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相遇是奇蹟

她四十多歲了,很胖,沒有結婚。

她想,大概不會有人會喜歡胖胖的自己吧。雖然,說甚麼內在美重於一切,可是只怕第一眼就過不了關,內在再美,也是枉然。

既然這樣,還是努力工作吧,至少,工作是精神的寄託,也是生活的重心,還可以藉此養活自己,不需仰仗別人。一個人,能獨立自主,在經濟上,在感情上,也是一種好。

她喜歡閱讀,曾經在書上讀到這樣的一句話:

看書須放開眼孔,

做人要立定腳跟。

看書要放大眼界,開闊心胸,所以明理。做人要堅定信念,站穩立場,所以務實。

她也的確是個明理、務實的人。

她更常常勉勵自己,要做一株蒼松,立在天地之間,絕不要成為必須依傍的菟絲花,仰人鼻息。

她也樂得自在,一個人飽了,全家飽了,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

她平日上班,工作也很忙。空閒時候,她去醫院當志工,有時候,還要去幫忙往生者助念,日子就在平靜中度過。

有一天,她覺得眼睛不舒服,去看醫生,醫生說,只是過勞,要留意,並沒有什麼大礙。眼睛可是靈魂之窗,尤其對喜歡閱讀的她來說,可要小心照顧著,千萬別出什麼差錯才好。

才剛走出診療室的門,居然就遇到了大學時候的同班男同學,畢業都二十多年了,還能認得出來,是因為兩個月前才在同學會裡見過面。

人到中年,各有各的悲歡離合,目前雙方都是單身。

那男子傷在右腳,上了石膏,多有不便。熱心的她陪著他,還開車送他回去,並且約略替他整理了一下起居環境。想一想,對方一個人又受傷,日子怎麼過呢?於是,每天下班後,她便自動前來幫忙,為期一個月,直到那男子能夠自理為止。這一個月裡,他們有機會聊天,居然發現彼此的興趣接近,個性也相合。

半年後,對方向她求婚,他們決定結婚。

其實,雙方都有一些歲數了,婚與不婚,也未必那麼在意。然而,上天安排了他們相遇,果然是個奇蹟。

有趣吧,你生活裡,也曾聽過這樣的故事嗎?寵溺之惡

只知一味的寵溺兒子,以為那就是愛,卻不知反而害了他。

如果是真心的愛孩子,那麼就要為他設身處地的想,如何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又如何讓他在競爭激烈的未來能夠脫穎而出?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他擁有良好的品德和人際關係,不論遭遇怎樣的困境,都能得道多助、左右逢源?

看來,從小就要細心的帶領和栽培,輕忽不得,驕縱不得。

《圍爐夜話》中,有這樣的文字:

縱子孫偷安,其後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

教子孫謀利,其後必至爭貲財而傷骨肉。

縱容子孫好逸惡勞,到成年時必定流連於聲色犬馬,敗壞門風。專教子孫唯利是圖,子孫勢必為爭奪財產而相互傷害。

所以教兒女吃苦耐勞有必要,懂得仁義道德,也不容輕忽。

我的朋友小雲,家裡只有她跟弟弟兩個孩子,按理說,應該得到很多的關愛和照顧;然而,重男輕女的父母,關心的只是兒子。女兒,可是從來不曾放在眼裡、心裡的。

幸好,小雲從來聰慧,或許她知道力爭上游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她的書讀得好,人也乖巧懂事,老師同學都喜歡她。國小、國中、師專,畢業後她當小學老師,想辦法調到都市的學校,為的是繼續升學。果然,她白天在小學教書,晚上讀夜大,就這樣,上進的她辛辛苦苦拿到了大學的文憑。

弟弟則幾乎相反。從小不愛讀書,父母花了大把銀子請來家教,但心思不在書上,也是枉然。不想讀書的弟弟,一心只想玩,自然有那臭氣相投的友伴極力加以唆使,逃學啦、說謊啦、偷錢啦……越玩,心越野,也越離譜,媽媽還幫著他隱瞞。國二時,爸爸突然車禍過世,媽媽更縱容,弟弟有恃無恐,更加背離了常軌。國中勉強畢業,當然考不上高中,藉口要補習,其實是昏天暗地的玩,後來竟奉子成婚,娶了個小女朋友。小雲認為弟弟還不定性,如何成家,又如何為人夫人父?媽媽卻持不同的看法:「結了婚就是大人了,自然會有定性!」問題是小新娘也仍是個孩子,生了龍鳳胎後,弟弟去當兵,弟媳婦愛玩,兩個幼兒就交給婆婆打理。當完兵的弟弟無一技之長,又吃不了苦,整日遊手好閒,還伸手跟媽媽要錢花用,媽媽忙著照顧孫子孫女,也不清楚兒子媳婦在外的所作所為,一直到警察找上門來,才知兒子媳婦都在吸毒販毒,結果鋃鐺入獄。出獄後,弟弟仍然整日不見人影,對兒女不加聞問,從來未曾負起養家的責任,也不認為那是自己應盡的責任,不到半年又入獄去了。媽媽養著孫子孫女,也很勞累,偏偏他們又不乖,任重道遠,卻看不到盡頭,也看不到希望。

養子不教,只知寵溺,其過大矣,然而咎由自取,又怨得了誰呢?

喝茶忘憂

喝一杯茶,彷彿一切都雲淡風輕了起來。

平日,我常喝茶。茶,一直是我的生活良伴。多麼幸運能生在台灣,好茶易得,豈止是生津解渴?還有那氛圍,帶領著我的心走向更為寧靜、美好的境界。

有時候,我看一本喜歡的書,也許是散文小品或詩詞或大河小說,悠閒的喝茶,悠閒的讀,心裡充滿了歡喜。我知道,有些人必須為稻糧謀,奔波終日,難有安靜的時刻,又如何能讀書喝茶呢?

一日,有畫畫的朋友來,談到從畫裡可以清楚的探知畫者的個性。這話有趣。我趕忙拿出自己的「塗鴉簿」,請對方指正。

她說:「倒也和我認識的妳相符合,從筆觸看來,妳乾淨俐落。下筆若胸有成竹,而不是遲疑反覆。」

這話也確實,我痛恨拖泥帶水,凡事劍及履及,講究認真負責、立竿見影。

她又說:「有人遲疑反覆,也許是謹小慎微,也未必全是缺點。」

也是啦。

我還記得,剛教書時,有一年興起想學畫,找學校裡的美術老師來敎,好大的興頭啊,我們還跟學校借回了一尊石膏像,擺在宿舍中,沒課時就來素描。交作業了,老師卻說:「你們都太小心了,不必這樣做到一絲不苟,即使畫得跟石膏像不同,也沒有關係。」

那時候,我才知道,即使不同,也可以是創意,未必一定要如法炮製,既然是畫畫,也必然有別於攝影,如果只是複製,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那樣的一席教導,對我是有醍醐灌頂的效果。

也或許經歷的事情多了,慢慢的,我明白,只要盡力而為,就應該拋開對成敗的過度在意。縱使遭逢一時失意,也因為無愧我心,而另有一種篤定和安心的釋然。

所以後來我再畫畫,也比較放得開。畫得不好,也沒有關係,自娛而已。天天畫,就不怕沒有進步。「天道酬勤」,這話,我是深信不疑的。

還是書上說得好:

知往日所行之非,則學日進矣;

見世人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明白自己過去有做錯的地方,那麼學問必然更有進展。見到他人可學習的地方很多,那麼自己的道德必然會更加精進。

省思有必要,願意謙卑的學,更是重要。

喝茶,說話,尤其和朋友談畫,開心就更多了。

朋友卻只喝白開水,我戲稱那是「君子茶」,取自「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頗為有趣。

紅塵擾攘,我們如何忘憂呢?

就在一杯好茶的氛圍之中,彷彿繁華落盡,茶香帶領我們走向夢裡故鄉的田園。

就在好書的閱讀裡,就在和朋友的閒談中,茶味清香,快意平生,使得俗慮盡忘,我的內心又重回一片清明。

想起向日葵

向日葵在我的記憶裡,是很大器的花,我一直以為,它是陽剛的,屬於夏日的。

家在南部鄉下時,媽媽在後院種花,那時候,兒女們都已離家,在外地工作或讀書。爸媽守在鄉下的寬宅大院,恐怕也是寂寞的吧?於是媽媽開始種花,金魚草、大理菊、茉莉花、夜來香等等,向日葵也在其中。

向日葵的花朵很壯碩。枝梗也長,花色艷黃而且大朵,彷彿所有的陽光都聚集在花裡。

它曾經撫慰了家父母的寂寥,那碩大又充滿了盎然生機的花,的確具有鼓舞安慰的力量。

尤其,它的經濟效益高,花可賞,子可食,還可以提煉成葵花油,可供燒菜所用,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繫。

老想到向日葵的種種實用價值,不知會不會太俗氣了?

西方倒有一個淒美的傳說,關於向日葵的:

希臘神話,水澤女神柯來蒂Clytie暗戀著太陽神阿波羅,卻得不到他的回眸眷顧。後來,眾神同情她的癡情,就將她變成了花,以便可以永遠追隨太陽。由於它終日隨著太陽移轉,所以被稱為「向日葵」。

柯來蒂或許滿意了,我卻心生不忍。不過,能流傳下來這麼一個動人的故事,淒清裡仍有美麗。

有一陣子,我周遭相熟的朋友彷彿瘟疫的傳染,居然紛紛生病了,有的罹癌,有的中風,有的心肌梗塞,有的被誤診。幸運的重拾健康,有的甚至撒手人寰,讓人傷痛和不捨。我的心緒低落至谷底,攀升無望。直到有一天,我上街,在路旁看到有人在賣向日葵,我買了幾枝,帶回家。剪短了枝梗,就插在一個大甕裡。金黃的花,映照得整個客廳分外明亮了起來。面對著向日葵燦爛的笑顏,我跟自己說:「若我不能努力振作起來,豈不連花都不如嗎?」消沉的心,終於慢慢提振了起來。

還記得《圍爐夜話》中的文字:

一室閒居,必常懷振卓心,才有生氣;

同人聚處,須多說切直話,方見古風。

人在平日閒散居處時,必須時常懷有策勵振奮的心志,才能顯出朝氣蓬勃的氣象。和別人相處時,要多說實在而正直的話,才是古人處世的風範。

積極,才能有所作為。如果閒居終日,言不及義,這和虛度生命又有什麼不同?有抱負,肯努力,才能冀望美夢成真。

然而,細想來,又有誰的一生能時時順遂呢?

想及梵谷多舛的一生。流離顛沛,處處坎坷。生前的所作的畫幾乎無人問津,死後才聲名大噪。一幅「向日葵」的畫作以天價得標,可惜無補於梵谷生前的窮困潦倒。畫家的心血結晶,贏得了舉世的稱揚,畫家已然不朽,可嘆卻曾被認為是個瘋子。梵谷是寂寞的,那種不被了解的蒼涼,又有幾人能承受得了?

這何嘗公平呢?可是,命運的播弄,又能向誰去索取公道?

如果是一朵花,向日葵的艷麗和明朗都是我喜歡的。

夢想起飛

有夢想的人生是很美的。

我在臉書上讀到這樣的一段文字:「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細思再三,覺得很有意思。

他是個電腦工程師,我和他的父母是好朋友。

他來自很好的家庭。父母都是正派而嚴謹的人,都在教書。父親是大學教授,也是作家,可惜很早就因意外而辭世,那時候,他才唸小學。就在母親的拉拔下,他終於大學畢業,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他曾經到紐西蘭打工遊學,從此愛上了做甜點。

母親卻說:「你怎麼不學做菜呢?做菜,還可以請客。而且,媽比較不擅長做菜,正好可以彌補不足。」

他平日的工作很忙,假日則繳費學做甜點,不太愛說話。

他月入將近七萬,有一天,他的母親在電話裡跟我抱怨:「兒子竟然毫無預警的辭職,先斬後奏,說是要進烘焙班。」

此後,他早出晚歸,拜師學做甜點。聽說還是吳寶春開的班。

老母簡直氣死了,好好的工作給辭了,居然去做甜點?天啊,工作這麼難找,多少人待業中,這可怎麼辦呢?我覺得他的母親太焦慮了,追逐夢想,多麼需要勇氣!他單身,用的是自己的積蓄,還算年輕,這時候不追逐夢想,那麼,什麼時候才行呢?

我挺他。

有一段文字,出自《圍爐夜話》,好想讓他也看看: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捨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一個人的志向不可不高。如果志向不高,容易同流合污,就不可能有大作為。一個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容易好高騖遠,終究成不了大事。

我想,如果他的父親還在人世,也許不會反對得如此激烈吧?他並沒有做壞事,只不過是想要實踐自己心中的夢想而已。如果不讓他試,他又怎麼肯心甘情願呢?何況,是在婚前,也讓所有的事情變得比較簡單。

我有個朋友老是懷抱著作家的夢,可是很難放手一搏,因為他有家庭、有小孩。為此,他抑鬱寡歡。

後來,他的妻子支持他追逐夢想。讓他留職停薪兩年,家用由妻子來扛。

他在學生時代作文不錯,也得過一些校際比賽的獎項。在那個讀理工才有前途的社會氛圍裡,他因此棄文從武,內心卻一直拂不去文學召喚的聲音。現在,有兩年的時間可以讓他大寫特寫,他才發現,自己不見得有什麼創作的才華。以前,是因為得不到,於是在心中誇大了對創作的夢想,以為自己才情蓋世,其實真正的情況並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樣。

兩年以後,他重回工作崗位,人也務實了許多。對家庭,對自己,都算是「雙贏」。終於以喜劇落幕,也是圓滿。

你有夢想嗎?那是多麼的珍貴,趁著年輕去實踐吧,也祝福你美夢得以成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