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大自然嬉遊記【最新彩圖版】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氣味之旅

初秋時分,我帶學生們來到愛河畔的草地上,颯爽微涼的風中飄送著各種花開果熟的氣味。我將事先準備好的長布取出,神祕地要學生們將眼睛蒙上,並且將手搭在另一個人的肩上,形成一個毛毛蟲隊伍,由我領著帶頭的學生,在草地上展開氣味之旅。
隊伍在怪叫驚喜中戰戰兢兢前進,我們來到繁星般的花叢間,雪花般的七里香傳來誘人的清香,學生們紛紛發表意見,像香水、像玉蘭花、比女人還香……。赭紅色花瓣風車形狀的大王仙丹,似乎沒什麼味道,用力聞便能嗅出淡淡的橡膠味。
在大王仙丹叢中,有一種攀藤類植物,長筒狀粉紫色花,細碎得像紙灰,一陣微風拂來正好充分將它特殊而濃重的氣味撲入鼻中,我不懷好意地要孩子們湊近花叢用力呼吸,孩子們紛紛蹙眉彆嘴,誇張地作出嘔吐狀,「好像大便喔!」有人抗議地說。沒錯,這可愛小巧的花有著名副其實的臭名:「雞屎藤」。
我在地上撿了幾個熟透幾乎呈芭樂黃的稜果榕果實,孩子們喜悅地大呼好香,像柳橙、像木瓜、像香蕉……說著口水都快流出來似的。
最後我將隊伍轉了個大彎,孩子們雖然知道已靠近河邊,卻意外發現愛河並沒有想像中的惡臭。
然後,我請孩子們卸下蒙眼布重見天日,並要求他們憑藉記憶找出剛才那些味道的源頭,當答案一一呈現眼前,真叫人驚訝。雞屎藤雖然惡臭如糞,花卻細緻美麗;稜果榕落地的熟果溢著水果香,
卻爛得千瘡百孔,一點也不可口的樣子。只有七里香幸運的花如其香,大王仙丹和她的味道一樣,平淡無奇。
其實我們周遭充滿各種氣味,只是我們總是過於依賴眼睛做第一觸覺,尤其是走入大自然中。偶爾拋棄一下視覺,讓嗅覺充分發揮,會發現自然中充滿令人驚奇的味道喔!
嚐野果

帶學生到野外上課時,除了讓孩子們打開耳朵諦聽自然的聲音,並充分運用嗅覺感受各種植物不同的氣味之外,我還喜歡和孩子們一同分享大自然的另一項恩賜―嚐野果。
有一種匍匐野地而生的植物―毛西番蓮,它很細緻地用綠色密毛包裹未成熟的果實,等到綠色的果實轉成橘黃色時,我們就剝開薄薄的外皮,將黑色的種子及甜甜的汁液吸吮入口,味道有點接近百香果。
還有一種冬天結果的野菜―黑甜仔菜,它的果實黑黑圓圓像一粒小鋼珠,嚐起來味道酸酸甜甜的。不過我總要特別叮嚀孩子們,黑甜仔菜的果實具有輕微毒性,只能淺嚐幾顆不能貪多。
在嚐試野果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孩子總是等我先吃了一口確定沒事之後才敢嚐試;甚至有的孩子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其他孩子臉上喜悅滿足的笑容之後,才拋棄成見和我們一起嚐野果。在一次又一次的嚐試中,孩子們也於無形中體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奧妙。
我們嚐試過的許多野果中,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要屬南美假櫻桃了,它是一種野生喬木,也有人把它栽植為公園路樹。南美假櫻桃十分大方,一年四季都在開花結果,尤其當它結實纍纍時,站在樹下都能感覺濃而甜膩的香味瀰漫在空氣中。
每次經過南美假櫻桃樹,我們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仔細尋找掛在枝上一顆顆粉紅、桃紅的成熟果實,有的個子矮小的便踮起腳尖或跳躍起來,手伸得老長採擷野果。自己嚐了幾顆後,還頗細心地將其餘的裝在盒子裡,帶回家給媽媽吃。
有一回我們停在幾棵欖仁樹下,我向孩子們介紹欖仁樹的葉子到了冬天會變紅,而且會一片片掉落,禿著枝椏等待春天來臨。有人揀拾它的落葉燒水喝,聽說可治肝病。而它的果實由綠變成黃色時有芭樂的香味,可以直接咬著吃。更有趣的是在它硬實的果殼裡面有一粒扁而細長的果仁,吃起來像杏仁果一樣可口……。話還沒說完,幾個好奇心重的孩子已彎下身揀了幾顆褐色的果實問我能不能吃,我說要找爛一點的,把果殼敲碎才能吃到果仁。
於是我們一群人又蹲、又跪、又趴的,拿著石頭或磚塊對著一顆棗子大小的欖仁果敲敲輾輾,費了好大勁兒,終於吃到了花生米一般小的果仁。其中一個孩子笑著說:「我們好像原始人。」
我想,就是這種接近土地的姿勢,孩子們一步步蛻去文明的束縛,享受自然的野宴。
觀察之必要

得過諾貝爾物理獎的費曼博士,在他小時候發生一段觀察鳥類的故事:
費曼小的時候,紐約人很喜歡到凱茲奇山區(Catskill Mountains)去度假,他們全家人也常去,他的父親只有週末在那兒,週一到週五要回紐約市工作。在週末的時候,費曼的父親會帶他到樹林裡散步,講解樹林裡的生態妙趣給他聽。有些小孩的母親看到了,認為值得仿效,就鼓勵自己的丈夫帶孩子去散步,可是他們不大樂意,轉而央求費曼的父親帶他們的孩子同行。費曼的父親不答應,理由是他只跟費曼有特殊關係。結果其他孩子的父親只好在週末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散步了。
到了星期一,那些父親回到城市上班,小孩聚在一塊玩耍,其中有一個小孩子問費曼:「看到那隻鳥沒有?那是什麼鳥?」費曼答:「我不知道那是什麼鳥。」
那個孩子說:「那是棕頸畫眉。看來你爸爸什麼也沒教你!」
事實正相反。費曼的父親教過他:「看到那隻鳥沒有?那是一隻會唱歌的鳥。在義大利文、葡萄牙文、中文、日文裡,牠各有不同的名字,就算你弄清楚牠在全世界的稱呼,你對牠仍然一無所知。我們不如來看這隻鳥在做什麼,這比較重要。」所以費曼很小就知道,記誦事物的名稱並不是真正的知識。
然而,在我們求知的過程中,卻很少有主動觀察的習慣。
我帶學生去撿化石,孩子顯得興致高昂,每撿一塊石頭就迫不及待跑來問我:「它是石頭還是化石?」起初幾次,我會和孩子一起觀察分析,從石頭上的孔洞、紋路、色澤,甚至一些特殊形狀的痕跡來判斷,它是哪種珊瑚化石、生痕化石(生物走過或居住過留下的痕跡)或是螺、貝類的化石……。但是說明幾次以後,我就要求孩子先自己判斷,不要急著從我身上問出答案。他們當然很不習慣,因為平日沒有這種訓練方式。
回教室以後,我要他們為自己撿來的化石取名,於是「無尾魚」、「無底洞」、「長槍」、「海浪」、「金色神龍」、「山豬頭」……有趣而耐人尋味的名字紛紛出籠。因為是自己用心觀察苦思出來的名字,他和化石之間就有了另一層親近的關係。
冬季,我時常帶學生到西部沿海,去尋找冬候鳥的蹤跡,當我架起高倍望遠鏡,瞄準水鳥以後,就讓孩子排隊,透過望遠鏡觀察水鳥。由於不熟悉望遠鏡的操作,孩子總要花很長的時間讓眼睛對準焦距,然後用不到三秒鐘的時間看一隻鳥。
「我看到環頸鴴了。」孩子斬釘截鐵的說。
「牠是什麼顏色的呢?」我問。
「灰灰的。」孩子顯得有些印象模糊。
「牠的腳是什麼顏色?頸子上有何特徵?看得到嘴巴嗎?牠在做什麼?」面對我一連串的問題,孩子大都無言以答。
於是我請他回到望遠鏡前面,再仔細的去觀察。
大多數的父母和教育者,往往只是要孩子記住許多名詞,卻忽略了觀察和理解的重要。如果只是記住事物名稱,這樣的認知實在是毫無意義的——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這樣提醒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