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連家
若生迷迷糊糊醒來時,尚不過三更。
屋子裡黑魆魆的,沒有半點光亮。她聽見大丫鬟紅櫻的呼吸聲,輕而緩,平而穩,於暗夜之中聽進耳裡,有著令人心安的溫暖。
她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聽過這樣的呼吸聲。
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夜不能寐,似乎一閉眼就能聽見自己的慘叫聲。即便沒了舌頭,聲音悶在喉嚨裡,也依舊響徹耳際。
然而如今……舌頭在嘴裡沿著貝齒打了個轉,靈活自如卻帶著兩分陌生。她已太久不曾擁有過它。
若生還記得,自己臨終的時候,五感幾乎盡失。不像現在,聽得見輕淺的呼吸聲,聞得到空氣裡彌漫著的百合香,氤氳的,氣味怡人。她躺在錦衾下,闔著眼細細嗅去,依稀能分辨出裡頭的三兩味香料──沉水香、零陵香、雀頭香,隱約還混著些白漸香的果味。
她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翻了個身,將頭埋進軟枕中。
這樣一味合香,價值數金,但在連家卻是司空見慣。
一顆價值十金的螺子黛,在姑母的箱奩中,亦是堆積如山,無人問津,空擺著積灰罷了。錦衣玉食的年月裡,府裡花在脂粉上的銀子,一年到頭少說也有十數萬兩。
宣明十七年的連家,一如她記憶中的奢靡。
可這潑天富貴,卻在宣明二十一年的那個夏天,悉數化為烏有。萬貫家財被人奪去不提,佔了平康坊整整一條街的連家大宅,亦再無他們的容身之處。如今的奢靡,不過過眼雲煙。
家破人亡的滋味,她早已嘗過。
眼眶忽然變得灼熱,枕面上繡著的纏枝芍藥被洇成了一團暗色。
連若生偏過頭,未及睜眼,外頭突地傳來一陣喧鬧。
耳中聽得大丫鬟紅櫻一直平穩的呼吸聲一頓,隨後帳子外便響起了披衣起身的簌簌響動。
若生微蹙了下眉,自枕上抬起頭來,側目望去,但見雨過天青紗帳被撩開了一角,紅櫻自外探進半張臉,「姑娘醒了?」
屋子裡尚未點燈,紅櫻看不見她紅著的眼。
連若生便也不動,只在帳內啞著聲音低低問道:「外頭怎麼了?」
黑暗中,她說話的腔調顯得頗為古怪,吐字雖清晰,卻說得極慢,一字一頓,帳外的紅櫻聽著卻鬆了口氣。
前些個日子,連若生好端端睡了一覺起來,突然就失了聲,咿咿呀呀說不清楚話,腿腳也木頭似的僵住,動彈不得。消息傳進千重園,若生的姑母雲甄夫人動了大怒,責令眾人立即將京師各處的大夫都請回了連家。沒多久,宮裡頭得了消息,亦迅速打發了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太醫前來望診。
但她的脈象平穩,沒有絲毫患病的跡象,眾大夫一一瞧過,皆是一頭霧水。
好好的一個人,一夕之間突然就變得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實乃怪哉。於是,方子還是一張張的開,藥還是一碗碗流水似的往若生屋子裡送。不多時,藥渣便堆得小山高。但眾人心知肚明,這些不過是些溫補的藥罷了。
可若生,卻真的開始漸漸好轉。
幾日後,她口中便已能零星的吐出幾個字詞來,腿腳雖還不大靈活,也可在床邊略站上一會兒。時至此刻,她說話的腔調雖還怪異,卻已能自如交談。
紅櫻身為她跟前的大丫鬟,才被狠斥過一回,自是心有餘悸,而今見她好多了,才算安心了些。
連日來,府裡上上下下都在傳,是二太太朱氏暗中下的毒手。
想到二太太,紅櫻眼裡閃過一絲譏誚,啟唇應道:「聽響動,似是從明月堂鬧起來的,想必又是二太太出了什麼么蛾子。」
二太太朱氏是若生的父親連二爺的新婦,今年還只雙十年華。
因出身落魄,闔府上下不論主僕,皆對她頗為瞧不上眼,其中更以連若生為甚。她極其厭惡繼母,她身邊的婢子便也都順著她的意思,時常揀了話來排揎數說朱氏。
然而這一回,紅櫻的話音剛落,便覺有道冰冷的視線落在了自己面上。
「放肆!」
「姑娘……」紅櫻一怔。
「將燈點上,換綠蕉進來。」
紅櫻大驚失色,綠蕉一個月前才因為在她數落二太太時,幫著二太太說了句話,被自家姑娘命人扇了兩個嘴巴子,趕去做了三等丫鬟的活計,姑娘這會兒怎麼突然提起她來了?
「還不去?」
怔忡間,她聽見帳內的連若生又催了聲,不敢再猶豫,急忙應了,點了燈,匆匆出去尋了綠蕉來。
她一走,內室頓時便寂靜下來。
連若生自掀了被子起身,坐在床沿,赤著腳扶著床柱站直,吃力的邁開一小步。然而才剛抬起腳,她便踉蹌著朝前撲去,膝蓋碰的一聲重重磕在了腳踏上。
她倒吸了一口涼氣,雙手撐著地面爬起來,哆哆嗦嗦的重新站直,嘴角緊緊抿著。府裡謠傳是繼母朱氏暗中謀害她,才讓她突然之間變成了這樣。可其實,哪裡是這麼一回事。
前一世家破人亡後,她當了近兩年的啞巴跟瘸子,如今一切安好,她卻反倒不習慣了。若生不由得面露苦笑,也不知還要摔上幾回,才能運用自如。
正想著,有個青衣小丫鬟打起簾子,躡手躡腳的朝內室走了進來,見她站在那裡彎腰揉著膝蓋,慌忙上前來,「姑娘,傷著哪兒了?」
「碰了下膝,沒什麼大礙。」若生鬆了手,任由綠蕉小心翼翼的為自己捲起褲管。
綢褲下,原本白皙的膝上已紅了一大塊,再過一會兒只怕就要青紫了!綠蕉心疼的道:「奴婢去取藥來。」
連若生拉了她一把,「不用,遲些再取也無妨。」
這點傷於如今的她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麼。她受過的傷,數之不盡,只是磕了一下,忍一忍也就不覺得疼了。
她就著燈光抬頭看向綠蕉,心頭閃過一陣酸楚。
綠蕉跟紅櫻是一塊被提上來的,但綠蕉實誠,嘴不甜也不會討好她,過去並不得她歡心。反倒是紅櫻那丫頭,膽子大,腦子也活絡,知道順毛捋,愈發得了器重。她少時脾氣大,性子惡劣,愛聽好話,為人亦浮躁,只當紅櫻是個好的,事事都拿她當回事,待紅櫻親厚異常,以至於紅櫻當著她的面數落繼母,還能得了讚賞。
可這般會溜鬚拍馬的紅櫻,等到大難臨頭,自是想也不想便急急棄她而去。
主子落魄了,另尋靠山,本也是人之常情。但紅櫻落井下石、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反過頭來便想狠狠咬她一口。忘恩負義至如此地步,也算是本事。
昔年連家分崩離析,各房僕役散的散,逃的逃,最後仍死守在二房跟著她的人,只有綠蕉一個。走出平康坊時,跟在她身後的,也只有綠蕉。
若生望著綠蕉的眼神漸漸變得複雜。
她一貫記不住人臉,紅櫻、綠蕉在她看來,生得並無太大差別,但她總記得綠蕉的這雙眼睛,黑白分明,端的一派坦然。一如她的人,再正直憨厚不過。然而綠蕉跟著她,沒享過福,卻吃盡了苦頭。
那是她頭一次意識到,這世上真的會有人拼盡全力對你好,不為巴結,不為謀利,只因為一聲「姑娘」,只因為她昔年給過一口飯吃。
她緊緊握住了綠蕉的手。綠蕉卻因為她的突然動作,嚇了一跳,僵著舌頭訥訥道:「姑娘,您這是怎麼了?」
「沒什麼。」若生緩緩鬆了手,在床沿坐定,啞著聲慢慢問道:「明月堂那邊出了什麼事?」
綠蕉眼神明澈,站在她跟前,回道:「聽說是二爺不見了。」
「不見了?」連若生詫異的抬起頭來。
「金嬤嬤正領著人四下找著,二太太……」綠蕉欲言又止,看看若生的眼色,到底沒再開口。
連若生看得明白,便也不再追問,只道:「去取衣裳來,我出去找。」
「您的腿……這怎麼能行?」綠蕉訝然驚呼。
她眼下能走上幾步,卻走不快,也走不長久,按理的確不該去。但若生心中有數,明月堂那邊的人就算能找到她爹,只怕也得花上個把時辰。如今還在正月裡,冬寒未消,夜間更是冷風呼呼,寒意徹骨,三更半夜的,到那時人早凍壞了。
何況如今這府裡,只怕沒有人會比她更清楚,她爹這會兒藏在哪裡。
她爹是個傻子,空有一副好皮相,卻沒能生就一副配得上皮相的玲瓏心腸。
京裡人人都知道,連家二爺十餘歲時自馬背上摔下來,磕在了大石頭上。頭破血流,腫起大包,大夫一個個來瞧過,皆只搖頭擺手,讓連家趕緊準備後事,此等傷勢便是大羅神仙來了恐怕也無力回天。
話說的這般信誓旦旦,連家人也就沒了法子。
於是棺木備好,壽衣裁好,只等他嚥下最後一口氣,送了他去便是。
可誰曾想,這之後他卻奇跡般好轉了!
靜養了大半年後,他重新變得生龍活虎。但他的心智,卻停留在了孩提時代。
連二爺還活著,卻失了聰慧,也正因為這樣,她爹才會像個黏人的孩子,一直對她死去的生母念念不忘。
她娘段氏生她的時候,吃了一番苦頭,因為胎位不正,熬了幾個時辰,痛得死去活來也沒能將她順利生下。不斷流失的鮮血將她的元氣從身體裡抽離,她的力氣很快便告罄。
百年野山參熬的湯,一碗碗送進產房,半灑半喝,勉勉強強吊著段氏的命。
然而若生頑固的像塊石頭,依舊蜷縮在漸漸乾涸了的宮床內,死死不肯露面。
再這麼下去,段氏得死,孩子也得死。
經驗老道的產婆遇見這般凶險的情況,也沒了法子慌張起來,揮著沾滿黏糊糊鮮血的雙手,催促一旁的丫鬟,讓人去回稟雲甄夫人。連二爺就是個孩子,能知道什麼事,連家二房沒個能主事的人,若生的母親段氏生產時,坐鎮的是連家的姑奶奶雲甄夫人。
雲甄夫人得了消息走入產房,親自去探段氏的動靜,見段氏躺在床上面若金紙,已是出氣多進氣少,不由得心下微驚,面色也跟著冷了下去。
產婆慌亂間看了個正著,連忙跪倒,伏地磕頭,告罪求饒,說已是不成了。
話音剛落,產床上的段氏,陡然沒了氣息。
雲甄夫人蹙著柳眉,臉色愈發難看,盯著產婆的眼神冷若冰霜,一字一頓的吩咐下去,「趁著人還沒涼,把孩子給我取出來!」
產婆跪在那裡,聞言渾身一激靈,不敢置信的抬頭看向她,嘴唇翕動著,已然亂了心神。
雲甄夫人卻已有條不紊的打發了人去取利刃來,薄如蟬翼的一把,用沸騰的滾水仔細燙過,塞進產婆手中,「我昔年曾見過旁人產子,母死後腹中孩兒還尚有氣息,只要動作快,興許還能保一個。」她說這話時,聲音冰冷,語氣卻顯得十分輕描淡寫。
沒有人敢將她的話視作胡謅,產房裡立時做鳥獸散,各自忙活起來。
雲甄夫人掃了一眼,大步走出門去,站在了廊廡下。
「阿姐!」連二爺小兒般天真,並不知道裡頭出了什麼事,瞧見她,笑著迎過來,搖著手裡的一枝荼蘼花,扯著嗓子道:「金嬤嬤告訴我,小祺在生小娃娃!」
他站在天光底下,眉目俊朗,身形頎長,端的是形貌倜儻的大好兒郎,可卻笑得像個孩子,嘴上說的也是孩子話。
雲甄夫人看著,心裡不由得一酸,闊步下了臺磯走過去,一把挽了他的胳膊,笑道:「金嬤嬤說的是。」
他聽了就笑,纏著給她看自己手裡的花,「好看嗎?」
「好看。」雲甄夫人笑著頷首。
「阿姐也好看,比花還好看!這枝給妳,等小祺生了孩子,我再給她折一枝!」他眉眼彎彎,笑嘻嘻將花塞進雲甄夫人手中。
雲甄夫人一手接了,另一手將他鬢邊碎髮理好,輕聲應著好。他身量頗高,早越過了她,她抬手的動作便略顯吃力。
連二爺就著她的手低了低頭,一面雀躍問道:「阿姐妳說,給小娃娃取個什麼名好?要不然,就叫小寶好不好?」小寶是他小時養過的一條小白狗,早兩年得病死了,他總記掛著。雲甄夫人啼笑皆非,正要搖頭,卻見不遠處徑直衝出來一個人,跑到她跟前,一跪一磕,朗聲道:「回稟夫人,孩子還活著!」
伴隨著難掩驚訝的話音,產房裡頭傳來一陣陣的嬰孩啼哭聲。
雲甄夫人蹙著的眉一點點舒展開來,扭頭望著連二爺笑道:「倒是個命硬的,既然如此,往後便叫她若生吧!」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然而連若生歷經九死一生,方才活著出了娘胎。
她這條命來得不易,所以得名若生,小字阿九。
這些遠在她出生之前發生的事,都是父親身邊的金嬤嬤,閒來說與她聽的。她明白金嬤嬤的意思,若沒有姑姑做主命人剖腹,今時世上便不會有她。
姑姑是連家的長女,比她爹年長九歲,卻終身未嫁。她掌著連家的基業命脈,帶大了幾個弟弟,又養活了她,是個極為了不得的人物。
然而京裡的人私下談及她時,口氣卻總帶著三分輕蔑。那其中,有眼紅豔羨所致的,也有當真清高自持瞧不上連家的。可不管是哪一種,這些人自始至終也就只敢在背地裡說道。
姑姑一介女流,未曾婚嫁,卻身有一品誥命。這原只是個有俸祿,沒實權的東西,可姑姑不同。她甚至可不經宣召便自行入宮面聖,她的話語,甚至能左右嘉隆帝的決策。
沒有人知道,嘉隆帝為何對她另眼相待,但京畿上下都知,昔年嘉隆帝能榮登大寶,少不了她的一份力。
連家有了從龍之功,又因掌家的人是嘉隆帝的義妹雲甄夫人,短短二十年裡飛速崛起,硬生生佔據了泰半平康坊。故而連家雖是新貴,那些自恃身份的老牌勛貴世家卻也不敢輕易小覷。
只可惜了,若生的幾位叔伯沒有一個能成大氣候的。
至於她爹,就更加不必多說。
想著父親,連若生暗暗嘆了口氣,吩咐綠蕉為自己換上鶴氅,著了小羊羔皮的軟靴,出門往外頭走去。簾子一掀,迎面便撲來一陣寒風,好在並沒有落雪。
「是不是該先往明月堂去一趟?」綠蕉輕聲問。
若生扶著廊柱,舉目往遠處看了兩眼,搖頭道:「直接到苜園。」
綠蕉愣了一下,遲疑道:「姑娘是不是記差了,苜園已荒廢許久了。」
「正因為荒了才應去瞧瞧。」她淡然說道,邁開了步子。
若生記得,前世父親也曾大半夜鬧過這麼一回,眾人遍尋不著急得團團轉,最後卻在早就已經荒了的苜園找到了他。
苜園原是她未出世之前,他跟娘住過的地方。後來段氏死在了苜園裡,雲甄夫人怕他觸景傷情,便清了苜園,門上掛了鎖為他搬了地方。
一轉眼,便是十餘年。
若生迷迷糊糊醒來時,尚不過三更。
屋子裡黑魆魆的,沒有半點光亮。她聽見大丫鬟紅櫻的呼吸聲,輕而緩,平而穩,於暗夜之中聽進耳裡,有著令人心安的溫暖。
她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聽過這樣的呼吸聲。
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夜不能寐,似乎一閉眼就能聽見自己的慘叫聲。即便沒了舌頭,聲音悶在喉嚨裡,也依舊響徹耳際。
然而如今……舌頭在嘴裡沿著貝齒打了個轉,靈活自如卻帶著兩分陌生。她已太久不曾擁有過它。
若生還記得,自己臨終的時候,五感幾乎盡失。不像現在,聽得見輕淺的呼吸聲,聞得到空氣裡彌漫著的百合香,氤氳的,氣味怡人。她躺在錦衾下,闔著眼細細嗅去,依稀能分辨出裡頭的三兩味香料──沉水香、零陵香、雀頭香,隱約還混著些白漸香的果味。
她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翻了個身,將頭埋進軟枕中。
這樣一味合香,價值數金,但在連家卻是司空見慣。
一顆價值十金的螺子黛,在姑母的箱奩中,亦是堆積如山,無人問津,空擺著積灰罷了。錦衣玉食的年月裡,府裡花在脂粉上的銀子,一年到頭少說也有十數萬兩。
宣明十七年的連家,一如她記憶中的奢靡。
可這潑天富貴,卻在宣明二十一年的那個夏天,悉數化為烏有。萬貫家財被人奪去不提,佔了平康坊整整一條街的連家大宅,亦再無他們的容身之處。如今的奢靡,不過過眼雲煙。
家破人亡的滋味,她早已嘗過。
眼眶忽然變得灼熱,枕面上繡著的纏枝芍藥被洇成了一團暗色。
連若生偏過頭,未及睜眼,外頭突地傳來一陣喧鬧。
耳中聽得大丫鬟紅櫻一直平穩的呼吸聲一頓,隨後帳子外便響起了披衣起身的簌簌響動。
若生微蹙了下眉,自枕上抬起頭來,側目望去,但見雨過天青紗帳被撩開了一角,紅櫻自外探進半張臉,「姑娘醒了?」
屋子裡尚未點燈,紅櫻看不見她紅著的眼。
連若生便也不動,只在帳內啞著聲音低低問道:「外頭怎麼了?」
黑暗中,她說話的腔調顯得頗為古怪,吐字雖清晰,卻說得極慢,一字一頓,帳外的紅櫻聽著卻鬆了口氣。
前些個日子,連若生好端端睡了一覺起來,突然就失了聲,咿咿呀呀說不清楚話,腿腳也木頭似的僵住,動彈不得。消息傳進千重園,若生的姑母雲甄夫人動了大怒,責令眾人立即將京師各處的大夫都請回了連家。沒多久,宮裡頭得了消息,亦迅速打發了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太醫前來望診。
但她的脈象平穩,沒有絲毫患病的跡象,眾大夫一一瞧過,皆是一頭霧水。
好好的一個人,一夕之間突然就變得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實乃怪哉。於是,方子還是一張張的開,藥還是一碗碗流水似的往若生屋子裡送。不多時,藥渣便堆得小山高。但眾人心知肚明,這些不過是些溫補的藥罷了。
可若生,卻真的開始漸漸好轉。
幾日後,她口中便已能零星的吐出幾個字詞來,腿腳雖還不大靈活,也可在床邊略站上一會兒。時至此刻,她說話的腔調雖還怪異,卻已能自如交談。
紅櫻身為她跟前的大丫鬟,才被狠斥過一回,自是心有餘悸,而今見她好多了,才算安心了些。
連日來,府裡上上下下都在傳,是二太太朱氏暗中下的毒手。
想到二太太,紅櫻眼裡閃過一絲譏誚,啟唇應道:「聽響動,似是從明月堂鬧起來的,想必又是二太太出了什麼么蛾子。」
二太太朱氏是若生的父親連二爺的新婦,今年還只雙十年華。
因出身落魄,闔府上下不論主僕,皆對她頗為瞧不上眼,其中更以連若生為甚。她極其厭惡繼母,她身邊的婢子便也都順著她的意思,時常揀了話來排揎數說朱氏。
然而這一回,紅櫻的話音剛落,便覺有道冰冷的視線落在了自己面上。
「放肆!」
「姑娘……」紅櫻一怔。
「將燈點上,換綠蕉進來。」
紅櫻大驚失色,綠蕉一個月前才因為在她數落二太太時,幫著二太太說了句話,被自家姑娘命人扇了兩個嘴巴子,趕去做了三等丫鬟的活計,姑娘這會兒怎麼突然提起她來了?
「還不去?」
怔忡間,她聽見帳內的連若生又催了聲,不敢再猶豫,急忙應了,點了燈,匆匆出去尋了綠蕉來。
她一走,內室頓時便寂靜下來。
連若生自掀了被子起身,坐在床沿,赤著腳扶著床柱站直,吃力的邁開一小步。然而才剛抬起腳,她便踉蹌著朝前撲去,膝蓋碰的一聲重重磕在了腳踏上。
她倒吸了一口涼氣,雙手撐著地面爬起來,哆哆嗦嗦的重新站直,嘴角緊緊抿著。府裡謠傳是繼母朱氏暗中謀害她,才讓她突然之間變成了這樣。可其實,哪裡是這麼一回事。
前一世家破人亡後,她當了近兩年的啞巴跟瘸子,如今一切安好,她卻反倒不習慣了。若生不由得面露苦笑,也不知還要摔上幾回,才能運用自如。
正想著,有個青衣小丫鬟打起簾子,躡手躡腳的朝內室走了進來,見她站在那裡彎腰揉著膝蓋,慌忙上前來,「姑娘,傷著哪兒了?」
「碰了下膝,沒什麼大礙。」若生鬆了手,任由綠蕉小心翼翼的為自己捲起褲管。
綢褲下,原本白皙的膝上已紅了一大塊,再過一會兒只怕就要青紫了!綠蕉心疼的道:「奴婢去取藥來。」
連若生拉了她一把,「不用,遲些再取也無妨。」
這點傷於如今的她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麼。她受過的傷,數之不盡,只是磕了一下,忍一忍也就不覺得疼了。
她就著燈光抬頭看向綠蕉,心頭閃過一陣酸楚。
綠蕉跟紅櫻是一塊被提上來的,但綠蕉實誠,嘴不甜也不會討好她,過去並不得她歡心。反倒是紅櫻那丫頭,膽子大,腦子也活絡,知道順毛捋,愈發得了器重。她少時脾氣大,性子惡劣,愛聽好話,為人亦浮躁,只當紅櫻是個好的,事事都拿她當回事,待紅櫻親厚異常,以至於紅櫻當著她的面數落繼母,還能得了讚賞。
可這般會溜鬚拍馬的紅櫻,等到大難臨頭,自是想也不想便急急棄她而去。
主子落魄了,另尋靠山,本也是人之常情。但紅櫻落井下石、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反過頭來便想狠狠咬她一口。忘恩負義至如此地步,也算是本事。
昔年連家分崩離析,各房僕役散的散,逃的逃,最後仍死守在二房跟著她的人,只有綠蕉一個。走出平康坊時,跟在她身後的,也只有綠蕉。
若生望著綠蕉的眼神漸漸變得複雜。
她一貫記不住人臉,紅櫻、綠蕉在她看來,生得並無太大差別,但她總記得綠蕉的這雙眼睛,黑白分明,端的一派坦然。一如她的人,再正直憨厚不過。然而綠蕉跟著她,沒享過福,卻吃盡了苦頭。
那是她頭一次意識到,這世上真的會有人拼盡全力對你好,不為巴結,不為謀利,只因為一聲「姑娘」,只因為她昔年給過一口飯吃。
她緊緊握住了綠蕉的手。綠蕉卻因為她的突然動作,嚇了一跳,僵著舌頭訥訥道:「姑娘,您這是怎麼了?」
「沒什麼。」若生緩緩鬆了手,在床沿坐定,啞著聲慢慢問道:「明月堂那邊出了什麼事?」
綠蕉眼神明澈,站在她跟前,回道:「聽說是二爺不見了。」
「不見了?」連若生詫異的抬起頭來。
「金嬤嬤正領著人四下找著,二太太……」綠蕉欲言又止,看看若生的眼色,到底沒再開口。
連若生看得明白,便也不再追問,只道:「去取衣裳來,我出去找。」
「您的腿……這怎麼能行?」綠蕉訝然驚呼。
她眼下能走上幾步,卻走不快,也走不長久,按理的確不該去。但若生心中有數,明月堂那邊的人就算能找到她爹,只怕也得花上個把時辰。如今還在正月裡,冬寒未消,夜間更是冷風呼呼,寒意徹骨,三更半夜的,到那時人早凍壞了。
何況如今這府裡,只怕沒有人會比她更清楚,她爹這會兒藏在哪裡。
她爹是個傻子,空有一副好皮相,卻沒能生就一副配得上皮相的玲瓏心腸。
京裡人人都知道,連家二爺十餘歲時自馬背上摔下來,磕在了大石頭上。頭破血流,腫起大包,大夫一個個來瞧過,皆只搖頭擺手,讓連家趕緊準備後事,此等傷勢便是大羅神仙來了恐怕也無力回天。
話說的這般信誓旦旦,連家人也就沒了法子。
於是棺木備好,壽衣裁好,只等他嚥下最後一口氣,送了他去便是。
可誰曾想,這之後他卻奇跡般好轉了!
靜養了大半年後,他重新變得生龍活虎。但他的心智,卻停留在了孩提時代。
連二爺還活著,卻失了聰慧,也正因為這樣,她爹才會像個黏人的孩子,一直對她死去的生母念念不忘。
她娘段氏生她的時候,吃了一番苦頭,因為胎位不正,熬了幾個時辰,痛得死去活來也沒能將她順利生下。不斷流失的鮮血將她的元氣從身體裡抽離,她的力氣很快便告罄。
百年野山參熬的湯,一碗碗送進產房,半灑半喝,勉勉強強吊著段氏的命。
然而若生頑固的像塊石頭,依舊蜷縮在漸漸乾涸了的宮床內,死死不肯露面。
再這麼下去,段氏得死,孩子也得死。
經驗老道的產婆遇見這般凶險的情況,也沒了法子慌張起來,揮著沾滿黏糊糊鮮血的雙手,催促一旁的丫鬟,讓人去回稟雲甄夫人。連二爺就是個孩子,能知道什麼事,連家二房沒個能主事的人,若生的母親段氏生產時,坐鎮的是連家的姑奶奶雲甄夫人。
雲甄夫人得了消息走入產房,親自去探段氏的動靜,見段氏躺在床上面若金紙,已是出氣多進氣少,不由得心下微驚,面色也跟著冷了下去。
產婆慌亂間看了個正著,連忙跪倒,伏地磕頭,告罪求饒,說已是不成了。
話音剛落,產床上的段氏,陡然沒了氣息。
雲甄夫人蹙著柳眉,臉色愈發難看,盯著產婆的眼神冷若冰霜,一字一頓的吩咐下去,「趁著人還沒涼,把孩子給我取出來!」
產婆跪在那裡,聞言渾身一激靈,不敢置信的抬頭看向她,嘴唇翕動著,已然亂了心神。
雲甄夫人卻已有條不紊的打發了人去取利刃來,薄如蟬翼的一把,用沸騰的滾水仔細燙過,塞進產婆手中,「我昔年曾見過旁人產子,母死後腹中孩兒還尚有氣息,只要動作快,興許還能保一個。」她說這話時,聲音冰冷,語氣卻顯得十分輕描淡寫。
沒有人敢將她的話視作胡謅,產房裡立時做鳥獸散,各自忙活起來。
雲甄夫人掃了一眼,大步走出門去,站在了廊廡下。
「阿姐!」連二爺小兒般天真,並不知道裡頭出了什麼事,瞧見她,笑著迎過來,搖著手裡的一枝荼蘼花,扯著嗓子道:「金嬤嬤告訴我,小祺在生小娃娃!」
他站在天光底下,眉目俊朗,身形頎長,端的是形貌倜儻的大好兒郎,可卻笑得像個孩子,嘴上說的也是孩子話。
雲甄夫人看著,心裡不由得一酸,闊步下了臺磯走過去,一把挽了他的胳膊,笑道:「金嬤嬤說的是。」
他聽了就笑,纏著給她看自己手裡的花,「好看嗎?」
「好看。」雲甄夫人笑著頷首。
「阿姐也好看,比花還好看!這枝給妳,等小祺生了孩子,我再給她折一枝!」他眉眼彎彎,笑嘻嘻將花塞進雲甄夫人手中。
雲甄夫人一手接了,另一手將他鬢邊碎髮理好,輕聲應著好。他身量頗高,早越過了她,她抬手的動作便略顯吃力。
連二爺就著她的手低了低頭,一面雀躍問道:「阿姐妳說,給小娃娃取個什麼名好?要不然,就叫小寶好不好?」小寶是他小時養過的一條小白狗,早兩年得病死了,他總記掛著。雲甄夫人啼笑皆非,正要搖頭,卻見不遠處徑直衝出來一個人,跑到她跟前,一跪一磕,朗聲道:「回稟夫人,孩子還活著!」
伴隨著難掩驚訝的話音,產房裡頭傳來一陣陣的嬰孩啼哭聲。
雲甄夫人蹙著的眉一點點舒展開來,扭頭望著連二爺笑道:「倒是個命硬的,既然如此,往後便叫她若生吧!」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然而連若生歷經九死一生,方才活著出了娘胎。
她這條命來得不易,所以得名若生,小字阿九。
這些遠在她出生之前發生的事,都是父親身邊的金嬤嬤,閒來說與她聽的。她明白金嬤嬤的意思,若沒有姑姑做主命人剖腹,今時世上便不會有她。
姑姑是連家的長女,比她爹年長九歲,卻終身未嫁。她掌著連家的基業命脈,帶大了幾個弟弟,又養活了她,是個極為了不得的人物。
然而京裡的人私下談及她時,口氣卻總帶著三分輕蔑。那其中,有眼紅豔羨所致的,也有當真清高自持瞧不上連家的。可不管是哪一種,這些人自始至終也就只敢在背地裡說道。
姑姑一介女流,未曾婚嫁,卻身有一品誥命。這原只是個有俸祿,沒實權的東西,可姑姑不同。她甚至可不經宣召便自行入宮面聖,她的話語,甚至能左右嘉隆帝的決策。
沒有人知道,嘉隆帝為何對她另眼相待,但京畿上下都知,昔年嘉隆帝能榮登大寶,少不了她的一份力。
連家有了從龍之功,又因掌家的人是嘉隆帝的義妹雲甄夫人,短短二十年裡飛速崛起,硬生生佔據了泰半平康坊。故而連家雖是新貴,那些自恃身份的老牌勛貴世家卻也不敢輕易小覷。
只可惜了,若生的幾位叔伯沒有一個能成大氣候的。
至於她爹,就更加不必多說。
想著父親,連若生暗暗嘆了口氣,吩咐綠蕉為自己換上鶴氅,著了小羊羔皮的軟靴,出門往外頭走去。簾子一掀,迎面便撲來一陣寒風,好在並沒有落雪。
「是不是該先往明月堂去一趟?」綠蕉輕聲問。
若生扶著廊柱,舉目往遠處看了兩眼,搖頭道:「直接到苜園。」
綠蕉愣了一下,遲疑道:「姑娘是不是記差了,苜園已荒廢許久了。」
「正因為荒了才應去瞧瞧。」她淡然說道,邁開了步子。
若生記得,前世父親也曾大半夜鬧過這麼一回,眾人遍尋不著急得團團轉,最後卻在早就已經荒了的苜園找到了他。
苜園原是她未出世之前,他跟娘住過的地方。後來段氏死在了苜園裡,雲甄夫人怕他觸景傷情,便清了苜園,門上掛了鎖為他搬了地方。
一轉眼,便是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