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地圖集(二版)

9特價26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史密夫先生的一日遊/Mr. Smith’s one-day trip

英人約翰‧史密夫(John Smith, 1850-1914)在《日出號環遊世界》(Round the World on the Sunrise)一書中,有一段關於二十世紀初維多利亞城中區的描寫,有助於我們了解一幅一九○五年的中區地圖。此圖由私人印製,稱為〈卑利公司的馬氏指南〉(“Massey’s Directory of W. S. Bailey & Co.”),所載區域西起於德忌笠街與皇后大道交界,東止於皇后大道與遮打道間之木球會,南面是雪廠街、炮台里,北面是剛填海完工之干諾道新海旁。圖中有趣之處,在於標明某些建築物的用途和名稱,讓讀圖者能重新構想當時的生活面貌。

郵輪日出號從英國本土出發,取道地中海,經印度、新加坡等英國殖民地,於一九○七年八月九日到達維多利亞城。因先前在馬六甲海峽遇颱風延誤行程,日出號只於維多利亞城停泊一天,便繼續前往中國東北沿岸和日本的行程。據史密夫記載,他是轉乘「古怪、污穢而又富東方風情」的舢板(sampan)由卜公碼頭(Blake Pier)登岸的。下船之後,他和一行人便朝正對著碼頭的畢打街(Pedder Street)方向走去。在畢打街和德輔道(Des Voeux Road)交界處,充當導遊的一個「瘦削,眼神不定,英語如塘鵝唱歌」的中國男子,向大家指出著名英商渣甸和馬地臣的怡和公司建築物(Jardine Matheson & Co.)。在畢打街近皇后大道交界,他們進入香港大酒店(Hong Kong Hotel)吃午飯。同行人士認為這市內有名的酒店過於陳舊,填海後又失去原先的海景,加上「酒店的中國侍應生總顯得緊張兮兮的,令人不太暢快」,唯是大堂的水力升降機頗見氣派。

午飯後史密夫太太和一些女士們決定留在香港大酒店樓下的甘寶摩爾理髮店(Campbell, Moore & Co.),修整她們多天海上旅程飽歷風浪的髮飾。史密夫亦由於對華人導遊的英語不勝其煩,以及「一種蠢蠢欲動的探險精神」,決定獨自離隊。他形容自己「像拿著獵槍走進危機四伏的熱帶雨林的探險家一樣」,以銳利的目光掃視街道上一切異於常人的生物,例如「千人一面的中國轎夫和苦力」,以及少數「像猴子穿衣一樣的作西式打扮的本地人」。史密夫機警地越過繁忙的馬路,竄進對面的郵局,投寄一封在船上寫的字跡歪斜的私人信件,給在老家的子女講述他在途中各種充滿英國式機智的觀察。然後他轉進一條名為皇后大道的大街,到不遠處的一間基利華殊公司(Kelly & Walsh)購買一點喼士頓煙草(Capstan Navy Cut)、一幅本地地圖和在餘下旅途中用以解悶的書籍。他在店中待了大半天,津津有味地翻閱了Cantonese Made Easy、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The Dragon, Image and Demon等書,結果以六塊五毫的價錢買了一套兩冊的由Herbert A. Giles翻譯的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然後史密夫在不遠處的屈臣士藥房(A. S. Watson & Co.),買了暈船藥和一瓶蘇格蘭威士忌,以及在雪廠街的阿方照相館(Afong Studio)搜購了一些他太太必定愛不釋手的本地風景和人物照片,其中一幀拍攝一個本地窮家男孩揹著小嬰兒的著色照,更加令他內心產生「對人類的純真本性的深深觸動」。

觀賞過大會堂(City Hall)和旁邊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的典雅歐陸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後,史密夫帶著滿載而歸的心情,回到香港大酒店跟太太及同行成員會合。於酒店用晚飯後,眾人乘舢板回到日出號上去。史密夫太太對維多利亞城的印象良好,唯一的失望是沒有看到像預期中那麼多中國人畫像中的吊梢眼(slanting eyes)。

史密夫的書中附載一幅由太太愛米尼(Emily)手繪的維多利亞城中區草圖,疑為〈卑利公司馬氏指南〉的抄本。圖中繪有史氏探訪維多利亞城一天所走的環形路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