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池沒有忘記〉
第一次去羅馬時才二十三歲,天真得可怕。酷熱的八月,陽光像熱油一樣倒下來。這座永恆的城市好像沒有樹蔭,卻到處都是古跡,隨便找一幢出來都比我老幾千歲。走在它們面前,覺得自己像隻朝生夕死的螻蟻。
羅馬競技場就在路的盡頭。寬闊的大道,是為了方便當年羅馬士兵凱旋時八駕馬車齊頭並進,這座城市的主題就是征服與朝代更替。我覺得頭很暈,在路邊販售地圖和明信片的小攤上買了一本小冊子,每頁都覆一層透明塑膠膜,將膜拿開是古跡現在殘舊的樣子,覆上就還原成當年的富麗堂皇。好像千年的時光,一開一闔,就過去了。
因為迷戀《羅馬假期》,一點都不怕俗氣,興沖沖去西班牙廣場朝聖。結果西班牙廣場正在進行維修,塔樓被廣告簾幕遮得難覓真容,臺階上當然坐著滿滿當當的遊客。即便如此也沒覺得有多少失望,又興致勃勃去看羅馬許願池。聽說要扔三枚硬幣進去,不厭其煩去便利店換硬幣。
店主是個年輕人,看著我熱切的樣子,告訴我說,最後一個願望一定要是重回羅馬,這樣就代表你的願望都能實現,你會回來還願。
我對著噴泉說:「讓他愛上我吧,讓他愛上我吧,我們一起重回羅馬。」
現在我回來了,依舊是一個人。M,我想,我們不應該在自己的願望裡牽涉進別人的意願,否則神明都不知如何決斷。
〈在時間的河上〉
十四世紀建造起來的拉穆古鎮曾是傳統香料貿易重鎮,蒙巴薩興起之後,這裡便衰落了,蒙巴薩的興盛使得拉穆的沉寂顯得更為無奈而漫長,但當潮水帶來的東西又被潮水帶走,將生命託付予海洋的拉穆人重新找到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第一晚下榻的謝拉別墅(Shela House)是幢白色的石頭建築,讓我想起愛琴海邊的小鎮。它與鄰近的海濱別墅(Beach House)、棕櫚別墅(Palm House)、花園別墅(Garden House)一起,屬於摩納哥公主卡洛琳。每家酒店都是獨立別墅,其中最大的海濱別墅可住十個人,最小的花園別墅可容納四人。每間別墅都有私人庭院與露臺,管家負責準備三餐。我要做的不過是躺在露臺的吊床內喝飲料、讀小說、看風景,或者找艘三桅帆船出海去。
高高的雕花四柱木床上鋪著白色亞麻床單,風扇緩緩轉動,和拉穆島上的所有房屋一樣,房間內沒有空調,隔著白色蚊帳,你可以看見印度洋藍灰色的海,與遠遠的一線島嶼輪廓。唯一的電器是天花板上的風扇。拉穆人為每只杯子製造木蓋,為牛奶罐編製串珠罩網,但他們對電視、電話之類毫無興趣。
M,你不在這裡,我只有獨自在陽臺上看天空,或者和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起看風景。天空是悠遠的藍顏色,有鑲著金邊的銀色雲朵。鳥群在白色的石頭房子間盤旋飛翔。
發現此刻的天空,和倫敦的、巴黎的、日內瓦的、佛羅倫斯的……都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樣了,這不一樣是從我心裡生出來的,它改變了我看待這個世界的面目,就如同改變了照亮這個世界的光線。
我們顧慮太多,要求太多,到最後繞了很遠的路回來,留在手心裡的,也還是最初的那一點感動。以為只要繾綣過一時,就能用這樣的心去愛一世。但是在這激流一樣的人世間,誰真的能夠?
我現在不會再覺得心痛,只有一種難言的悵惘。因為我更加懂得你,懂得了人世的不確定。
〈靠岸〉
一個星期後,終於在新加坡聖淘沙靠岸。我上岸的那天,麥特來送我,遞給我一只白色的大信封。
「謝謝你的番茄和陪伴。」他說,「現在,能笑一個了嗎?」
看著他認真的眼眸,我只是問:「那你,準備上岸嗎?」
「或許,下次吧。」
坐上酒店派來的車,我打開信封,裝的都是麥特拍的照片,裡面全是海洋:不同季節中,不同表情的海洋。而最後一張照片裡,我站在船頭,面前是火一般的落日。
曾經想要和M一起看遍全世界的海洋,但到頭來,不過是我形單影隻朝前走。看著車窗外逐漸靠近的塵世人煙,感到想哭、沒有眼淚的困乏無力。在海上漂了太久,沉默了太久,已經想不出,再開口時那第一句
話,應該要怎樣講。
車駛入聖淘沙島,天色還沒有全亮,茂盛的熱帶植物在半明半昧的天色裡看來,滿目蔥蘢。好像已有數個世紀不曾看見這麼多綠色。收音機的音樂夾雜在冷氣的聲音裡,很安靜。第一線晨光打在手上,如火焰般濃烈,卻是涼的。
M,你已在我們並肩同行的旅程裡先一步抵達終點,上岸前行。而我獨自留在水天蒼茫處,兩袖孤寒,不知所以,只能等下一次潮汐更改,帶我駛往另一個方向。
但你是否明白,不爭奪,並不是不在乎,只是性格使然。觀棋不語,更何況是註定要曲終人散時的一局枯棋。那些在舌尖醞釀良久卻沒有說出來的言語,默默咽進肚去。不知某一天氣急攻心,會不會悉數翻湧而出。
嘔心瀝血,確也是感情的一種。
〈下一站,是哪裡〉
我從蒙古回來的那個週末,M搬了出去。
他搬走的那個晚上,我獨自在陽臺坐到半夜。原來是月半了,天空一輪圓月。這光,配玻璃水晶心肝最合適。應該找一間院子,香茶、蟲鳴、醉花陰。你看,我們總是太多的感慨,太多的遺憾,卻不知道今朝的笑,才最珍貴。
到書房,找出毛筆,磨墨,臨一頁字帖。不知不覺窗外天色微明。
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的,迷濛間聽見廣播裡說,有大霧,那種秋天的大霧。機場的航班取消,高速公路暫時關閉,碼頭封鎖航道……甚至在市中心,能見度也只在十至二十公尺之間。然後又彷彿聽見雨聲。等我醒來,發現太陽已經出來了,霧散得只剩一點。老樣子,洗澡、喝茶。沒有什麼胃口,所以只是坐著喝茶。
M搬出去以後,才發現這間公寓比想像中空曠得多。
我又開始時常失眠,睜著眼睛躺在沉沉夜色中,只有客廳的冰箱偶爾發出聲響。我開始想一些自己都覺得奇怪的問題,比如:究竟是誰最先想到要在冰箱裡裝一盞燈?
當你在午夜穿越黑暗打開冰箱門的時候,暖黃燈光與微涼的冷氣一同流淌,彷彿打開一個魔幻新世界。那道光,就像是無論多晚,回去的時候總有人在為你等門。這真是工業設計史上最精妙最溫情的設計之一。現在賣冰箱,常常會以低雜訊低耗能為賣點大力宣傳,但其實,我卻並不介意冰箱製冷時發出的雜訊,那嗡嗡聲,時常給我無限安慰。
夜半聽見,彷彿還有個人沒有睡,在默默為你守候。而你放進冰箱的東西,它都會為你妥善保管。這就是冰箱,內心寒冷,實際上又極其溫情脈脈。
記得看過吉本芭娜娜的小說《廚房》,裡面的女孩孤身一人生活,夜裡睡到廚房,聽著冰箱的聲音入睡。這樣說來,我有時候確實是滿寂寞的。但在這節奏愈來愈快的世界上,從不會覺得寂寞的人大概真的存在的。
曾有人在我低落的時候勸慰我說:所有的人生苦難都會轉變成人生財富。若事實誠如他所說的那樣遵循著物極必反的套路,那生活裡所有的寂寞最終會不會都轉化為愛?我們如果因為寂寞,而學會了與身邊的世界培養出一段段健康樂觀的感情,也是無比幸運的事吧。
第一次去羅馬時才二十三歲,天真得可怕。酷熱的八月,陽光像熱油一樣倒下來。這座永恆的城市好像沒有樹蔭,卻到處都是古跡,隨便找一幢出來都比我老幾千歲。走在它們面前,覺得自己像隻朝生夕死的螻蟻。
羅馬競技場就在路的盡頭。寬闊的大道,是為了方便當年羅馬士兵凱旋時八駕馬車齊頭並進,這座城市的主題就是征服與朝代更替。我覺得頭很暈,在路邊販售地圖和明信片的小攤上買了一本小冊子,每頁都覆一層透明塑膠膜,將膜拿開是古跡現在殘舊的樣子,覆上就還原成當年的富麗堂皇。好像千年的時光,一開一闔,就過去了。
因為迷戀《羅馬假期》,一點都不怕俗氣,興沖沖去西班牙廣場朝聖。結果西班牙廣場正在進行維修,塔樓被廣告簾幕遮得難覓真容,臺階上當然坐著滿滿當當的遊客。即便如此也沒覺得有多少失望,又興致勃勃去看羅馬許願池。聽說要扔三枚硬幣進去,不厭其煩去便利店換硬幣。
店主是個年輕人,看著我熱切的樣子,告訴我說,最後一個願望一定要是重回羅馬,這樣就代表你的願望都能實現,你會回來還願。
我對著噴泉說:「讓他愛上我吧,讓他愛上我吧,我們一起重回羅馬。」
現在我回來了,依舊是一個人。M,我想,我們不應該在自己的願望裡牽涉進別人的意願,否則神明都不知如何決斷。
〈在時間的河上〉
十四世紀建造起來的拉穆古鎮曾是傳統香料貿易重鎮,蒙巴薩興起之後,這裡便衰落了,蒙巴薩的興盛使得拉穆的沉寂顯得更為無奈而漫長,但當潮水帶來的東西又被潮水帶走,將生命託付予海洋的拉穆人重新找到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第一晚下榻的謝拉別墅(Shela House)是幢白色的石頭建築,讓我想起愛琴海邊的小鎮。它與鄰近的海濱別墅(Beach House)、棕櫚別墅(Palm House)、花園別墅(Garden House)一起,屬於摩納哥公主卡洛琳。每家酒店都是獨立別墅,其中最大的海濱別墅可住十個人,最小的花園別墅可容納四人。每間別墅都有私人庭院與露臺,管家負責準備三餐。我要做的不過是躺在露臺的吊床內喝飲料、讀小說、看風景,或者找艘三桅帆船出海去。
高高的雕花四柱木床上鋪著白色亞麻床單,風扇緩緩轉動,和拉穆島上的所有房屋一樣,房間內沒有空調,隔著白色蚊帳,你可以看見印度洋藍灰色的海,與遠遠的一線島嶼輪廓。唯一的電器是天花板上的風扇。拉穆人為每只杯子製造木蓋,為牛奶罐編製串珠罩網,但他們對電視、電話之類毫無興趣。
M,你不在這裡,我只有獨自在陽臺上看天空,或者和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起看風景。天空是悠遠的藍顏色,有鑲著金邊的銀色雲朵。鳥群在白色的石頭房子間盤旋飛翔。
發現此刻的天空,和倫敦的、巴黎的、日內瓦的、佛羅倫斯的……都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樣了,這不一樣是從我心裡生出來的,它改變了我看待這個世界的面目,就如同改變了照亮這個世界的光線。
我們顧慮太多,要求太多,到最後繞了很遠的路回來,留在手心裡的,也還是最初的那一點感動。以為只要繾綣過一時,就能用這樣的心去愛一世。但是在這激流一樣的人世間,誰真的能夠?
我現在不會再覺得心痛,只有一種難言的悵惘。因為我更加懂得你,懂得了人世的不確定。
〈靠岸〉
一個星期後,終於在新加坡聖淘沙靠岸。我上岸的那天,麥特來送我,遞給我一只白色的大信封。
「謝謝你的番茄和陪伴。」他說,「現在,能笑一個了嗎?」
看著他認真的眼眸,我只是問:「那你,準備上岸嗎?」
「或許,下次吧。」
坐上酒店派來的車,我打開信封,裝的都是麥特拍的照片,裡面全是海洋:不同季節中,不同表情的海洋。而最後一張照片裡,我站在船頭,面前是火一般的落日。
曾經想要和M一起看遍全世界的海洋,但到頭來,不過是我形單影隻朝前走。看著車窗外逐漸靠近的塵世人煙,感到想哭、沒有眼淚的困乏無力。在海上漂了太久,沉默了太久,已經想不出,再開口時那第一句
話,應該要怎樣講。
車駛入聖淘沙島,天色還沒有全亮,茂盛的熱帶植物在半明半昧的天色裡看來,滿目蔥蘢。好像已有數個世紀不曾看見這麼多綠色。收音機的音樂夾雜在冷氣的聲音裡,很安靜。第一線晨光打在手上,如火焰般濃烈,卻是涼的。
M,你已在我們並肩同行的旅程裡先一步抵達終點,上岸前行。而我獨自留在水天蒼茫處,兩袖孤寒,不知所以,只能等下一次潮汐更改,帶我駛往另一個方向。
但你是否明白,不爭奪,並不是不在乎,只是性格使然。觀棋不語,更何況是註定要曲終人散時的一局枯棋。那些在舌尖醞釀良久卻沒有說出來的言語,默默咽進肚去。不知某一天氣急攻心,會不會悉數翻湧而出。
嘔心瀝血,確也是感情的一種。
〈下一站,是哪裡〉
我從蒙古回來的那個週末,M搬了出去。
他搬走的那個晚上,我獨自在陽臺坐到半夜。原來是月半了,天空一輪圓月。這光,配玻璃水晶心肝最合適。應該找一間院子,香茶、蟲鳴、醉花陰。你看,我們總是太多的感慨,太多的遺憾,卻不知道今朝的笑,才最珍貴。
到書房,找出毛筆,磨墨,臨一頁字帖。不知不覺窗外天色微明。
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的,迷濛間聽見廣播裡說,有大霧,那種秋天的大霧。機場的航班取消,高速公路暫時關閉,碼頭封鎖航道……甚至在市中心,能見度也只在十至二十公尺之間。然後又彷彿聽見雨聲。等我醒來,發現太陽已經出來了,霧散得只剩一點。老樣子,洗澡、喝茶。沒有什麼胃口,所以只是坐著喝茶。
M搬出去以後,才發現這間公寓比想像中空曠得多。
我又開始時常失眠,睜著眼睛躺在沉沉夜色中,只有客廳的冰箱偶爾發出聲響。我開始想一些自己都覺得奇怪的問題,比如:究竟是誰最先想到要在冰箱裡裝一盞燈?
當你在午夜穿越黑暗打開冰箱門的時候,暖黃燈光與微涼的冷氣一同流淌,彷彿打開一個魔幻新世界。那道光,就像是無論多晚,回去的時候總有人在為你等門。這真是工業設計史上最精妙最溫情的設計之一。現在賣冰箱,常常會以低雜訊低耗能為賣點大力宣傳,但其實,我卻並不介意冰箱製冷時發出的雜訊,那嗡嗡聲,時常給我無限安慰。
夜半聽見,彷彿還有個人沒有睡,在默默為你守候。而你放進冰箱的東西,它都會為你妥善保管。這就是冰箱,內心寒冷,實際上又極其溫情脈脈。
記得看過吉本芭娜娜的小說《廚房》,裡面的女孩孤身一人生活,夜裡睡到廚房,聽著冰箱的聲音入睡。這樣說來,我有時候確實是滿寂寞的。但在這節奏愈來愈快的世界上,從不會覺得寂寞的人大概真的存在的。
曾有人在我低落的時候勸慰我說:所有的人生苦難都會轉變成人生財富。若事實誠如他所說的那樣遵循著物極必反的套路,那生活裡所有的寂寞最終會不會都轉化為愛?我們如果因為寂寞,而學會了與身邊的世界培養出一段段健康樂觀的感情,也是無比幸運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