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美的曙光(新版)

9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講 創世紀─藝術的誕生


回到文字以前

討論「美」,總讓人覺得有些抽象,不夠具體。
因此,我們應該將「美」拉回到歷史、拉回到社會、拉回到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來看「美」的演變。
「美」最早的起源及萌芽,又是什麼?
談到歷史,我們先從「史」這個漢字來看。「史」是個象形字,是人的手抓了筆正在記錄東西,表示那時候人類已經有文字了。然而文字的誕生,距離現在不過五千年而已。
因此,過去我們探討「藝術」,大概都追溯到人類有文字紀錄之後。如中國的「甲骨文」,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或埃及「方尖碑」上的文字。埃及的古文字距今約五千到六千年前,埃及人將文字刻於石頭雕成的柱狀方碑上。那些文字看起來很像圖像,有貓頭鷹、魚、蛇等類似圖像的文字。因此很多人初看以為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的一種。但是我去過埃及以後,慢慢地了解到其實埃及的文字仍屬於拼音文字的體系。方碑上的每一種動物圖案,其實都是用一個個拼音字母拼成的。
人類擁有文字的歷史,只有五千年。但我們對於「歷史」的概念,應該推到沒有文字歷史之前的「史前時代」。這段時間由於缺乏文字紀錄,我們對於當時人類行為的感知是一片茫然與空白。但沒有文字以前,人類的手其實已經能做很多的工作了。
為什麼呢?我們可以追溯陶器。談到陶器,我們知道埃及人作陶、希臘人作陶、兩河流域的人作陶,還有在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也都發現了陶製工藝的遺跡。
陶罐,是人類用雙手將泥土揉捏製成,放在火裡燒,然後在表面加一些彩色的化妝土畫出圖像裝飾而成。人類製作陶器的時間可以推到距今八千年到一萬年前。因此,陶器的出現比人類文字的出現還要更早。
所以我們可以說,要研究文化史、藝術史,我們不應該被歷史的文字脈絡所侷限,而是要再往前看。
若我們用距今一萬年來斷定「陶器時代」的出現,那麼,前面還有一段時期便是我們所說的「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的人用雙手打造石頭,做出很多不同的工具。這個時期比「陶器時代」更漫長;長到什麼時候,有時候滿讓一般人驚訝的。如我們過去讀書讀到的「周口店人」、「山頂洞人」,或者民國初年在北京發現的「北京人」,距離現在都已經有三十五萬年到五十萬年左右,他們都比距今一萬年前的「陶器時代」還要更久遠漫長。
考古學家不斷努力挖掘的結果,在最新的資料中,我們又發現了比五十萬年前更早的,距離現在已有一百七十萬年的古代文化:例如在雲南的「元謀」,我們又發現了距今最早的「猿人」蹤跡。

「人」「獸」之別

我們稱「猿人」,意思是指他還是遍體長毛的猿猴,但又有部分人類的徵兆出現。
猿猴是靈長類,靈長類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直立」。而我們一般能看到的動物,包括家裡的寵物貓、狗,牠們的脊椎卻都是橫的。
人類能用各種的方法讓動物「直立」,如馬戲團的訓練,或是在家逗貓、狗站立。牠們可以站起來,可是站不久。即使馬戲團用「威脅」的方法,用電擊讓獅子、老虎、熊,甚至大象站起來,可是牠們也都站不久。但我們看到靈長類最大的特徵就是脊椎能夠直立。
人類之所以稱自己為「人類」,就是因為「人類」比能直立的靈長類還有更進步的發展。
若要定義什麼是「人」,並沒有一套很完善的標準,但有一個定義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人是堅持脊椎直立的一種高等動物」。在猿猴身上,大家是否發現,即使牠能夠直立,但牠們在奔跑的時候還是使用四肢;甚至大部分的時間都能站起來的「猿人」,牠們在奔跑的時候還是又恢復使用四肢的動物本性;牠的前肢還是用來行走,並承擔牠身體的重量。
可是我們觀看人類身體的動作。即使人類在跑步的時候,還是使用下肢。這個現象就是人類具備「創造」的開始。
為什麼這麼說?
當人脊椎直立之後,一般動物稱之為「前肢」的東西就不再是「前肢」了,它不再負責行走,也不負責承擔身體重量,它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叫做「手」。「手」是所有的動物中都沒有的。即使猿猴已經發展出部分手的功能(如猴子剝香蕉的動作),可是猿猴的手,還是比不上人類。
仔細想想,人類的手還真創造出許多不得了的東西來:做家具、寫字、食物料理等等。因此「手」的出現跟「創造」有著最大的關係。
所以,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回溯到一百多萬年前,這是人類開始將前肢進化為手,脫離動物性的階段。然後他的手,可以觸碰所有的物質,可以開始編織纖維,可以打砸石塊,可以用泥土做出各種不同形狀、造型。這個時候我們說,人類的「藝術史」已經開始了。
「藝術」,開始於人類的「手」對物質(石、泥土、纖維)的利用與創造。

脊椎直立的意義

人類的直立現象,從生物的歷史演變來看,是一個驚人的進步。但是大部分的人並不覺得「站著」,是多困難的事。
嬰兒生下來以後,只能在地上爬,但是爬沒有多久(大概一歲左右)就可以直立了。這時候他開始用他搖搖擺擺的、還站不穩的雙腿,要試著「走」了。
人類的嬰兒時期,大概還回憶了爬的階段。但是等他找到自己直立的平衡點之後,他就開始堅持這個動作,成為自己身體固定的姿態。我們可以回憶人類的歷史,除非他被敵人屈服,或者在讓他最感動的人事物面前(例如宗教力量的感召時)會跪下來,否則他再也不會跪下去。他不隨便跪下去,因為這個動作不是人所堅持高貴的行為。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跪」「爬」這些動作,慢慢跟「直立」分開了。
脊椎直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我們平時不覺得,但是當自己身體出現病痛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如我們常常聽到的「坐骨神經痛」,其實就是「椎間盤」被壓迫(「椎間盤」是脊椎與脊椎之間的軟墊),觸碰到旁邊的神經而開始刺痛。這時候醫生會告訴你:「所有的動物世界當中都沒有這個病,除了人類。」
如果脊椎是橫向的,它並不會產生壓迫現象。只有直立以後,人的脊椎才會產生壓迫。發生這樣的病症之後,人才會開始問自己:「為什麼要堅持站起來?」
人類把所有身體的重量壓在下肢,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動作,可是他竟然堅持這才是他要的動作。我們唯一的思考方向是:直立之後,他的上肢不再承擔身體的重量了,所以我們的手才能夠進化。我們提到手的時候,不見得會思考到手對人類歷史有什麼重要性,但如果我們觀察家裡的寵物,你會發現牠沒有人類的手,更沒有手指觸覺上的發展,而牛、馬、豬更不用說了,因為牛、馬、豬的前肢我們稱為「蹄」,「蹄」的構造更單純,只是一種承擔重量的東西罷了。

空出雙手開始

只有靈長類才可能把蹄狀的動物前肢分化為很多小小的、纖細的手指。手指是人類創作的觸鬚,它像昆蟲的觸角、觸鬚那麼敏銳。它們是小小的雷達發報站,可以探索各種訊息。如我們觀察螞蟻行走時,牠就是用觸鬚不斷去轉動,感知牠周遭的空間。
人類的手指也是如此,經由感覺的傳遞,手指可以創造出非常多的東西。人類直立以後,空出了雙手,然後他懂得開始去觸碰。他走向一棵樹,感覺到樹皮;然後他試著去攀爬,「抓」住樹枝,終於爬到這棵樹上。攀爬的過程中,他看見滿樹纍纍果實,然後他用手去感覺一顆果實飽滿的重量,並且把這顆果實摘下來。
而「摘」的動作也不是很多動物可以做到的。也許要到了猿人的階段,手才能「摘」這個果實,也才擁有了「握」的能力。「抓」、「摘」、「握」都使人類的手進步。
如果在一個人面前放了一盤像櫻桃、葡萄顆粒般的水果,你會發現,如果是兒童,他就是用手去「抓」,這個動作會有點像猿猴的動作。但如果他是個成人,約莫十歲以後,人就懂得用食指跟大拇指去「捏」這個東西來吃。
我們注意一下:所有動物中,沒有一種動物能用食指跟大拇指輕輕捏著東西吃。
我希望藉這件事來說明,人類的手是驚人的進化;人類手的許多動作,絕對是其他動物做不出來的。
我們常常說,「人為萬物之靈」,但這個「靈」怎麼去證明?我們要從人類的歷史及藝術史中去觀察,才知道人類的進步跟其他動物差距這麼大。更何況當我們寫字時,手握筆的運動,僅僅是指尖那麼細膩、微小的動作,卻可以記錄非常多而複雜的線條跟造型。再思考一下,這個動作也是所有的動物所無法完成的,包括剛剛說過靈長類猿猴,也不可能拿著筆做文字的書寫記錄。
所以我們會發現:人類「手」的能力標誌出了人的價值。
這就是我們要談的創造的開始。
宇宙創造了萬物,但是萬物之中,卻只有人能進化到擁有「創造」的能力。一般動物只是憑著本能生存,如鳥類銜草做成鳥巢,或者是蜜蜂用分泌物混合泥土做成蜂巢,這種築巢的能力就是這樣固定著,幾百萬年來都不曾改變,牠們無法擁有超越本能的創造力。
而人類最早創造居所的「有巢氏」,最初可能是模仿蜜蜂的巢,可能是模仿螞蟻的巢,也可能是模仿鳥巢。但我們思考一下,今天的人類建築藝術發展到什麼樣複雜的狀態?
唯有人類,可以從起點一直進步、一直進步,進步到蓋一百層結構材料如此複雜的摩天大樓。我們居住的環境,從有巢的「巢」,能跨越到現代多樣化的建築風格,這就是人在「創造」上的意義。而我們也必須回到最初「手的進步」這個原點,才可以分析「美」和「藝術」在人類發展過程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節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