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翔鷺歐洲暨紐澳華文女作家文集

79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精通外語是華文作家融入當地社會之利器
楊翠屏(法國)

臺灣省鬥六市人。臺灣政大外交系畢業, 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 歐華作協會員。譯有《見證》(八位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巨擘評論)、》西蒙波娃回憶錄》、著作有《看婚姻如何影響女人》、《活得更快樂》(一九九八年臺北市政府新聞處推介為優良讀物)、《名女作家的背後》、《誰說法國只有浪漫》、《忘了我是誰: 阿茲海默症的世紀危機》 (二○一一年僑聯海外華文著述獎學術論著第二名)等。

歐華作協會員,大多數皆有一項職業,寫作是業餘。受到夢想與理想的驅策,離鄉背井接受異國文化的激盪,豐富的新生活體驗,更多的人生磨礪,秉持對文字愛好、文學與哲學熱誠,勤於筆耕,調適生活。他們在部落格寫生活感言、人生百態、教導食譜,或撰寫人文歷史、科幻小說、小說、散文、雜文、隨筆、遊記…等。以獨特的個人觀點,勾勒、揮灑他們的生活點滴、人生風貌、旅遊經驗、知識傳承。寬闊、多采的視野,沉潛的思維,多了一份人文關懷,他們的文章或許成為文學作品。以創作來實現自我,肯定自己,獲得社會認同。

異於一般華僑及中國、台灣的本土作家,海外作家與母語和故鄉維繫著深厚的聯絡。思鄉念舊,以華文寫作,在寫作中還鄉,跨域書寫,紓解濃濃的鄉愁。

他們具有第三隻「慧眼」,腳踏東西方文化,一心抒情、評論宇宙文章。接觸異域文化,他們的興趣廣泛,激情滿腹, 世界觀更寬闊、更包容,視角更敏銳、深刻。

歐華作協兩位作家例子

麥勝梅,歐華作協副秘書長,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後,赴德留學,獲得阿亨理工大學社會學碩士文憑。曾在德國社區大學成人班教授中文及烹飪課程,市立博物館解說員,目前擔任德國聯邦政府翻譯員。她居住的城市每年五月,在大教堂前面廣場舉辦文化節,來自不同國家的居民擺攤位,展示各國手工藝品、食物,還有娛樂表演助興,提供文化交流的同樂時光,勝梅曾安排華人婦女跳臺灣山地舞。我總認為有機會到西方先進國家求學,是種幸運;體驗不同的教育制度、教學方式,豐富我們的思考模式。勝梅在工作、理家之餘,文字的夢想從未遠離,文字情緣是其精神的歸宿。她酷愛旅行,擅長書寫旅遊文學。數度編輯歐華作協集體作品,功不可沒。池元蓮,廣州人,來自一個獨特、傑出的家族。臺大外文系畢業,獲德國政府獎學金,留德兩年。後轉往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取得碩士學位。與丹麥人結婚,定居丹麥逾四十年。長年擔任丹麥政府翻譯員,及丹麥外交部中文教師,精通數種語文。池元蓮家學淵源,祖父與國父孫中山先生,先後在廣州博濟醫學堂學習西醫,兒子不是醫生就是牙醫,可說是醫生世家;她的父親是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她說柏克萊四年研讀,擁有終生有用的金鑰匙,使她日後懂得怎樣獨立地追求學問,解決學術問題。我喜歡她在德國與美國的求學經驗、接觸外國學生。受到多種西方文化的薰陶,不僅充實內涵,亦堆砌「智慧儲存」,為「成功老化」鋪路。在丹麥長期居住,與夫婿周遊列國,有機會觀察多元文化,蘊藏人生經驗。

以中英文雙語寫作,以前瞻性的觀點剖析性愛、婚姻、兩性關係。二○○九年被華人世界文化諮詢網推選為「文化先鋒」。

以上兩位作家是融入當地社會的成功例子。

精通居住國語文

無論是到國外留學、依親結婚、創業就職,最起碼的條件就是要學會當地語言,流利溝通、閱讀、書寫。

二○○五年復活節假期時,我與外子去佛羅倫斯旅遊,在兩家中國餐館用過餐,與兩位女老闆話家常。雖然她們來義大利已經二十年,礙於生計,沒閒情逸致去語言學校上課,義大利文程度只能在餐館接待、應付客人。我在健身房認識一位柬埔寨華僑,已在法國居住二十五年,雖然曾在給外國人開設的語文班上過課,法文並不順暢,不完全聽懂電視,她在中國城做裁縫工作。受限於語文障礙,上述例子無法完全融入當地社會。

掌握、精通居住國語言,不止方便日常生活,出外購物、辦事得心應手,有了相當程度的語文基礎,進一步可閱讀報章雜誌、書籍,才能深刻瞭解當地民情、政治動向、社會脈絡、經濟趨勢,擷取文化精髓,令人有社會參與感。我們訂有《點週刊》、 (Le Point)、《費加洛週末版》( Le Figaro)等報刊,也到圖書館或媒體館 (Mediatheque) 借閱書籍,或是像我喜愛自購書籍,擁有私人圖書館,享有坐擁書城之方便與愉悅。

除了中國朋友之外……結交法國朋友,朋友不必多,與其高朋滿座,不如擁有幾位摯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人生樂事。我們的朋友有先生大學醫學院同學,及我在國立音樂學院 (兒子學鋼琴、樂理、和聲學)、健身房認識的兩位法國女友。奧蒂和我一樣是文學博士,在中學教法文及拉丁文,先生是鄉村醫生。她女兒於里昂音樂學院畢業後,考進里昂高等音樂學院,後來到柏林音樂學院進修三年,現在南錫交響樂團拉小提琴。

米歇薾是我在健身房認識的法國太太,有建築師文憑,在房地產公司做事,先生是工程師。九年前我撰寫《誰說法國只有浪漫》一書時,她的兒子正在里昂著名的公園中學預備班 (應付法國獨特高等學院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一些中學特設「預備班」) 就讀,她提供關於分班、投考高等學院錄取率的寶貴資料及學校照片給我。雖然她後來不再上健身房,但我們繼續保持聯絡。

法國每年度假人口中,有一成到國外旅遊。兩位法國女友夫婦,像我們一樣,喜愛到國外觀光,互寄風景明信片、分享喜悅。我們定期見面、聚餐,話家常、交換旅行經驗、趣事。我外出散步或去露天市場時,碰到鄰居,會交談、互問近況。

就業、參加文化活動、加入健身房

在居住國上班工作、參加健行活動、讀書會、合唱團、健身俱樂部,帶孩子在公園溜滑梯、溜狗、與住宅區鄰居每年一次或數次的同桌共餐,皆提供與法國人交談、交往機會。

文化就是生活。我們家附近公園,每年五月中旬會舉行鳶尾花 (Iris) 節慶,各種不同顏色的鳶尾花在一園地百花爭豔,陽光下光彩奪目,是一場美的饗宴;在一帆布大帳篷內,展列琳瑯滿目的花草,像是上了一堂植物課程。除了花卉、植物固定展之外,每年都有一特別展,去年是中古世紀食物、香料、衣著展示,還有雜
技表演;前年則是在園內大廳堂展示可食蕈類及毒蕈。

每年六月夏季那天是法國全國音樂日,大小城市鄉鎮皆有音樂會。每年九月中旬一個週末是文化遺產日,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公共建築物,則特別開放供人參觀,且有專人解說;或是平時須付費,這個特別週末則免費,我們曾於二○○九年再度參觀盧梭在香貝利 (Chambery) 郊區的故居。我於二○○四年九月,加入住家附近的健身房,每星期上四次團體課及游泳體操。不僅運動健身,也和一些法國太太聊天、交換食譜。

參觀博物館、看展覽、聽音樂會等諸文化活動,亦是融入社會的方式之一。我一向愛參觀作家、音樂家、歷史人物、偉人故居;我們有時後會去巴黎大皇宮、羅浮宮、阿拉伯世界學院看展覽。我們訂有古典音樂會季票,外子熱愛古典音樂,學會作曲。

投票、參政

投票是履行公民的義務,法國的眾議院及參議院議員選舉、地方代表、總統選舉等,我沒錯過任何投票機會。中國人在法國極少參政,較多從商。旅德作家謝友四月二十日當選班貝克 (Bamberg) 黨委委員,從此要為民服務,不過一旦踏入政壇,恐怕較沒空寫作。

保持自身文化的同時,加強與主流文化的交流與溝通

與主流文化的交流與溝通之際,我們可保持自身文化,海外華人不要也不能忘本,兩種甚至多種文化,可在我們胸懷相容並蓄。

融合當地社會之際,保留中華文化傳統。里昂中法學校教授華僑子弟華文,中國新年有慶祝活動;巴黎中國城的舞獅舞龍獻瑞賀新春,讓華人感受濃厚的節慶氣氛,法國電視亦每年報導。

我以前訂閱航空版的中央日報、聯合報,後來停止。現每天看中時電子報與聯合新聞網,不僅可獲得中文版世界新聞、台灣消息,也磨練中文。不要以為母語是一勞永逸,若不經常反覆練習的話,也會舌頭打結,書寫不順暢;我個人就認識一個例子,一位到美國四十三年的臺灣女士,完全融入美國社會,沒看中文報紙、中文書的習慣,日積月累,中文退步了。看英文比中文流利,講中文時偶而會忘掉字彙。

一個人的語文程度與看不看書有關,尤其是與文字為伍的作家。並不是到達一個國家,語文能力就會自動改善,得利於環境方便,聽講是較容易。但閱讀與書寫外語,須進學校學習、加上個人努力,多多閱讀。不熟諳異國語文,只是在華人圈生活;或是忘掉中華文化,嚮往西方文化。在這兩種情況下,如何取捨、酌量,視每個人的個性、抱負、價值、追求的理想而定。根據多項研究,擁有雙語能力者,認知能力較強,進而延緩老年失智症好發年齡。我個人認為有幸吸收異國文化,融會中華文化,各種思潮在作家身上匯集凝聚成智慧的火花,跨國視野發揮文化橋樑的作用,這是海外作家得天獨厚的條件與資源,焉能不善利用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