔因此落在善平的父親身上。大山裡生活條件不好,父親只能靠打雜工賺取基本生活所需。被送來愛心家園的善平個性孤僻,獨來獨往,在重視集體行動及秩序的家園生活中顯得格格不入。老師們曾提醒我善平潛在的劣根性及他對各種事務的漫不經心,但我對這個孩子卻莫名地感到親近,因為他有我青少年時的影子,我似乎能一眼看透他的舉動及思維。「姚老師,你上次不是要我編一個故事嘛,我編得差不多了。您要聽聽看嗎?」善平在某次通話裡講述著一個肚子餓的囚犯在牢房牆角發現一顆豆子,吃了豆子之後開始神遊宇宙,見到了巨人、美食及很多奇妙生物的故事。
長途電話費不便宜,我一邊聽著善平努力在口語中建構這個綜合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魔豆》也許還加上了卓別林《摩登時代》的默劇版故事,一邊看著時鐘,這幾個月來電話費有點爆量,我得克制一點。故事在典獄長進來打破囚犯的美夢處中止,善平說:「我還在想典獄長到底要不要出現,還是那個囚犯就逃出去了。」
原本時機剛好可以搶回發言權,早早結束通話,但我還是不免提出疑問:「那他到底是做夢還是真的透過那顆豆子實際到了奇幻的地方?」「是嘛!我不懂。」善平的回應,讓電話費又繼續增加了十幾分鐘,我們圍繞在夢與現實的差異以及在默劇裡可以表現的手法開始討論。
抽象的概念對這群大山裡的孩子而言是陌生的,夢想、單調、豐富,甚至連挫折在他們的認知裡都是極其薄弱或甚至不存在。對這群孤兒、單親或留守兒童來說,生活就是如此,至親過世、消失或遠在他鄉,獨留他們在這個家園,一切,都只是生活,甚至連命運(認命、逆來順受)的概念都沒有。他們已經在這樣的狀態裡生存了比我所能想像得還久。
如此細想,善平的「一生」的確超越我們從他十四、五歲的年齡所能擁有的一般認知。我不喜歡在電話裡詢問他們的過去,但有次善平也許是說漏嘴地提及他父親從山上進城賣血換
錢。正想追問,善平便趕緊改口說沒事,絕口不再提起。在貧困的邊城裡,愛滋病和性病流行的情況是可想而知的,大化地方政府宣導賣力,在鎮上或鄉野常常見得到宣導字樣及活動。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大山裡窮困的居民走投無路時,捐血成了最快速簡便的賺錢方式,而一些非官方的地下捐血站,衛生條件及安全性就成了令人堪憂的問題。善平突然縮口,也許是覺得不光采,也許怕替父親惹麻煩。提及為默劇演出編寫的短篇故事時,善平的聲音聽起來自信得多,面對我針對幾個點提出的問題和可以發展的方向,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堅持。在老師們眼中固執不堪的孩子倒是在此時將這個特質發揮得相當具有說服力。善平對於編寫想像力──無論文字或肢體──的熱情慢慢地展開。
志工冠婷曾向我說,自去年我教了孩子們默劇後,善平持續演練的情況,有時他躲在家園角落重複著默劇練習,有時他會在家園其他孩子面前表現。有次,他跑進廚房大聲地對冠婷說:「我最愛默劇了。」
冠婷轉述時,我嘴上笑這傻孩子因為還沒接觸過其他東西,但又替他那聲自我宣言感到欣慰,在這麼多孩子之中,他開始了自我尋找的道路。
把清明節祝賀短信再次閱讀一遍,我拿起電話往海峽另一邊打去。果真,要找到善平來接電話,通常都得聽見話筒那端好幾聲的呼嘯,然後靜默等待,他才會從家園某個角落被找到,然後跑來接電話。
「姚老師嘛!你今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沒啊,就問問嘛。那你前幾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清明節沒有表演是嘛?」
「嗯?清明節為何要表演?」
「喔。那你清明節快樂嗎?」
好考驗人EQ的平式思考,我向話筒嘆了一口氣:「唉,蒙善平先生,我可以先問你,你知道清明節是幹嘛的嗎?」
「知道啊,就死人的節嘛!」
「呃,那清明節快樂,你不會覺得怪怪的嗎?」其實,讀著善平那封短信,我無可避免地想起了母親。幾天前,和家人到母親的靈骨塔位祭拜上香時,我極度克制自己的情緒。
「死的人快樂,活著的人不是更要快樂嘛。」電話那頭善平的聲音傳來,斬釘截鐵,理所當然。我無以反駁。是啊,孩子說得沒錯,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我還不能領悟呢?
「喂?姚老師你還在嘛?喂?」
「在。善平,你剛剛說得很好。活著的人更要快樂。你說得很好……」我稍微整頓思緒:「平啊,你上次的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姚老師啊,你還會來嘛?」
「嗯?先回答我啊,你上次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喔,故事嘛?一般。」
「一般的意思是沒繼續寫?沒有想法?還是覺得寫不好?」
「你還會來我們這裡嘛,姚老師?」提及為默劇演出編寫的短篇故事時,善平的聲音聽起來自信得多,面對我針對幾個點提出的問題和可以發展的方向,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堅持。在老師們眼中固執不堪的孩子倒是在此時將這個特質發揮得相當具有說服力。善平對於編寫想像力──無論文字或肢體──的熱情慢慢地展開。
志工冠婷曾向我說,自去年我教了孩子們默劇後,善平持續演練的情況,有時他躲在家園角落重複著默劇練習,有時他會在家園其他孩子面前表現。有次,他跑進廚房大聲地對冠婷說:「我最愛默劇了。」
冠婷轉述時,我嘴上笑這傻孩子因為還沒接觸過其他東西,但又替他那聲自我宣言感到欣慰,在這麼多孩子之中,他開始了自我尋找的道路。
把清明節祝賀短信再次閱讀一遍,我拿起電話往海峽另一邊打去。果真,要找到善平來接電話,通常都得聽見話筒那端好幾聲的呼嘯,然後靜默等待,他才會從家園某個角落被找到,然後跑來接電話。
「姚老師嘛!你今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沒啊,就問問嘛。那你前幾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清明節沒有表演是嘛?」
「嗯?清明節為何要表演?」
「喔。那你清明節快樂嗎?」
好考驗人EQ的平式思考,我向話筒嘆了一口氣:「唉,蒙善平先生,我可以先問你,你知道清明節是幹嘛的嗎?」
「知道啊,就死人的節嘛!」
「呃,那清明節快樂,你不會覺得怪怪的嗎?」其實,讀著善平那封短信,我無可避免地想起了母親。幾天前,和家人到母親的靈骨塔位祭拜上香時,我極度克制自己的情緒。
「死的人快樂,活著的人不是更要快樂嘛。」電話那頭善平的聲音傳來,斬釘截鐵,理所當然。我無以反駁。是啊,孩子說得沒錯,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我還不能領悟呢?
「喂?姚老師你還在嘛?喂?」
「在。善平,你剛剛說得很好。活著的人更要快樂。你說得很好……」我稍微整頓思緒:「平啊,你上次的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姚老師啊,你還會來嘛?」
「嗯?先回答我啊,你上次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喔,故事嘛?一般。」
「一般的意思是沒繼續寫?沒有想法?還是覺得寫不好?」
「你還會來我們這裡嘛,姚老師?」雖然鬼打牆,但我已經開始習慣了平式邏輯:「你希望我去嗎?」我說。
「來嘛!來了你也不會損失什麼,我還可以學默劇。」
哪來的一堆鬼話!
桂山的信任
暑假,大大小小志工團隊及公益組織進駐愛心家園,替孩子們帶來物資及暑期活動。四月,在收到善平的清明賀卡,並和他及桂山分別通過電話後,我便決定再度前往龍萬,這次打算待上一個月,希望可以藉由默劇表演教學替家園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刺激。
六月二十日,飛機抵達廣西南寧,再轉搭兩小時客運,待左右兩側山坡上錯落的桉樹群開始映入眼簾時,大化鎮便在前方。桉樹是大化瑤族自治縣的經濟農作,是提供造紙及煉油的重要原料,其生長週期短,平均五、六年便可以砍伐;然而桉樹和台灣檳榔樹一樣根鬚不夠深長,抓地力不足,無法涵容土壤水分及養分,也無法與其他植物共存,因此,不但容易讓土地貧瘠,對水土保持也造成很大的危害。但經濟產值當前,環境保護永遠是被犧牲的那一環。
抵達大化鎮上,入住與去年相同的賓館,放下行李簡單梳洗,我便急著搭上最近一班公交車往孩子們新就讀的龍馬小學前進。去年年底,身為公辦教育支點的龍萬愛心家園突然被撤銷這項資格;政策改變,讓原本可以直接在家園內正規就讀至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們被匆促地安排至附近二十分鐘腳程的小學就讀。與校長打了招呼並說明來意後,我坐在簡陋的辦公室內開始上妝,想著一年未見的孩子們不知道等會下課再見到我這張白臉時會有什麼反應。一年前,我畫了白臉披掛著深藍色長布在家園附近的礦山頂上給了他們初次見面的驚喜(嚇),桂山說:「哇,本來以為只是一塊布呢,沒想到竟然動了起來,嚇死人囉,我還以為是那個什麼佛地魔的。」
手搖的下課鈴聲響起,我才正要往辦公室外移動,就被幾名早已聽聞風聲前來觀望的低年級同學圍堵住。很快地,校園泛起一波波尖叫嘻笑,我的四周頓時擠滿了好奇的孩子們。我試圖從幾乎全校出動的學生中辨識出龍萬的孩子,秀萍、姍姍、天德、天明、豔妮、善平……善平的興奮之情完全寫在臉上,摩拳擦掌地想要跳進表演場,向我展示這一年來他鍛鍊的身手。只是,我的目光卻轉移到人群之外一個臉上堆著尷尬笑容觀望著一切的男孩。男孩與我不小心對到眼,連忙閃躲,轉身便逃入籃球場上打球的同學們隊伍中。那個老愛用怪腔怪調喊著「任何情況下,髮型最重要」的桂山,前兩週才通過電話,為何變得如此陌生而且反應古怪?莫非一年前對他說的謊言他仍耿耿於懷?當時,我在家園的默劇課程結束必須先行返回台灣,不願意和孩子們說再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情緒紛擾,怎知聽到消息的桂山突然衝至門口緊緊抱著不讓我走,倉皇之下,我欺騙他說「明天會再回來」,然後將他環抱著我的雙手幾乎扯開。
如今回想,那時的舉動對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言未免太過殘忍。回台隔天,我馬上打了電話回廣西,充滿愧疚地希望跟桂山說聲抱歉。家園負責人班老師幫我叫了桂山,電話那端,孩子只怯生生地說了聲姚老師好之後便不再言語。我趕緊對他說抱歉,也說了當時自己的恐懼,見桂山沒有回應,我將話題轉往其他地方,怎知孩子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答著,有時甚至落入長久的沉默。
「那……桂山啊,你把電話交給班老師好了。」別無他法,我只好沮喪地結束與桂山的對話。孩子迅速地消失在電話那端。
「班老師嗎?欸,桂山是不是還在生氣啊?他不太理我。」
「咦?會嗎?姚老師,您剛剛沒聽出來嗎?桂山從接過電話就開始在哭,他可能還怕您聽到,所以一直把頭離開話筒偷偷擦眼淚。」
我的心一沉,自己的粗魯行事竟然引起孩子這麼大的情緒反動。
這年裡,大約每個月我都會給孩子們打上一兩次電話,過程中,桂山慢慢地敞開心胸,開始在電話裡跟我聊些家園以及學校發生的事,包括我的表演工作也讓他很感興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對話管道,不知為何現在真正見到了面,他似乎又把它切斷。上課鈴聲響,表演結束,孩子們紛紛被校長催促著回教室。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卸了妝,等著最後一堂課結束便可以陪孩子們回家園。中低年級的孩子們剛轉來小學就讀,很快便適應了新的團體生活,倒是像桂山、善平幾個五年級的孩子,由於早已習慣家園的生活模式,每逢中午休息,不管需要二十幾分鐘的路程,還是堅持回家園吃飯,然後和學前班的弟弟妹妹哈啦打鬧一下,女孩子們則乖巧地幫班老師處理些家園瑣事,大家再一起走路回學校接上下午的課。電話中,班老師常跟我提到這些孩子的懂事及乖巧(也許除了善平以外),事實上,家園的孩子真是如此。大化鎮上有個麵攤老闆娘,總是稱讚這群吃完麵會幫忙收拾餐具及桌面而且行禮如儀的龍萬孩子。
放學鈴聲終於響起,揭開了暑假的到來。孩子們全都聚集到校門口由高年級同學帶領排隊一起回家園。才剛離開,幾個活潑的孩子很快地就打散了隊伍走到我身邊來問候閒聊。不知道是不是營養不夠均衡還是瑤族本身基因所致,家園的孩子們一年未見,在外型及身高上似乎沒有什麼改變。我轉頭望向獨自走在最後還是一臉尷尬彆扭的桂山,瘦弱身材依舊,他最在意的頭髮也依然枯黃。孩子們抄近路,推開了一處樹叢,相繼爬上了水田邊的小道上,小道有時上坡,有時泥濘,只見這群孩子各個身手矯捷,談笑風生,還哼著最愛的小虎隊的《紅蜻蜓》。家園公認最懂事的男孩冠元處處提醒著我要小心,帥氣的臉龐有著別人沒有的自信與責任感。五年級的冠元是家園的水電工,簡單的房子修繕工作他全都包辦。聰明靈巧的姍姍走在我前方,長長的馬尾甩啊甩地,比她粉紅色書包上迪士尼公主的金色捲髮還要美麗動人。我刻意慢下腳步等著桂山追上。
「桂山啊,你還認得我是誰嗎?」
他只是癟嘴笑著。
「沒想到我們幾天前才通過電話,你就忘了我。我是蘇有朋啊!『我們都已經長大,好多夢正在飛,就像童年看到的紅色的蜻蜓……』」我從方才孩子們的歌聲中,臨時抓了幾句也不知道對錯的歌詞,搭配手勢唱了起來。
「姚老師,真搞笑去。」桂山側過頭笑著,還是不敢直接面對我,但去年那個熟悉的孩子身影及說話方式漸漸回來了。「那你說,剛在學校,為何不理我啊?」
「沒有。」
看出他些許的困窘,我沒有繼續追問:「我要在這待一個月,這個月我們來幹些什麼有趣的事吧!」我接著把離開的確切日期刻意說了出來,也許,讓彼此這次都有個心理準備。
桂山突然低下頭繼續走著,我有點受到打擊地以為那個才剛釋放出來的熟悉身影又要縮了回去,他突然伸出手輕扣住我的右手臂,接著微微抬起頭看著我,「姚老師啊,聽說,嗯~」桂山有點猶豫,「你的媽媽過世了啊?」
夏日的山區田野風光明亮,左邊礦山上的綠樹茂盛,孩子們指著綠色之中一個落陷的黑色洞口說著他們曾經的探險。「那裡面有墳墓……」「還看得到骨頭……」「嚇死了囉,我再也不敢去了……」「聽你們說哩,誰證明那是人的骨頭……」「晚上,你去看,會有鬼火……」孩子們爭相說著各自關於黑色山洞的版本,廣西多礦山,家園的孩子之中有些父母或親戚就在礦災中罹難,山洞裡有墳有骨似乎也是可以想見的。
小路切回進龍萬新村的小坡道,我的手掌搭著桂山的肩,輕薄的肩骨總覺得一捏就會碎裂。「對啊,我的媽媽過世了。」桂山在我的話之後點點頭,家園的門口就在前方,去年我在那硬生生地扯開了孩子環抱的臂膀,現在,他抓著我從他肩上垂下的手掌,信任慢慢被撿拾起。
孩子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
……
你們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棲息於明日之屋,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無法造訪的地方。
──紀伯倫‧《先知》
來自善平的清明節祝福
姚老師,您好,我是善平。
希望您早一點回來。我非常非常想您。我有您的一張相片,我寂寞或者不高興的時候,會把您的照片拿出來看,或者做一做摸玻璃、拉繩子的默劇動作,我就高興了。我一生最難忘的是您。每當我做起這些動作時,好像您在我身邊一樣鼓勵我,看著我。
祝您
清明節快樂
開開心心笑口常開。
二○一三‧四月
從台灣志工冠婷手中拿到廣西的善平轉交的信,品質不太好的信紙被善平的筆尖踢出許多坑洞。孩子的話語讓我又哭又笑,善平所謂的「一生」指的就是他十四、五歲的年紀吧,而最後的「清明節快樂」,更是突兀地令人發噱。
看信中筆墨滯頓的痕跡,可以想見這孩子下筆時多麼地費心與謹慎。家園裡一百多個孩子,習慣了感謝信、歡迎卡等等的制式文字,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側重群體約束及一致性,孩子的個人意見通常容易被隱沒。
從二○一二年八月到龍萬愛心家園至今已過半年,半年來,每次和善平、桂山以及其他孩子們講電話時,我總喜歡問他們:「你的感覺呢?」「為什麼?」「這是你自己的意見嗎?」孩子突然間面臨到的是從群體之中必須獨立出來以一對一的方式與我對話,電話那端因此經常性地出現短暫空白,不然就是「我不懂」或是傻笑的回應。善平是「我不懂」之王,桂山則專精傻笑。所以,重複閱讀這封短信時,我內心泛起了感動。
善平母親早逝,留下四名子女,善平排行第二,一家重擔因此落在善平的父親身上。大山裡生活條件不好,父親只能靠打雜工賺取基本生活所需。被送來愛心家園的善平個性孤僻,獨來獨往,在重視集體行動及秩序的家園生活中顯得格格不入。老師們曾提醒我善平潛在的劣根性及他對各種事務的漫不經心,但我對這個孩子卻莫名地感到親近,因為他有我青少年時的影子,我似乎能一眼看透他的舉動及思維。「姚老師,你上次不是要我編一個故事嘛,我編得差不多了。您要聽聽看嗎?」善平在某次通話裡講述著一個肚子餓的囚犯在牢房牆角發現一顆豆子,吃了豆子之後開始神遊宇宙,見到了巨人、美食及很多奇妙生物的故事。
長途電話費不便宜,我一邊聽著善平努力在口語中建構這個綜合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魔豆》也許還加上了卓別林《摩登時代》的默劇版故事,一邊看著時鐘,這幾個月來電話費有點爆量,我得克制一點。故事在典獄長進來打破囚犯的美夢處中止,善平說:「我還在想典獄長到底要不要出現,還是那個囚犯就逃出去了。」
原本時機剛好可以搶回發言權,早早結束通話,但我還是不免提出疑問:「那他到底是做夢還是真的透過那顆豆子實際到了奇幻的地方?」「是嘛!我不懂。」善平的回應,讓電話費又繼續增加了十幾分鐘,我們圍繞在夢與現實的差異以及在默劇裡可以表現的手法開始討論。
抽象的概念對這群大山裡的孩子而言是陌生的,夢想、單調、豐富,甚至連挫折在他們的認知裡都是極其薄弱或甚至不存在。對這群孤兒、單親或留守兒童來說,生活就是如此,至親過世、消失或遠在他鄉,獨留他們在這個家園,一切,都只是生活,甚至連命運(認命、逆來順受)的概念都沒有。他們已經在這樣的狀態裡生存了比我所能想像得還久。
如此細想,善平的「一生」的確超越我們從他十四、五歲的年齡所能擁有的一般認知。我不喜歡在電話裡詢問他們的過去,但有次善平也許是說漏嘴地提及他父親從山上進城賣血換
錢。正想追問,善平便趕緊改口說沒事,絕口不再提起。在貧困的邊城裡,愛滋病和性病流行的情況是可想而知的,大化地方政府宣導賣力,在鎮上或鄉野常常見得到宣導字樣及活動。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大山裡窮困的居民走投無路時,捐血成了最快速簡便的賺錢方式,而一些非官方的地下捐血站,衛生條件及安全性就成了令人堪憂的問題。善平突然縮口,也許是覺得不光采,也許怕替父親惹麻煩。提及為默劇演出編寫的短篇故事時,善平的聲音聽起來自信得多,面對我針對幾個點提出的問題和可以發展的方向,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堅持。在老師們眼中固執不堪的孩子倒是在此時將這個特質發揮得相當具有說服力。善平對於編寫想像力──無論文字或肢體──的熱情慢慢地展開。
志工冠婷曾向我說,自去年我教了孩子們默劇後,善平持續演練的情況,有時他躲在家園角落重複著默劇練習,有時他會在家園其他孩子面前表現。有次,他跑進廚房大聲地對冠婷說:「我最愛默劇了。」
冠婷轉述時,我嘴上笑這傻孩子因為還沒接觸過其他東西,但又替他那聲自我宣言感到欣慰,在這麼多孩子之中,他開始了自我尋找的道路。
把清明節祝賀短信再次閱讀一遍,我拿起電話往海峽另一邊打去。果真,要找到善平來接電話,通常都得聽見話筒那端好幾聲的呼嘯,然後靜默等待,他才會從家園某個角落被找到,然後跑來接電話。
「姚老師嘛!你今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沒啊,就問問嘛。那你前幾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清明節沒有表演是嘛?」
「嗯?清明節為何要表演?」
「喔。那你清明節快樂嗎?」
好考驗人EQ的平式思考,我向話筒嘆了一口氣:「唉,蒙善平先生,我可以先問你,你知道清明節是幹嘛的嗎?」
「知道啊,就死人的節嘛!」
「呃,那清明節快樂,你不會覺得怪怪的嗎?」其實,讀著善平那封短信,我無可避免地想起了母親。幾天前,和家人到母親的靈骨塔位祭拜上香時,我極度克制自己的情緒。
「死的人快樂,活著的人不是更要快樂嘛。」電話那頭善平的聲音傳來,斬釘截鐵,理所當然。我無以反駁。是啊,孩子說得沒錯,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我還不能領悟呢?
「喂?姚老師你還在嘛?喂?」
「在。善平,你剛剛說得很好。活著的人更要快樂。你說得很好……」我稍微整頓思緒:「平啊,你上次的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姚老師啊,你還會來嘛?」
「嗯?先回答我啊,你上次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喔,故事嘛?一般。」
「一般的意思是沒繼續寫?沒有想法?還是覺得寫不好?」
「你還會來我們這裡嘛,姚老師?」提及為默劇演出編寫的短篇故事時,善平的聲音聽起來自信得多,面對我針對幾個點提出的問題和可以發展的方向,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堅持。在老師們眼中固執不堪的孩子倒是在此時將這個特質發揮得相當具有說服力。善平對於編寫想像力──無論文字或肢體──的熱情慢慢地展開。
志工冠婷曾向我說,自去年我教了孩子們默劇後,善平持續演練的情況,有時他躲在家園角落重複著默劇練習,有時他會在家園其他孩子面前表現。有次,他跑進廚房大聲地對冠婷說:「我最愛默劇了。」
冠婷轉述時,我嘴上笑這傻孩子因為還沒接觸過其他東西,但又替他那聲自我宣言感到欣慰,在這麼多孩子之中,他開始了自我尋找的道路。
把清明節祝賀短信再次閱讀一遍,我拿起電話往海峽另一邊打去。果真,要找到善平來接電話,通常都得聽見話筒那端好幾聲的呼嘯,然後靜默等待,他才會從家園某個角落被找到,然後跑來接電話。
「姚老師嘛!你今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沒啊,就問問嘛。那你前幾天有表演嗎?」
「嗯?為什麼?」
「清明節沒有表演是嘛?」
「嗯?清明節為何要表演?」
「喔。那你清明節快樂嗎?」
好考驗人EQ的平式思考,我向話筒嘆了一口氣:「唉,蒙善平先生,我可以先問你,你知道清明節是幹嘛的嗎?」
「知道啊,就死人的節嘛!」
「呃,那清明節快樂,你不會覺得怪怪的嗎?」其實,讀著善平那封短信,我無可避免地想起了母親。幾天前,和家人到母親的靈骨塔位祭拜上香時,我極度克制自己的情緒。
「死的人快樂,活著的人不是更要快樂嘛。」電話那頭善平的聲音傳來,斬釘截鐵,理所當然。我無以反駁。是啊,孩子說得沒錯,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我還不能領悟呢?
「喂?姚老師你還在嘛?喂?」
「在。善平,你剛剛說得很好。活著的人更要快樂。你說得很好……」我稍微整頓思緒:「平啊,你上次的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姚老師啊,你還會來嘛?」
「嗯?先回答我啊,你上次故事寫得怎麼樣了?」
「喔,故事嘛?一般。」
「一般的意思是沒繼續寫?沒有想法?還是覺得寫不好?」
「你還會來我們這裡嘛,姚老師?」雖然鬼打牆,但我已經開始習慣了平式邏輯:「你希望我去嗎?」我說。
「來嘛!來了你也不會損失什麼,我還可以學默劇。」
哪來的一堆鬼話!
桂山的信任
暑假,大大小小志工團隊及公益組織進駐愛心家園,替孩子們帶來物資及暑期活動。四月,在收到善平的清明賀卡,並和他及桂山分別通過電話後,我便決定再度前往龍萬,這次打算待上一個月,希望可以藉由默劇表演教學替家園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刺激。
六月二十日,飛機抵達廣西南寧,再轉搭兩小時客運,待左右兩側山坡上錯落的桉樹群開始映入眼簾時,大化鎮便在前方。桉樹是大化瑤族自治縣的經濟農作,是提供造紙及煉油的重要原料,其生長週期短,平均五、六年便可以砍伐;然而桉樹和台灣檳榔樹一樣根鬚不夠深長,抓地力不足,無法涵容土壤水分及養分,也無法與其他植物共存,因此,不但容易讓土地貧瘠,對水土保持也造成很大的危害。但經濟產值當前,環境保護永遠是被犧牲的那一環。
抵達大化鎮上,入住與去年相同的賓館,放下行李簡單梳洗,我便急著搭上最近一班公交車往孩子們新就讀的龍馬小學前進。去年年底,身為公辦教育支點的龍萬愛心家園突然被撤銷這項資格;政策改變,讓原本可以直接在家園內正規就讀至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們被匆促地安排至附近二十分鐘腳程的小學就讀。與校長打了招呼並說明來意後,我坐在簡陋的辦公室內開始上妝,想著一年未見的孩子們不知道等會下課再見到我這張白臉時會有什麼反應。一年前,我畫了白臉披掛著深藍色長布在家園附近的礦山頂上給了他們初次見面的驚喜(嚇),桂山說:「哇,本來以為只是一塊布呢,沒想到竟然動了起來,嚇死人囉,我還以為是那個什麼佛地魔的。」
手搖的下課鈴聲響起,我才正要往辦公室外移動,就被幾名早已聽聞風聲前來觀望的低年級同學圍堵住。很快地,校園泛起一波波尖叫嘻笑,我的四周頓時擠滿了好奇的孩子們。我試圖從幾乎全校出動的學生中辨識出龍萬的孩子,秀萍、姍姍、天德、天明、豔妮、善平……善平的興奮之情完全寫在臉上,摩拳擦掌地想要跳進表演場,向我展示這一年來他鍛鍊的身手。只是,我的目光卻轉移到人群之外一個臉上堆著尷尬笑容觀望著一切的男孩。男孩與我不小心對到眼,連忙閃躲,轉身便逃入籃球場上打球的同學們隊伍中。那個老愛用怪腔怪調喊著「任何情況下,髮型最重要」的桂山,前兩週才通過電話,為何變得如此陌生而且反應古怪?莫非一年前對他說的謊言他仍耿耿於懷?當時,我在家園的默劇課程結束必須先行返回台灣,不願意和孩子們說再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情緒紛擾,怎知聽到消息的桂山突然衝至門口緊緊抱著不讓我走,倉皇之下,我欺騙他說「明天會再回來」,然後將他環抱著我的雙手幾乎扯開。
如今回想,那時的舉動對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言未免太過殘忍。回台隔天,我馬上打了電話回廣西,充滿愧疚地希望跟桂山說聲抱歉。家園負責人班老師幫我叫了桂山,電話那端,孩子只怯生生地說了聲姚老師好之後便不再言語。我趕緊對他說抱歉,也說了當時自己的恐懼,見桂山沒有回應,我將話題轉往其他地方,怎知孩子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答著,有時甚至落入長久的沉默。
「那……桂山啊,你把電話交給班老師好了。」別無他法,我只好沮喪地結束與桂山的對話。孩子迅速地消失在電話那端。
「班老師嗎?欸,桂山是不是還在生氣啊?他不太理我。」
「咦?會嗎?姚老師,您剛剛沒聽出來嗎?桂山從接過電話就開始在哭,他可能還怕您聽到,所以一直把頭離開話筒偷偷擦眼淚。」
我的心一沉,自己的粗魯行事竟然引起孩子這麼大的情緒反動。
這年裡,大約每個月我都會給孩子們打上一兩次電話,過程中,桂山慢慢地敞開心胸,開始在電話裡跟我聊些家園以及學校發生的事,包括我的表演工作也讓他很感興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對話管道,不知為何現在真正見到了面,他似乎又把它切斷。上課鈴聲響,表演結束,孩子們紛紛被校長催促著回教室。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卸了妝,等著最後一堂課結束便可以陪孩子們回家園。中低年級的孩子們剛轉來小學就讀,很快便適應了新的團體生活,倒是像桂山、善平幾個五年級的孩子,由於早已習慣家園的生活模式,每逢中午休息,不管需要二十幾分鐘的路程,還是堅持回家園吃飯,然後和學前班的弟弟妹妹哈啦打鬧一下,女孩子們則乖巧地幫班老師處理些家園瑣事,大家再一起走路回學校接上下午的課。電話中,班老師常跟我提到這些孩子的懂事及乖巧(也許除了善平以外),事實上,家園的孩子真是如此。大化鎮上有個麵攤老闆娘,總是稱讚這群吃完麵會幫忙收拾餐具及桌面而且行禮如儀的龍萬孩子。
放學鈴聲終於響起,揭開了暑假的到來。孩子們全都聚集到校門口由高年級同學帶領排隊一起回家園。才剛離開,幾個活潑的孩子很快地就打散了隊伍走到我身邊來問候閒聊。不知道是不是營養不夠均衡還是瑤族本身基因所致,家園的孩子們一年未見,在外型及身高上似乎沒有什麼改變。我轉頭望向獨自走在最後還是一臉尷尬彆扭的桂山,瘦弱身材依舊,他最在意的頭髮也依然枯黃。孩子們抄近路,推開了一處樹叢,相繼爬上了水田邊的小道上,小道有時上坡,有時泥濘,只見這群孩子各個身手矯捷,談笑風生,還哼著最愛的小虎隊的《紅蜻蜓》。家園公認最懂事的男孩冠元處處提醒著我要小心,帥氣的臉龐有著別人沒有的自信與責任感。五年級的冠元是家園的水電工,簡單的房子修繕工作他全都包辦。聰明靈巧的姍姍走在我前方,長長的馬尾甩啊甩地,比她粉紅色書包上迪士尼公主的金色捲髮還要美麗動人。我刻意慢下腳步等著桂山追上。
「桂山啊,你還認得我是誰嗎?」
他只是癟嘴笑著。
「沒想到我們幾天前才通過電話,你就忘了我。我是蘇有朋啊!『我們都已經長大,好多夢正在飛,就像童年看到的紅色的蜻蜓……』」我從方才孩子們的歌聲中,臨時抓了幾句也不知道對錯的歌詞,搭配手勢唱了起來。
「姚老師,真搞笑去。」桂山側過頭笑著,還是不敢直接面對我,但去年那個熟悉的孩子身影及說話方式漸漸回來了。「那你說,剛在學校,為何不理我啊?」
「沒有。」
看出他些許的困窘,我沒有繼續追問:「我要在這待一個月,這個月我們來幹些什麼有趣的事吧!」我接著把離開的確切日期刻意說了出來,也許,讓彼此這次都有個心理準備。
桂山突然低下頭繼續走著,我有點受到打擊地以為那個才剛釋放出來的熟悉身影又要縮了回去,他突然伸出手輕扣住我的右手臂,接著微微抬起頭看著我,「姚老師啊,聽說,嗯~」桂山有點猶豫,「你的媽媽過世了啊?」
夏日的山區田野風光明亮,左邊礦山上的綠樹茂盛,孩子們指著綠色之中一個落陷的黑色洞口說著他們曾經的探險。「那裡面有墳墓……」「還看得到骨頭……」「嚇死了囉,我再也不敢去了……」「聽你們說哩,誰證明那是人的骨頭……」「晚上,你去看,會有鬼火……」孩子們爭相說著各自關於黑色山洞的版本,廣西多礦山,家園的孩子之中有些父母或親戚就在礦災中罹難,山洞裡有墳有骨似乎也是可以想見的。
小路切回進龍萬新村的小坡道,我的手掌搭著桂山的肩,輕薄的肩骨總覺得一捏就會碎裂。「對啊,我的媽媽過世了。」桂山在我的話之後點點頭,家園的門口就在前方,去年我在那硬生生地扯開了孩子環抱的臂膀,現在,他抓著我從他肩上垂下的手掌,信任慢慢被撿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