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族
五十六號貓巷
※司馬大宅
照片中這兩隻盯著拍攝人族的小貓,和很多街貓一樣,出生時辰不詳,牠們如同這城市最強悍堅忍的雀榕,一陣風、某隻鳥的經過,種子一樣的飄落,兀自生長(兀自的意思是,有時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覓食、有時是一去不回被車撞死或人族的各種傷害包括自以為好心的抓送去「動物之家」,不知「動物之家」並不如其名是個衣食無憂可以終老的快樂農場,通常無人認養七至十天便處死)。
這兩隻小貓飄落在我同里的近鄰別墅區的司馬中原的大宅院中。司馬先生愛好天然,像飼鳥一樣餵食路過他庭院的街貓,很快的,牠們生養至十數隻。○六年夏天,四隻母貓同時生產,貓科通常一胎四隻,這十六隻奶貓未睜眼就同時得了貓瘟,一星期內陸續全數死在司馬家後院。司馬先生心臟再強也受不了,求助於我們。
那年夏天的颱風天前,我們和KT&LEAF這對動保圈的傳奇神鵰俠侶花了幾個晚上捕捉到貓咪們(Trap),帶去動物醫院結紮(Neuter),公貓以剪左耳尖、母貓右耳尖為記,再放回原處(Return),即所謂的TNR,是國外進步城市對待流浪街貓最有效也最文明人道的方式。
當然永遠會有漏網之魚(生命自會找尋出路),總有那機警謹慎從不露行蹤的母貓,哪怕方圓一公里的公貓們都被我們結紮盡,她仍可時候到了大肚子,我們的吳醫生說:「她們好像會無性生殖耶。」
※灰白白
這兩隻漏網小貓,左邊的叫灰白白,右邊叫白嘴巴,都曾在離開司馬家庭院、尋找並捍衛自己的領域地盤時短暫當過一陣子貓老大。先說灰白白,灰白白的地盤在離司馬家不遠的別墅區邊緣的某三四戶人家後院雨棚牆頭,牠在我們還未發現已長成該結紮時就一連討了兩房老婆──時間軸倒轉,或該說,我們是因發現牠兩房老婆的生養,從小貓花色長相才驚覺「哎呀灰白白當爸爸了!」
灰白白的兩房老婆是漏網的姊妹倆,膽小無影到要不是密集的生產,我們根本不知她們的存在。
姊妹倆是黑玳瑁,黑夜裡看就是隻黑貓,有光之所在呈現的是炭黑中隱隱的黃或橘,似琥珀似掐金絲工藝,但連愛貓人也通常覺得她們很醜或被橫生閃電的斑紋給破相了,所以認養率超低,難怪有一陣子KT「台灣認養地圖」的網頁會跑馬燈一樣老跑著一圈字句「黑玳瑁是好貓、黑玳瑁是好貓……」洗腦作用。
確實,我曾有機會與不只一隻黑玳瑁共處過,她們一律是母貓,都安靜甜美聰明得不得了,總讓我想起葛林《人性的因素》裡男主角娶的那名南非黑膚女子。
※震震
黑玳瑁之一於去年五月十二那天在隔巷五十六號鄰居的鞋箱剛產下第一隻,一小團模糊血肉嚇壞了正要穿鞋出門的租房女生,天文應房東求助趕去,邊肩夾手機聽吳醫生指導便幫小貓處理臍帶、清理胎衣血污──就是這小貓、長得與灰白白一模一樣(孩子真不能偷生哪),那日下午發生川震,便取名叫「震震」,震震三個月後被一竹科工程師認養,幸福快樂(你看,竹科工程師並非都是偷拍內褲狂或虐貓人)。
至於震震媽,以產房門號五十六得名,就叫五十六,五十六忍耐一天之後,又回同樣地點生完三隻小貓,我們猜,這地點是五十六打探了一兩個月再理想不過的產房,我們等她產完,便誘捕到她(恕我不打算描述誘捕的方式過程及細節,因擔心讀文章的不見得個個是愛動物人或正常人),連她帶四小貓到「認養地圖」辦公室LEAF特別布置的專區做月子,直至幼貓可斷奶獨立,便將五十六結紮放回她原地盤,小貓們全數存活,健康可愛順利被認養(咦,包括一隻復刻媽媽的小黑玳瑁)。
※陳玳瑁
稍晚於五十六幾天,別墅邊間陳家前來抱怨他們家後院原是車庫的倉庫有小貓哭聲,我們立即前往(若不,通常鄰居的反應是:那就塑膠袋裝一裝晚上丟垃圾車囉),這也才發現還有一隻黑玳瑁,這玳瑁以房東姓,我們叫她陳玳瑁,陳玳瑁棘手許多,因她將小貓們東個西個藏得很好,只聞其聲,我們只好說服房主陳媽媽,讓我們持續穩定的餵食,等牠們大些熟些再抓去TNR或認養。
那個夏天颱風特多,每晚我和天文去餵陳玳瑁一家都不管穿戴雨具仍混身濕透,貓沒被感動房主卻被我們打動,不再催促不再抱怨,還交了一把大門鑰匙給我們,偶爾也會向我們通報他們白天隔窗看到的小貓隻數、花色。也就是在這兩個月,我們發現灰白白也住在這車庫,牠每每遠遠觀察我們,等我們放完貓食、換乾淨飲水、清理、離開,陳玳瑁母子從四面八方跳下用餐(有一隻最膽小的,永遠不下來,倒懸個小三角尖臉偷看我們、蝙蝠俠一樣),總等母子吃完灰白白才最後一個吃,是隻一點都不父權的好爸爸好老公。
暑假結束(這回拖得有些久,因為我們每每不忍打擾牠們這美好的天倫圖,總互望一眼「還是下星期吧。」),灰白白和陳玳瑁抓去結紮放回,小貓們經LEAF神奇調教都親人都被認養。灰白白自在了半年(不須為求偶搏命打鬥),農曆年的鞭炮聲中再不見了。
※白嘴巴
除了日常的艱險(大多數來自人族的惡意或無知),我們最替牠們擔心的兩種劫難,一是超級強颱,二是農曆年的鞭炮陣,每在那來臨的前夕,我總忍不住對眼前靜靜用餐的貓咪們叮囑:「保重啊,好好活,我們明天見。」因為通常總有幾隻膽小驚恐或運氣不佳的貓咪再也不見。
至於照片右邊灰白白的兄弟白嘴巴呢?白嘴巴跑得遠多了,牠橫越兩大塊新舊社區,到山坡的電梯公寓住宅區當貓老大,嚇壞了一群和平相處被我們結紮的單身漢俱樂部,俱樂部成員中一隻因幼時被其母丟窩而天天大聲哭喊以得名的「烏鴉鴉」最敏感,總是好好的突然望空一嗅,半秒內爬上最近的一株樹上做無尾熊狀,我們無奈歎氣:「白嘴巴來了。」
數分鐘後,白嘴巴果然遠遠那頭緩步前來,白嘴巴個頭不大,街貓再年輕健康也不致皮毛豐美壯碩,我們完全看不出白嘴巴有何雄壯威武到單身漢們聞風喪膽,聞風,是了,大概是尚未結紮的男子漢氣味吧,所以為了公平故,我們還是決定抓白嘴巴去結紮。
※橘gay gay
放回後的白嘴巴,曾不見蹤影一段時日,這正常,因牠得重新估量這地盤的安全性。春天過了,我們家不遠的車底下新出現一對成年黃貓(我們通常在車底餵食,防雨、防狗),兩隻貓要好到不行,同進同出同食,從未有任何爭食張力,我們用手電筒觀察,橘白貓竟然是白嘴巴!牠變得好乾淨,好斯文,一點都不man,那、那隻黃貓呢?竟是一隻沒結紮過的橘虎斑公貓,我們很為白嘴巴有個好友高興,但也奇怪這隻公貓怎從不遠遊(哪怕是遙遠風中一絲絲母貓的發情訊息),因此給始終未命名的大橘貓取名「橘gay gay」。
最終,還是把橘gay gay抓去結紮,手術和術後住院的那五天,白嘴巴也不畏我們家犬五隻貓十七隻的跑到我們家門前聲聲呼喚,那內容任誰都聽得懂:「我的橘gay gay呢?」因為屋裡每一個不忍的人族開門出去對牠說的話都相同:「再五天(或後天、明天)就回來啦,放心。」
如今,白嘴巴和橘gay gay仍是雙人芭蕾舞姿迎人,是我最覺愉快的一個餵食點,偶爾冬日出太陽的日子,我會看到牠們二人緊偎一起沉睡在人家的陽台、洗衣機或牆柱上,最美麗的風景。
※人族的見證
何以要在人的故事、受損傷受侮辱的人的故事都來不及說的時候,這樣鉅細靡遺的寫街貓的故事,甚至為牠們畫家族樹呢?……我想,可能是極簡單的一個心情:我不願意、我不相信,牠們的來此世此城一場,是無意義、如草芥如垃圾的(他們眾口一致告訴我:不然就塑膠袋裝裝丟垃圾車,他們說的是一窩窩你在動物紀錄片中會讓人驚歎「好可愛唷!」才要睜眼看世界的奶貓)、是老天的無聊惡戲……,我要以筆見證,我目睹過牠們,認真的在這人族占盡資源的城市艱難生存的模樣,牠們或精采或平凡,或逍遙或百無聊賴,或潦倒落魄,我都看到了,跟我們人族一樣,沒有一隻是可被取代、該被抹銷的。
我很幸運,在有各式各樣精采的人族朋友之外,還有同樣不少更值一說的街貓朋友,儘管城市生活使得牠們通常生命極短暫,前一晚牠還跟著我腳畔送到下一個餵食點,第二天就聽清晨掃街的清潔隊員說牠被車撞死了。我的心臟,因此變得比旁人堅硬剛強,也比誰的都易碎。
但,這已無法選擇。○八年三月,我曾應誠品《好讀》約稿寫動物文章,我自訂題目叫〈貓吾貓以及(無)人之貓〉,文末,我白紙黑字立誓過,只要街頭還有一隻流浪貓,我就絕不再寫一字家中快樂幸福的貓故事(儘管牠們沒有一隻不是這裡那裡撿回來的)。我這並不算食言吧,因為我想一則一則寫一本我的街貓朋友的故事,這也許是年輕的好友KT做了幾年的以攝影記錄下牠們存在一場的相同心情吧?
天文會接續寫另一本街貓故事,但她已鄭重告訴我,她絕不寫病痛傷逝,她要每一個生到她國裡的眾生,都要從七寶池的蓮花裡出生,蓮花大如車輪,微妙香潔……,其實,她早已說到做到。
通常街貓死去,皆被路人或清潔隊員丟垃圾車,天文總在聞訊的第一時間,接回牠,清理牠(我猜),擺平牠的拗折(我猜),重新擺好乖貓咪沉睡的模樣(我猜),用平日收妥的包裝紙緞帶,裝成最美麗的禮物。我猜,是因為整個過程通常我都逃得遠遠的。女兒盟盟說:「我主人的副業是納棺師。」而後送至動物醫院,花費千元不等,動物醫院會再送動檢所火化。
天文一直以這種方式證明,牠們不是垃圾,牠們都是跟我們一樣認真過活的、生命。
◎人族
他們倆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三紀錄片中的《文學朱家》開始拍攝工作已大半年,劇組頻頻向我們索討家庭相片,更好有我們幼時父母懷抱我們的老照片,因父親走了二十一年,母親兩年,「傳主」的影音素材實在太缺乏了。
其實何須找,我憑記憶就知是搜羅不到他們想要的那天倫照片,因為老相簿中半世紀前的黑白照片裡,全是母親抱著貓或狗,一旁次第蹲坐著也抱著貓或狗的三歲一歲的天文和我。
早說過,這一世我來這家時,家庭成員就不是只有父親母親和姊姊天文,而是還有比我早加入他們的貓大哥狗大姊在。
媽媽總是連買個菜也可以帶隻小孤兒狗回家
母親愛狗,她剛滿二十歲偷偷離家奔赴父親之際,最捨不得是家裡的德國狼犬莎莎。
所以並沒有一張別人家都有的母親抱幼孩兒的老照片,我這麼告訴劇組,連萬分之一的幽微哀怨都沒有,只是感到要他人了解並接受這事實有一點為難。
父親愛貓,不少他的受訪照中膝上總有酣睡的貓,多年前訪問過他的曹又方還描述過他在訪談中惟恐打擾到沈睡中的貓的如何小心翼翼變換久坐的姿勢。
(我後來也發覺喜歡狗的人、狗人,較開朗、陽光、自我較大、喜歡狗狗的叫得來、極致就是政治人物的大多喜歡狗,好似肯聽命的群眾;貓人大多是藝術創作的人,本身不比貓兒不孤僻,喜歡觀察並欣賞那完整獨立叫也叫不來的野性生命。)
因此媽媽總是連買個菜也可以帶隻市場裡討生活的小孤兒狗回家,爸爸也總有同事友人這隻那隻的小貓塞來(唉,還沒給貓絕育的年代,簡直不知該說是幸福還是悲慘?)那也別說我們姊妹仨了,更是理直氣壯不時放學路上拾隻小狗小貓回。
當時的他們倆,年紀小過我現在最要好的年輕友人
我曾在一篇〈最好的時光〉寫過,那時人們普遍貧窮,卻不怎麼計較牠們的存在,總會留一口飯、一口水、一條活路給無家的牠們。
當時的他們倆,年紀小過我現在最要好的年輕友人,他們以微薄的薪水和稿費,養三個小孩,一堆貓狗,更大堆的單身友人,從不見憂色。(多年後,我聽老一輩的叔叔伯伯們和與我們同輩的友人常說,那時週末去朱家打牙祭是貧窮年代上不起館子的最大樂事。)
到現在,我仍然想不清楚,到底年輕的他們倆是把那些還沒成家的友人和對文學抱著誠摯崇高夢想的年輕學生,也當成流浪貓狗嗎(喂!),或是把浪貓浪狗們也當成友人,二十四小時不歇的永遠敞開門歡迎光臨。
那時我們住的內湖眷村,客廳連餐廳只四坪不到吧,陽春的沙發通常是狗狗眠床,客人來了,瘦的、不怕狗的,就打商量與牠們擠出個小小一席之地;有那怕狗的、個子大的叔叔伯伯,我們只得暫時請狗狗下座,我記得那時他們常爭論到面紅耳赤(現代詩論戰?),洛夫叔叔突然說「這阿狼長得好,笑嘻嘻的」,殊不知坐他前頭三不五時握手的阿狼,是向他討位子(和位子挖了個洞藏了老骨頭),後來我們把有同樣笑臉的阿狼之子送給了洛夫叔叔家,他為小狗命名為「奴奴」。
我不願意將感情虛擲給不值的人
瘂弦叔叔在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的那三年,橋橋阿姨想念他時就來我們家探看一隻名叫包包的狗,橋橋阿姨說包包那對雙眼皮甚深的自來笑眼「跟王慶麟一模一樣。」
顯然的,我們姊妹仨都無法也沒能夠承繼他們的這種不計後果不求回報不設防不設限的熱情慷慨,姊姊天文妹妹天衣各有不同的理由,我只負責說明自己,也許我沒有宗教信仰,無法像他們倆和祂一樣「讓陽光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惡人」,我不願意將感情虛擲給不值的人,我在意且計較並勤於分辨好人壞人惡人義人,深以為若對「壞人」一視同仁,那要拿什麼去對待「好人」呢?
因此我們變得日益孤僻,加上同屋的謝氏父子都亞斯伯格星人,樂得一個人都不理,往來的友人比我們的邦交國數目還少,有時我和天文會感嘆(通常是又在文中寫了險刻寡恩的話)「哇,我們把祖產都花光了。」說的祖產是他們那寬厚待人所積累的他人對我們的善意溫暖和容忍。
我們真成了十足的不肖子孫,子不似父之謂的「不肖」。
至於那「祖產」,從小父母說不止一次「妳們將來的嫁妝就是唸書,能唸到什麼地步我們都會想辦法。」這觀念是上一個世紀初山東農民的我爺爺對姑姑們說過的。(沒嫁妝?哎,這我們望望藏著阿狼寶藏的破沙發和家徒四壁,倒也看得出來。)
不知他們倆今天還活著的話,會如何看待我們?
大約十年前吧,我們正在里內如火如荼的做街貓TNR,後山坡的社區林X大道,一對剛被我們結紮的三花姊妹好親人,常常躺臥在社區開放空間的花壇、人行步道上,討居民喜也討一些居民說不出理由的嫌,便有住委會副主委女士,長相聲音和珠光寶氣的打扮酷似我們那前前總統夫人,不顧我們幾番溝通說明(我們是本市「街貓TNR計劃」的示範里,姊妹已結紮剪耳、除蚤、打狂犬病疫苗、志工乾淨餵食⋯⋯),執意下令社區警衛抓了她們,裝箱、封死,幸虧有另外熟識我們在做TNR的傑克警衛緊急通知,我們在他們要處置姊妹貓的前一刻搶下,先帶回家。
當晚,和天文赴一個老友預訂的餐聚,沒想到席上有老友結識的新友人帶著一干女弟子前來,新人是美食界師父,女弟子們跟隨他這幾年吃遍國內外美食,那晚,他們正津津樂道即將前往的西班牙或法國的哪一家米其林三星。我和天文心底掛著搶救下、命運未卜的姊妹貓,恍神著至格格不入,些許恍神的還有美食師父,他自信的飲讌談笑之間,一定大惑不解為何一切如常卻收服不了我們。
如今的姊妹貓,是我們家最穩定不怕生的「公關貓」,任何生人來都不跑,還會寒暄社交,只是太胖了,是她們當街貓時被喜愛的社區居民國中生割愛餵了太多鹽酥雞所致,天文有一篇寫她們的〈從蘿莉塔變成小甜甜布蘭妮〉為證。
至於我們呢,依然過著那「不知他們倆今天還活著的話,會如何看待我們?」的生活。
貓志工天文
「好妹妹,不分離,在天上,鳥一比,在地上,保護你,你要往東,我不往西……」
這首簡單的兒歌,是我父親當年教才一歲半就當姊姊了的天文嬰兒唱的,我猜,那是49年隨軍隻身來台的父親滿滿的心情投射吧,因排行老么的他原有八個哥哥姊姊,卻四十年再不得見。
但,我和姊姊說到做到,如同那首兒歌,我們從未分離,共居一屋,除了她出國或我出國。她未婚,我結婚生子仍賴住在家裡,我們是世上最好的朋友,天文說我是她的諍友,總直言無諱到讓她有時難以消受,她也叫我快遞小弟,因為不常出門的她,所有繳費、購物、修理小物件、郵寄……都委我辦理;我也不客氣,把她當秘書,有時訪談或編輯需某資料或老照片,我只消一通電話,晚上回家她立即奉上。
我們共享彼此人生和生活所有的大小悲歡,直至二○一一年間。
先說說之前天文的生活,我們倆是受過台北市政府動保處訓練並領有志工證的志工,我是XX里一號,她二號,在其他三四五六號志工被找出並組織起來前,我們擔起這幅員廣大的淺山區里的所有街貓事務,從風雨無阻每日定點餵食、捕捉絕育、醫療、與居民溝通(參加一場場我偷偷稱之為暴民大會的住委會和里民大會)、到有時橫向支援其他發展還不成熟的里的動保事務……,凡此種種,無非希望還在試行中的「街貓TNR捕捉絕育回置計畫」能成功,並及早擴及整個台北市、其他五都,翻轉現行捕捉撲殺的流浪動物政策。
兩行字就可說完的工作,完全佔去我們的所有時間,我向來行事大寫意,還可殘餘一丁點時間兼顧其他,工筆性格的天文,常常自言得「小跑步」才得做完這些每日例行的工作。
幾近停筆而其實處在創作黃金盛年的天文,每天只得擠出傍晚兩小時,到捷運站對面的小七臨窗買杯熱拿鐵,攤開筆記本,而其實那正是我回家的時刻,幾次我路過見她困乏極的伏案或扶額瞌睡著,我總臨窗拍個一兩張,晚上回家警告她,在這人人有手機皆狗仔的年代,凡事小心些好,免得哪日上八卦新聞「資深女作家恍神睡倒超商如街友」。
貓雷達超強的天文,很快發現她日日前往小七的依山違建區內有貓況不佳的貓群,她遂每日帶著貓糧罐頭水道具餵食(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掌握牠們的行蹤並做TNR),牠們,是一隻生養眾多精疲力竭的瘦弱貓媽媽和三五隻大小不一、大約是之前數胎留下的倖存貓,食物來源大約是路邊機車行員工吃剩的便當。
天文在餵食期間,曾路遇一位同為我們里民的自然寫作作家,興奮的表示他已觀察此貓群兩年,熱烈的敘述這貓媽媽歷年生的貓仔是如何的遭車禍、狗咬、營養不良、病死,但不建議天文介入做絕育,因為那就「不自然」了。
但這已是一個人族嚴重介入、甚至占盡一切資源的不再自然的現實了不是嗎?既然介入了,就好好介入吧。
天文為了避免那些終將注定餓死病死車禍死的小生命徒然來世一場,依然按著TNR的SOP進行,每天傍晚大包小包比她筆記本和書重多了的餵貓道具前往,她說經訪談周邊鄰居,才知道靠山的空屋處有更多的貓群,而且都是奶貓,所以,還有其他生育盛年的母貓!整個的得與時間賽跑了。
天文偶爾會跟我說那些小貓小金、小賓士會如何在她蹲著餵食時把她當樹爬的一隻蹲頭頂一隻蹲肩膀,還有屋頂那家子的XX、XX、XX……
天文總說說就煞車,知道我沒想聽、沒想知道、沒想記得,這可能大異於別人以為我們的「愛貓成痴」,我們做這些哪是愛不愛的問題、而完全是出於不忍之心,所以越少牽掛越好,知道了看到了,就是一場懸念情緣,我以為,我在里內照護的四十幾隻街貓、家中的近二十隻貓,我的心臟已無法負荷。
所以,山邊的貓完全由天文一人獨擔獨撐,我再不肯與她分憂解勞,只見偶爾她自言自語「小金兩天不吃飯不知怎麼了」「白婆婆在屋頂掛著口水都不下來吃,可能是口炎,都抓不到怎麼辦?」乃至偶爾背過身去抹淚。
此期間,我對問候天文近況的友人說「我彷彿見她一步一步走向無光之所在。」是的,颱風天,我好怕她那餵貓點會有土石流(那裡一下大雨就立即匯成小溪流);風雨無人的黑夜,我好怕專心蹲在那餵貓失了警戒的天文碰到變態歹人;超過時間太久又打手機沒接時,我已腦補她遇不測的各種畫面而只好狂奔下山到十分鐘腳程的那山邊。
儘管如此,我仍自保的不願捲入她的獨立照顧那十六七隻貓。
這樣兩三年,她獨力抓了幾隻母貓去絕育(說獨力是,天知道要拎那好重的誘捕籠走十分鐘上下坡是什麼意思,而且一隻聰明的母貓可能要費上幾個晚上的工),但其他小母貓成長的速度不等人,天文簡直陷入海克利斯的十二項苦役般的沒完沒了,我每天見她黃昏整裝出門(終年穿雨鞋、如小叮噹有口袋的圍裙,圍裙裡放各式的藥膏藥水膠囊、荒野女神醫的可視牠們狀況隨時投藥),我既心虛、也更堅定心智不隨她去,自我解釋誰叫她的心臟比我要強。
終於,我沒做到嬰兒時父親期許我們的「不分離」。
我們如此「分離」了數年,二○一五年初,天文終於遇到住民永慧,永慧小我們一世代,長得高大健美、好似我那金牛座的妹妹的地母性格,惟她在愛買工作,早出晚歸,下班盤點結帳完回家,只能有時間餵餵附近的街貓而無暇做抓紮工作,她比那位自然寫作家要真正清楚多了貓群們的家族樹和流變,窄小的家中也收有數隻殘廢的浪貓和浪犬,她和天文一拍即合,兩人合作抓紮街貓,終在二○一六年初一隻沒少的全數紮完。
永慧非常獨立,分工運送貓去動物醫院時,可以身揹一只貓袋、摩托車前兩個貓籠,她有時聽我和天文討論有些討厭動物的鄰居的惡言惡行日後該如何應對時,她說「我都站在巷口、三七步,大嗓門宣告,監視器都拍到是誰下毒的,以後這裡的貓狗有個三長兩短,我斷你腳筋!」見我和天文面露些微訝異,她說「我比你們大隻我可以這樣做」從此那裡倒也平靜無事。
我說服天文,該區既紮了也有永慧照護,可挪出時間做些別的(如她自二○一二年著手的貓書也許能影響更多流浪動物的生命處境吧),天文咬牙做到了,我知道那多難,心中不時的那幅鮮活的畫面:視她如大樹的小金、待醫療卻死不下屋頂吃藥的白婆婆……,都是活生生、與一己生命已經交纏如藤如樹根、再無法分割的了。
如今那些貓群呢?
我每隔一兩天一定看永慧的臉書,看她正照顧的一窩接一窩餵奶中的小奶貓、救援車禍、受傷的街貓(這完全靠她櫃姐的薪水!),我總轉告知天文,永慧有餘力做這些,代表那些貓群一定很好很穩定,不必掛心。
而我,試著撿起那首兒歌「好妹妹,不分離,在天上,鳥一比,在地上,保護你……」,在我們姊妹步往暮年之際,我重新努力著。
五十六號貓巷
※司馬大宅
照片中這兩隻盯著拍攝人族的小貓,和很多街貓一樣,出生時辰不詳,牠們如同這城市最強悍堅忍的雀榕,一陣風、某隻鳥的經過,種子一樣的飄落,兀自生長(兀自的意思是,有時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覓食、有時是一去不回被車撞死或人族的各種傷害包括自以為好心的抓送去「動物之家」,不知「動物之家」並不如其名是個衣食無憂可以終老的快樂農場,通常無人認養七至十天便處死)。
這兩隻小貓飄落在我同里的近鄰別墅區的司馬中原的大宅院中。司馬先生愛好天然,像飼鳥一樣餵食路過他庭院的街貓,很快的,牠們生養至十數隻。○六年夏天,四隻母貓同時生產,貓科通常一胎四隻,這十六隻奶貓未睜眼就同時得了貓瘟,一星期內陸續全數死在司馬家後院。司馬先生心臟再強也受不了,求助於我們。
那年夏天的颱風天前,我們和KT&LEAF這對動保圈的傳奇神鵰俠侶花了幾個晚上捕捉到貓咪們(Trap),帶去動物醫院結紮(Neuter),公貓以剪左耳尖、母貓右耳尖為記,再放回原處(Return),即所謂的TNR,是國外進步城市對待流浪街貓最有效也最文明人道的方式。
當然永遠會有漏網之魚(生命自會找尋出路),總有那機警謹慎從不露行蹤的母貓,哪怕方圓一公里的公貓們都被我們結紮盡,她仍可時候到了大肚子,我們的吳醫生說:「她們好像會無性生殖耶。」
※灰白白
這兩隻漏網小貓,左邊的叫灰白白,右邊叫白嘴巴,都曾在離開司馬家庭院、尋找並捍衛自己的領域地盤時短暫當過一陣子貓老大。先說灰白白,灰白白的地盤在離司馬家不遠的別墅區邊緣的某三四戶人家後院雨棚牆頭,牠在我們還未發現已長成該結紮時就一連討了兩房老婆──時間軸倒轉,或該說,我們是因發現牠兩房老婆的生養,從小貓花色長相才驚覺「哎呀灰白白當爸爸了!」
灰白白的兩房老婆是漏網的姊妹倆,膽小無影到要不是密集的生產,我們根本不知她們的存在。
姊妹倆是黑玳瑁,黑夜裡看就是隻黑貓,有光之所在呈現的是炭黑中隱隱的黃或橘,似琥珀似掐金絲工藝,但連愛貓人也通常覺得她們很醜或被橫生閃電的斑紋給破相了,所以認養率超低,難怪有一陣子KT「台灣認養地圖」的網頁會跑馬燈一樣老跑著一圈字句「黑玳瑁是好貓、黑玳瑁是好貓……」洗腦作用。
確實,我曾有機會與不只一隻黑玳瑁共處過,她們一律是母貓,都安靜甜美聰明得不得了,總讓我想起葛林《人性的因素》裡男主角娶的那名南非黑膚女子。
※震震
黑玳瑁之一於去年五月十二那天在隔巷五十六號鄰居的鞋箱剛產下第一隻,一小團模糊血肉嚇壞了正要穿鞋出門的租房女生,天文應房東求助趕去,邊肩夾手機聽吳醫生指導便幫小貓處理臍帶、清理胎衣血污──就是這小貓、長得與灰白白一模一樣(孩子真不能偷生哪),那日下午發生川震,便取名叫「震震」,震震三個月後被一竹科工程師認養,幸福快樂(你看,竹科工程師並非都是偷拍內褲狂或虐貓人)。
至於震震媽,以產房門號五十六得名,就叫五十六,五十六忍耐一天之後,又回同樣地點生完三隻小貓,我們猜,這地點是五十六打探了一兩個月再理想不過的產房,我們等她產完,便誘捕到她(恕我不打算描述誘捕的方式過程及細節,因擔心讀文章的不見得個個是愛動物人或正常人),連她帶四小貓到「認養地圖」辦公室LEAF特別布置的專區做月子,直至幼貓可斷奶獨立,便將五十六結紮放回她原地盤,小貓們全數存活,健康可愛順利被認養(咦,包括一隻復刻媽媽的小黑玳瑁)。
※陳玳瑁
稍晚於五十六幾天,別墅邊間陳家前來抱怨他們家後院原是車庫的倉庫有小貓哭聲,我們立即前往(若不,通常鄰居的反應是:那就塑膠袋裝一裝晚上丟垃圾車囉),這也才發現還有一隻黑玳瑁,這玳瑁以房東姓,我們叫她陳玳瑁,陳玳瑁棘手許多,因她將小貓們東個西個藏得很好,只聞其聲,我們只好說服房主陳媽媽,讓我們持續穩定的餵食,等牠們大些熟些再抓去TNR或認養。
那個夏天颱風特多,每晚我和天文去餵陳玳瑁一家都不管穿戴雨具仍混身濕透,貓沒被感動房主卻被我們打動,不再催促不再抱怨,還交了一把大門鑰匙給我們,偶爾也會向我們通報他們白天隔窗看到的小貓隻數、花色。也就是在這兩個月,我們發現灰白白也住在這車庫,牠每每遠遠觀察我們,等我們放完貓食、換乾淨飲水、清理、離開,陳玳瑁母子從四面八方跳下用餐(有一隻最膽小的,永遠不下來,倒懸個小三角尖臉偷看我們、蝙蝠俠一樣),總等母子吃完灰白白才最後一個吃,是隻一點都不父權的好爸爸好老公。
暑假結束(這回拖得有些久,因為我們每每不忍打擾牠們這美好的天倫圖,總互望一眼「還是下星期吧。」),灰白白和陳玳瑁抓去結紮放回,小貓們經LEAF神奇調教都親人都被認養。灰白白自在了半年(不須為求偶搏命打鬥),農曆年的鞭炮聲中再不見了。
※白嘴巴
除了日常的艱險(大多數來自人族的惡意或無知),我們最替牠們擔心的兩種劫難,一是超級強颱,二是農曆年的鞭炮陣,每在那來臨的前夕,我總忍不住對眼前靜靜用餐的貓咪們叮囑:「保重啊,好好活,我們明天見。」因為通常總有幾隻膽小驚恐或運氣不佳的貓咪再也不見。
至於照片右邊灰白白的兄弟白嘴巴呢?白嘴巴跑得遠多了,牠橫越兩大塊新舊社區,到山坡的電梯公寓住宅區當貓老大,嚇壞了一群和平相處被我們結紮的單身漢俱樂部,俱樂部成員中一隻因幼時被其母丟窩而天天大聲哭喊以得名的「烏鴉鴉」最敏感,總是好好的突然望空一嗅,半秒內爬上最近的一株樹上做無尾熊狀,我們無奈歎氣:「白嘴巴來了。」
數分鐘後,白嘴巴果然遠遠那頭緩步前來,白嘴巴個頭不大,街貓再年輕健康也不致皮毛豐美壯碩,我們完全看不出白嘴巴有何雄壯威武到單身漢們聞風喪膽,聞風,是了,大概是尚未結紮的男子漢氣味吧,所以為了公平故,我們還是決定抓白嘴巴去結紮。
※橘gay gay
放回後的白嘴巴,曾不見蹤影一段時日,這正常,因牠得重新估量這地盤的安全性。春天過了,我們家不遠的車底下新出現一對成年黃貓(我們通常在車底餵食,防雨、防狗),兩隻貓要好到不行,同進同出同食,從未有任何爭食張力,我們用手電筒觀察,橘白貓竟然是白嘴巴!牠變得好乾淨,好斯文,一點都不man,那、那隻黃貓呢?竟是一隻沒結紮過的橘虎斑公貓,我們很為白嘴巴有個好友高興,但也奇怪這隻公貓怎從不遠遊(哪怕是遙遠風中一絲絲母貓的發情訊息),因此給始終未命名的大橘貓取名「橘gay gay」。
最終,還是把橘gay gay抓去結紮,手術和術後住院的那五天,白嘴巴也不畏我們家犬五隻貓十七隻的跑到我們家門前聲聲呼喚,那內容任誰都聽得懂:「我的橘gay gay呢?」因為屋裡每一個不忍的人族開門出去對牠說的話都相同:「再五天(或後天、明天)就回來啦,放心。」
如今,白嘴巴和橘gay gay仍是雙人芭蕾舞姿迎人,是我最覺愉快的一個餵食點,偶爾冬日出太陽的日子,我會看到牠們二人緊偎一起沉睡在人家的陽台、洗衣機或牆柱上,最美麗的風景。
※人族的見證
何以要在人的故事、受損傷受侮辱的人的故事都來不及說的時候,這樣鉅細靡遺的寫街貓的故事,甚至為牠們畫家族樹呢?……我想,可能是極簡單的一個心情:我不願意、我不相信,牠們的來此世此城一場,是無意義、如草芥如垃圾的(他們眾口一致告訴我:不然就塑膠袋裝裝丟垃圾車,他們說的是一窩窩你在動物紀錄片中會讓人驚歎「好可愛唷!」才要睜眼看世界的奶貓)、是老天的無聊惡戲……,我要以筆見證,我目睹過牠們,認真的在這人族占盡資源的城市艱難生存的模樣,牠們或精采或平凡,或逍遙或百無聊賴,或潦倒落魄,我都看到了,跟我們人族一樣,沒有一隻是可被取代、該被抹銷的。
我很幸運,在有各式各樣精采的人族朋友之外,還有同樣不少更值一說的街貓朋友,儘管城市生活使得牠們通常生命極短暫,前一晚牠還跟著我腳畔送到下一個餵食點,第二天就聽清晨掃街的清潔隊員說牠被車撞死了。我的心臟,因此變得比旁人堅硬剛強,也比誰的都易碎。
但,這已無法選擇。○八年三月,我曾應誠品《好讀》約稿寫動物文章,我自訂題目叫〈貓吾貓以及(無)人之貓〉,文末,我白紙黑字立誓過,只要街頭還有一隻流浪貓,我就絕不再寫一字家中快樂幸福的貓故事(儘管牠們沒有一隻不是這裡那裡撿回來的)。我這並不算食言吧,因為我想一則一則寫一本我的街貓朋友的故事,這也許是年輕的好友KT做了幾年的以攝影記錄下牠們存在一場的相同心情吧?
天文會接續寫另一本街貓故事,但她已鄭重告訴我,她絕不寫病痛傷逝,她要每一個生到她國裡的眾生,都要從七寶池的蓮花裡出生,蓮花大如車輪,微妙香潔……,其實,她早已說到做到。
通常街貓死去,皆被路人或清潔隊員丟垃圾車,天文總在聞訊的第一時間,接回牠,清理牠(我猜),擺平牠的拗折(我猜),重新擺好乖貓咪沉睡的模樣(我猜),用平日收妥的包裝紙緞帶,裝成最美麗的禮物。我猜,是因為整個過程通常我都逃得遠遠的。女兒盟盟說:「我主人的副業是納棺師。」而後送至動物醫院,花費千元不等,動物醫院會再送動檢所火化。
天文一直以這種方式證明,牠們不是垃圾,牠們都是跟我們一樣認真過活的、生命。
◎人族
他們倆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三紀錄片中的《文學朱家》開始拍攝工作已大半年,劇組頻頻向我們索討家庭相片,更好有我們幼時父母懷抱我們的老照片,因父親走了二十一年,母親兩年,「傳主」的影音素材實在太缺乏了。
其實何須找,我憑記憶就知是搜羅不到他們想要的那天倫照片,因為老相簿中半世紀前的黑白照片裡,全是母親抱著貓或狗,一旁次第蹲坐著也抱著貓或狗的三歲一歲的天文和我。
早說過,這一世我來這家時,家庭成員就不是只有父親母親和姊姊天文,而是還有比我早加入他們的貓大哥狗大姊在。
媽媽總是連買個菜也可以帶隻小孤兒狗回家
母親愛狗,她剛滿二十歲偷偷離家奔赴父親之際,最捨不得是家裡的德國狼犬莎莎。
所以並沒有一張別人家都有的母親抱幼孩兒的老照片,我這麼告訴劇組,連萬分之一的幽微哀怨都沒有,只是感到要他人了解並接受這事實有一點為難。
父親愛貓,不少他的受訪照中膝上總有酣睡的貓,多年前訪問過他的曹又方還描述過他在訪談中惟恐打擾到沈睡中的貓的如何小心翼翼變換久坐的姿勢。
(我後來也發覺喜歡狗的人、狗人,較開朗、陽光、自我較大、喜歡狗狗的叫得來、極致就是政治人物的大多喜歡狗,好似肯聽命的群眾;貓人大多是藝術創作的人,本身不比貓兒不孤僻,喜歡觀察並欣賞那完整獨立叫也叫不來的野性生命。)
因此媽媽總是連買個菜也可以帶隻市場裡討生活的小孤兒狗回家,爸爸也總有同事友人這隻那隻的小貓塞來(唉,還沒給貓絕育的年代,簡直不知該說是幸福還是悲慘?)那也別說我們姊妹仨了,更是理直氣壯不時放學路上拾隻小狗小貓回。
當時的他們倆,年紀小過我現在最要好的年輕友人
我曾在一篇〈最好的時光〉寫過,那時人們普遍貧窮,卻不怎麼計較牠們的存在,總會留一口飯、一口水、一條活路給無家的牠們。
當時的他們倆,年紀小過我現在最要好的年輕友人,他們以微薄的薪水和稿費,養三個小孩,一堆貓狗,更大堆的單身友人,從不見憂色。(多年後,我聽老一輩的叔叔伯伯們和與我們同輩的友人常說,那時週末去朱家打牙祭是貧窮年代上不起館子的最大樂事。)
到現在,我仍然想不清楚,到底年輕的他們倆是把那些還沒成家的友人和對文學抱著誠摯崇高夢想的年輕學生,也當成流浪貓狗嗎(喂!),或是把浪貓浪狗們也當成友人,二十四小時不歇的永遠敞開門歡迎光臨。
那時我們住的內湖眷村,客廳連餐廳只四坪不到吧,陽春的沙發通常是狗狗眠床,客人來了,瘦的、不怕狗的,就打商量與牠們擠出個小小一席之地;有那怕狗的、個子大的叔叔伯伯,我們只得暫時請狗狗下座,我記得那時他們常爭論到面紅耳赤(現代詩論戰?),洛夫叔叔突然說「這阿狼長得好,笑嘻嘻的」,殊不知坐他前頭三不五時握手的阿狼,是向他討位子(和位子挖了個洞藏了老骨頭),後來我們把有同樣笑臉的阿狼之子送給了洛夫叔叔家,他為小狗命名為「奴奴」。
我不願意將感情虛擲給不值的人
瘂弦叔叔在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的那三年,橋橋阿姨想念他時就來我們家探看一隻名叫包包的狗,橋橋阿姨說包包那對雙眼皮甚深的自來笑眼「跟王慶麟一模一樣。」
顯然的,我們姊妹仨都無法也沒能夠承繼他們的這種不計後果不求回報不設防不設限的熱情慷慨,姊姊天文妹妹天衣各有不同的理由,我只負責說明自己,也許我沒有宗教信仰,無法像他們倆和祂一樣「讓陽光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惡人」,我不願意將感情虛擲給不值的人,我在意且計較並勤於分辨好人壞人惡人義人,深以為若對「壞人」一視同仁,那要拿什麼去對待「好人」呢?
因此我們變得日益孤僻,加上同屋的謝氏父子都亞斯伯格星人,樂得一個人都不理,往來的友人比我們的邦交國數目還少,有時我和天文會感嘆(通常是又在文中寫了險刻寡恩的話)「哇,我們把祖產都花光了。」說的祖產是他們那寬厚待人所積累的他人對我們的善意溫暖和容忍。
我們真成了十足的不肖子孫,子不似父之謂的「不肖」。
至於那「祖產」,從小父母說不止一次「妳們將來的嫁妝就是唸書,能唸到什麼地步我們都會想辦法。」這觀念是上一個世紀初山東農民的我爺爺對姑姑們說過的。(沒嫁妝?哎,這我們望望藏著阿狼寶藏的破沙發和家徒四壁,倒也看得出來。)
不知他們倆今天還活著的話,會如何看待我們?
大約十年前吧,我們正在里內如火如荼的做街貓TNR,後山坡的社區林X大道,一對剛被我們結紮的三花姊妹好親人,常常躺臥在社區開放空間的花壇、人行步道上,討居民喜也討一些居民說不出理由的嫌,便有住委會副主委女士,長相聲音和珠光寶氣的打扮酷似我們那前前總統夫人,不顧我們幾番溝通說明(我們是本市「街貓TNR計劃」的示範里,姊妹已結紮剪耳、除蚤、打狂犬病疫苗、志工乾淨餵食⋯⋯),執意下令社區警衛抓了她們,裝箱、封死,幸虧有另外熟識我們在做TNR的傑克警衛緊急通知,我們在他們要處置姊妹貓的前一刻搶下,先帶回家。
當晚,和天文赴一個老友預訂的餐聚,沒想到席上有老友結識的新友人帶著一干女弟子前來,新人是美食界師父,女弟子們跟隨他這幾年吃遍國內外美食,那晚,他們正津津樂道即將前往的西班牙或法國的哪一家米其林三星。我和天文心底掛著搶救下、命運未卜的姊妹貓,恍神著至格格不入,些許恍神的還有美食師父,他自信的飲讌談笑之間,一定大惑不解為何一切如常卻收服不了我們。
如今的姊妹貓,是我們家最穩定不怕生的「公關貓」,任何生人來都不跑,還會寒暄社交,只是太胖了,是她們當街貓時被喜愛的社區居民國中生割愛餵了太多鹽酥雞所致,天文有一篇寫她們的〈從蘿莉塔變成小甜甜布蘭妮〉為證。
至於我們呢,依然過著那「不知他們倆今天還活著的話,會如何看待我們?」的生活。
貓志工天文
「好妹妹,不分離,在天上,鳥一比,在地上,保護你,你要往東,我不往西……」
這首簡單的兒歌,是我父親當年教才一歲半就當姊姊了的天文嬰兒唱的,我猜,那是49年隨軍隻身來台的父親滿滿的心情投射吧,因排行老么的他原有八個哥哥姊姊,卻四十年再不得見。
但,我和姊姊說到做到,如同那首兒歌,我們從未分離,共居一屋,除了她出國或我出國。她未婚,我結婚生子仍賴住在家裡,我們是世上最好的朋友,天文說我是她的諍友,總直言無諱到讓她有時難以消受,她也叫我快遞小弟,因為不常出門的她,所有繳費、購物、修理小物件、郵寄……都委我辦理;我也不客氣,把她當秘書,有時訪談或編輯需某資料或老照片,我只消一通電話,晚上回家她立即奉上。
我們共享彼此人生和生活所有的大小悲歡,直至二○一一年間。
先說說之前天文的生活,我們倆是受過台北市政府動保處訓練並領有志工證的志工,我是XX里一號,她二號,在其他三四五六號志工被找出並組織起來前,我們擔起這幅員廣大的淺山區里的所有街貓事務,從風雨無阻每日定點餵食、捕捉絕育、醫療、與居民溝通(參加一場場我偷偷稱之為暴民大會的住委會和里民大會)、到有時橫向支援其他發展還不成熟的里的動保事務……,凡此種種,無非希望還在試行中的「街貓TNR捕捉絕育回置計畫」能成功,並及早擴及整個台北市、其他五都,翻轉現行捕捉撲殺的流浪動物政策。
兩行字就可說完的工作,完全佔去我們的所有時間,我向來行事大寫意,還可殘餘一丁點時間兼顧其他,工筆性格的天文,常常自言得「小跑步」才得做完這些每日例行的工作。
幾近停筆而其實處在創作黃金盛年的天文,每天只得擠出傍晚兩小時,到捷運站對面的小七臨窗買杯熱拿鐵,攤開筆記本,而其實那正是我回家的時刻,幾次我路過見她困乏極的伏案或扶額瞌睡著,我總臨窗拍個一兩張,晚上回家警告她,在這人人有手機皆狗仔的年代,凡事小心些好,免得哪日上八卦新聞「資深女作家恍神睡倒超商如街友」。
貓雷達超強的天文,很快發現她日日前往小七的依山違建區內有貓況不佳的貓群,她遂每日帶著貓糧罐頭水道具餵食(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掌握牠們的行蹤並做TNR),牠們,是一隻生養眾多精疲力竭的瘦弱貓媽媽和三五隻大小不一、大約是之前數胎留下的倖存貓,食物來源大約是路邊機車行員工吃剩的便當。
天文在餵食期間,曾路遇一位同為我們里民的自然寫作作家,興奮的表示他已觀察此貓群兩年,熱烈的敘述這貓媽媽歷年生的貓仔是如何的遭車禍、狗咬、營養不良、病死,但不建議天文介入做絕育,因為那就「不自然」了。
但這已是一個人族嚴重介入、甚至占盡一切資源的不再自然的現實了不是嗎?既然介入了,就好好介入吧。
天文為了避免那些終將注定餓死病死車禍死的小生命徒然來世一場,依然按著TNR的SOP進行,每天傍晚大包小包比她筆記本和書重多了的餵貓道具前往,她說經訪談周邊鄰居,才知道靠山的空屋處有更多的貓群,而且都是奶貓,所以,還有其他生育盛年的母貓!整個的得與時間賽跑了。
天文偶爾會跟我說那些小貓小金、小賓士會如何在她蹲著餵食時把她當樹爬的一隻蹲頭頂一隻蹲肩膀,還有屋頂那家子的XX、XX、XX……
天文總說說就煞車,知道我沒想聽、沒想知道、沒想記得,這可能大異於別人以為我們的「愛貓成痴」,我們做這些哪是愛不愛的問題、而完全是出於不忍之心,所以越少牽掛越好,知道了看到了,就是一場懸念情緣,我以為,我在里內照護的四十幾隻街貓、家中的近二十隻貓,我的心臟已無法負荷。
所以,山邊的貓完全由天文一人獨擔獨撐,我再不肯與她分憂解勞,只見偶爾她自言自語「小金兩天不吃飯不知怎麼了」「白婆婆在屋頂掛著口水都不下來吃,可能是口炎,都抓不到怎麼辦?」乃至偶爾背過身去抹淚。
此期間,我對問候天文近況的友人說「我彷彿見她一步一步走向無光之所在。」是的,颱風天,我好怕她那餵貓點會有土石流(那裡一下大雨就立即匯成小溪流);風雨無人的黑夜,我好怕專心蹲在那餵貓失了警戒的天文碰到變態歹人;超過時間太久又打手機沒接時,我已腦補她遇不測的各種畫面而只好狂奔下山到十分鐘腳程的那山邊。
儘管如此,我仍自保的不願捲入她的獨立照顧那十六七隻貓。
這樣兩三年,她獨力抓了幾隻母貓去絕育(說獨力是,天知道要拎那好重的誘捕籠走十分鐘上下坡是什麼意思,而且一隻聰明的母貓可能要費上幾個晚上的工),但其他小母貓成長的速度不等人,天文簡直陷入海克利斯的十二項苦役般的沒完沒了,我每天見她黃昏整裝出門(終年穿雨鞋、如小叮噹有口袋的圍裙,圍裙裡放各式的藥膏藥水膠囊、荒野女神醫的可視牠們狀況隨時投藥),我既心虛、也更堅定心智不隨她去,自我解釋誰叫她的心臟比我要強。
終於,我沒做到嬰兒時父親期許我們的「不分離」。
我們如此「分離」了數年,二○一五年初,天文終於遇到住民永慧,永慧小我們一世代,長得高大健美、好似我那金牛座的妹妹的地母性格,惟她在愛買工作,早出晚歸,下班盤點結帳完回家,只能有時間餵餵附近的街貓而無暇做抓紮工作,她比那位自然寫作家要真正清楚多了貓群們的家族樹和流變,窄小的家中也收有數隻殘廢的浪貓和浪犬,她和天文一拍即合,兩人合作抓紮街貓,終在二○一六年初一隻沒少的全數紮完。
永慧非常獨立,分工運送貓去動物醫院時,可以身揹一只貓袋、摩托車前兩個貓籠,她有時聽我和天文討論有些討厭動物的鄰居的惡言惡行日後該如何應對時,她說「我都站在巷口、三七步,大嗓門宣告,監視器都拍到是誰下毒的,以後這裡的貓狗有個三長兩短,我斷你腳筋!」見我和天文面露些微訝異,她說「我比你們大隻我可以這樣做」從此那裡倒也平靜無事。
我說服天文,該區既紮了也有永慧照護,可挪出時間做些別的(如她自二○一二年著手的貓書也許能影響更多流浪動物的生命處境吧),天文咬牙做到了,我知道那多難,心中不時的那幅鮮活的畫面:視她如大樹的小金、待醫療卻死不下屋頂吃藥的白婆婆……,都是活生生、與一己生命已經交纏如藤如樹根、再無法分割的了。
如今那些貓群呢?
我每隔一兩天一定看永慧的臉書,看她正照顧的一窩接一窩餵奶中的小奶貓、救援車禍、受傷的街貓(這完全靠她櫃姐的薪水!),我總轉告知天文,永慧有餘力做這些,代表那些貓群一定很好很穩定,不必掛心。
而我,試著撿起那首兒歌「好妹妹,不分離,在天上,鳥一比,在地上,保護你……」,在我們姊妹步往暮年之際,我重新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