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I閱讀—純粹篇

9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本舊書 /畢璞

在箱子裡找到一本舊書,是一九三五年上海出版的《古文評註》,不但紙張已經發黃,封面也被蠹蟲1蛀蝕得斑爛剝落,那副慘不忍睹的樣子,實在早應丟到廢紙堆裡,讓它還原成為紙漿,再創新生命。

無奈,這本破書跟我有著不可分割的感情,它跟著我在抗戰八年中逃過一次又一次的難,然後又跟我渡海來臺壓在箱底度過四十三年不見天日的歲月。我和它是相依了大半輩子的人與物,又怎能把它丟棄?

這本《古文評註》是我念小學六年級時國文老師特別要我們購買的輔導讀物。不管我們這群小毛頭是否能夠領悟,他老先生硬是一節課教我們一篇比較短的古文,上自周秦,下至明清都教過,而且要我們背誦。在一知半解,囫圇吞棗之餘,竟也引起了我對文學的興趣。儘管同學們對這位老師感冒不已,而我卻沉潛在那些深奧的、艱澀的章句中自得其樂。到了暑假,還央求父親教我讀了很多篇。

這就是我為什麼帶著它跑遍半個在戰亂中的中國的原故。儘管我後來又買過很多其他版本的古文評註,但是我還是不忍丟棄它,我只是把它放在一個堆放一些已經沒有用途而又棄之可惜的老古董的木箱最下層。無可避免地,由於多年的沒有整理,它與其他的舊物都被蠹蟲啃食得千瘡百孔。

這次我是因為要找一樣別的東西而下決心去清理這個木箱的。我狠狠地丟掉了一些舊雜誌、畫片、紀念品,然後才發現這本舊書。啊!我的老朋友,久違了!我的文學啟蒙者,委屈你了!我捧起這本書,把灰塵拍掉,翻一翻裡面,我童稚的鉛筆字跡還依稀可辨。撫摩良久,我才依依放下,用一個透明的塑膠套,把它珍重地套了進去,我還要它伴我走過這一生。

無言的友誼 /蘇玲娜

祖父年紀很大了,他以為理髮廳又貴又不好,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很慎重地寫一張明信片給住在同一個城市的剃頭歐巴桑,到了時候,那位太太就挑著剃頭擔子依約前來為祖父理髮。

祖父是個固執的人,十幾年來,雖然電話已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仍然堅持那種沉默費事的方式和剃頭歐巴桑保持聯絡。我從小就認識剃頭歐巴桑了,她是一個勤快、刻苦的女人。我們中學以前的頭髮都是她理的,我常在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看見她挑著剃頭擔子穿梭在大街小巷中謀生。每次她走進我家住的巷子,我的兩個弟弟就像見了鬼似地抱頭鼠竄,我必須把他們從屋子裡拖出來,他們才肯理髮。小弟過世以後,我更懷念以前的日子,連理髮那樣痛苦的事都覺得甜蜜。我緊閉著雙眼,下巴被剃頭歐巴桑沾滿肥皂水和髮屑的手緊緊地箝住,呼吸時必須很小心,免得吸入一點點飄下來的髮屑,可是四合一藥皂的香味又叫人忍不住要深呼吸。

上了中學以後,就很少再看到剃頭歐巴桑,她偶爾到附近轉轉,鄰家的孩子們也都長大了,沒什麼生意,就不再來了。

之後,祖父病了,他決定離開鄉下到臺南市來和我們住,剃頭歐巴桑又出現了,祖父就成了她長期的顧客。她不太多話,理完髮就走了。

這麼多年來,祖父隨著我們搬了幾次家,小弟出事以後,我們離開臺南市,祖父就搬到五叔家。世事無常,社會的型態也改變得讓人想不起從前,只有剃頭歐巴桑還是忠心地來為祖父理髮。

祖父行動不太方便,剃頭歐巴桑也老了,挑不動剃頭擔子,她的兒子在市區開了一家理髮店。可是,多年來她已經成了祖父的朋友,每次收到祖父的明信片,她就坐公車,帶著簡便的理髮包來為祖父理髮,順便在廚房的水龍頭下為老人洗頭。

有一次,祖父寄了明信片,等了三、四天,來了一個年輕人,他靦腆地說:「我媽媽生病了,她叫我來替老先生理髮的。」

以前我讀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坐輪椅的人每天坐渡輪到另一個城市工作。下船時,都僱用同一個計程車司機來接送。有一天,那個城市的計程車工會罷工,這個人正擔心下船時怎麼辦,卻看見那張熟悉的臉孔穿著便服,開著自己的私家轎車在原處向他招手。

那一年,祖父寫了最後一張明信片,理了最後一次髮,第二個禮拜就和這個眷戀的世界告別了,想起祖父和剃頭歐巴桑那樣無言的友誼,就使我感動。

勇氣的鑰匙 /楊正華

我從不覺得有一天我能真正的做到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從小就是一個膽小的人。小時候膽小到連家門口都不敢跨出去。面對陌生的環境,我向來是避之唯恐不及。還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們一群校刊的編輯,有人要環遊世界,有人立志要到 IBM 之流的國際公司開眼界,有人想到法國念書……她說,大概要存很久很久的錢,說不定一輩子都出不去。

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也許,最遠會到尼泊爾去玩吧。我覺得那兒應該不錯。不敢奢想要到歐美……然後,工作?簡單的最好。上班下班要安定,也許就過完我的一輩子。

人生的精采不在預期,而在經驗
不期望發生的發生,震撼度才會超出夢想
我的人生開始在我對人生的低等期望上。後來才發現人生的可能性,比我的想像力更高。

第一次出國,我和同事到峇里島。一九九三年第二次出國,和朋友約了要到歐洲。當時的歐洲雖不再如我們小時候的遙遠,但是仍是一個新鮮之地,仗藉有人帶領,而且他又有朋友在歐洲,乾脆辭職去做三個月長期旅行順便休息。那次的出國變成一個全新人生的開始。

出國前,朋友父親突然病危,他不得不取消所有的行程。我就突然的一個人落了單,離了職,無所事事。好像不出門對不起自己,只好買了本旅行指南,硬著頭皮上路。

我不是大開大闔的人,我的人生一直是別人畫的圖,我順著走;現在我要自己去走,老實說,是恐慌多於欣喜。

另一件讓自己會有勇氣做這樣的事情的原因是,工作了一些年後,開始覺得,沒有很多的事情可以難倒自己的。小時候對人和事的恐懼開始淡忘,面對過很多的 case,也算逐漸地見過一些場面;包括幾百萬元的廣告影片,或是選舉的全年策劃。相信一個人咬一咬牙,沒有什麼撐不過的。有了這些勇氣,世界在我來說,開始變大,可能性,也變多了。

我當時強迫自己:看過這麼多的事,應該沒有事情難得倒我……。我第一站到羅馬。有 Italian Pass 在手,我的職責是,看越多越好。我畫一個北義大利的路線,希望十五天內看完四到五個城市。

很難告訴朋友說,我當時的震撼是什麼。當我一下羅馬機場,我就發現,我得決定很多的事情,全部是我沒有經驗過的。比如說,找出口。比如說,那一個方式到羅馬市區。人生第一次,沒有人教你要如何,你決定要如何便如何。可能很多的人都沒有想過,當你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該要如何反應的事情。找資料?問人?我的 travel guide 只告訴我要搭上鐵路,沒告訴我在那個紅灰色的窗口賣票。Italian Pass 要在車上先填好,而歐洲的月臺居然是「入站」而不是「過站」。所有的事情,都很……不是新鮮,是恐怖。浪漫是在外面看,但是當你身在其中時,是不容易有輕鬆的心情的。

陌生的環境其實沒有危機
危機是自己的封閉和膽怯
我開始用嘴旅行,能問的就問,語言不通的就用比的。

我的羅馬之旅就在這樣的狀況下開始。快樂和刺激都有。快樂的是,很多沒有想過的事情都變成真實。比如說,雙子星廣場;比如說,聖彼得教堂;比如說,歷史上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而羅馬在我的腳下。我其實根本沒計畫—我後來才發現,沒計畫不全然是一種愚笨,當然也絕對不是聰明。在火車站前四處打電話問那一家旅館有空位,總覺得是祕書幫我做的事,我在羅馬卻像傻子般⋯⋯擔心找不到房間。結果住進一家十七世紀的老院子,有點貴,但是對我來說,三百年的房子比林家花園還老⋯⋯能想像這種心情嗎?

看完羅馬,我的自信心滿滿。只要有地圖,其實世界不大,沒有找不到的地方。我突然發現,我真的在度假了。

我的自助旅行才開始。當時我的心情因為打開了自助旅行的第一關而雀躍不已。我選擇搭夜車到威尼斯。一方面省一些錢,一方面想試試看搭夜車的經驗。

歐州是寬軌火車,上車後我才發現,訂位和買票是兩回事。沒有訂位的我,只能在座位間找空位睡下……。火車快要開之前,突然來了一個手上拿著三明治的東方男孩。

人生最奇妙的事情,
總是在最沒有想到的時間和最沒有料到的人身上發現
那個男生是個日本人。

那一年我已經二十八歲了。最讓我害怕的是,他才十八歲。

高中二年級。他說,想不出學歷可以幫他做什麼。他喜歡音樂,學院的音樂讓他煩厭,沒有理由要照著別人期望的方式生活。聽起來有一點讓人不肯相信。有些人是雄心壯志,但是會不會是一個好高騖遠的傻孩子?我們活二十八歲都不敢要跳出現在的圈圈⋯⋯。小孩子能如何?

「接下來要到哪兒?」我想他應該是,要去威尼斯一帶吧。「Innsbruck」他還指出地點給我看。他要在明天中午前到奧地利,去看看阿爾卑斯山。他說,他來歐洲總不能不看看阿爾卑斯山。然後他會再回到義大利,每天坐夜車,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統統睡在火車上。

「省錢啊。」

這樣的省錢方式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你要在這兒多久?接下來呢?」

「我會到法國和荷蘭,all the way up to Norway。這是我第三個星期,我要在歐洲旅行三個月。」

哇!

對我們這種乖寶寶來說,這樣的行為叫人目瞪口呆。我沒有追問太多。一方面是夜深人靜,一方面是我們的英文好像也沒有那樣的靈光。當夜深時分,他吃完手上的三明治後。我們就各自找一個舖位窩下,進入夢鄉。到了威尼斯附近,我就在晨光中下車。

我對日本小男生的記憶頗為深刻,不單是因為,在我後來許多的旅行中,他是我所遇到東方人最年輕的之外,還因為第二次,在我由威尼斯轉回到佛羅倫斯時又碰見他。我才知道他叫塚本。

他在烏玆美術館外和我一樣無所事事的閒蕩,勉強享受一下緊張旅途中慢下來的拍子。他手上拿了一把胡琴般的東西,看到我,他笑笑的露出有點黃黃的門牙。對我來說,居然在旅行中會遇到同一個人兩次,也算有緣吧。

「哪兒過來的?」我問他。

「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他的背包真的很輕薄。我指指他的包包。「在車站。」他說。「我買了一把土耳其二弦琴。」他天真的露出了微笑。才折合臺幣二百元。「聲音很不一樣噢。」

「接下來要到哪兒?」我問。「今天晚上的火車到尼斯,法國。明天回到米蘭。」

哇。如果我也能這樣的話。好辛苦,又好浪漫。(別忘了,浪漫是旁人的差事,當事人是苦不堪言。)

後來我們沿著佛羅倫斯一路亂逛,我當天該逛的都逛完了,他要等十點多的夜車,所以我們一塊吃晚飯。

你很難想像,正正式式去吃晚飯對自助旅行者是多麼慎重的一件事情。

更可怕的是,其實我來到義大利,還真的沒有在像樣的餐廳吃過一頓。因為,我看不懂義大利文。

平時到比薩店比手劃腳就算了,現在要到義大利餐館,好像也必需,硬著頭皮指別人的盤中飧當做自己的腹中物。

塚本點的餐。他懂義大利文。我突然覺得自己好羞恥。

他告訴我,他在義大利餐館打過工。他告訴我,他從高中開始就半工半讀。每年工作九個月,把存起來的錢做三個月的旅行。十六歲那年,他玩遍日本後就想要出國玩玩。十七歲,又用存了九個月的錢買 American Pass,就在美國整整旅行了三個月。

九個月打工的錢再如何多,也不可能夠三個月的機票和住宿。

他們家有三個小孩,爸媽付得起高中學費就很好。出國玩要全靠自己打工。

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住在火車上。「搭夜車跨過一個個國家,醒來又到另一個國家。」我看著他的臉,頓時覺得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其實還是一個小孩子而已。「那一天和你分手,我早上醒來就看到阿爾卑斯山了。」

「明天我會看到法國的蔚藍海岸了。」

「覺得好幸福,可以看到這樣多的風景。」

我一邊聽他說,一邊覺得自己的渺小。

他第一次出國自助旅行是從美國西岸玩到東岸,又坐火車玩回來。「很累。」但是一回國隔兩三天,他就上學了。有趣的是,他說,當別人說他們暑假到那兒去玩,做了好多好玩的事……他卻一句也答不出來。「就是一句話,在美國玩。」不像別人又是夏威夷,狄斯耐或各個地方。可是他說,「就是在美國了。」一副老神在在,他知道自己看到什麼。「我覺得我好像跟他們的日子差別好大。」

他說自己的英文是在美國練的。學校英文課不管用的。「一定要說,就會說了。」他靦腆的笑笑。「不過回日本三個月又忘得差不多。」

當時真是羨慕他的勇氣。我長大到二十八歲,這還是真的第一次的,一個人隻身出遊。跟他比起來,我不正就是我最討厭的那種溫室的花朵?坐在人聲鼎沸的餐廳,我才發現我過去人生的渺小,而勇氣如何讓青春充滿光采。「以後要做什麼?」我問他。

「不要怕餓死啦。我想要做一些有趣的事。」奇怪的是,我覺得他的觀念真的挑戰我的人生觀,但是我真的羨慕他可以做要做的事。

「不能這樣一直下去吧?」我突然覺得我問的不是他,而是自己心裡那個小小的放縱,和隨之而來的,巨大的壓抑。

「如果以後要老老實實的上班,就去上班啊,我想在年輕時多試試。總不能不試,以後一定沒有機會了。」

和塚本後來就分了手。他在暮色中離去,我一直沒再見過他。我在遊完 Siena 和 Orvieto 之後飛到倫敦。在倫敦晃到機票過期,整整留了半年,一路從法國中部玩到巴黎和荷比盧三小國。下一年,我到澳洲做 Overland 的巴士之旅。再隔兩年,我重回歐洲,又由北穿過法國,到西班牙走了一次。然後還飛到埃及,到肯亞,穿過坦尚尼亞到薩依、馬拉威、波薩汪那等地。回程飛了美國。才不到三年,我突然繞了世界一圈。全是一個人。

好笑的是,尼泊爾我一直沒去成。

現在定下來,算是比較認真的工作,做一個廣告代理商的工作,有時一天會工作超過十四、十六小時。工作其實蠻辛苦的。我不知道,我還算可以享受這些事物,不急著抱怨生活的無聊。後來的人生也遇到不少的人,很多人都在抱怨,他們的生活不太有趣。老實說,沒有人的生活天生是很快樂的。
勇氣會改變很多的事,不嘗試就沒有開始

我覺得我的人生其實是很普通的,和一般的人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就莫名奇妙做了很多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當時沒有出國去玩,我的人生可能真的就和絕大多數的人一樣,生活和經歷就是如此單一和無聊。我想可能會常常抱怨生活乏味,甚至不知道在追求什麼。

當然,旅行不會解決任何事。而是你要去做,才會發現做的樂趣。人生的樂趣不在你做到什麼,而是你要去做,從做中間找樂趣。

而我認為,做的勇氣和冒險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有人還是會問我,以後你還會出去玩嗎?

當然會。我年輕的時候來不及去冒險,所以等二、三十歲才去冒險。年老,並不是我生命的盡頭,我不覺得有任何的原因要停止前進。

人生的每一階段都充滿機會,而你的勇氣是打開機會的鑰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