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實,人生無論長或短,都不過是一趟旅行罷了。旅行的心情,不宜過於沉重,最好是順勢隨緣。
山光水色固然都是美,鳥語花香更是回憶的好篇章。
不快樂,常常是因為執著太深了。無法放下,是由於不肯放下。
我讀唐朝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有幾叢蘆花,就在江水邊隨著風搖曳,江上有小舟來來去去,岸上住著幾戶人家……這都是尋常江村的景色,顯得一派平靜安閒,果真是「歲月不驚」了。漁人釣完了魚,閒閒的走回來,享受了單純的垂釣之樂,慢慢的把船停靠在岸邊,也不繫上纜繩。把船停妥以後,此時,月亮早已落下,夜已經深沉了,村子裡一片寂靜,正是睡個好覺的時刻。縱使這條不繫之舟整夜飄蕩,就算被風吹了去,也不過是在蘆花淺水間罷了。
彷彿是江村生活的白描。實則是淡語有味,讓人喜歡。
讀這樣的詩,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況味,何必汲汲營營?富貴名利,於我何有哉?彷彿世事已經看透,管他成敗榮枯,再也不會縈繞於心了。就做自己喜歡的事吧,人生啊,瀟灑走一回,又有什麼遺憾的?
讓人想到蘇東坡的〈定風波〉中的句子:「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讀來,或不免有幾分狂傲,然而又是何等的開朗和自信。幾人能夠呢?無視於眼前的風雨,可以瀟灑的在雨中漫步吟詩,一管竹杖、一雙草鞋,穿著簑衣,哪裡都無需懼怕,也哪裡都去得了。這是多麼寬闊而豁達的人生態度啊!
我們所冀望的,就是這種開闊的人生觀。心,不再讓俗事所捆綁,也不受焦慮的煎熬。即使仍不免遭逢狂風暴雨,也能當作清風明月,一片寧靜愉快。如此的境界,多麼讓人欣羨。
可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到?那是因為我們都是凡俗之人,勘不破名韁利鎖,卻又過分在意外物的得失。心,既然不得閒,我們的生活也就逐漸庸俗了。
唯有超脫對現實生活物欲的渴求,我們的心,才能提升到一個更為高潔的領域,也才能真正融入那安恬自適的境界,享有寧靜自在的美。
◎司空曙
約七二○——七九○
字文明,或作文初。
磊落有奇才,詩作樸素真摯,情感細膩,以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為主,婉雅閒淡,多有名句。擅長五律,是大曆十才子之一。〈有情〉
春天的時候,我在窗前,細細的讀一首和春天有關的詩。
春天的好詩何其多,我喜歡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天裡,經過一晚的酣眠,不知不覺天已亮了,隨處都可聽到鳥的嚶嚶鳴唱。想起了昨夜的風雨聲,真令人擔心那些嬌嫩、美麗的花朵不知飄落了多少?
詩人何其多情啊!
詩的好,在於用清淺的文字,卻寫出深刻的蘊涵。春光美麗,蜂飛蝶舞,鳥鳴花唱,一片熱鬧;詩人卻把筆觸轉向了春夜,寫風雨,寫花落,藉此烘托出春花的豐美和繽紛。
記得,那日,也是個春天,朋友亞南來,中午我們要一起外出用餐。
經過前陽台時,蝴蝶蘭開得正盛,紫色的花彷彿就要化蝶飛去了。我知道,亞南帶了攝影裝備來,便央她替蝴蝶蘭留下倩影。
「沒問題。」亞南拿出了她的單眼相機還有長鏡頭,打算來個特寫。
拍了一張,又嫌花旁的鐵線礙眼,立刻伸手拔了去。一拔,方知大事不妙,原來那根鐵線還是支柱。這下子,沒個依靠,花兒全都垂下頭來。
亞南見狀大驚。忙著插回去,再把花朵一一扶正,嘴裡還一疊聲的說:「對不起,對不起喔。」我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兩年前吧,我的同事秀珠知曉我沒種蘆薈,特地從她家挖了幾株來,一一替我栽在陽台上。臨走時,檢視一番,還特別叮嚀:「要好好的長,乖乖的喔。」一樣讓我忍俊不住。
是她們別有赤子情懷,也把植物當人看待。那些植物似乎也聽懂了她們的言語和心意,願意以美麗回報。
此刻,我有些迷惘了起來,到底真正有情的,是植物?還是人呢?或者,兩者皆是?
◎孟浩然
六八九——七四○
字浩然,本名浩,世稱「孟襄陽」。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孟浩然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大多寫田園生活和隱逸、旅遊。繼陶淵明、謝靈運、謝朓之後,開起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先聲。清淡、自然的詩風在唐詩中獨樹一幟,格調甚高,頗受後人推崇;甚至被認為,其高妙之處來自內心的修為,與文字筆墨的巧拙無關。
其詩多為五言短篇。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
〈浮生若夢〉
有人跟我說:「在回想的時刻,才發現人生多麼像是一場夢啊!」
的確是這樣的。韶華不肯留,所以時光不應虛擲,生命不容浪費。
記得,我讀過王之渙的〈登鸛鵲樓〉,字數不多,卻韻味雋永。詩是這樣寫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上鸛鵲樓,就看到一輪落日,在遼闊的、高低起伏的山陵上,慢慢的沉落了,此時,黃河的水也浩浩蕩蕩的奔流入海,氣勢磅礡,無有止盡。如果,還想看盡千里以外的景物,那就得再爬上更高的一層樓了。
此詩氣勢豪壯雄奇,明為寫景,實則蘊藏了人生的理想。唯有站得高,才能識見廣闊。
我們對生命也應該持有這樣的看法,不是嗎?
前些天,友人打電話給我,談的是她的妹妹和我。她說:「妳們都同樣的堅持,妹妹在讀書上,妳在創作上,所以都看到了很好的成績,也讓人佩服。」讀書,可能是她妹妹今生最大的興趣。年少時家境不好,不敢奢求。進入婚姻以後,忙忙亂亂,直等到孩子大了,她也退休了,方才重拾書本,勤練英文,考過托福,到美國讀書,讀的竟然不是她的本行新聞,而是中醫。更換跑道,依然表現得有聲有色。多麼讓人尊敬和讚嘆!
我從小身體不好,對明日充滿了憂慮,喜歡閱讀和寫作,不敢一日輕忽,總覺得未來不可恃,努力活在當下,時時勤奮,終於寫了不少書,也得了一些獎,居然為友輩們所謬賞,認為不可多得,難以企及。
如果人生是一條路,必得一步一腳印,踏實的走來,我是相信功不唐捐的,所有的努力,上天必然明白,最終都會給予報償。
若有一點人生的成績,那的確來自堅忍的毅力和大量的努力,其中也有上天的成全,讓人感恩。
浮生若夢,我想,只要夠堅持,也該是一場美夢吧!
◎王之渙
六八八——七四二
字季凌。
個性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早年精於文章,也善於寫詩,其詩多被當時樂工作曲歌唱,常與王昌齡、高適等詩人相互唱和,名動一時。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登鸛鵲樓〉、〈涼州詞〉、〈送別〉為其代表作。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實,人生無論長或短,都不過是一趟旅行罷了。旅行的心情,不宜過於沉重,最好是順勢隨緣。
山光水色固然都是美,鳥語花香更是回憶的好篇章。
不快樂,常常是因為執著太深了。無法放下,是由於不肯放下。
我讀唐朝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有幾叢蘆花,就在江水邊隨著風搖曳,江上有小舟來來去去,岸上住著幾戶人家……這都是尋常江村的景色,顯得一派平靜安閒,果真是「歲月不驚」了。漁人釣完了魚,閒閒的走回來,享受了單純的垂釣之樂,慢慢的把船停靠在岸邊,也不繫上纜繩。把船停妥以後,此時,月亮早已落下,夜已經深沉了,村子裡一片寂靜,正是睡個好覺的時刻。縱使這條不繫之舟整夜飄蕩,就算被風吹了去,也不過是在蘆花淺水間罷了。
彷彿是江村生活的白描。實則是淡語有味,讓人喜歡。
讀這樣的詩,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況味,何必汲汲營營?富貴名利,於我何有哉?彷彿世事已經看透,管他成敗榮枯,再也不會縈繞於心了。就做自己喜歡的事吧,人生啊,瀟灑走一回,又有什麼遺憾的?
讓人想到蘇東坡的〈定風波〉中的句子:「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讀來,或不免有幾分狂傲,然而又是何等的開朗和自信。幾人能夠呢?無視於眼前的風雨,可以瀟灑的在雨中漫步吟詩,一管竹杖、一雙草鞋,穿著簑衣,哪裡都無需懼怕,也哪裡都去得了。這是多麼寬闊而豁達的人生態度啊!
我們所冀望的,就是這種開闊的人生觀。心,不再讓俗事所捆綁,也不受焦慮的煎熬。即使仍不免遭逢狂風暴雨,也能當作清風明月,一片寧靜愉快。如此的境界,多麼讓人欣羨。
可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到?那是因為我們都是凡俗之人,勘不破名韁利鎖,卻又過分在意外物的得失。心,既然不得閒,我們的生活也就逐漸庸俗了。
唯有超脫對現實生活物欲的渴求,我們的心,才能提升到一個更為高潔的領域,也才能真正融入那安恬自適的境界,享有寧靜自在的美。
◎司空曙
約七二○——七九○
字文明,或作文初。
磊落有奇才,詩作樸素真摯,情感細膩,以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為主,婉雅閒淡,多有名句。擅長五律,是大曆十才子之一。〈有情〉
春天的時候,我在窗前,細細的讀一首和春天有關的詩。
春天的好詩何其多,我喜歡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天裡,經過一晚的酣眠,不知不覺天已亮了,隨處都可聽到鳥的嚶嚶鳴唱。想起了昨夜的風雨聲,真令人擔心那些嬌嫩、美麗的花朵不知飄落了多少?
詩人何其多情啊!
詩的好,在於用清淺的文字,卻寫出深刻的蘊涵。春光美麗,蜂飛蝶舞,鳥鳴花唱,一片熱鬧;詩人卻把筆觸轉向了春夜,寫風雨,寫花落,藉此烘托出春花的豐美和繽紛。
記得,那日,也是個春天,朋友亞南來,中午我們要一起外出用餐。
經過前陽台時,蝴蝶蘭開得正盛,紫色的花彷彿就要化蝶飛去了。我知道,亞南帶了攝影裝備來,便央她替蝴蝶蘭留下倩影。
「沒問題。」亞南拿出了她的單眼相機還有長鏡頭,打算來個特寫。
拍了一張,又嫌花旁的鐵線礙眼,立刻伸手拔了去。一拔,方知大事不妙,原來那根鐵線還是支柱。這下子,沒個依靠,花兒全都垂下頭來。
亞南見狀大驚。忙著插回去,再把花朵一一扶正,嘴裡還一疊聲的說:「對不起,對不起喔。」我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兩年前吧,我的同事秀珠知曉我沒種蘆薈,特地從她家挖了幾株來,一一替我栽在陽台上。臨走時,檢視一番,還特別叮嚀:「要好好的長,乖乖的喔。」一樣讓我忍俊不住。
是她們別有赤子情懷,也把植物當人看待。那些植物似乎也聽懂了她們的言語和心意,願意以美麗回報。
此刻,我有些迷惘了起來,到底真正有情的,是植物?還是人呢?或者,兩者皆是?
◎孟浩然
六八九——七四○
字浩然,本名浩,世稱「孟襄陽」。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孟浩然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大多寫田園生活和隱逸、旅遊。繼陶淵明、謝靈運、謝朓之後,開起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先聲。清淡、自然的詩風在唐詩中獨樹一幟,格調甚高,頗受後人推崇;甚至被認為,其高妙之處來自內心的修為,與文字筆墨的巧拙無關。
其詩多為五言短篇。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
〈浮生若夢〉
有人跟我說:「在回想的時刻,才發現人生多麼像是一場夢啊!」
的確是這樣的。韶華不肯留,所以時光不應虛擲,生命不容浪費。
記得,我讀過王之渙的〈登鸛鵲樓〉,字數不多,卻韻味雋永。詩是這樣寫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上鸛鵲樓,就看到一輪落日,在遼闊的、高低起伏的山陵上,慢慢的沉落了,此時,黃河的水也浩浩蕩蕩的奔流入海,氣勢磅礡,無有止盡。如果,還想看盡千里以外的景物,那就得再爬上更高的一層樓了。
此詩氣勢豪壯雄奇,明為寫景,實則蘊藏了人生的理想。唯有站得高,才能識見廣闊。
我們對生命也應該持有這樣的看法,不是嗎?
前些天,友人打電話給我,談的是她的妹妹和我。她說:「妳們都同樣的堅持,妹妹在讀書上,妳在創作上,所以都看到了很好的成績,也讓人佩服。」讀書,可能是她妹妹今生最大的興趣。年少時家境不好,不敢奢求。進入婚姻以後,忙忙亂亂,直等到孩子大了,她也退休了,方才重拾書本,勤練英文,考過托福,到美國讀書,讀的竟然不是她的本行新聞,而是中醫。更換跑道,依然表現得有聲有色。多麼讓人尊敬和讚嘆!
我從小身體不好,對明日充滿了憂慮,喜歡閱讀和寫作,不敢一日輕忽,總覺得未來不可恃,努力活在當下,時時勤奮,終於寫了不少書,也得了一些獎,居然為友輩們所謬賞,認為不可多得,難以企及。
如果人生是一條路,必得一步一腳印,踏實的走來,我是相信功不唐捐的,所有的努力,上天必然明白,最終都會給予報償。
若有一點人生的成績,那的確來自堅忍的毅力和大量的努力,其中也有上天的成全,讓人感恩。
浮生若夢,我想,只要夠堅持,也該是一場美夢吧!
◎王之渙
六八八——七四二
字季凌。
個性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早年精於文章,也善於寫詩,其詩多被當時樂工作曲歌唱,常與王昌齡、高適等詩人相互唱和,名動一時。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登鸛鵲樓〉、〈涼州詞〉、〈送別〉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