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六堂 跳槽、換工作之前,必須明白的職場倫理

我曾經寫過一本報導醫療黑幕的書,書名是《醫療真實面》。那陣子我除了四處去做訪談,也讀了不少醫學界的書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一位神經外科專家法蘭克(Frank Vertosick, Jr.)寫的《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When The Air Hits Your Brain)。

他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天來了個越南退伍的老兵,渾身刺青、滿口髒話、身強力壯,只因為跟老婆做愛的時候突然頭疼,所以來檢查,結果發現有點腦溢血,但同時在核磁共振(MRI)發現了一個長在大腦動脈上的血管瘤。決定動手術,除掉後患。

哪個良醫不曾誤診?哪個神刀不曾開死人?

手術那天,主治醫師待在休息室,準備隨時支援,由這位資深住院醫師動手。
原先造成頭痛的腦溢血不嚴重,只要把血管瘤夾住就永絕後患了。

前面開顱的工作很順利,也找到了血管瘤,只要在那血管瘤的「脖子」上放個血管夾就成了。但是當醫生因為好奇,把動脈瘤轉過來,想看清楚瘤的背面的時候,電光火石間,突然大出血,血液一下子灌滿了病人的左腦,甚至濺到醫師的腿上。

當時他亂了方寸,心裡喊:這應該不會發生的啊!

主治醫師跟著跑來,大吼:「為什麼不通知我?」

這開刀的醫生低聲哀求說:「不知道怎麼回事,它就那麼發生了,我想看看瘤的背後,它就一下子爆掉了。」

病人死了。醫生得了嚴重的憂鬱症,他在書裡很誠實地說:「其實那個動脈瘤不難處理,如果是專門開動脈瘤的另外幾位醫生動刀,病人現在應該早已經回家繼續拚命跟他老婆做愛了。可惜當時不是那幾個醫生,而是我。」

病人死後三個月,醫生收到一封信,是病人遺孀寫來的謝函:「我現在明白,您已經盡了力,謝謝您所做的一切。」

當時我放下書,心想,如果不是醫生這麼多年之後自己寫出來,病人家屬當時知道手術房裡真實的情況,不知道會怎麼樣?

問題是,如同這位醫生在書裡說的:「哪個神經外科醫生天生就手裡拿著血管夾,一生當中沒弄破過幾個動脈瘤啊?」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有死者家屬不知


這也使我想起以前在臺北教國畫,有兩個在同一家醫院工作的護士來學畫。
有一天一位護士先到了,另一位很晚才到,準時到的護士小聲問她:「為什麼遲到這麼久?」

遲到的護士也小聲回答:「那傢伙又出錯,手忙腳亂,病人還是死了,真倒楣!」

他們雖然講話很小聲,但被我聽到了,問他們:「這種事情多嗎?能說嗎?」
兩個護士一起瞪大眼睛說:「當然不能說!打死也不能說!」

我今天講這個故事,是要談談工作倫理。

什麼是工作倫理?

「賣瓜的說瓜甜」,是工作倫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工作倫理!

不久前美國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辭職不幹了,美國媒體,還有娛樂圈立刻開出天價,要請他去作節目。

史派瑟在任的時候,電視上就常拿他消遣,還有人專門扮演他,極盡諷刺之能事。因為從川普上任的第一天,他就鬧個大笑話,明明拿當天拍的照片,跟歐巴馬就職典禮時拍的照片比對,川普就職到場的民眾少得多。歐巴馬就職時觀禮的民眾擠滿廣場,川普的擁護者只有前面一堆,後面根本就是零零落落。這位白宮發言人卻說川普就職,來觀禮的群眾是歷年最多的。而且有人糾正他,他還死不認錯。

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難怪大家要拿他開玩笑了!

問題是,大家真會瞧不起他嗎?

我看不會,只怕還有人暗暗佩服他:「夠膽!夠擔當!為了主子,臉皮夠硬,背夠挺,硬是往前站!」

他老哥沒做多久,聽說就不滿意一個新的白宮任命,辭職不幹了。走的時候也沒怨,還說他「很榮幸能夠為川普總統服務」。


既然吃裡就別扒外


問題是,我們是不是四處看到離職的員工罵前任的老闆?甚至一邊在那個單位做,拿那單位的薪水,一邊罵?

單位不好、主管不好,裡面有缺點、有弊端,當然該罵,問題是賣瓜的還知道說瓜甜,你能吃裡扒外嗎?

如果對公司不滿意,對工作有意見,你可以在內部開會的時候提出,為什麼開會的時候你不吭氣,卻到外面去說?你不滿意,可以離開,犯得著跟外人一直抱怨。把自己單位的噁心事說出去,自己臉上有光嗎?

做主管的也一樣,我在前面兩堂裡說了,今天你領兵,打贏了,你得首功,受大賞;如果敗了,你也得負責,搞不好掉腦袋。今天你辦事成功,大塊肉由你吃,部屬只喝到一點湯;明天出了問題,能把過錯全往下面人身上推,說都是下面人不聽話,亂搞,你被蒙在鼓裡不知道嗎?

功你拿,責任你就要擔!甚至跟你八竿子打不著的錯,是你下面人幹的,你也得概括承受,為他們擦屁股。

同樣道理,上面交代的事,你乖乖在做,做了十幾年、幾十年了,只怕你對利弊得失更清楚,單位裡黑的白的你也眼明心清,這麼多年,你不吭氣,領薪水、拿福利,如果你還一個勁地罵自己單位不好,這樣做,有「格」嗎?

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歷史上有多少掛冠求去的例子!今天你如果覺得自己工作的單位那麼差,差得讓你忍不住四處罵,差得讓你不齒,就應該暗中計畫,換個碼頭。相對的,如果你沒地方去,你的本事只能待在這裡,賣瓜的說瓜甜,當別人問你對自己服務單位的看法,你可以不昧著良心說甜,最少可以講「這瓜我沒嚐過」。或者很直接地說:「對不起!我在那裡工作,不適合評論。」相信問的人會更佩服你的原則。

還有一點是大家要知道的,當你在一家公司擔任要職,跟你往來的客戶常會捧著你,甚至開玩笑地說:「您這麼能幹,我能不能挖角,我高薪搶人,跳槽來我這兒吧!」

偏偏你有職業倦怠,而且一個地方待久了,難免有些不滿的地方,聽客戶這麼說,就更認為自己屈就,改天跟老闆一言不合,真可能不幹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你心裡想早有人要高薪挖你了。

問題是當你真過去的時候,原先要挖你的人,還會認帳嗎?你直接從這個公司,跳槽到那個公司,除非你能帶去了不得的好處,他用你,是不是會得罪你先前的老闆?只怕後來你會兩頭落空啊!而且即使你去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謀職,據統計,面試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說你前一任老闆的不好。


這山總望那山高,攀上那山才知道


部門之間跳槽也一樣,有些人喜歡在不同部門之間串,發發牢騷、說說自己主管的小話。部門之間總有競爭,對方也就當作八卦附和幾句,加上「距離美感」,你覺得那裡比你自己的部門好多了,同事也和善多了,於是想辦法調過去。

就算你調成了,還會像以前做客人似地被禮遇嗎?

以前你去,是外人,帶去一堆你辦公室的內幕八卦,別人歡迎你。今天你把辦公桌擺上了,成為他們之間的一員,搞不好人家還要想,你過來是不是另有所圖?

你佔了他們的缺,擋了他們的路,你還能過得輕鬆嗎?

結果,你出門遇到前面的主管,覺得你是叛徒,在這個新單位同事的眼中,又是在別的辦公室混不下才過來的,你會不會兩頭不是人?

知道了這一點,除非你有萬分的把握,跳槽一定要小心。甚至要知道,在工作倫理上,有時候不同辦公室,尤其是比較對立的,除了公事,最好別私下走動。當你是這邊小職員的時候,尤其要避免跟別的部門主管私下走得太近,因為你得避嫌,你的主管看到你總往別的部門串,跟別的主管攀交情的時候,多半會不痛快。

問題是如果你非跳槽不可,怎麼辦?最好的做法是先離開一段時間,譬如出國進修,或者到不相關的地方「過個水」,回來之後再「轉進」。大家雖心知肚明,最起碼感覺上不會太尷尬。

上下少攪和,中間少閒話


如果你是高階主管,在工作倫理上,也不適合跟小職員走得太近。因為你可能被利用,譬如今天在餐廳裡,某個小職員跟你坐在一起吃飯,他會不會覺得很神?「瞧!我跟大老闆聊了半個多小時!」別人會不會好奇地問他:「你得到什麼內幕嗎?」他的主管又會不會心想他沒說我什麼壞話吧?大老闆都問了他什麼?結果隨便一餐飯,攪出一堆事。

所以有些公司會把職員和主管用餐的地方分開,這不是不親民,也不是主管高高在上,而是為了減少困擾。

每個辦公室都有辦公室的倫理,每個單位都有自己內部的規矩,每個工作都有些事不能對外說,說了可能造成大問題。這叫工作倫理,也叫職業道德。




第二十四堂 討價還價有學問,如何談判能雙贏?



有一天我到臺北的花市。雖然稱為「花市」,應該是賣花的,其實他們也賣些古董藝品。我那天看上了一塊越南進口的沉香,問價錢,老闆娘說是論重量的,需要秤。我心想這可了不得,秤下來一定貴得很,但是看老闆娘已經動手秤,也就沒阻止。

東西放上秤,老闆娘打打計算機,居然不太貴,原來那沉香看來挺大,其實很輕。我有點喜出望外,就說:「好!我買了!」老闆娘顯然很高興,一邊打包一邊問我,要不要配個黑檀木的座子?比較好看?沒等我答話,就去架子上挑了一個,挺漂亮。我問多少錢。老闆娘一笑說:「不要錢,送你的!」我說:「您對我真好!」老闆娘又一笑:「因為你沒還價啊!」


還價是為了安心


我把東西拿回家,正好有位收藏家來訪,就把剛發生的這件事說給他聽。我說現在一般我是不還價的,因為別人做生意,討生活,不容易。

沒想到我那朋友立刻好像觸電似地說:「不行!不行!有時候你非還不可!不還價買不到好東西,而且還價讓你開心,也讓賣家放心!」

多稀奇!他這是什麼道理啊!

今天咱們就從討價還價這件事聊起吧!

我那收藏家朋友說了個故事給我聽:

有一天,他去古董商場,就是那種一眼望去一大片,擺地攤賣所謂古董的地方。他們賣的多半是假貨爛貨,但有時候也能撿漏(就是用便宜價錢買到別人不識貨的好東西)。

當天他一眼看上個小瓶子,品相很不錯,但是他沒直接把那個小瓶子拿起來,先去拿了些顯然是假的東西,拿起來、放下去好幾次,也一一問價錢,大約都是千八百的。最後他拿起那個小瓶子,問:「多少?」地攤老闆說一千五,我這朋友搖搖頭,其實他已經斷定那是個好東西,最少值幾萬。但是他沒說話,把小瓶子放了回去,又去看別的,接著作勢要轉身離開。

地攤老闆急著喊:「您看上什麼,今兒快收攤了,算您便宜。」我那朋友還裝樣子,噘著嘴笑說:「太貴啦!」又故意回身拿起兩樣東西看看,最後舉起那個價值不菲的小瓶子,很隨意地問:「剛才你說多少?」

「一千五。」老闆講,「算您一千二吧!農村收來的,老東西!」我那朋友還是搖搖頭放回去了:「太貴啦!」

「您說多少嘛?」老闆講。

「八百!賣就賣,不賣拉倒!」我這朋友正要把小瓶子放回攤子上,老闆伸手阻止:「九百!九百行嗎?」

「不行!八百都嫌貴了!」

各位猜,他買到了嗎?多少錢買到?

當然八百塊買到。


有人「打眼」,有人「撿漏」


那天他跟我說這事,我說他太差勁了,明明知道值幾萬,人家要一千五,還要還價,簡直欺侮人嘛!

我這朋友居然說:「你怎不說我除了為自己好,也為他好呢?你想想,今天你買個沉香,沒還價,老闆娘是大方,送你個座子,問題是你會不會想你還是買貴了?就算加上座子,還是多花不少錢?還有,幸虧不是什麼好沉香,也有一定的市價,如果你買的是古董,只怕你一句話『買了』,老闆娘還會不高興呢?」
我問為什麼?

他說:「你猜啊!她會不會心想,你那麼爽快地二話不說就買下,是不是因為她不識貨,賣太便宜了?很簡單,那天我買小瓶子,如果老闆說一千五,我立刻掏錢,那老闆以前見過我,知道我常逛古玩市場,八成是行家,行家急著買下,一定是見獵心喜,撿了漏,是他把真東西當假東西賣了,說不定老闆立刻改口說不賣了。所以我才會還價,而且由一千五砍到一千二,一千二砍到一千,一千砍到九百,還要再砍到八百才下手買,表示這小瓶子確實只值這點錢。你想想,當我拿著小瓶子離開,那老闆是不是挺高興?搞不好,他是十塊錢從農村收來的,能賣八百已經開心極了。結果我開心,還讓他安心,不是雙贏嗎?」

討價還價的心理背景


在古玩市場上,因為看走眼,吃虧上當的事多了。我這朋友的做法,用八百塊買個幾萬,搞不好十幾萬的東西,這種做法對不對?我不評論,真正要談的是討價還價的心理。

我曾經在雜誌上看過個笑話,眼鏡行老闆對夥計說:

客人來買眼鏡,拿起一副眼鏡架子,問多少錢,你可以講個中間價,試探一下客人的底子有多厚。他如果說太貴了,就講:「還包括鏡片啊!鏡片要配,多貴啊!」相反的,如果他一點都不在意,好像還嫌便宜了,你就講:「只是鏡架喲,您還得配鏡片。」說出鏡片的價錢,如果那有錢人還是不在意,你就再加一句:「只是一只!一副眼鏡要兩只,所以乘二。」

按說眼鏡行應該不會這麼沒良心。但是誰又講得準?說不定就有地方這樣,而且對某些客人,不把價錢抬高,只怕客人還會看不上!所以有時候還價是必要的,最起碼不能露出見獵心喜的表情,否則對方可能由小開口變成大開口。

碰上綁匪也得還價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綁架的新聞,有幾次受害的家屬會照綁匪要的價錢照付?
就算有錢,碰上這種事也得裝窮,就算哭啊喊啊在電話裡求啊,都得把姿勢放得非常低。說我們家表面看有錢,其實全是空的,還欠了一屁股債呢!所以到後來付的贖金多半遠遠少於綁匪要的。

話說回來,碰上綁匪開口,你能爽快答應嗎?「一千萬,沒問題!」只怕還沒掛電話,綁匪就加價了。你讓他覺得他少收了,吃虧了,他能高興嗎?能不改為獅子大開口,切下一隻耳朵給你寄來嗎?


為什麼遲到的反而有位子


為了謀利,生意人不能不用點心機!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有外國的朋友來訪,我臨時去訂個有名的餐館,我問七點有沒位子。餐館說沒有,但是如果我能早到,五點半就有。

我說不行,就算了!餐館一面道歉,一面留了我電話,說如果有客人退訂,就通知我。

放下電話沒多久,餐館就打來,七點有位子了。

那天晚上我發現根本沒客滿,還有好幾個空桌呢!

後來再遇到餐館這麼說,我都留電話,說如果有了位子,就打電話回來。居然屢試不爽。

各位猜,為什麼?

因為那些比較熱門的餐館,常有臨時到的遠客或者熟客,他們如果發現來訂位的人似乎時間很有彈性,往往先把你往前一個時段放,而把黃金時段留給別人,也可以說是留給他自己。

要談判嗎?讓我先往前跨一步


討價還價乃至餐館訂位,都帶有談判的色彩。

什麼是談判?談判的原則是,第一,守住自己的底線,第二,獲得原先沒有的好處。

如果你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你能夠一開始就從你的底線談起嗎?這樣你不會贏,只會輸,頂多維持在底線。

所以談判一定要先跨過中線一大步。譬如你賣房子,心想要賣一百萬,但是你開價一百三,然後由對方殺價,一點一點減。減到一百零五,他買了,你比原先想的多賺了。對方也高興,他把你要的價錢從一百三殺到一百零五,得意極了。


壞話說在前面,好人作在後面


同樣的道理,政治上的談判也要往前站一步。

所以我們常見到,某國元首要出訪,行前先發表談話,說自己絕對堅守什麼原則。

你乍聽,會想:「天哪!你馬上要去人家那裡作客了,怎麼還講得那麼硬?搞不好,人家不邀請你了。」

其實他把狠話硬話說在前面就是要看看對方忍耐的程度。

更深一步想,他先撂下狠話硬話,其實也是為對方著想。可以說,他的狠話其實並不硬,而是有彈性的,只是他出發之前先把步子往前站一大步,到時候雙方碰面,見面三分情!再討價還價,各退一步。

有時候為了表示「雙方都在做事」,甚至有潛規則。

舉個例子,我買房子,請一位當律師的高中同學幫忙。他跟賣方的律師面對面,對方是個一百九十公分的大個子,我同學才一百六十公分,縮在椅子裡,更顯得小了。但是只見我同學伸手指著買賣合約上的條文,左邊叫對方改一改、右邊也堅持要改。大塊頭律師都乖乖照做。

簽完約,我對老同學豎大拇指,說你真棒,好神喲!你猜我同學怎麼說?他一笑:「老實跟你講,這些都是合約上設計好,讓買家爭的,也是賣家非讓不可的。」我說何必呢?他說:「才顯得買家的律師棒啊!你不是覺得我很神嗎?」


向前一大步,向後一小步


說到談判往前站一步的技巧,交朋友談戀愛也一樣啊!
今天你想看科幻片,但是你猜女朋友想看文藝片。你要怎麼問她?
你能問:「你要看什麼片子嗎?」女生說文藝片,你怎麼辦?要她退一步嗎?
但是如果你先往前站一大步,先講:「有個很棒的恐怖片耶,我們去看好不好?」

女生說不要。

你再說:「那麼還有個很棒的科幻片行不行?」

兩害相權取其輕,說不定她就要了,還心想:「幸虧你讓一步,否則就得去看恐怖片了。」

這種說話的方式就是往前先站一大步,再退回一小步的方法。結果,兩邊都高興。

自負是談判的弱點


談了這麼多,最後我要說,無論是日常買東西,討價還價,還是折衝樽俎的談判,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自以為了不起,千萬別被對方灌兩句迷湯,說您真內行,你就真裝起內行了!而且當對方開出價錢,你就算覺得便宜,也得裝裝嫌貴的樣子。因為你只要自以為了不起,就會鬆懈,也就會讓人有機可乘,到頭來吃大虧。

謹慎的態度,是尊重對方,也是尊重自己。是讓對方高興,也讓自己高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