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智退壞姻緣 元嚴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聽過這句話吧?當人們感嘆著感情這種東西無解的時候,總喜歡用這句話來做個總結。這句話,其實是一闋詞的開頭一句。這闋詞是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所寫的〈摸魚兒〉。
元好問是金代傑出的文學家,也是改變金代詩風的大詩人,同時也是個詞人。十六歲那一年,他要去并州趕考,路途中遇到一個專門捕捉雁子的人,這人告訴他說:「我今天捉了一隻雁子,已經殺了,沒想到牠的另一半竟然在空中盤旋不去,一直悲傷地叫個不停!你猜怎麼著?最後牠竟然自己飛下來,撞石頭死了!」元好問聽了以後,心中感觸良多,就買了這對雁子,把牠們一起葬在汾水的旁邊,在墳上疊了很多石頭,還把這堆墳取了名字叫「雁丘」,並且寫下〈摸魚兒〉這闋詞紀念這件事。傳說中,元好問還有個妹妹叫元嚴,論起才華,可是一點都不輸給哥哥呢!
元嚴是個會寫詩的才女,也有幾分姿色,但已經過了適婚年齡的她,卻還是小姑獨處,沒有婚配。並不是沒有人看得上元嚴,而是元嚴很懂得生活,一點都不認為婚姻是必須走的人生之路,加上也一直沒有找到意中人,婚事就這麼給耽擱了。在那個傳統年代裡,所謂的適婚年齡可是很早的,過了十八歲還沒有出嫁的女子,總是會被指指點點,但元嚴是個很有個性的女孩子,堅持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算父母親為了她的婚事心急不已,她也不曾因為自己適婚未嫁而感到絲毫彆扭或難堪。
也許是因為兄長元好問的名氣,加上元嚴自己的姿色與才華,上門提親的人家不在少數,但元嚴就是沒一個看得上眼的。這一天,有個地方上很有名的媒婆找上門了,這媒婆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加上堅持到底的纏功,已經成就了不少姻緣,這一次,她是為了一個也在朝當官的富家公子張平章來的。張平章聽說了元嚴的出色才華,知道她還沒有婚配,有意求娶這位美嬌娘,就延請了媒婆上門提親來了。
張平章對自己有意思,想要締結這門親事,元嚴早就已經聽說了,張平章家境富裕,好歹也是個官,只可惜人品並不怎麼樣,還有人說他是個每天遊手好閒的紈褲子弟,這樣的人哪裡能夠讓元嚴動心呢?所以媒婆還沒踏進門,元嚴已經打定主意拒絕這門親事了,只不過對方總也有點身分,她必須顧全對方面子,又能讓對方打退堂鼓,非得動點腦筋才能想個兩全其美的計策。
話說這媒婆大呼小叫的進了元家的門,就直嚷嚷著要見元家大小姐。元嚴正好在房間裡貼補天花板,也沒讓下人攔著她,媒婆就這麼長驅直入地進了她的閨房。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媒婆已經是多年老經驗了,精明能幹,當然懂這道理,一進門就滿臉笑容,看見元嚴正忙著,馬上向前熱絡地問說:「哎喲!我的元大小姐啊!您可是金枝玉葉呢!這樣爬上爬下的,您是在忙些什麼啊?」
元嚴知道這媒婆進了門,絕對是使出渾身解數要完成使命,她自己是決心不要這門親事,她的父母可就不一定了,要是不能讓媒婆知難而退,難保她再講個兩三句,父母就先答應了,到時候還要再跟父母抗爭,那可就更費事了。
元嚴沒有停下手邊的工作,她低頭想了想,開口吟出一首詩:
補天手段暫施張,不許纖塵落畫堂。
寄語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覓雕梁。
就讓我暫時表演一下補貼天花板的功夫吧!因為我不想讓絲毫的灰塵,掉落在我美麗的客廳裡。另外也想傳話給新飛來的兩隻燕子,麻煩你們把新巢移走,到別人家裡的梁木上再築個新家吧!
這首詩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跟媒婆的問話不相干,仔細推敲一下,她可是已經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暫施「張」,當然是暗指著張平章,「不許纖塵落畫堂」就表示著不歡迎張公子的到來,最後兩句更是明白地告訴媒婆,請你轉告張公子,到別的地方找對象吧!媒婆一聽,就知道元嚴不是省油的燈,這門婚事是沒指望了,只好摸摸鼻子,回去轉告張平章這個壞消息囉!
女人是不是一定得走入婚姻,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看看元嚴的故事就知道了。在那樣保守的古代中國,她就敢挑戰當時習俗,只因為不想為了「婚姻」而委屈了自己,真該給她鼓鼓掌呢!其實,是否選擇婚姻該是自己的決定,有個美滿的家庭當然幸福,但只要能夠獨立自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個獨身貴族又妨礙到誰了呢?老是追著適婚子女聲聲催婚的父母該想想,因為世俗的眼光逼著子女走進婚姻,難道比不上他們活得真正自在快樂嗎?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聽過這句話吧?當人們感嘆著感情這種東西無解的時候,總喜歡用這句話來做個總結。這句話,其實是一闋詞的開頭一句。這闋詞是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所寫的〈摸魚兒〉。
元好問是金代傑出的文學家,也是改變金代詩風的大詩人,同時也是個詞人。十六歲那一年,他要去并州趕考,路途中遇到一個專門捕捉雁子的人,這人告訴他說:「我今天捉了一隻雁子,已經殺了,沒想到牠的另一半竟然在空中盤旋不去,一直悲傷地叫個不停!你猜怎麼著?最後牠竟然自己飛下來,撞石頭死了!」元好問聽了以後,心中感觸良多,就買了這對雁子,把牠們一起葬在汾水的旁邊,在墳上疊了很多石頭,還把這堆墳取了名字叫「雁丘」,並且寫下〈摸魚兒〉這闋詞紀念這件事。傳說中,元好問還有個妹妹叫元嚴,論起才華,可是一點都不輸給哥哥呢!
元嚴是個會寫詩的才女,也有幾分姿色,但已經過了適婚年齡的她,卻還是小姑獨處,沒有婚配。並不是沒有人看得上元嚴,而是元嚴很懂得生活,一點都不認為婚姻是必須走的人生之路,加上也一直沒有找到意中人,婚事就這麼給耽擱了。在那個傳統年代裡,所謂的適婚年齡可是很早的,過了十八歲還沒有出嫁的女子,總是會被指指點點,但元嚴是個很有個性的女孩子,堅持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算父母親為了她的婚事心急不已,她也不曾因為自己適婚未嫁而感到絲毫彆扭或難堪。
也許是因為兄長元好問的名氣,加上元嚴自己的姿色與才華,上門提親的人家不在少數,但元嚴就是沒一個看得上眼的。這一天,有個地方上很有名的媒婆找上門了,這媒婆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加上堅持到底的纏功,已經成就了不少姻緣,這一次,她是為了一個也在朝當官的富家公子張平章來的。張平章聽說了元嚴的出色才華,知道她還沒有婚配,有意求娶這位美嬌娘,就延請了媒婆上門提親來了。
張平章對自己有意思,想要締結這門親事,元嚴早就已經聽說了,張平章家境富裕,好歹也是個官,只可惜人品並不怎麼樣,還有人說他是個每天遊手好閒的紈褲子弟,這樣的人哪裡能夠讓元嚴動心呢?所以媒婆還沒踏進門,元嚴已經打定主意拒絕這門親事了,只不過對方總也有點身分,她必須顧全對方面子,又能讓對方打退堂鼓,非得動點腦筋才能想個兩全其美的計策。
話說這媒婆大呼小叫的進了元家的門,就直嚷嚷著要見元家大小姐。元嚴正好在房間裡貼補天花板,也沒讓下人攔著她,媒婆就這麼長驅直入地進了她的閨房。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媒婆已經是多年老經驗了,精明能幹,當然懂這道理,一進門就滿臉笑容,看見元嚴正忙著,馬上向前熱絡地問說:「哎喲!我的元大小姐啊!您可是金枝玉葉呢!這樣爬上爬下的,您是在忙些什麼啊?」
元嚴知道這媒婆進了門,絕對是使出渾身解數要完成使命,她自己是決心不要這門親事,她的父母可就不一定了,要是不能讓媒婆知難而退,難保她再講個兩三句,父母就先答應了,到時候還要再跟父母抗爭,那可就更費事了。
元嚴沒有停下手邊的工作,她低頭想了想,開口吟出一首詩:
補天手段暫施張,不許纖塵落畫堂。
寄語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覓雕梁。
就讓我暫時表演一下補貼天花板的功夫吧!因為我不想讓絲毫的灰塵,掉落在我美麗的客廳裡。另外也想傳話給新飛來的兩隻燕子,麻煩你們把新巢移走,到別人家裡的梁木上再築個新家吧!
這首詩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跟媒婆的問話不相干,仔細推敲一下,她可是已經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暫施「張」,當然是暗指著張平章,「不許纖塵落畫堂」就表示著不歡迎張公子的到來,最後兩句更是明白地告訴媒婆,請你轉告張公子,到別的地方找對象吧!媒婆一聽,就知道元嚴不是省油的燈,這門婚事是沒指望了,只好摸摸鼻子,回去轉告張平章這個壞消息囉!
女人是不是一定得走入婚姻,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看看元嚴的故事就知道了。在那樣保守的古代中國,她就敢挑戰當時習俗,只因為不想為了「婚姻」而委屈了自己,真該給她鼓鼓掌呢!其實,是否選擇婚姻該是自己的決定,有個美滿的家庭當然幸福,但只要能夠獨立自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個獨身貴族又妨礙到誰了呢?老是追著適婚子女聲聲催婚的父母該想想,因為世俗的眼光逼著子女走進婚姻,難道比不上他們活得真正自在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