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東京的玩法
從機場坐電車進城,車窗所見,便已相當悅目。這是日本特殊的魅力;哪怕這些窗外通景多半由郊外的住家群落構成,並非名勝絕景,然看在觀光客眼裏,竟也是十分入眼。
接著便是入住旅館。
入住完後,隨即要想,晚上到哪兒吃飯?
這往往是最難回答的問題!
再就是,明天起床要去哪裏?這更難!
想去的地方,何止二十、三十處,但突然一問,一處也答不出來。
我可能對日比谷公園印象很好。公園對面的法蘭克·洛伊·萊特(F. L. Wright)設計的已拆掉重建的帝國大飯店也值一看,旁邊的日生劇場也是好建築,甚至跨過日比谷公園去看皇居的二重橋也甚好…………但我會第二天一早去看這些個景點嗎?
未必。甚至我即使一早先去築地吃生魚的早餐,看這個世界第一的魚市場之早晨奇景接著遊走銀座、再到日比谷,於是產生剛才的行程。但,我的東京第一個遊程,多半不是這個!
通常,把第一頓晚飯先計畫好,甚而把第二天一早的遊程也規劃好,是行家的玩法。因為那麼一來,人就完全不慌了。
然而,也可以不用如此。
定出三、四個遊程,是玩東京的好方法。但完全腦袋空空的,想到什麼做什麼,也未必玩不出好招。
所謂「東京的玩法」,我也一直希望有這麼一本小書,把我和太多遊人心中想了幾十年「到底怎麼玩最全面又最深刻、卻又最靈活最左右逢源、然後極有格調又行雲流水、卻又不用過滿、能適可即止」的東京指南給寫出來。
但幾十年過去了,這樣的書,看來真不容易(搞不好要自己寫)。坊間的書,要不寫得太貪心,把所有的好景點好餐館好商店都灌進去了;要不就寫得太專業太有學問太豐於資訊,人獲得的是琳瑯滿目反而不好使用。
假如把你想去的點列出來,再看用何種方式把它們貫串起來,或許是一個方法。
像有人想去萊特設計的「自由學園明日館」,加上「舊江戶川亂步邸」,那他就得去一趟池袋。像有人想看芥川龍之介生育之地,而那是在稍稍遠些的「兩國」,後來又得知此地是相撲的重鎮,不但有「兩國國技堂」,還有相撲博物館;再加上此地有《忠臣藏》故事裏的吉良邸跡,並有本因坊屋敷跡,更甚至有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美術館,才因此更多了造訪此區的理由!
像我多年前曾經擬下要去的世田谷市政廳(前川國男一九五九年設計)、由香里托兒所(丹下健三一九六七年設計)、及世田谷美術館(內井昭藏設計),或是安東寧‧雷蒙(Antonin Raymond)在西荻窪設計的「東京女子大學禮拜堂講堂」,皆因為不知是太遠抑是什麼,我都還沒去呢!
但完全沒有概念的人,或不能用此法。
至於我,我想去哪些地方呢?真還不好想。但最倉促能脫口說出的,我會說:
一、聖橋(在橋上看神田川及火車、地下鐵穿行通過),再加湯島聖堂(此東京的孔廟也,亦有靜寧小庭園與一株高大楷樹)。並站此遠望順天堂大樓等的開闊景,並遐想神田山三、四百年前是如何鑿成今日之空曠。若要加一、兩家店,我會逛Lemon Gasui的筆具店,或是坐進「穗高」喝一杯咖啡。
二、東京大學。我最喜歡一大早,由南邊的「春日門」進入,北行,不但看綜合圖書館外觀、看各科系之建築,最重要是繞遊三四郎池(往往一個人也沒有),最後由「彌生門」出去。經過竹久夢二美術館,走往根津車站。或在車站對面的「珈琲館」(kohikan)吃一客帶咖啡的六、七百円的烤土司與帶殼水煮蛋早餐。
三、澀谷車站西口出來,瞥一眼忠犬八公的像,想牠的感人事蹟(牠連續九年黃昏時在車站等主人回來,卻等不到)。再看全世界最多人潮一過綠燈時的交叉穿過之壯觀。再經Shibuya 109大樓旁,登坡。在東京最密集的Love Hotel區的道玄坂穿過,去「文化村」(Bunkamura),看一眼,再去松濤美術館看一眼外觀,然後在「鍋島松濤公園」稍作休息(這一區是高級住宅區,剛好和適才的道玄坂成一有趣對比)。
四、乘地鐵至惠比壽站,出西口,穿過惠比壽公園,北行,登坡(像是四處小眺山上人家),散步到代官山站,看Hillside Terrace的聯棟建築(槙文彥設計),再看舊朝倉家住宅。再至中目黑站,看目黑川的河景(春天看櫻花景)。
五、找一天到西郊的小金井公園去看「江戶東京建築園」。慢慢的遊走於至少三、四十幢極能窺出生活面的這一、兩百年的有趣房子,並在三、四個休息點吃點水果、喝點咖啡、甚至吃點自己備好的野餐(不管是西式三明治或日式的壽司)。甚至在傍晚返程時,在荻窪之類的西郊小鎮吃一頓好飯!
六、如是周日,我或許一早去雜司谷的「鬼子母神堂」逛一下市集,然後在廟前的表參道去瞄一眼手塚治虫當年租的小屋,再向東南散步到肥後細川庭園,並在門外瞄一眼「和敬塾」和「永青文庫」,接著走進「旅館椿山莊」看看它的婚禮空間之氣派、也到庭園裏看「三重塔」、「關口芭蕉庵」等景點,這時已有些累了,但若是帶著朋友逛,會說:「要不要向北跨過目白通去看一眼和我們貝聿銘設計的東海大學裏那座教堂同樣時間的由丹下健三設計的聖瑪利亞主教座堂(St. Mary's Cathedral )?」
後來我發展出,最佳的遊法是,以看為主軸;看某種景,像一個坡度的房樓景(其實是看地勢的天成之美),或一幢建築(不管是建築師的高超設計,或是一家牙科診所的古老模樣),或一條豐富的街(充滿了各式的佳店美鋪)……然後在這看之餘,再找一處所在歇腳一下,比方說,喝一杯咖啡(有時某家古典老店恰在不遠處),喝一杯甘酒(像在「神田明神」門口),吃一兩個日本本地種的奇異果(如果剛好買到,又進入一個經典小公園),或是吃一碗豬排飯(剛好餓了時),吃一個漢堡什麼的。
假如這家壽司太好吃,又假如這家生蠔太鮮太美,假如這碗親子丼太溫潤滑口,假如這杯專門wine bar的清酒太冷冽香美,假如這個豆漿霜淇淋太甜香…………其實何嘗不是先前一幕又一幕適才看在眼裡的好景好物已太令你的心神感動、情懷太奔放太舒服太稱意又太高興了,這一當兒又撞上這件好滋味,正好全盤的釋放出來啊!
連餐館也要「撞見」。固然餐館可以先規劃,甚至名店也先把座位預訂好。但我認為,隨你的當時心情,臨時去找,往往更妙(世界很多地方或許不宜如此,但日本絕對可以)!
以谷根千(谷中、根津、千駄木之簡稱)為例,可看的小景太多。主要街巷很小而各店貼靠很近。這可以慢慢看。而看上一陣,遇有公園,可稍作停頓。岡倉天心紀念公園,就是停歇點。只是停,沒幹嘛。甚至連坐都不坐。這種停,往往是最好的閱看地圖的時刻。而我皆是看紙本地圖。這就要自背包中取出紙本,其實有些「負擔」。朝倉雕塑館與谷中靈園再加上大名時計博物館,這都是寺院周邊的建築物;他們說遇上剛好的時刻,各院裏傳出的木魚聲,此起彼落,是特有的肅穆氣氛。前兩天在Mid Town的高樓裏穿梭過多的遊客,此刻來到這裏,才道:「這一下終於安靜了!」
谷根千你若走上二十分鐘,其實已看了極多小景、逛走了極多街路;卻還未必想進一家咖啡店喝點東西。這是密集區的好處。
神保町的遊看,如只挑三、五家書店,兩小時已可以極累(我近年已盡量不令自己走進)。我通常把歇腳點規劃在Hilltop Hotel的咖啡座(但疫情後人滿為患,很難坐得進去。正好學會了「放棄」的藝術)。好好休息一下,並且拋開適才的專注。
若以上野為例,不妨以觀看建築物為主,再以公園為一段一段的歇腳點。像國立西洋美術館(柯比意Le Corbusier設計)、東京文化會館(前川國男)、國立科學博物館、黑田紀念館、舊小川眼科、黑門小學、比留間牙科醫院。
看建築,做為散步張望的主體,是最方便的遊法。
但建築太密集時,要設法跳著看。比方說表參道上如此多精妙建築,一幢接著一幢,你要盯著細審細察,這一幢是隈研吾,那一幢是安藤忠雄,又一幢是伊東豐雄,再一幢是青木淳,更過去杉本博司,太多太多,簡直是目不暇給,唉,索性就泛泛遠望吧!看個七、八幢,繞個二、三十分鐘,就轉換戰場吧。往往一家店也沒進去。
它們太精美、太卓絕了,所以我最喜歡找神保町的建築和街景來遊逛。乃它們相隔頗遠。其中有一點是,教自己別在舊書店停留太久。
這些建築,像博報堂、文房堂大樓、研數學館、天主教神田教會聖堂、聖尼可拉大教堂,然後再看神田川上的「聖橋」。跨過神田川,再看湯島聖堂、神田明神,以及稍偏西面的「元町公園」。
這些是「點」,中間經過的線,也充滿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