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一吃驚為天人
立夏讓葉修齊下樓叫人,便是已經將今日的午膳準備齊全。一群人圍著崔大還沒說上兩句話,就有店內的半大少年們魚貫上樓。
這些少年都穿著一色的衣裳,戴著帽子、繫著圍裙,看起來乾淨整潔,臉上掛著得體的微笑,卻是一語不發,手腳俐落地將桌椅收拾了一遍,觸動桌上一個開關,便將完整的圓桌中間隱藏的小孔露了出來。
後面的人立刻放上炭火和鍋具。這一次的鍋具又有了新的變化,從中分成兩邊的銅鍋裡,一邊是牛油紅湯,一邊是野生滋補菌湯,鍋的旁邊還多了五寸左右的一圈。
這奇形怪狀的銅鍋放上來之後,每一桌都站了一位侍者,先將銅鍋一圈裡刷上一層油,然後鋪上加了祕製調料的牛肉、海蝦。
不等湯沸騰,桌子旁邊的木頭架子上已經擺滿各種造型的瓷盤、瓷碗,上頭都盛裝著元安府來人特別熟悉的食材。
在京城,火鍋食材又多了不少,和立夏後世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用的土雞和豬骨、野生菌等食材都是純天然的,香味格外誘人。
蟲草老鴨湯和白果雞煲這兩道菜,是專門給崔秀娘準備的,本來立夏還想著她今日要是不來,便讓武國公府的護衛用食盒裝了給她送回去。
用飯的時候,大家的位置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商小玥和吳雨薇帶著君小玉、君小婉,加上洪悅和崔秀娘坐了一桌,洪州、寧柯和崔大,讓孔陽和君濟勳作陪坐了一桌,剩下的商瑾昱就和葉修齊、鍾誠、劉叔同、李廷、君濟茂湊了一桌。
每一桌都有人吃過火鍋,也會吃火鍋,再加上旁邊守著的店小二可以幫忙和指導客人如何調味和燙菜,不怕辣的直接就牛油火鍋開吃,怕辣的則先吃清湯鍋適應一下。
「痛快!」寧柯一口牛肚下去,直呼舒服,眼見著崔大這武將兩三口就將一盤牛肚去了一半,連忙招呼店小二補一盤來。
只可惜店小二也說了,找遍京城附近幾個縣城,就只找著一頭因為意外摔死的耕牛,桌上有關牛的菜品都是限量供應,這一盤牛肚拼盤五兩銀子,每桌還只此一盤。
寧柯「啊」了一聲,滿臉失望,再三確定誰也不能改規矩後,充滿期待的目光轉向隔壁女眷那一桌,「丹陽表妹,牛肚乃是耕牛內腑,妳是金尊玉貴的郡主,莫要吃這種低賤之物。」
要是洪悅之前沒吃過立夏做的燜麵,興許就信了寧柯這話。
她本來看著君小玉和君小婉熟練地替吳雨薇燙鵝腸時有些猶豫,因為她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其實桌上和桌子旁邊無數的食材,對她這樣在長公主府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來說,一樣都不認識。
只是洪悅向來傲氣,從來不屑詢問旁人。火鍋那濃烈的香味直往鼻子裡鑽,她本來還想招手讓下人來幫她送到碗中的,然而就在剛才,她看到商瑾昱親自把商小玥懷中和身邊的兩個小男孩給抱走,還耐心地哄了一句「舅舅帶你們去吃好吃的」。
那一瞬間,高傲的洪悅第一次感到慶幸,她雖然不樂意與這些身分不夠的人為伍,但也沒有對這幾個女眷發脾氣。
也正因為如此,原本立夏是想讓這位鼻孔看人的丹陽郡主和誠郡王他們坐一桌的,是丹陽郡主自己說不和「臭男人」一桌吃飯。
桌上有一寸大小的小蛋糕、紅糖裹糍粑和油炸南瓜酥,還有水果氣泡飲和熱奶茶兩種飲品,以及一碟子花生、瓜子、松子類的堅果,洪悅正一口喝一種飲料,又偷偷含了一塊酥軟甜膩的小蛋糕,寧柯突然轉過來這麼一問,她差點被蛋糕給梗斷氣。
趕緊喝了一大口水緩過來,洪悅狠狠瞪了寧柯一眼,「休想!這些低賤之物本郡主不吃,自然有那些低賤之人吃。」
很多時候,話就是這麼一骨碌便脫口而出,但洪悅本來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東西我不吃,但我們這桌有人吃」,只是被她這張嘴說出來,不只是她們這桌的人都變了臉色,別桌的人也都停下了動作。
洪悅也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她家兄長和寧柯都吃得特別歡,崔世子筷子上甚至還夾著好幾片毛肚在燙。
「我不是說你們,我也不是說妳。」前半句洪悅是對著寧柯那桌說的,後半句是她轉過頭對商小玥說的。
洪州哪裡不知道自家妹妹的脾性,也知道她今日到現在才暴露本性是為了誰,他扶額歎了一口氣,起身端著碗來到洪悅身旁,把碗放到她面前,「萬事萬物都有不同面,妹妹不妨嘗過之後再下定論。」
他的聲音很輕柔,可是眼神中警告意味十足。
洪悅從來沒見過她哥對她露出這種眼神,以往她哥都是以溫和的面孔示人,就家裡人知道他實際上心狠手辣。她縮了縮脖子,沒敢反抗地將兩片毛肚夾到了口中。
咀嚼兩下後,她愣住了。這是什麼神仙食物?如此脆嫩的口感,越嚼越香;再嚼兩口,具有衝擊性又富有層次感的味道在口中炸開,比之前吃到的麵條好吃不知多少倍!
見自家憨妹妹安靜下來,洪州鬆了一口氣,就怕這個驕縱任性的妹妹脾氣一上來,把人都給得罪完了。今日這一層樓的客人讓他看得出來,極味樓怕不只是立夏這對相依為命的姊弟那麼簡單。
再說了,洪州也知道妹妹對商瑾昱的心意,他和母親對這門親事是樂見其成,要是讓本來就對妹妹沒什麼好感的商瑾昱徹底寒了心怎麼辦?
洪州自己動手拿了桌上的紫色酒壺,給自己倒了滿滿一杯酒,「諸位,舍妹頑劣,還請諸位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諒她一回,洪某先乾為敬!」話音落下,他仰頭乾了那杯酒。
「且……」葉修齊後面那個「慢」字還沒出口,就見洪州伸長脖子「呀」了一聲,還算白淨的面皮猛地爆紅,張了嘴往外哈氣。
「怎麼了?」崔大見狀,警惕地注視周圍。
葉修齊二話不說,拿了另外一個紫色酒壺給崔大斟了一杯酒,「世子請!」
葉修齊眼中有著挑釁之色,崔大也知道自己反應過度了,極味樓難道敢在開業這天在客人的酒裡下毒嗎?
崔大接過了酒杯,先是嗅了嗅,只覺一股清香在晃動清澈酒液的同時縈繞鼻端……很正常啊,不過就是比一般的酒都要清澈、清香而已。
不過沒有品嘗過沒有發言權,崔大不像洪州那樣一飲而盡,而是試探著啜飲了一口。
入口的時候感到一陣清涼幽香,然而隨著酒液順著喉嚨往下,彷彿燃起了一股火苗,接著那火苗滾成了火球,從喉嚨一路燒到上腹,幾乎是在一瞬間,他感覺濃烈熱氣體內爆開,後背竟然出了一層細汗。
崔大瞪圓了眼,又將剩餘的大半杯酒一飲而盡,而後舉著酒壺大喊了一聲「好酒」。
洪州已經將紫色酒壺放回桌上,回到自己的座位拿了天青色酒壺重新斟了一杯,抿一口,無奈地搖頭笑道:「好酒是好酒,就是太烈,像是吞了一把著火的刀子。」
葉修齊將僅有的兩個紫色酒壺放到一塊,笑道:「郡王可是說對了,這酒的名稱便叫『燒刀子』,乃是經過家姊九蒸九釀的精華,一共就得了一罈子二十斤,今日這兩斤是特地請大家品鑒的。」
青色酒壺中的酒是立夏用這時代現有的濁酒蒸餾技術釀的,約莫四十度,在這時代已經算是味道醇厚、回味綿長的烈酒了。
這種酒被立夏命名為「回味」,算是極味樓長期供應的酒類之一。燒刀子起碼有六十度,立夏並不打算在極味樓供應,只是拿出來應景,讓人知道極味樓還有「極味酒」。
除此之外,便是清甜的果酒和加了薄荷的氣泡水,以及各種針對時令病症的茶飲。
而隔壁小孩子們也由妞妞和唐松陪著,旁邊站著各家的丫鬟婆子幫忙盛湯夾菜。
孩子們的菜品也是誠意滿滿,有琥珀核桃、五香牛肉乾、蝦仁蒸蛋、糖醋里脊、翡翠魚丸、三鮮餃子,另外也有一鍋菌湯鍋,裡面是羊骨菌湯粥,外面一圈全是雞中翅。
樓上這幾桌,在店小二的幫助下,大家一邊烤一邊涮,都顧不上聊天說話。
一樓的中餐和二樓的火鍋烤肉也慢慢開始迎來開業這天的第一撥客人。
之前門外的蒸籠現在已經被挪到了裡頭,門口搭起一張火鍋桌子和一張烤架,沸騰的鍋裡燙著竹籤串的葷素菜品,烤架上一串串肉菜也是香飄十里,真正將長香坊這個名字落到了實處。
羅三是內務府織造局總管太監的小徒弟,經常能夠拿著師傅的牌子出入內務府。
二月二十二這日天氣晴好,羅三奉了師傅的命令給江州織造送個口信,江州織造位在長香坊的江州會館裡頭,離極味樓不是很遠。
江州織造出的雲紋錦緞是每年內務府採買單子上的必備品,今年要的數量比往年多了兩成,負責籌備貨物的江州織造商見著羅三特別興奮,一不小心就多給羅三倒了幾次茶。
裝了一肚子茶水和江州織造商強塞的十兩銀子,羅三在長香坊主街上一路往前,他還趕著回去向師傅交差呢。
突然間,嗅到一股奇異的香味兒,陌生而濃烈,光是這股味道,就讓上一刻還在嫌棄腹中鼓脹的羅三饑腸轆轆。
順著這股味道往一個方向走,羅三發現往這方向去的人還真是不少,他也不過是順應人潮而已。
到了前方人群聚集之處,羅三抬眼便見著三層的木樓前旌旗飄展,紅邊黃底黑字的「極味樓」三個字尤其顯眼。
到了這兒,那香味中又多了一股形容不出來的嗆人味道,就像元安府最先吃到火鍋和烤串的人,圍觀的人都裹足不前,對這種陌生的食材和陌生的烹調手法都有著明顯的疑惑。
羅三沒有去看大門附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的攤子,而是往屋內一望,發現一樓幾乎坐滿了客人,但桌上大多都是碗盤,有飯菜香,卻沒往外傳出這麼濃烈的香味兒。
只稍微猶豫了一下下,羅三就被咕嚕叫的肚子給打敗了,抬腳進了門。
「客官您吃點什麼?」前腳進門,後腳就有穿著打扮十分乾淨俐落的店小二湊上來,笑著問道。
說實話,羅三在京城走過的地方不少,吃過的大小酒樓沒有一百也有好幾十家,就是京城的老字號酒樓悅來樓、悅賓樓和這兩年聲名鵲起的珍饈閣,他都去吃過,倒是這極味樓頭一回進來,居然讓見多識廣的他看不懂了。
羅三也不小氣,隨手抓了十來個大錢塞到店小二的手裡,「來!給爺好好介紹介紹這店裡的吃食,還有外面那些人等著什麼,能吃不?」
那店小二卻不像別家酒樓那樣拿了錢十分殷勤,而是恭恭敬敬的將錢退還回去,「多謝爺您的打賞,可是我們極味樓有規矩,不能額外收客人的賞錢。您要問什麼問題,或者需要什麼說明儘管說,小的竭誠為您服務。」
羅三很會看人臉色,當然看出來這個店小二是真心誠意把錢退還給他,雖然錢不多,但能夠不花錢辦成事兒,誰又不喜歡呢?
羅三坐到店小二為他找到的位置上,手中拿著對方呈上的菜單,聽著對方的介紹。
「這一樓吃的是普通飯菜,二樓是火鍋,三樓是藥膳席面。外面的樣品是本店二樓主營的火鍋和燒烤,其實這種吃法在元安府已經流行起來,在京城我們卻是第一家最正宗的店鋪,所以怕有些客人不知道應該如何食用,特地在外面準備了一些樣品。」
羅三翻了一下這圖文並茂又精緻的菜單,別說他識字,就是識字不多的人都能看著這簡單明瞭的菜單點上一桌子菜肴。
而且菜品種類頗多,有的是最近兩年傳到京城的菜肴名稱,有的卻連名稱都沒有聽過,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羅三不自覺將心裡的疑問問了出來。
店小二沒驚訝也沒生氣,依然笑得十分得體,「如果客人信任的話,可以告訴小的您大概的口味,或者是您打算花費多少銀錢,小的為您推薦兩道合適的菜肴便是。」
話音落下,正好有其他店小二端著盛滿了竹籤的托盤過來,在每一桌擺著的小碟子上放下幾串。
守在羅三旁邊的店小二便將小碟子往羅三的方向推了推,「這便是我們店用來推銷的兩樣吃食,客人可以先嘗一嘗,日後如果是有親朋好友一起過來,便能上樓嘗一嘗。」
用來品嘗的東西都沒怎麼放辣椒,但也有很多客人受不了,不過羅三明顯沒這些顧忌,他嘗了之後甚至還有些意猶未盡,「為什麼要等日後有親朋好友一起才能上樓品嘗,我現在就想上去吃這些東西不行嗎?」
「也不是不行,只是二樓如果要吃火鍋的話,價錢上您一個人不太划算,而且火鍋有好幾十種菜品,為了避免浪費,我們不建議三個人以下品嘗。」
羅三覺得奇怪,「別人家都是巴不得客人能多點菜就多點,管他浪費不浪費,你們家倒好,還把客人往外推。」
店小二笑了笑,「我們東家說了,朝廷初定,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在京城當然是滿目繁華,人人安居樂業吃穿不愁,然而還有許多地方的人吃不上一頓飽飯。每一桌客人省下來一點,多出來的糧食就能往貧寒的地方多送去一點。」
羅三身在內務府也是清楚朝廷的一些動向的,今年開始,崇康帝的確是讓一些富饒的府城地方籌集糧食往那些貧瘠的州府送去,極味樓的東家竟然有這麼敏銳的反應,也不知道背後究竟是什麼人。
實在是羅三冤枉了立夏,她可不知道朝廷的最新動向,不過是前世帶來的習慣而已。
不管怎麼說,此舉倒是陰錯陽差給不少窺探的勢力敲了個警鐘。
像羅三,本來還打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突然就住了嘴,換上親切的笑容,讓店小二幫忙推薦一頓百十文能吃飽的飯菜,吃完了他好趕緊回去。
等店小二給他推薦的紅燒肉、炒時蔬、排骨蘿蔔湯和一碗白米飯端上來時,羅三又扯著那店小二,悄悄問能不能出銀子買點燒烤和火鍋串串回去給家人嘗嘗。
這一點早就在立夏的意料之中,在門外搞這個本來就想著讓人外帶回去,也好給自家多帶來一些客源。
外帶也不是完全沒有限制,這一點立夏就給這些店小二留了福利,只要是能吸引人到二樓或者三樓用膳,誰拉來的生意提成就給誰。
想要享受到福利,肯定就要有慧眼識珠的眼力。
全程服務羅三的這個店小二就屬於眼力頂尖的那一撥,早就看出羅三長袍底下那雙和常人不一樣的靴子,還有他尖細的嗓音和面白無鬚的長相特徵,無一不昭示著這一位來自皇宮,店小二當然要把自家的美味推銷出去。
羅三吃了一頓簡單卻又不簡單的飯菜之後,拎著一個極味樓特製的食盒,一步三搖回了內務府。
到內務府第一件事自然先去找師傅回稟,羅三找了個小太監一打聽,今日可真是巧,內務府四位總管都被內務府大總管喊到膳食監用午飯了,人才剛剛出門,或許都還沒到膳食監那邊。
內務府分了四個主事的部門,膳食監、教坊司、匠作坊和織造局,每一個部門都有總管太監,而他們都歸內務府大總管統領。
今日都聚在一起,是為了四月一個朝野內外都關注的宴會。
今年是崇康帝五十歲壽辰,而四月也正是殿試結束、三甲進士放榜之時,若是按照舊例,二甲進士也會跟在狀元、榜眼、探花身後披掛遊街,最後至永樂門,再進宮謝恩,皇帝也會在宮內尋一處宮殿賜下宴席,君臣同樂。
前兩年因為天下未定,崇康帝又厲行節儉,不管是後宮還是大臣,提及壽辰,都被崇康帝給壓了下去。
可今年,正逢崇康帝五十整壽,又有武國公帶著北戎、南蠻的上貢國書凱旋而歸,朝內異黨肅清,如此多的喜事恰逢其會,要是再不舉辦一個大型的慶典以昭示天下,太說不過去了。
於是這兩日崇康帝終於應允了內閣呈上去的奏摺,同意四月底在朝霞殿設宴,一是賀崇康帝萬壽,二是殿試過後鹿鳴宴,三是給武國公等將士接風洗塵,四還能順便接待北戎、南蠻等國想要贖回他們國家俘虜的使者們。
不得不說,崇康帝還真是勤勉節儉、不拘小節,明明是幾件大事,硬生生讓他歸結成一樁來做,無形中又省了不少銀子。
只不過對於負責宴會場地佈置、宴會餐飲和宴會總體服務的內務府來說,壓力反倒是成倍增長,畢竟要兼顧體面又要節省開銷可不容易。
內務府大總管喜公公為了這件事已經好幾天茶飯不思,嘴邊起了一圈燎泡。
「這宴席不只是皇上和群臣參加,還有後宮的主子們和大臣們的家眷,一個不好就要出亂子。」
喜公公才剛開了個頭,膳食監的總管便開始訴苦,「要是在先帝時期,皇上和臣子們在朝霞殿飲宴,讓家眷們都去後宮,膳食隨隨便便也就應付過去了,偏生皇上說與民同樂就要真的做到,不管臣子還是其家眷,都要安排到朝霞殿一起用膳,這膳食該怎麼安排才好?」
膳食監現在的確是四個部門中最為難的,眾口難調。先帝時期是男女分席,前殿有酒有肉就行,味道不重要;後宮女人們都擔心前殿家中男人也食不知味,哪怕給她們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蠟。
立夏讓葉修齊下樓叫人,便是已經將今日的午膳準備齊全。一群人圍著崔大還沒說上兩句話,就有店內的半大少年們魚貫上樓。
這些少年都穿著一色的衣裳,戴著帽子、繫著圍裙,看起來乾淨整潔,臉上掛著得體的微笑,卻是一語不發,手腳俐落地將桌椅收拾了一遍,觸動桌上一個開關,便將完整的圓桌中間隱藏的小孔露了出來。
後面的人立刻放上炭火和鍋具。這一次的鍋具又有了新的變化,從中分成兩邊的銅鍋裡,一邊是牛油紅湯,一邊是野生滋補菌湯,鍋的旁邊還多了五寸左右的一圈。
這奇形怪狀的銅鍋放上來之後,每一桌都站了一位侍者,先將銅鍋一圈裡刷上一層油,然後鋪上加了祕製調料的牛肉、海蝦。
不等湯沸騰,桌子旁邊的木頭架子上已經擺滿各種造型的瓷盤、瓷碗,上頭都盛裝著元安府來人特別熟悉的食材。
在京城,火鍋食材又多了不少,和立夏後世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用的土雞和豬骨、野生菌等食材都是純天然的,香味格外誘人。
蟲草老鴨湯和白果雞煲這兩道菜,是專門給崔秀娘準備的,本來立夏還想著她今日要是不來,便讓武國公府的護衛用食盒裝了給她送回去。
用飯的時候,大家的位置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商小玥和吳雨薇帶著君小玉、君小婉,加上洪悅和崔秀娘坐了一桌,洪州、寧柯和崔大,讓孔陽和君濟勳作陪坐了一桌,剩下的商瑾昱就和葉修齊、鍾誠、劉叔同、李廷、君濟茂湊了一桌。
每一桌都有人吃過火鍋,也會吃火鍋,再加上旁邊守著的店小二可以幫忙和指導客人如何調味和燙菜,不怕辣的直接就牛油火鍋開吃,怕辣的則先吃清湯鍋適應一下。
「痛快!」寧柯一口牛肚下去,直呼舒服,眼見著崔大這武將兩三口就將一盤牛肚去了一半,連忙招呼店小二補一盤來。
只可惜店小二也說了,找遍京城附近幾個縣城,就只找著一頭因為意外摔死的耕牛,桌上有關牛的菜品都是限量供應,這一盤牛肚拼盤五兩銀子,每桌還只此一盤。
寧柯「啊」了一聲,滿臉失望,再三確定誰也不能改規矩後,充滿期待的目光轉向隔壁女眷那一桌,「丹陽表妹,牛肚乃是耕牛內腑,妳是金尊玉貴的郡主,莫要吃這種低賤之物。」
要是洪悅之前沒吃過立夏做的燜麵,興許就信了寧柯這話。
她本來看著君小玉和君小婉熟練地替吳雨薇燙鵝腸時有些猶豫,因為她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其實桌上和桌子旁邊無數的食材,對她這樣在長公主府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來說,一樣都不認識。
只是洪悅向來傲氣,從來不屑詢問旁人。火鍋那濃烈的香味直往鼻子裡鑽,她本來還想招手讓下人來幫她送到碗中的,然而就在剛才,她看到商瑾昱親自把商小玥懷中和身邊的兩個小男孩給抱走,還耐心地哄了一句「舅舅帶你們去吃好吃的」。
那一瞬間,高傲的洪悅第一次感到慶幸,她雖然不樂意與這些身分不夠的人為伍,但也沒有對這幾個女眷發脾氣。
也正因為如此,原本立夏是想讓這位鼻孔看人的丹陽郡主和誠郡王他們坐一桌的,是丹陽郡主自己說不和「臭男人」一桌吃飯。
桌上有一寸大小的小蛋糕、紅糖裹糍粑和油炸南瓜酥,還有水果氣泡飲和熱奶茶兩種飲品,以及一碟子花生、瓜子、松子類的堅果,洪悅正一口喝一種飲料,又偷偷含了一塊酥軟甜膩的小蛋糕,寧柯突然轉過來這麼一問,她差點被蛋糕給梗斷氣。
趕緊喝了一大口水緩過來,洪悅狠狠瞪了寧柯一眼,「休想!這些低賤之物本郡主不吃,自然有那些低賤之人吃。」
很多時候,話就是這麼一骨碌便脫口而出,但洪悅本來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東西我不吃,但我們這桌有人吃」,只是被她這張嘴說出來,不只是她們這桌的人都變了臉色,別桌的人也都停下了動作。
洪悅也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她家兄長和寧柯都吃得特別歡,崔世子筷子上甚至還夾著好幾片毛肚在燙。
「我不是說你們,我也不是說妳。」前半句洪悅是對著寧柯那桌說的,後半句是她轉過頭對商小玥說的。
洪州哪裡不知道自家妹妹的脾性,也知道她今日到現在才暴露本性是為了誰,他扶額歎了一口氣,起身端著碗來到洪悅身旁,把碗放到她面前,「萬事萬物都有不同面,妹妹不妨嘗過之後再下定論。」
他的聲音很輕柔,可是眼神中警告意味十足。
洪悅從來沒見過她哥對她露出這種眼神,以往她哥都是以溫和的面孔示人,就家裡人知道他實際上心狠手辣。她縮了縮脖子,沒敢反抗地將兩片毛肚夾到了口中。
咀嚼兩下後,她愣住了。這是什麼神仙食物?如此脆嫩的口感,越嚼越香;再嚼兩口,具有衝擊性又富有層次感的味道在口中炸開,比之前吃到的麵條好吃不知多少倍!
見自家憨妹妹安靜下來,洪州鬆了一口氣,就怕這個驕縱任性的妹妹脾氣一上來,把人都給得罪完了。今日這一層樓的客人讓他看得出來,極味樓怕不只是立夏這對相依為命的姊弟那麼簡單。
再說了,洪州也知道妹妹對商瑾昱的心意,他和母親對這門親事是樂見其成,要是讓本來就對妹妹沒什麼好感的商瑾昱徹底寒了心怎麼辦?
洪州自己動手拿了桌上的紫色酒壺,給自己倒了滿滿一杯酒,「諸位,舍妹頑劣,還請諸位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諒她一回,洪某先乾為敬!」話音落下,他仰頭乾了那杯酒。
「且……」葉修齊後面那個「慢」字還沒出口,就見洪州伸長脖子「呀」了一聲,還算白淨的面皮猛地爆紅,張了嘴往外哈氣。
「怎麼了?」崔大見狀,警惕地注視周圍。
葉修齊二話不說,拿了另外一個紫色酒壺給崔大斟了一杯酒,「世子請!」
葉修齊眼中有著挑釁之色,崔大也知道自己反應過度了,極味樓難道敢在開業這天在客人的酒裡下毒嗎?
崔大接過了酒杯,先是嗅了嗅,只覺一股清香在晃動清澈酒液的同時縈繞鼻端……很正常啊,不過就是比一般的酒都要清澈、清香而已。
不過沒有品嘗過沒有發言權,崔大不像洪州那樣一飲而盡,而是試探著啜飲了一口。
入口的時候感到一陣清涼幽香,然而隨著酒液順著喉嚨往下,彷彿燃起了一股火苗,接著那火苗滾成了火球,從喉嚨一路燒到上腹,幾乎是在一瞬間,他感覺濃烈熱氣體內爆開,後背竟然出了一層細汗。
崔大瞪圓了眼,又將剩餘的大半杯酒一飲而盡,而後舉著酒壺大喊了一聲「好酒」。
洪州已經將紫色酒壺放回桌上,回到自己的座位拿了天青色酒壺重新斟了一杯,抿一口,無奈地搖頭笑道:「好酒是好酒,就是太烈,像是吞了一把著火的刀子。」
葉修齊將僅有的兩個紫色酒壺放到一塊,笑道:「郡王可是說對了,這酒的名稱便叫『燒刀子』,乃是經過家姊九蒸九釀的精華,一共就得了一罈子二十斤,今日這兩斤是特地請大家品鑒的。」
青色酒壺中的酒是立夏用這時代現有的濁酒蒸餾技術釀的,約莫四十度,在這時代已經算是味道醇厚、回味綿長的烈酒了。
這種酒被立夏命名為「回味」,算是極味樓長期供應的酒類之一。燒刀子起碼有六十度,立夏並不打算在極味樓供應,只是拿出來應景,讓人知道極味樓還有「極味酒」。
除此之外,便是清甜的果酒和加了薄荷的氣泡水,以及各種針對時令病症的茶飲。
而隔壁小孩子們也由妞妞和唐松陪著,旁邊站著各家的丫鬟婆子幫忙盛湯夾菜。
孩子們的菜品也是誠意滿滿,有琥珀核桃、五香牛肉乾、蝦仁蒸蛋、糖醋里脊、翡翠魚丸、三鮮餃子,另外也有一鍋菌湯鍋,裡面是羊骨菌湯粥,外面一圈全是雞中翅。
樓上這幾桌,在店小二的幫助下,大家一邊烤一邊涮,都顧不上聊天說話。
一樓的中餐和二樓的火鍋烤肉也慢慢開始迎來開業這天的第一撥客人。
之前門外的蒸籠現在已經被挪到了裡頭,門口搭起一張火鍋桌子和一張烤架,沸騰的鍋裡燙著竹籤串的葷素菜品,烤架上一串串肉菜也是香飄十里,真正將長香坊這個名字落到了實處。
羅三是內務府織造局總管太監的小徒弟,經常能夠拿著師傅的牌子出入內務府。
二月二十二這日天氣晴好,羅三奉了師傅的命令給江州織造送個口信,江州織造位在長香坊的江州會館裡頭,離極味樓不是很遠。
江州織造出的雲紋錦緞是每年內務府採買單子上的必備品,今年要的數量比往年多了兩成,負責籌備貨物的江州織造商見著羅三特別興奮,一不小心就多給羅三倒了幾次茶。
裝了一肚子茶水和江州織造商強塞的十兩銀子,羅三在長香坊主街上一路往前,他還趕著回去向師傅交差呢。
突然間,嗅到一股奇異的香味兒,陌生而濃烈,光是這股味道,就讓上一刻還在嫌棄腹中鼓脹的羅三饑腸轆轆。
順著這股味道往一個方向走,羅三發現往這方向去的人還真是不少,他也不過是順應人潮而已。
到了前方人群聚集之處,羅三抬眼便見著三層的木樓前旌旗飄展,紅邊黃底黑字的「極味樓」三個字尤其顯眼。
到了這兒,那香味中又多了一股形容不出來的嗆人味道,就像元安府最先吃到火鍋和烤串的人,圍觀的人都裹足不前,對這種陌生的食材和陌生的烹調手法都有著明顯的疑惑。
羅三沒有去看大門附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的攤子,而是往屋內一望,發現一樓幾乎坐滿了客人,但桌上大多都是碗盤,有飯菜香,卻沒往外傳出這麼濃烈的香味兒。
只稍微猶豫了一下下,羅三就被咕嚕叫的肚子給打敗了,抬腳進了門。
「客官您吃點什麼?」前腳進門,後腳就有穿著打扮十分乾淨俐落的店小二湊上來,笑著問道。
說實話,羅三在京城走過的地方不少,吃過的大小酒樓沒有一百也有好幾十家,就是京城的老字號酒樓悅來樓、悅賓樓和這兩年聲名鵲起的珍饈閣,他都去吃過,倒是這極味樓頭一回進來,居然讓見多識廣的他看不懂了。
羅三也不小氣,隨手抓了十來個大錢塞到店小二的手裡,「來!給爺好好介紹介紹這店裡的吃食,還有外面那些人等著什麼,能吃不?」
那店小二卻不像別家酒樓那樣拿了錢十分殷勤,而是恭恭敬敬的將錢退還回去,「多謝爺您的打賞,可是我們極味樓有規矩,不能額外收客人的賞錢。您要問什麼問題,或者需要什麼說明儘管說,小的竭誠為您服務。」
羅三很會看人臉色,當然看出來這個店小二是真心誠意把錢退還給他,雖然錢不多,但能夠不花錢辦成事兒,誰又不喜歡呢?
羅三坐到店小二為他找到的位置上,手中拿著對方呈上的菜單,聽著對方的介紹。
「這一樓吃的是普通飯菜,二樓是火鍋,三樓是藥膳席面。外面的樣品是本店二樓主營的火鍋和燒烤,其實這種吃法在元安府已經流行起來,在京城我們卻是第一家最正宗的店鋪,所以怕有些客人不知道應該如何食用,特地在外面準備了一些樣品。」
羅三翻了一下這圖文並茂又精緻的菜單,別說他識字,就是識字不多的人都能看著這簡單明瞭的菜單點上一桌子菜肴。
而且菜品種類頗多,有的是最近兩年傳到京城的菜肴名稱,有的卻連名稱都沒有聽過,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羅三不自覺將心裡的疑問問了出來。
店小二沒驚訝也沒生氣,依然笑得十分得體,「如果客人信任的話,可以告訴小的您大概的口味,或者是您打算花費多少銀錢,小的為您推薦兩道合適的菜肴便是。」
話音落下,正好有其他店小二端著盛滿了竹籤的托盤過來,在每一桌擺著的小碟子上放下幾串。
守在羅三旁邊的店小二便將小碟子往羅三的方向推了推,「這便是我們店用來推銷的兩樣吃食,客人可以先嘗一嘗,日後如果是有親朋好友一起過來,便能上樓嘗一嘗。」
用來品嘗的東西都沒怎麼放辣椒,但也有很多客人受不了,不過羅三明顯沒這些顧忌,他嘗了之後甚至還有些意猶未盡,「為什麼要等日後有親朋好友一起才能上樓品嘗,我現在就想上去吃這些東西不行嗎?」
「也不是不行,只是二樓如果要吃火鍋的話,價錢上您一個人不太划算,而且火鍋有好幾十種菜品,為了避免浪費,我們不建議三個人以下品嘗。」
羅三覺得奇怪,「別人家都是巴不得客人能多點菜就多點,管他浪費不浪費,你們家倒好,還把客人往外推。」
店小二笑了笑,「我們東家說了,朝廷初定,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在京城當然是滿目繁華,人人安居樂業吃穿不愁,然而還有許多地方的人吃不上一頓飽飯。每一桌客人省下來一點,多出來的糧食就能往貧寒的地方多送去一點。」
羅三身在內務府也是清楚朝廷的一些動向的,今年開始,崇康帝的確是讓一些富饒的府城地方籌集糧食往那些貧瘠的州府送去,極味樓的東家竟然有這麼敏銳的反應,也不知道背後究竟是什麼人。
實在是羅三冤枉了立夏,她可不知道朝廷的最新動向,不過是前世帶來的習慣而已。
不管怎麼說,此舉倒是陰錯陽差給不少窺探的勢力敲了個警鐘。
像羅三,本來還打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突然就住了嘴,換上親切的笑容,讓店小二幫忙推薦一頓百十文能吃飽的飯菜,吃完了他好趕緊回去。
等店小二給他推薦的紅燒肉、炒時蔬、排骨蘿蔔湯和一碗白米飯端上來時,羅三又扯著那店小二,悄悄問能不能出銀子買點燒烤和火鍋串串回去給家人嘗嘗。
這一點早就在立夏的意料之中,在門外搞這個本來就想著讓人外帶回去,也好給自家多帶來一些客源。
外帶也不是完全沒有限制,這一點立夏就給這些店小二留了福利,只要是能吸引人到二樓或者三樓用膳,誰拉來的生意提成就給誰。
想要享受到福利,肯定就要有慧眼識珠的眼力。
全程服務羅三的這個店小二就屬於眼力頂尖的那一撥,早就看出羅三長袍底下那雙和常人不一樣的靴子,還有他尖細的嗓音和面白無鬚的長相特徵,無一不昭示著這一位來自皇宮,店小二當然要把自家的美味推銷出去。
羅三吃了一頓簡單卻又不簡單的飯菜之後,拎著一個極味樓特製的食盒,一步三搖回了內務府。
到內務府第一件事自然先去找師傅回稟,羅三找了個小太監一打聽,今日可真是巧,內務府四位總管都被內務府大總管喊到膳食監用午飯了,人才剛剛出門,或許都還沒到膳食監那邊。
內務府分了四個主事的部門,膳食監、教坊司、匠作坊和織造局,每一個部門都有總管太監,而他們都歸內務府大總管統領。
今日都聚在一起,是為了四月一個朝野內外都關注的宴會。
今年是崇康帝五十歲壽辰,而四月也正是殿試結束、三甲進士放榜之時,若是按照舊例,二甲進士也會跟在狀元、榜眼、探花身後披掛遊街,最後至永樂門,再進宮謝恩,皇帝也會在宮內尋一處宮殿賜下宴席,君臣同樂。
前兩年因為天下未定,崇康帝又厲行節儉,不管是後宮還是大臣,提及壽辰,都被崇康帝給壓了下去。
可今年,正逢崇康帝五十整壽,又有武國公帶著北戎、南蠻的上貢國書凱旋而歸,朝內異黨肅清,如此多的喜事恰逢其會,要是再不舉辦一個大型的慶典以昭示天下,太說不過去了。
於是這兩日崇康帝終於應允了內閣呈上去的奏摺,同意四月底在朝霞殿設宴,一是賀崇康帝萬壽,二是殿試過後鹿鳴宴,三是給武國公等將士接風洗塵,四還能順便接待北戎、南蠻等國想要贖回他們國家俘虜的使者們。
不得不說,崇康帝還真是勤勉節儉、不拘小節,明明是幾件大事,硬生生讓他歸結成一樁來做,無形中又省了不少銀子。
只不過對於負責宴會場地佈置、宴會餐飲和宴會總體服務的內務府來說,壓力反倒是成倍增長,畢竟要兼顧體面又要節省開銷可不容易。
內務府大總管喜公公為了這件事已經好幾天茶飯不思,嘴邊起了一圈燎泡。
「這宴席不只是皇上和群臣參加,還有後宮的主子們和大臣們的家眷,一個不好就要出亂子。」
喜公公才剛開了個頭,膳食監的總管便開始訴苦,「要是在先帝時期,皇上和臣子們在朝霞殿飲宴,讓家眷們都去後宮,膳食隨隨便便也就應付過去了,偏生皇上說與民同樂就要真的做到,不管臣子還是其家眷,都要安排到朝霞殿一起用膳,這膳食該怎麼安排才好?」
膳食監現在的確是四個部門中最為難的,眾口難調。先帝時期是男女分席,前殿有酒有肉就行,味道不重要;後宮女人們都擔心前殿家中男人也食不知味,哪怕給她們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