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從小大人就耳提面命告訴你,一定要好好唸書。不好好唸書的話,就要去當戴著鮮黃工地帽、走上鷹架的工人;就要去當爬下地底管線滿身泥汙的忍者龜;就要去當睡公園髒髒臭臭、頭旋蚊蚋的遊民──那時還沒「街友」這個相對有尊嚴的稱呼。
你信了,而且還深信不疑。你發了狠瘋了魔好好唸書,唸得比一般人還好,還久,還認真。
記得碩士畢業口考完、宣布成績時,擔任主席的老教授站了起來,將你的論文捧舉起,砰地一聲拋向桌面,幾乎要激起圈圈漣漪。
「這叫什麼?擲地有聲啊!」老教授聳著他雪白眉毛,神采飛揚。「這位同學,口試委員決定給你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分,其他同學就罷了,就你,一定要繼續深造,留在咱們學校攻讀博士班。」
你覺得他看起來不大像哲學系教授,反倒像武俠小說裡金盆洗手、退隱江湖的老掌門。武林大會時飄然而至、身法平庸、龍鍾老態,卻身懷一套驚世劍訣的那種。而現下,他準備將這套招路傳授給你。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只是當時沒留心聽,老教授用了一個略顯生澀險僻的詞───「攻讀」。好像從那天以後,再也沒聽過有人用這詞彙了。
幾個月後,你如預期的龍頭榜有望,報名人數十七人,錄取十三人,備取原訂十三人,因不足額茲以流用……原來「攻讀」博士班也不如這個詞彙之意象、之能指那般艱苦卓絕、沉舟破釜,不用到黃沙百戰穿金甲、誓掃匈奴不顧身那般。
文學院新科博士生餐聚,你雖沒刻意炫耀、卻蜿蜒把話題兜到了口試場景。「口試委員把我的論文扔在桌上,說這寫得真是擲地有聲」,鄰座女同學搶先說了。原來這不是獨家門牆,彷彿小魚逆流上游的創世神話,可以同時激勵或唬爛一整個世代的青年。
你再次回想那白眉鶴髮的老教授,覺得他不大像哲學系的教授,倒像戲劇系了。
‧
無所謂。比起其他人,你一口氣攻讀博士班,天生就是做學術研究的料。像攻頂登上珠穆朗瑪峰,滿巔遍嶺粉雪如神啟的夏日煙塵般紀錄片畫面。祖師爺賞飯吃的最好證明,就是你每學期都領研究所的獎學金;每年至少一次參加國際性的研討會;每每走廊上迎著師長,他們稱讚起你認真治學的態度,激賞你檢索文獻的詳實,甚至反覆徵引你論文中最機巧的辯證模式。
「畢業後你若考慮留在我們系上服務就好了!」臨別之前師長還說了這樣的願望,像吹蠟燭之前的最後一個心願,像負載了整個宇宙祕密一枚蛻了殼的蒼白蟬蛹。難不成他們全是戲劇系的?
六月的蟬又囂譟了起來,怒放如火的鳳凰木和難以逼視的畢業季。一個夏天接著一個夏天。
相較之下,博士班畢業的口試就顯得平靜多了。口試委員慢條斯理唸出你的分數。接著一群人就散了,像沙漏那樣,像沙漠那樣,像沙漠最底下那一株不可能開花的仙人掌那樣。
屬於你的六月。畢業典禮當天爸媽專程北上觀禮,你頭戴寶藍色的都鐸圓帽、披掛代表文學院的骨瓷白垂布,司儀唱名,緩步走上講台,像二十世紀中葉那種電影明星走紅地毯,滿地都是破碎的鎢絲燈泡和鎂帶。校長授證、教務長撥穗、院長喜笑顏開地邀你握手、合影。
哲學系順位排第一,眾學科之母。只是彩排時教官特別叮嚀你,後頭還排了兩百一十七位博士畢業生,請你務必加快腳步。
這是你人生最近一次的燦爛吧?煙火散射,羽毛變成了鴿鳥,南瓜變成了馬車,玻璃櫥窗裡響起了小提琴的旋律。
畢業頭一年,仰高教司德政,你留校擔任博士後。俾晝作夜,幾個學長學弟妹如坐困幼獸、死守乾涸的研究室,努力灑水耕耘。你隔壁座位就是當時聚餐的女同學,鑽研英國文學。忘了聽誰輾轉八卦,說過她的陳腔情史───為了學業與論及婚嫁的男友分手,虛擲青春花朵,寫真集和沙龍照被沖成了負片,塗成了繪圖軟體的反白遮罩。
喔,對了。就像攻讀、燃素、天動說或乙太這種不再科學的詞彙,現在我們也不講「論及婚嫁」了。
‧
也是這一年,你興致搞搞投出一箱箱履歷。學位論文、代表作一式六份,推薦函三封。剛從影印店領回的八磅紙還熱燙燙的,顫抖的指頭壓平每一頁學經歷證明,裝進大地褐色便利箱。新紙箱每道稜角都硬簇簇,就像最初的夢想、或勇氣那一類的擬仿物。
你還懇託口考時演技浮誇的老教授寫推薦函(幾次後他總推說出國),接著熱情飽滿地裝箱,像築建一座海底城市亞特蘭提斯那樣慎重行事。水道分歧成了迷宮,分歧了心電圖微弱的給未來之夢。
擲地有聲的論文全裝進便利箱,運費顯示它超重了。「可以請你自己搬過去嗎?我搬不動」。連郵局櫃台小姐都這麼說。
第一次收到面試通知也是盛夏,任衛星導航領著,前往那間從未聽聞校名的大學。成畦的菜花田連接著遼朗的海洋,在遠方無聲地展開。再前一步就是天涯。
「前方兩百公尺,目的地就在您的左側。」車停在菜花田正中央,路的盡頭不是海,也沒有水族箱。你焦躁地望向導航女聲,那乾澀的電子音溫柔包圍著你,像隱身水蘊草保護色的小丑魚。
系教評委員圍坐馬蹄會議桌的另一側,用像海馬像獾的側臉、用髮際線朝向你。幾個教授無視於你,窸窸窣窣交談,浮出梅雨季般輕盈的笑聲。
三十幾頁投影片,幾公分厚的備審資料,還有結束時的草率掌聲。系主任老半天才出聲,老花眼鏡架上低低的鼻樑,更趨近於海馬了。「這篇論文寫得、還可以。」然後沒了,完了。聽學長說後頭還好幾關──著作外審、院教評、校教評……像買了遊戲光碟卻漏了攻略本,難度地獄級,還沒看清楚遊戲介面你就被傳送回新手大廳。砍掉重練?有些遲了。
其實無所謂。沒人在看你還是能演講,沒人在聽你還是能歌唱。
就像你去私校兼任的通識課那樣,一頁一頁地按鍵翻過投影片,頭不敢抬起看教室。你知道除了坐第一排的女孩以趴姿酣睡外,他隔壁的男生電動音量比麥克風還響;中間幾個聒噪女孩邊打腮紅擦指甲油、邊轉過頭去抽薯條聊天;更遠一點、群以類聚眼神凶狠亮著刺青胳膊的少年,大聲下注賭他們的梭哈。他們聽過真正的蟬聲嗎?
最後一排染金髮的老大,索性直截在教室後頭點著了菸。你被煙香給熏痛了鼻眼,終於抬起頭,面無表情望向他。「幹!看啥小?恁北呷昏袂使喔?」
接下來的幾年差不多,像洋流進入大陸棚以緩坡下降,又像捷運離站的無韻導盲音。你繼續兼課、課名任由通識中心排。哲學與文創,哲學與應用,哲學與人生,反正這些課最後只能教成一座洞穴、一座蜘蛛巢,你繼續困守在你的船桅和你的無風帶,開拓自己錯過的大航海。
兼課第幾個學期了?像荒島餘生的漂流記,你再不於朽木鐫刻符號,再不結繩,再不燃燒篝火。你白日假寐,臨了傍晚出門,趕去接進修部夜課,鄰居太太佯裝無知過來刺探。那麼晚上班?白天不工作?寒暑假有薪水領嗎?
從小到大你都是辛勤耕耘、努力積累的螞蟻,眉睫一瞬,成了寓言裡在寒冬到臨前只顧唱歌的疏懶蟋蟀。
能不能當一隻蟬就好?至少牠擁有屬於自己的夏天。
你依舊投遞履歷,轉過頭,從宅急便箱型車上接回退件紙箱,紙箱幾經裹捆成了髒褐色,和夢想再無色差。而成長大概表現在你輕巧巧將退件函抽出,對摺再對摺,再不去讀字行間的偽歉意──「閣下學識淵博」,最好是。「無奈遺珠難免」,為什麼是我?「日後若有借重」,有課要倒了,有老師跳槽,有教授休假,有主管借調……
荒謬的是你竟沒放棄研究,比放棄治療還難。博士論文寫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佛教──關於執念,關於因緣,還有業。你不見得比別人參得透,尤其是空,壞空,色空,空空。空無是用來否定空無的框架,斷斷是用來斷開捨離的嗔癡。就像阿賴耶識裡自無始劫以來,種下一株可能開、可能不會開的微笑之花。
最後你記起了一個自己也不太懂的術語,「不真空」。那張證書也是空的嗎?那些無眠也是空的嗎?
為了繼續研究,你回母校圖書館借書、檢索資料庫。電腦排列的罅縫間,你竟瞥見聚餐時的女同學。她同你似的成了流浪女博士,同你似的端坐圖書館電腦前。惟她沒在檢索文獻卻是坐影片區,眼下正播著《伊莉莎白》──凱特布蘭琪演的那部。
片尾了,布蘭琪背對著鏡頭緩步登上女皇王座。「伯爵你看,我結婚了。嫁給英國」,檢索室光影黯淡,銀幕逆光折射在女博士的臉上,閃爍成異樣的紫藍瘢瘀。你這才看見她脂粉未施的蠟黃臉龐,流淌著熠熠淚痕。
女博士的臉和凱特布蘭琪重疊了,又孤獨又絕望。
你像驚擾了一群鷗鳥、一座森林般逃離圖書館,館外綿延的青石階梯,花樣男孩女孩身著大學袍方帽,笑鬧起鬨,招搖過眼,若無旁人地炫耀青春。
剛剛還燒辣的豔陽爬到了天際線遠遠的一方,椰子樹的陰影縮得短短的。男孩女孩要同伴緊抓跳到最高一瞬按快門,像燦爛這個詞的明喻,像這季節過度嘹亮的蟬聲,準備迎接生命中最盛大的夏天。
你是什麼時候從最高的一瞬滑了下來,越跌越快,由盛轉衰。如糖液的五月已經遠行,而媚俗的六月最後會剩下什麼?是季風,是暴雨,還是一頭新生成的熱帶氣旋。
你轉身望向巍峨的總圖,望向執妄念又難捨離的書牆,它們當然是知識的隱喻,森嚴的、以象牙建擘的雪白城堡。突梯地,你竟又聽到了蟬鳴。難道整個夏天,到頭就是一幢海市蜃樓罷了?
天橋時間
在你記憶所及的文本中,明確提到那座而今已拆除的天橋──是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小說一九九○年完稿,講年華方二十有五、卻已覺色衰愛弛、旖旎身體不再的女模特米亞,與隔代情夫老段貪歡恨短的故事。如煉金如附靈的文字密教來到後段,兩人發起神經,虎狠狠吵了一架,米亞懷悶怨毒、跳上公路局離開了傷心地台北,直到周遭荒漠如異國,這才發現自己不該離城索居,否則要失根凋萎,只好循圖索驥,星夜趕回台北。
相較於羅大佑那首召喚四五年級北飄一族憂歡與共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台北才是米亞的新鄉土,她得以潤風華、成大器。終於台北車站近在眼前了。米亞一覺醒來眼見雪亮花房大窗景的新光百貨,塞滿騎樓的服飾攤,「上橋,空中大霓虹牆,米亞如魚得水又活回來了」。
再後來,就是蔡明亮的電影《天橋不見了》,李康生在天橋上兜售盜版名錶因而邂逅陳湘琪。他倆朝雲暮雪,長存抱柱信那樣約好歸期,但驀然一轉瞬,天橋就這麼活生生給都更了。
相對於五六年級緬懷的中華商場──華麗而魔幻、教忠教孝的巍峨牌樓與跨越鐵軌的天橋,七年級衛星定位的空照圖的熱區,移植到了橫跨忠孝西路、連結車站與大亞百貨的天橋。
到了你終而入族天橋,已經是九○年代中葉,橋左右岸塞滿賣口香糖、玉蘭花與廉價玩具的攤商,那些攤位歪斜又醜怪塞滿了貨品,像一只後科幻感卻造夢失敗的火星機械車。那是一種世紀末台北獨有的雜沓與幻影蜃樓,難以用淺草仲見世通或曼谷洽圖洽市集比擬。
不過你震撼依舊。佇立天橋中央,鳥瞰橋底繁忙交通,車流龍馬,你初次感到自己身處城市之華麗、之富豔、之偉大。
你前後盡是手牽著手、相偎來補習街的高中生情侶,他們一式著改過的長褲百褶裙,筆挺又違反校規。卡其棕配骨瓷白,天空藍配螢光綠。
那時你總想著,終有一日你也會那麼牽著蘇玲雅的手,滑嫩纖細、如異次元幼獸的少女掌心觸感,像粉紅糖衣炸彈那樣在夢境中蓬鬆開來。
由後視昔,當時距離這座天橋拆除其實沒剩幾年了。接下來你們渾然無覺把約會場所推移到東區和信義區,走過那條更為科幻感、連結華納威秀與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的霓虹氙氣巨大空橋。你還記得初次走上那空橋也是與蘇玲雅比肩,你們矜重保持著戀人未滿的間距,迤邐穿廊入弄,橫渡A9、A11館,你還特意掉了書袋,向她解釋台北市政府如何以土地標號為此區命名,無騎樓無紊亂攤商、也再無糾纏你買口香糖面紙的哀憐老嫗。
瞇起眼看,華納兄弟的吉祥物兔寶寶頭像就在不遠的前方,門牙外暴、一臉滑稽瞅著你。多年後你依舊對小黃司機脫口「到華納威秀」,即便該集團已撤資多年。
那是你之於九○年代最後的天橋記憶。歷史的後見之明往往帶來濫費的善感。像隨手消抹、流沙上造出的象形字。
‧
後來你終究沒在天橋上牽起蘇玲雅的手,猶如倒轉沙漏灑了滿地金沙銀粉的聊賴時光,你和同班男生一樣,總跟前跟後、圍繞著女孩子,像推遲了交配期仍不得入巢授粉的昆蟲。
你們帶她們進撞球店,模仿上一輩學長那樣慘綠廝混、打那桌卻怎麼練都不熟練也逐漸不流行的司諾克;在補習街油膩的肉圓攤、虱目魚羹店裡逗留;逛光南、逛大眾和玫瑰唱片,買當時隨便都銷售破十萬張的專輯;在館麥在赫哲樓梯間開社團聯展的籌備會;以及虛擲鮮美光陰,陪女生逛德德小品集旗艦店。你斂起手看著蘇玲雅把玩過一樣樣文具、貼紙、廉價又俗趣的飾品,憑之足以海枯石爛。
記憶如藏身海底的燈籠魚,你終而想起那年暢銷歌手的名字──陳曉東,熊天平,蘇慧倫,徐懷鈺,還有她每到好樂迪必點開來的專屬歌單:許茹芸的〈日光機場〉,許美靜的〈蔓延〉,陳慧琳的〈記事本〉,還有日後你追憶起來,幾乎足以作為七年級暢銷金曲龍虎榜的、徐懷鈺〈失戀布丁〉:
哭就哭了才不怕你看輕╱我的自尊像鑽石一樣新
淚水當然很傷心╱但失戀以後還是能吃下一客布丁
雖然歌詞毫無邏輯可言,但蘇玲雅清亮純淨的聲線,毫不輸那年的李心潔、或才準備要發首張專輯的梁靜茹。忘了是誰先唱到瘋魔了,脫了鞋光腳踩上包廂沙發。徐懷鈺在MV裡穿著如今慣見的熱褲,溜著直排輪的截面剪影,就足以憑弔青春。你如今回想,在那個未成年進好樂迪包廂還要檢查身份證的年代,上個世紀的偶像們好像先幫七年級的你們預錄了一輪未來的盛世及喪亂。
除了好樂迪外就是漫畫王了,你同樣難以對遲到八九年級花樣少年解釋漫畫王的存在。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漫畫店,算鐘點,提供包廂和免費飲料。根本是異托邦了,傅柯的理論。一處用以確保社會能正常運作的異質空間。
在那個截面溫室花房的拉門內裡、包廂深處,視覺暫留如蟲洞一般,青春年華被收納進了隨時要坍塌的小宇宙,從此再不長大。
每個高中男生班都有幾個核心男孩,他們偷偷染髮、穿規定顏色之外的球鞋、和訂作而與制服色差的長褲。你們雖不甘心又僅能眼巴巴眺望他們唬爛把妹的故事。於是乎大傢伙簇聚男廁旁鑑人玻璃鏡,互相蹭髮蠟,聽核心男孩說起自己昨晚留宿漫畫王包廂,與他那景美的騷貨女友,買了十二小時整點,只靠兩杯大冰奶茶和一整疊《幽遊白書》。你們都看過他那馬子,夜自習時帶來教室,在最後一排閃閃纏纏。
「她就說累了想睡一下,要我不要亂來。他媽的,結果她奶子就直接貼到我身上,幹,那我當然就勃了啊。」男孩邊說邊梳著稍微過時的郭富城頭,空氣中瀰漫滿是荷爾蒙與蛋白質泡沫。
你們就這麼占據了男廁連身鏡,聽他說夠一整輪何如將指頭伸進萊姆黃制服裡,解開少女款式的胸罩,在破曉之前、在雞鳴之後,何如愛撫、何如愛情。
其實你也和蘇玲雅在那約會過,你借一整套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她應該是看渡瀨悠宇《夢幻遊戲》吧?幾次她肩膀貼近你,女孩子特有的溫潤觸感,還有髮際脖頸淡淡的沐浴乳香。遠方的救護車警笛,冰涼而杯緣冒出水珠的甜膩奶茶,還有剛剛才孵成的玫瑰色的夢,像一整季過度曝光的夏天。結果你什麼都沒幹,幹,這時候才該罵髒話吧。
「幹,根本爛尾啊。」你把最後一冊灌籃高手丟在腳邊,湘北隊一聲不響就輸給了別縣強隊,說好的全國制霸成了幻夢泡影,你最後只記得三井壽那顆飛在空中的三分球弧線,像太明亮的青春一樣,像太早慧的愛情一樣。最像的是你們太過倉促又太過雋永的九○年代。
‧
多年後你又再度來到車站,料想周遭年輕有如新車鈑金鋥亮的高中生男女再沒人知道這裡曾勾擘成就過的一座雄偉天橋。他們旁若無事就鑽進地下街,在空地練歌練舞,對著反光牆擺盪著自己美好身體。
「明天放學北車集合」,誰跟誰說出台北車站的簡稱,用一種佯裝世故卻一點也不的大人模樣,響亮喊出那些簡潔草率的語句。
你這時才怔忡,新世代複寫出另一種全新的空間感、始稱你們的老城市。靈魂守恆不滅,只是衰頹。用女散文家言叔夏那個既奇幻而荒涼的譬喻,九○年代最終一隻白馬幽忽走過天亮,走到黃昏。而白駒過隙的隱喻裡那一條條不容逼視的河道盡頭,就這麼漫漶成了沖積扇、或大陸棚。像人們說的「七年級」,職場的七年級新鮮人,文學史的七年級作家,你們面目含糊地報數,以中央伍為準,興致闌珊地列成複雜的隊伍,有些人拖了步伐跟著,有些人唱著歌,有些人遠遠地在原野另一頭眺望……
你們被變成了本來不是或才是的樣子,容貌未衰先老,塞進世代縫隙的隨身碟插孔,像一枚鏽蝕咬死的卡榫,再也轉不動周旋不得。
然後你猛然抬頭,像小說差點哭出來的米亞。天橋真的不見了,你好不容易才忍住不至於放聲痛哭。
從小大人就耳提面命告訴你,一定要好好唸書。不好好唸書的話,就要去當戴著鮮黃工地帽、走上鷹架的工人;就要去當爬下地底管線滿身泥汙的忍者龜;就要去當睡公園髒髒臭臭、頭旋蚊蚋的遊民──那時還沒「街友」這個相對有尊嚴的稱呼。
你信了,而且還深信不疑。你發了狠瘋了魔好好唸書,唸得比一般人還好,還久,還認真。
記得碩士畢業口考完、宣布成績時,擔任主席的老教授站了起來,將你的論文捧舉起,砰地一聲拋向桌面,幾乎要激起圈圈漣漪。
「這叫什麼?擲地有聲啊!」老教授聳著他雪白眉毛,神采飛揚。「這位同學,口試委員決定給你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分,其他同學就罷了,就你,一定要繼續深造,留在咱們學校攻讀博士班。」
你覺得他看起來不大像哲學系教授,反倒像武俠小說裡金盆洗手、退隱江湖的老掌門。武林大會時飄然而至、身法平庸、龍鍾老態,卻身懷一套驚世劍訣的那種。而現下,他準備將這套招路傳授給你。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只是當時沒留心聽,老教授用了一個略顯生澀險僻的詞───「攻讀」。好像從那天以後,再也沒聽過有人用這詞彙了。
幾個月後,你如預期的龍頭榜有望,報名人數十七人,錄取十三人,備取原訂十三人,因不足額茲以流用……原來「攻讀」博士班也不如這個詞彙之意象、之能指那般艱苦卓絕、沉舟破釜,不用到黃沙百戰穿金甲、誓掃匈奴不顧身那般。
文學院新科博士生餐聚,你雖沒刻意炫耀、卻蜿蜒把話題兜到了口試場景。「口試委員把我的論文扔在桌上,說這寫得真是擲地有聲」,鄰座女同學搶先說了。原來這不是獨家門牆,彷彿小魚逆流上游的創世神話,可以同時激勵或唬爛一整個世代的青年。
你再次回想那白眉鶴髮的老教授,覺得他不大像哲學系的教授,倒像戲劇系了。
‧
無所謂。比起其他人,你一口氣攻讀博士班,天生就是做學術研究的料。像攻頂登上珠穆朗瑪峰,滿巔遍嶺粉雪如神啟的夏日煙塵般紀錄片畫面。祖師爺賞飯吃的最好證明,就是你每學期都領研究所的獎學金;每年至少一次參加國際性的研討會;每每走廊上迎著師長,他們稱讚起你認真治學的態度,激賞你檢索文獻的詳實,甚至反覆徵引你論文中最機巧的辯證模式。
「畢業後你若考慮留在我們系上服務就好了!」臨別之前師長還說了這樣的願望,像吹蠟燭之前的最後一個心願,像負載了整個宇宙祕密一枚蛻了殼的蒼白蟬蛹。難不成他們全是戲劇系的?
六月的蟬又囂譟了起來,怒放如火的鳳凰木和難以逼視的畢業季。一個夏天接著一個夏天。
相較之下,博士班畢業的口試就顯得平靜多了。口試委員慢條斯理唸出你的分數。接著一群人就散了,像沙漏那樣,像沙漠那樣,像沙漠最底下那一株不可能開花的仙人掌那樣。
屬於你的六月。畢業典禮當天爸媽專程北上觀禮,你頭戴寶藍色的都鐸圓帽、披掛代表文學院的骨瓷白垂布,司儀唱名,緩步走上講台,像二十世紀中葉那種電影明星走紅地毯,滿地都是破碎的鎢絲燈泡和鎂帶。校長授證、教務長撥穗、院長喜笑顏開地邀你握手、合影。
哲學系順位排第一,眾學科之母。只是彩排時教官特別叮嚀你,後頭還排了兩百一十七位博士畢業生,請你務必加快腳步。
這是你人生最近一次的燦爛吧?煙火散射,羽毛變成了鴿鳥,南瓜變成了馬車,玻璃櫥窗裡響起了小提琴的旋律。
畢業頭一年,仰高教司德政,你留校擔任博士後。俾晝作夜,幾個學長學弟妹如坐困幼獸、死守乾涸的研究室,努力灑水耕耘。你隔壁座位就是當時聚餐的女同學,鑽研英國文學。忘了聽誰輾轉八卦,說過她的陳腔情史───為了學業與論及婚嫁的男友分手,虛擲青春花朵,寫真集和沙龍照被沖成了負片,塗成了繪圖軟體的反白遮罩。
喔,對了。就像攻讀、燃素、天動說或乙太這種不再科學的詞彙,現在我們也不講「論及婚嫁」了。
‧
也是這一年,你興致搞搞投出一箱箱履歷。學位論文、代表作一式六份,推薦函三封。剛從影印店領回的八磅紙還熱燙燙的,顫抖的指頭壓平每一頁學經歷證明,裝進大地褐色便利箱。新紙箱每道稜角都硬簇簇,就像最初的夢想、或勇氣那一類的擬仿物。
你還懇託口考時演技浮誇的老教授寫推薦函(幾次後他總推說出國),接著熱情飽滿地裝箱,像築建一座海底城市亞特蘭提斯那樣慎重行事。水道分歧成了迷宮,分歧了心電圖微弱的給未來之夢。
擲地有聲的論文全裝進便利箱,運費顯示它超重了。「可以請你自己搬過去嗎?我搬不動」。連郵局櫃台小姐都這麼說。
第一次收到面試通知也是盛夏,任衛星導航領著,前往那間從未聽聞校名的大學。成畦的菜花田連接著遼朗的海洋,在遠方無聲地展開。再前一步就是天涯。
「前方兩百公尺,目的地就在您的左側。」車停在菜花田正中央,路的盡頭不是海,也沒有水族箱。你焦躁地望向導航女聲,那乾澀的電子音溫柔包圍著你,像隱身水蘊草保護色的小丑魚。
系教評委員圍坐馬蹄會議桌的另一側,用像海馬像獾的側臉、用髮際線朝向你。幾個教授無視於你,窸窸窣窣交談,浮出梅雨季般輕盈的笑聲。
三十幾頁投影片,幾公分厚的備審資料,還有結束時的草率掌聲。系主任老半天才出聲,老花眼鏡架上低低的鼻樑,更趨近於海馬了。「這篇論文寫得、還可以。」然後沒了,完了。聽學長說後頭還好幾關──著作外審、院教評、校教評……像買了遊戲光碟卻漏了攻略本,難度地獄級,還沒看清楚遊戲介面你就被傳送回新手大廳。砍掉重練?有些遲了。
其實無所謂。沒人在看你還是能演講,沒人在聽你還是能歌唱。
就像你去私校兼任的通識課那樣,一頁一頁地按鍵翻過投影片,頭不敢抬起看教室。你知道除了坐第一排的女孩以趴姿酣睡外,他隔壁的男生電動音量比麥克風還響;中間幾個聒噪女孩邊打腮紅擦指甲油、邊轉過頭去抽薯條聊天;更遠一點、群以類聚眼神凶狠亮著刺青胳膊的少年,大聲下注賭他們的梭哈。他們聽過真正的蟬聲嗎?
最後一排染金髮的老大,索性直截在教室後頭點著了菸。你被煙香給熏痛了鼻眼,終於抬起頭,面無表情望向他。「幹!看啥小?恁北呷昏袂使喔?」
接下來的幾年差不多,像洋流進入大陸棚以緩坡下降,又像捷運離站的無韻導盲音。你繼續兼課、課名任由通識中心排。哲學與文創,哲學與應用,哲學與人生,反正這些課最後只能教成一座洞穴、一座蜘蛛巢,你繼續困守在你的船桅和你的無風帶,開拓自己錯過的大航海。
兼課第幾個學期了?像荒島餘生的漂流記,你再不於朽木鐫刻符號,再不結繩,再不燃燒篝火。你白日假寐,臨了傍晚出門,趕去接進修部夜課,鄰居太太佯裝無知過來刺探。那麼晚上班?白天不工作?寒暑假有薪水領嗎?
從小到大你都是辛勤耕耘、努力積累的螞蟻,眉睫一瞬,成了寓言裡在寒冬到臨前只顧唱歌的疏懶蟋蟀。
能不能當一隻蟬就好?至少牠擁有屬於自己的夏天。
你依舊投遞履歷,轉過頭,從宅急便箱型車上接回退件紙箱,紙箱幾經裹捆成了髒褐色,和夢想再無色差。而成長大概表現在你輕巧巧將退件函抽出,對摺再對摺,再不去讀字行間的偽歉意──「閣下學識淵博」,最好是。「無奈遺珠難免」,為什麼是我?「日後若有借重」,有課要倒了,有老師跳槽,有教授休假,有主管借調……
荒謬的是你竟沒放棄研究,比放棄治療還難。博士論文寫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佛教──關於執念,關於因緣,還有業。你不見得比別人參得透,尤其是空,壞空,色空,空空。空無是用來否定空無的框架,斷斷是用來斷開捨離的嗔癡。就像阿賴耶識裡自無始劫以來,種下一株可能開、可能不會開的微笑之花。
最後你記起了一個自己也不太懂的術語,「不真空」。那張證書也是空的嗎?那些無眠也是空的嗎?
為了繼續研究,你回母校圖書館借書、檢索資料庫。電腦排列的罅縫間,你竟瞥見聚餐時的女同學。她同你似的成了流浪女博士,同你似的端坐圖書館電腦前。惟她沒在檢索文獻卻是坐影片區,眼下正播著《伊莉莎白》──凱特布蘭琪演的那部。
片尾了,布蘭琪背對著鏡頭緩步登上女皇王座。「伯爵你看,我結婚了。嫁給英國」,檢索室光影黯淡,銀幕逆光折射在女博士的臉上,閃爍成異樣的紫藍瘢瘀。你這才看見她脂粉未施的蠟黃臉龐,流淌著熠熠淚痕。
女博士的臉和凱特布蘭琪重疊了,又孤獨又絕望。
你像驚擾了一群鷗鳥、一座森林般逃離圖書館,館外綿延的青石階梯,花樣男孩女孩身著大學袍方帽,笑鬧起鬨,招搖過眼,若無旁人地炫耀青春。
剛剛還燒辣的豔陽爬到了天際線遠遠的一方,椰子樹的陰影縮得短短的。男孩女孩要同伴緊抓跳到最高一瞬按快門,像燦爛這個詞的明喻,像這季節過度嘹亮的蟬聲,準備迎接生命中最盛大的夏天。
你是什麼時候從最高的一瞬滑了下來,越跌越快,由盛轉衰。如糖液的五月已經遠行,而媚俗的六月最後會剩下什麼?是季風,是暴雨,還是一頭新生成的熱帶氣旋。
你轉身望向巍峨的總圖,望向執妄念又難捨離的書牆,它們當然是知識的隱喻,森嚴的、以象牙建擘的雪白城堡。突梯地,你竟又聽到了蟬鳴。難道整個夏天,到頭就是一幢海市蜃樓罷了?
天橋時間
在你記憶所及的文本中,明確提到那座而今已拆除的天橋──是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小說一九九○年完稿,講年華方二十有五、卻已覺色衰愛弛、旖旎身體不再的女模特米亞,與隔代情夫老段貪歡恨短的故事。如煉金如附靈的文字密教來到後段,兩人發起神經,虎狠狠吵了一架,米亞懷悶怨毒、跳上公路局離開了傷心地台北,直到周遭荒漠如異國,這才發現自己不該離城索居,否則要失根凋萎,只好循圖索驥,星夜趕回台北。
相較於羅大佑那首召喚四五年級北飄一族憂歡與共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台北才是米亞的新鄉土,她得以潤風華、成大器。終於台北車站近在眼前了。米亞一覺醒來眼見雪亮花房大窗景的新光百貨,塞滿騎樓的服飾攤,「上橋,空中大霓虹牆,米亞如魚得水又活回來了」。
再後來,就是蔡明亮的電影《天橋不見了》,李康生在天橋上兜售盜版名錶因而邂逅陳湘琪。他倆朝雲暮雪,長存抱柱信那樣約好歸期,但驀然一轉瞬,天橋就這麼活生生給都更了。
相對於五六年級緬懷的中華商場──華麗而魔幻、教忠教孝的巍峨牌樓與跨越鐵軌的天橋,七年級衛星定位的空照圖的熱區,移植到了橫跨忠孝西路、連結車站與大亞百貨的天橋。
到了你終而入族天橋,已經是九○年代中葉,橋左右岸塞滿賣口香糖、玉蘭花與廉價玩具的攤商,那些攤位歪斜又醜怪塞滿了貨品,像一只後科幻感卻造夢失敗的火星機械車。那是一種世紀末台北獨有的雜沓與幻影蜃樓,難以用淺草仲見世通或曼谷洽圖洽市集比擬。
不過你震撼依舊。佇立天橋中央,鳥瞰橋底繁忙交通,車流龍馬,你初次感到自己身處城市之華麗、之富豔、之偉大。
你前後盡是手牽著手、相偎來補習街的高中生情侶,他們一式著改過的長褲百褶裙,筆挺又違反校規。卡其棕配骨瓷白,天空藍配螢光綠。
那時你總想著,終有一日你也會那麼牽著蘇玲雅的手,滑嫩纖細、如異次元幼獸的少女掌心觸感,像粉紅糖衣炸彈那樣在夢境中蓬鬆開來。
由後視昔,當時距離這座天橋拆除其實沒剩幾年了。接下來你們渾然無覺把約會場所推移到東區和信義區,走過那條更為科幻感、連結華納威秀與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的霓虹氙氣巨大空橋。你還記得初次走上那空橋也是與蘇玲雅比肩,你們矜重保持著戀人未滿的間距,迤邐穿廊入弄,橫渡A9、A11館,你還特意掉了書袋,向她解釋台北市政府如何以土地標號為此區命名,無騎樓無紊亂攤商、也再無糾纏你買口香糖面紙的哀憐老嫗。
瞇起眼看,華納兄弟的吉祥物兔寶寶頭像就在不遠的前方,門牙外暴、一臉滑稽瞅著你。多年後你依舊對小黃司機脫口「到華納威秀」,即便該集團已撤資多年。
那是你之於九○年代最後的天橋記憶。歷史的後見之明往往帶來濫費的善感。像隨手消抹、流沙上造出的象形字。
‧
後來你終究沒在天橋上牽起蘇玲雅的手,猶如倒轉沙漏灑了滿地金沙銀粉的聊賴時光,你和同班男生一樣,總跟前跟後、圍繞著女孩子,像推遲了交配期仍不得入巢授粉的昆蟲。
你們帶她們進撞球店,模仿上一輩學長那樣慘綠廝混、打那桌卻怎麼練都不熟練也逐漸不流行的司諾克;在補習街油膩的肉圓攤、虱目魚羹店裡逗留;逛光南、逛大眾和玫瑰唱片,買當時隨便都銷售破十萬張的專輯;在館麥在赫哲樓梯間開社團聯展的籌備會;以及虛擲鮮美光陰,陪女生逛德德小品集旗艦店。你斂起手看著蘇玲雅把玩過一樣樣文具、貼紙、廉價又俗趣的飾品,憑之足以海枯石爛。
記憶如藏身海底的燈籠魚,你終而想起那年暢銷歌手的名字──陳曉東,熊天平,蘇慧倫,徐懷鈺,還有她每到好樂迪必點開來的專屬歌單:許茹芸的〈日光機場〉,許美靜的〈蔓延〉,陳慧琳的〈記事本〉,還有日後你追憶起來,幾乎足以作為七年級暢銷金曲龍虎榜的、徐懷鈺〈失戀布丁〉:
哭就哭了才不怕你看輕╱我的自尊像鑽石一樣新
淚水當然很傷心╱但失戀以後還是能吃下一客布丁
雖然歌詞毫無邏輯可言,但蘇玲雅清亮純淨的聲線,毫不輸那年的李心潔、或才準備要發首張專輯的梁靜茹。忘了是誰先唱到瘋魔了,脫了鞋光腳踩上包廂沙發。徐懷鈺在MV裡穿著如今慣見的熱褲,溜著直排輪的截面剪影,就足以憑弔青春。你如今回想,在那個未成年進好樂迪包廂還要檢查身份證的年代,上個世紀的偶像們好像先幫七年級的你們預錄了一輪未來的盛世及喪亂。
除了好樂迪外就是漫畫王了,你同樣難以對遲到八九年級花樣少年解釋漫畫王的存在。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漫畫店,算鐘點,提供包廂和免費飲料。根本是異托邦了,傅柯的理論。一處用以確保社會能正常運作的異質空間。
在那個截面溫室花房的拉門內裡、包廂深處,視覺暫留如蟲洞一般,青春年華被收納進了隨時要坍塌的小宇宙,從此再不長大。
每個高中男生班都有幾個核心男孩,他們偷偷染髮、穿規定顏色之外的球鞋、和訂作而與制服色差的長褲。你們雖不甘心又僅能眼巴巴眺望他們唬爛把妹的故事。於是乎大傢伙簇聚男廁旁鑑人玻璃鏡,互相蹭髮蠟,聽核心男孩說起自己昨晚留宿漫畫王包廂,與他那景美的騷貨女友,買了十二小時整點,只靠兩杯大冰奶茶和一整疊《幽遊白書》。你們都看過他那馬子,夜自習時帶來教室,在最後一排閃閃纏纏。
「她就說累了想睡一下,要我不要亂來。他媽的,結果她奶子就直接貼到我身上,幹,那我當然就勃了啊。」男孩邊說邊梳著稍微過時的郭富城頭,空氣中瀰漫滿是荷爾蒙與蛋白質泡沫。
你們就這麼占據了男廁連身鏡,聽他說夠一整輪何如將指頭伸進萊姆黃制服裡,解開少女款式的胸罩,在破曉之前、在雞鳴之後,何如愛撫、何如愛情。
其實你也和蘇玲雅在那約會過,你借一整套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她應該是看渡瀨悠宇《夢幻遊戲》吧?幾次她肩膀貼近你,女孩子特有的溫潤觸感,還有髮際脖頸淡淡的沐浴乳香。遠方的救護車警笛,冰涼而杯緣冒出水珠的甜膩奶茶,還有剛剛才孵成的玫瑰色的夢,像一整季過度曝光的夏天。結果你什麼都沒幹,幹,這時候才該罵髒話吧。
「幹,根本爛尾啊。」你把最後一冊灌籃高手丟在腳邊,湘北隊一聲不響就輸給了別縣強隊,說好的全國制霸成了幻夢泡影,你最後只記得三井壽那顆飛在空中的三分球弧線,像太明亮的青春一樣,像太早慧的愛情一樣。最像的是你們太過倉促又太過雋永的九○年代。
‧
多年後你又再度來到車站,料想周遭年輕有如新車鈑金鋥亮的高中生男女再沒人知道這裡曾勾擘成就過的一座雄偉天橋。他們旁若無事就鑽進地下街,在空地練歌練舞,對著反光牆擺盪著自己美好身體。
「明天放學北車集合」,誰跟誰說出台北車站的簡稱,用一種佯裝世故卻一點也不的大人模樣,響亮喊出那些簡潔草率的語句。
你這時才怔忡,新世代複寫出另一種全新的空間感、始稱你們的老城市。靈魂守恆不滅,只是衰頹。用女散文家言叔夏那個既奇幻而荒涼的譬喻,九○年代最終一隻白馬幽忽走過天亮,走到黃昏。而白駒過隙的隱喻裡那一條條不容逼視的河道盡頭,就這麼漫漶成了沖積扇、或大陸棚。像人們說的「七年級」,職場的七年級新鮮人,文學史的七年級作家,你們面目含糊地報數,以中央伍為準,興致闌珊地列成複雜的隊伍,有些人拖了步伐跟著,有些人唱著歌,有些人遠遠地在原野另一頭眺望……
你們被變成了本來不是或才是的樣子,容貌未衰先老,塞進世代縫隙的隨身碟插孔,像一枚鏽蝕咬死的卡榫,再也轉不動周旋不得。
然後你猛然抬頭,像小說差點哭出來的米亞。天橋真的不見了,你好不容易才忍住不至於放聲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