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雲海
I love you.
我只能用英文寫幾句話,寫了最後這句,在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山城小網吧裡,沒有中文,而英文的表達能力就這麼一點,心裡有點酸楚。我剛換了一點印度盧比,先找晚飯吃,也不敢亂吃,餐館旁邊就是一個網吧,上機開Skype 叫傅莉,她沒應。我便順手查查郵件,這時她出現了,第一句就是:
「你吃藥了嗎?」
我早忘得一乾二淨。她說聽到呼叫趕來還是沒趕上,她要推著一個助行器走路,我把一個還沒有自理能力的妻子扔在家裡,自己飛躍北極圈、冰島、英格蘭,再從芬蘭進入俄國,一路向東南,大約在黑海一帶穿越阿富汗、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她在萬里之遙向我報告,昨晚她自己煮了十五顆餃子,今晨沖了杯即溶咖啡。我們相差十五個小時。網路真神奇,萬里霄壤瞬間消失,網吧收費不過二十盧比。隔壁餐館的一碗雞肉炒米粉還要一百盧比呢,因為食物都是一擔擔從山下挑上來的。
這次留傅莉一人在家,我並不牽腸掛肚,只覺得自己封閉一二十年,已然於長途跋涉中頗感受罪,神經、腸胃、精力、反應皆不能適應,貓在家中的生活太安靜了。飛機落地德里,地面溫度已攝氏三十度,這裡是初夏了。一出機場就見識了印度交通之瘋狂,摩托車、小三輪、自行車、畜力車,皆可夾雜在狂奔的汽車、卡車之間任意穿行,卻很少發生擦撞、爭吵、堵塞,此間若非通行的遊戲規則是躲閃、忍讓、得過且過,定然亂作一團,那大概恰是印度文化的底蘊?我們入住舊德里的西藏村,一條狹窄小巷,出門就有幾家網吧,被譏為「第三世界」的印度網際網路普及率極高,資訊分享可謂「第一世界」,什麼是現代化?來印度又怎可不訪古?古印度多雕塑、廟宇,跟印度教有關,但是生出佛教來以後雕琢更甚、廟宇更大,傳到中國卻只有石窟林立,不知為何?
當晚我們乘火車赴北部的達蘭薩拉,一夜臥鋪很辛苦,彷彿回到文革大串聯;清晨抵達喜馬拉雅山腳下一小站,再乘汽車兩小時盤旋上山,「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達蘭薩拉讓我想起王維的名句。小鎮的中心廣場,前院是「大乘經院」,後院即達賴喇嘛尊者官邸,第二天中午我們有幸到此拜見了尊者,輪到我們進去,他就在門廳裡等著,永遠穿著那著名的絳紅色僧袍,我上一次近距離見到他,是二十年前,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這次他紅堂堂相貌依舊,聲如洪鐘,幽默如故,而且一如既往地期待中共再次出現「改革奇蹟」,這次他問「溫家寶屢言政治改革」該作何估計?我說他怕歷史留惡名而「作秀」,或也孤掌難鳴,尊者聽罷默然。
其間尊者提起一件舊事:「我給毛主席寫過兩次信,第一次他給我回了信,第二次我再去信,就沒有下文了。我知道他不會再回信給我了。」此言自有話外音,作何解讀?我不敢妄言。但我懂得尊者的大思路,既然佛家不殺生、既然西藏不能「獨立」只能「自治」,那麼漢藏只有「和解」一途,達賴喇嘛也只有這麼一個立場,永遠不變,選擇都留給你們漢人了。這是「空靈」的境界,我只覺得,當今汙濁的世道與這境界實在太不相稱,枉負了他一世的苦心。
拜謁尊者之前,我在小鎮琳瑯滿目的藏人店鋪裡,挑了一副珠子手鍊,待覲見結束時,懇請尊者予以加持,回美國套在傅莉的手腕上,以為大福,這甚至是我千里迢迢來達蘭薩拉的第二個心願。
清晨雲霧未散,如海如濤,山頂竟有一座藏傳佛教寺廟,隱隱傳出鐘聲,優美無以言喻。進寺歇息,只見一個喇嘛,逕自誦經擊鐘,旁若無人。山頂一寺一喇嘛,還有比這裡更香格里拉的嗎?
況且這既不在西藏,也不在印度,而是在歐洲的心臟日內瓦。二○一一年底我飛到歐洲日內瓦,因我參與的一個人權組織,在那裡辦培訓班。
「你不留一個電話號碼,我能找你?」
臨行前傅莉嘟囔了一句。我哪裡會有日內瓦的一個號碼?可是在她,我可能真的會一去不復返,叫她上哪兒找我去?我在費城機場,起飛前就用iPad 上網,再安慰她一番。她很緊張,不願意我走,最後還是放手了。我只去五天,飛躍大西洋抵達倫敦希斯洛機場,不能上網聯絡她,很焦急,好在一個小時就飛抵日內瓦,趕到旅館就上網叫她,叫了好一陣子,她才上來,說美國已是早晨,她要去弄早飯了。
日內瓦瀕臨一湖,素有歐洲「西湖」之稱,晚飯後大家一道散步到湖濱,夜色裡湖畔很有西湖的味道。白天我也儘可能在附近遛遛。拜謁日內瓦,應是我們這種流亡者的分內之事,過去沒有機緣。我特別找到國際難民總署,一棟藍色大廈,讓我倍感親切,我是「國家級」通緝犯,後半輩子就是靠它的政策而延續,沒有它我大概還在中國坐牢。還有國際人權服務中心(ISHR),它在聯合國附近,其廣場上有一尊巨型雕塑,是一把三隻腿的椅子,其隱喻雖關乎觸雷而斷肢,更廣泛的則是「傷殘的尊嚴」,我面對它暗暗垂淚,後悔沒帶傅莉一道來此。平時他們培訓,我也心不在焉,要溜回住宿的旅館,上網查一下傅莉可好。有時叫不應她,我就給鄰居發個電郵,央求他們打個電話給她……。
那天禮拜,日內瓦培訓班放假,我隨眾人去北郊爬山,那是與法國交界處,有一纜車可吊至山頂。學員都是來自中國的「人權捍衛者」,召集他們來這裡,可以方便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旁聽其作業流程,我也隨他們去聽過一次「反酷刑委員會」審查白俄羅斯報告,荒誕者中共竟是該委員會成員之一,而他們酷刑異議者可稱世界之最。聯合國各機構設計一套程序來監督各國執行狀況,確係一種精緻文化,只是世界紛擾野蠻不堪,其效果堪憂。
我在日內瓦遇到的這群人,都很年輕,大家說說笑笑,氣氛頗好。他們是中國第一代「人權捍衛者」,我們需要組織西方資源來培訓他們,以育苗培植人權意識於中國貧瘠土壤,這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一件事情。我對他們說:
大家都知道方勵之吧?八九之前他曾在北京被警察圍追堵截,後來他跟我描繪他們當時的感覺「就像在荒野裡被一群狼圍追」。這個形容,給我印象深極了,這其實是對八十年代的另一種寫照,通常的說法是「開放」;這種感覺今天可以擴展到國內的無數維權律師、異見知識分子、訪民,無後台的民營老闆,甚至主張復辟文革的左派們。
那天爬山,有個西南來的小夥子,一路上跟我聊天,他剛從牢裡出來,還留著光頭,他在國內不僅熱心人權救助,還跟隨一位西藏禪師信過喇嘛教,所以給人印象樸質而堅韌。他跟我說,中國下一步的抗爭群體是所謂「貧二代」,農民工子弟,這一代人已經拒絕再做父母那樣的奴隸勞動((廉價勞力),也對教育、就業等多方面的歧視身分憤怒已極,這代人聚居大城市周邊,一有風吹草動便群起暴動,焚燒一切,最近的廣東增城、浙江湖州兩地騷亂皆他們所為,已成體制的心頭大患。
「我要到這個群體中去生活!」他說。
我很喜歡這個男孩,他比我的兒子不長幾歲,所以我也很擔心他回去的處境,雖然我很清楚他的看法太簡單,卻也不忍心潑他冷水。他提到的這一代農民工,在中國有兩三千萬之巨,乃是塑造出一個「全球化」的廉價勞力,而剝削壓榨他們的是兩頭巨獸,中國權貴和西方資本,不要說中國,整個世界也沒有一絲力量來替他們討公道。
我從日內瓦回來不幾天,威斯康辛的林毓生教授就來電話:「我跟余英時說,共產黨弄到今天這步田地還不垮台,那麼我讀過的所有書都算白讀了!余先生說他同意我這個說法!」他大概是聽到最近關於中國局勢分析才給我電話的。我則跟他說了一點不一樣的分析:如今中共裡頭有危機感的,反而是所謂「紅二代」,也只有他們有「變」的能力,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都是無聲的、麻木的,底層和貧苦大眾則是「碎片化」,每年雖有幾十萬起抗議,但是「星星之火」不能「燎原」,除了表達憤怒之外,其他的政治意義不大。
我也提到,「紅二代」只有回到毛澤東,無論是薄熙來的「唱紅打黑」,還是習近平的「中國式現代化」,因為從鄧小平開始搞「資本主義大躍進」,中國被貧富撕裂,而至今只有毛澤東這麼一個「思想資源」,在中國管用。我沒有說的是,其實林先生他們一代所讀的書裡面,沒有關於今日中國的答案。他並沒有白讀。他所學到的政治判斷是:暴政只能維持於一時,經濟比較好的時候,恰好是最容易爆發革命之際。那是從法國大革命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或者說「歐洲中心」的一種看法,跟今日亞洲尤其發達之後的中國,不大相干了。林先生最後說「恐怕也只能慢慢來」,我說開放了三十年,也「西化」了三十年,毛澤東那一套還管用,這一點外面的人不懂。
I love you.
我只能用英文寫幾句話,寫了最後這句,在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山城小網吧裡,沒有中文,而英文的表達能力就這麼一點,心裡有點酸楚。我剛換了一點印度盧比,先找晚飯吃,也不敢亂吃,餐館旁邊就是一個網吧,上機開Skype 叫傅莉,她沒應。我便順手查查郵件,這時她出現了,第一句就是:
「你吃藥了嗎?」
我早忘得一乾二淨。她說聽到呼叫趕來還是沒趕上,她要推著一個助行器走路,我把一個還沒有自理能力的妻子扔在家裡,自己飛躍北極圈、冰島、英格蘭,再從芬蘭進入俄國,一路向東南,大約在黑海一帶穿越阿富汗、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她在萬里之遙向我報告,昨晚她自己煮了十五顆餃子,今晨沖了杯即溶咖啡。我們相差十五個小時。網路真神奇,萬里霄壤瞬間消失,網吧收費不過二十盧比。隔壁餐館的一碗雞肉炒米粉還要一百盧比呢,因為食物都是一擔擔從山下挑上來的。
這次留傅莉一人在家,我並不牽腸掛肚,只覺得自己封閉一二十年,已然於長途跋涉中頗感受罪,神經、腸胃、精力、反應皆不能適應,貓在家中的生活太安靜了。飛機落地德里,地面溫度已攝氏三十度,這裡是初夏了。一出機場就見識了印度交通之瘋狂,摩托車、小三輪、自行車、畜力車,皆可夾雜在狂奔的汽車、卡車之間任意穿行,卻很少發生擦撞、爭吵、堵塞,此間若非通行的遊戲規則是躲閃、忍讓、得過且過,定然亂作一團,那大概恰是印度文化的底蘊?我們入住舊德里的西藏村,一條狹窄小巷,出門就有幾家網吧,被譏為「第三世界」的印度網際網路普及率極高,資訊分享可謂「第一世界」,什麼是現代化?來印度又怎可不訪古?古印度多雕塑、廟宇,跟印度教有關,但是生出佛教來以後雕琢更甚、廟宇更大,傳到中國卻只有石窟林立,不知為何?
當晚我們乘火車赴北部的達蘭薩拉,一夜臥鋪很辛苦,彷彿回到文革大串聯;清晨抵達喜馬拉雅山腳下一小站,再乘汽車兩小時盤旋上山,「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達蘭薩拉讓我想起王維的名句。小鎮的中心廣場,前院是「大乘經院」,後院即達賴喇嘛尊者官邸,第二天中午我們有幸到此拜見了尊者,輪到我們進去,他就在門廳裡等著,永遠穿著那著名的絳紅色僧袍,我上一次近距離見到他,是二十年前,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這次他紅堂堂相貌依舊,聲如洪鐘,幽默如故,而且一如既往地期待中共再次出現「改革奇蹟」,這次他問「溫家寶屢言政治改革」該作何估計?我說他怕歷史留惡名而「作秀」,或也孤掌難鳴,尊者聽罷默然。
其間尊者提起一件舊事:「我給毛主席寫過兩次信,第一次他給我回了信,第二次我再去信,就沒有下文了。我知道他不會再回信給我了。」此言自有話外音,作何解讀?我不敢妄言。但我懂得尊者的大思路,既然佛家不殺生、既然西藏不能「獨立」只能「自治」,那麼漢藏只有「和解」一途,達賴喇嘛也只有這麼一個立場,永遠不變,選擇都留給你們漢人了。這是「空靈」的境界,我只覺得,當今汙濁的世道與這境界實在太不相稱,枉負了他一世的苦心。
拜謁尊者之前,我在小鎮琳瑯滿目的藏人店鋪裡,挑了一副珠子手鍊,待覲見結束時,懇請尊者予以加持,回美國套在傅莉的手腕上,以為大福,這甚至是我千里迢迢來達蘭薩拉的第二個心願。
清晨雲霧未散,如海如濤,山頂竟有一座藏傳佛教寺廟,隱隱傳出鐘聲,優美無以言喻。進寺歇息,只見一個喇嘛,逕自誦經擊鐘,旁若無人。山頂一寺一喇嘛,還有比這裡更香格里拉的嗎?
況且這既不在西藏,也不在印度,而是在歐洲的心臟日內瓦。二○一一年底我飛到歐洲日內瓦,因我參與的一個人權組織,在那裡辦培訓班。
「你不留一個電話號碼,我能找你?」
臨行前傅莉嘟囔了一句。我哪裡會有日內瓦的一個號碼?可是在她,我可能真的會一去不復返,叫她上哪兒找我去?我在費城機場,起飛前就用iPad 上網,再安慰她一番。她很緊張,不願意我走,最後還是放手了。我只去五天,飛躍大西洋抵達倫敦希斯洛機場,不能上網聯絡她,很焦急,好在一個小時就飛抵日內瓦,趕到旅館就上網叫她,叫了好一陣子,她才上來,說美國已是早晨,她要去弄早飯了。
日內瓦瀕臨一湖,素有歐洲「西湖」之稱,晚飯後大家一道散步到湖濱,夜色裡湖畔很有西湖的味道。白天我也儘可能在附近遛遛。拜謁日內瓦,應是我們這種流亡者的分內之事,過去沒有機緣。我特別找到國際難民總署,一棟藍色大廈,讓我倍感親切,我是「國家級」通緝犯,後半輩子就是靠它的政策而延續,沒有它我大概還在中國坐牢。還有國際人權服務中心(ISHR),它在聯合國附近,其廣場上有一尊巨型雕塑,是一把三隻腿的椅子,其隱喻雖關乎觸雷而斷肢,更廣泛的則是「傷殘的尊嚴」,我面對它暗暗垂淚,後悔沒帶傅莉一道來此。平時他們培訓,我也心不在焉,要溜回住宿的旅館,上網查一下傅莉可好。有時叫不應她,我就給鄰居發個電郵,央求他們打個電話給她……。
那天禮拜,日內瓦培訓班放假,我隨眾人去北郊爬山,那是與法國交界處,有一纜車可吊至山頂。學員都是來自中國的「人權捍衛者」,召集他們來這裡,可以方便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旁聽其作業流程,我也隨他們去聽過一次「反酷刑委員會」審查白俄羅斯報告,荒誕者中共竟是該委員會成員之一,而他們酷刑異議者可稱世界之最。聯合國各機構設計一套程序來監督各國執行狀況,確係一種精緻文化,只是世界紛擾野蠻不堪,其效果堪憂。
我在日內瓦遇到的這群人,都很年輕,大家說說笑笑,氣氛頗好。他們是中國第一代「人權捍衛者」,我們需要組織西方資源來培訓他們,以育苗培植人權意識於中國貧瘠土壤,這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一件事情。我對他們說:
大家都知道方勵之吧?八九之前他曾在北京被警察圍追堵截,後來他跟我描繪他們當時的感覺「就像在荒野裡被一群狼圍追」。這個形容,給我印象深極了,這其實是對八十年代的另一種寫照,通常的說法是「開放」;這種感覺今天可以擴展到國內的無數維權律師、異見知識分子、訪民,無後台的民營老闆,甚至主張復辟文革的左派們。
那天爬山,有個西南來的小夥子,一路上跟我聊天,他剛從牢裡出來,還留著光頭,他在國內不僅熱心人權救助,還跟隨一位西藏禪師信過喇嘛教,所以給人印象樸質而堅韌。他跟我說,中國下一步的抗爭群體是所謂「貧二代」,農民工子弟,這一代人已經拒絕再做父母那樣的奴隸勞動((廉價勞力),也對教育、就業等多方面的歧視身分憤怒已極,這代人聚居大城市周邊,一有風吹草動便群起暴動,焚燒一切,最近的廣東增城、浙江湖州兩地騷亂皆他們所為,已成體制的心頭大患。
「我要到這個群體中去生活!」他說。
我很喜歡這個男孩,他比我的兒子不長幾歲,所以我也很擔心他回去的處境,雖然我很清楚他的看法太簡單,卻也不忍心潑他冷水。他提到的這一代農民工,在中國有兩三千萬之巨,乃是塑造出一個「全球化」的廉價勞力,而剝削壓榨他們的是兩頭巨獸,中國權貴和西方資本,不要說中國,整個世界也沒有一絲力量來替他們討公道。
我從日內瓦回來不幾天,威斯康辛的林毓生教授就來電話:「我跟余英時說,共產黨弄到今天這步田地還不垮台,那麼我讀過的所有書都算白讀了!余先生說他同意我這個說法!」他大概是聽到最近關於中國局勢分析才給我電話的。我則跟他說了一點不一樣的分析:如今中共裡頭有危機感的,反而是所謂「紅二代」,也只有他們有「變」的能力,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都是無聲的、麻木的,底層和貧苦大眾則是「碎片化」,每年雖有幾十萬起抗議,但是「星星之火」不能「燎原」,除了表達憤怒之外,其他的政治意義不大。
我也提到,「紅二代」只有回到毛澤東,無論是薄熙來的「唱紅打黑」,還是習近平的「中國式現代化」,因為從鄧小平開始搞「資本主義大躍進」,中國被貧富撕裂,而至今只有毛澤東這麼一個「思想資源」,在中國管用。我沒有說的是,其實林先生他們一代所讀的書裡面,沒有關於今日中國的答案。他並沒有白讀。他所學到的政治判斷是:暴政只能維持於一時,經濟比較好的時候,恰好是最容易爆發革命之際。那是從法國大革命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或者說「歐洲中心」的一種看法,跟今日亞洲尤其發達之後的中國,不大相干了。林先生最後說「恐怕也只能慢慢來」,我說開放了三十年,也「西化」了三十年,毛澤東那一套還管用,這一點外面的人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