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流言害人 時值四月,風驅急雨灑下臨安,晌午功夫,九街百里霧濃泥重,柳泣花啼。 黑雲翻墨間,一聲悶雷滾下,王芸垂到胸前的腦袋恍然抬起,恰好瞥見雨簾外青玉匆匆走來的身影。 「小姐,邢公子回來了。」 王芸望向她的目光一怔,起身太快,膝蓋處一股涼意竄來,猶如針刺,險些跌回去。 青玉及時扶住她胳膊,附耳道:「奴婢親眼瞧著人進了府,趁雨大,走動的人少,您這時候過去正適合。」 王芸點頭,只是她跪太久,精神有些恍惚,原地轉了半圈,欲往外走時,又回頭盯著青玉,神色中多了一絲緊張,問她,「我該怎麼同他說?」 青玉急得就差跺腳了,「祖宗,咱就同邢公子實話實說,裴家世子您可認識?」 王芸猛搖了下腦袋,別說認識,她與裴家公子原本八竿子都打不著。 前日她去了一趟瓦市,進茶樓歇腳時無意間被門檻絆住,有人扶了她一把,如今回想起來,也只記得對方立在門檻外,伸手輕托了一下她的胳膊,除此之外,連那人長得是圓是扁都不清楚,更別提流言所說的私下相約,暗許終身。 就連國公府世子裴安這名字,也是後來在那些謠言中才得知。 本是子虛烏有的事,卻不知怎麼著跟道風一樣越刮越猛,今日傳進王府時,正值邢夫人過來談論兩家親事,話還沒提到就先被攪黃了。 邢王兩家相鄰,關係一向交好,邢夫人倒也沒說什麼,但看得出來臉色尷尬,客套地道了一句,「原來芸娘已許了心。」 邢家的大公子名喚邢風,長她六歲,她從生下來就認識他,兩年前高中榜眼,留在翰林院任職編修,本就儀表堂堂又年輕有為,一舉成了臨安的風雲人物。 府裡兩位從姊平日裡也沒少拿這事臊她,說:「二伯母的眼光真長遠,六歲就看出來邢家公子是個有出息的,提前定下,倒白白便宜了妳。」 她和邢風的親事在她還待在娘親肚子裡時,雙方父母就定下了口頭婚約。 知道自己將來的夫君厲害,沒有哪個姑娘會不高興,她也一直引以為傲,偏偏到了正式訂親的環節卻出了意外,她能不急嗎? 消息傳進她耳朵時已是午後,她跑去找祖母想解釋,卻被拒之門外,只傳話讓她跪在屋裡,之後便沒了後文。 旁人不知情,可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十一歲起她便被祖母關在小院裡,十六歲才放出來,這前後不過兩個月,她哪有機會與人暗許終身? 但邢夫人誤會,祖母不願意見她,她白長了一張嘴,滿腹冤枉無處可訴,邢風這時候趕回來,儼然成了她最後一根救命繩。 只要她去同他解釋清楚了,這樁親事便還有救。 王家的家風向來嚴厲,正門全是王老夫人的眼線,王芸主僕二人撐著油紙傘冒雨先繞到西邊的角門,再悄悄溜出府門。 兩家的院落雖只有一牆之隔,但要想見上一面,得繞著邢家的府邸走上大半圈才能到邢風所住的院子。 邢家的正門開在南邊,圖出行方便,但邢風的院子特意開了一道小門,上回他去建康辦差時,王芸也是來這兒送他上了馬車。 走之前,邢風對她說很快就會回來,等回來後,邀她去看他院裡的梨花。 一個月過去,梨花正是時節,可惜遇上了暴雨,而王芸也無心賞花。 她上前扣了兩下門板上的鐵環,青玉沒再跟上,擔心被人撞見,退到一邊守在轉角處把風。 雨勢越下越大,豆大的雨點砸上傘面,發出轟轟的響聲,彷彿下一刻就要破出一個窟窿,她握緊傘,遠遠看到邢風從裡出來,兩人就站在門口說話,一個沒進屋,一個沒出來。 等了快一炷香的功夫,青玉忽見自家主子折了回來,起初只覺得她腳步有些慢,傘也沒打好,待到了跟前才察覺出她臉色不對。 青玉心一沉,多半也猜到了結果,卻還是著急地問她,「小姐,您怎麼同他說的?」 以邢公子對小姐的瞭解,不可能會相信這等空穴來風的傳聞,但主子一張嘴自來笨…… 王芸沒說話,手中傘骨微斜,白雨如跳珠飛濺在她臉上,清透的眼珠子恍若被雨水洗淨,動也不動。 青玉慌了神,到嘴的詢問變成了寬慰,「小姐先不著急,咱們再想辦法,實在不行,明日就去找那裴安,當面對質清楚……」 「不用了。」 王芸輕聲打斷,臉上的水珠陡然帶了溫度,什麼想頭都沒了。 當年朝廷徵兵,祖母派出父親應徵,父親一路拚搏位及將軍,五年前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本應是光宗耀祖的榮譽,但時運不濟,前線仗還沒打完,南國皇帝便同北國提出了議和,別說功勳,但凡參與過那場廝殺北國的將領家族,之後都被朝廷或輕或重的處以貶罰,以此體現出想要議和的決心。 她的祖母王老夫人是儒學大家朱擁的後人,歷經兩朝家族興旺,名望依舊不減,一套律己育人的規矩自是挑不出半點毛病。 作為斬殺過北國的家族,未等聖上動手,祖母就先一步將她和母親關進了院子裡,不允許踏出房門半步,對外揚言,要洗掉她們身上沾染的血氣。 前兩年有母親作伴,王芸倒沒覺得日子有多難熬,只偶爾遇上大伯家中的從姊妹過來探望,聽其言語間所描述的臨安熱鬧繁華,心裡不免為之嚮往,便問母親,「我們為什麼不能出去?」 母親湊近她耳邊,悄聲告訴她,「因為我家芸娘長得太好看,走出去怕惹人嫉妒。」 一個母親總是有辦法哄住自己的孩子,此後她便再沒提起此事,乖乖地待在後院,直到三年前母親得了一場病沒起來。 母親臨走時拉住她的手道:「縱使到了今日,我南國江河依舊富饒遼闊,京杭不過只占一角,西嶺千秋雪,東吳萬里船,寧寧,若有一日妳能走出這方井蛙之地,也替母親去看了吧。」 寧寧是父親為她取的乳名,意為平靜安寧。 至今她都還記得,母親最後一刻容顏蒼白如雪,卻沒能擋住她瞳仁裡溢出來的簇簇光芒,那也是她十幾年來,除了規矩禮儀之外,聽到的第一句關於院門之外的天地之言。 說完的當夜,母親永遠閉上了眼睛。 三年守孝,她一個人繼續待在小院子裡,卻再不復之前的平靜,腦子裡時常惦記著母親的那句話,高築的院牆和緊閉的院門逐漸讓她覺得透不過氣,她一日比一日想走出那個院子。 就在她孤寂難熬之際,是從小同她一起長大,她已視其為未婚夫的邢風,站在院牆外同她講起了外面的世界。 告訴她南國國風比幾年前開放了許多,姑娘也可以隨意上街,還告訴她臨安新建了很多茶樓、布樁、胭脂鋪子…… 兩人約好了,將來等她能走出這個院子了,他帶她看遍整個臨安的熱鬧。 最難熬的那三年,是邢風帶給了她希望,如今她終於被放出籠子了,他的那些話還沒實現就又對她說了一聲——
「抱歉。」 她壓根兒就不認識什麼裴家公子,旁人不信,他邢風怎能不知道? 她問他,「你真不信我?」 邢風沒回答,只從腰間取下一枚玉,遞到她跟前,「王姑娘容貌傾城,是我邢某配不上。」 話已至此,她無須再問,胸口陣陣發脹,悶得慌,王芸沒再說話,失魂落魄地回了院子。 青玉很想知道兩人到底說了些什麼,親事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又不敢問,直到替王芸換完衣服出來,見到了梳妝檯上擱著的那枚玉佩。 她認得,玉佩是小姐及笄當日,親手拴在竹竿上吊進邢公子的院子裡,作為定情信物送給了他。 被退回來,這門親事……八成已經黃了。 自從二夫人去世後,小院子的氣氛從來沒有這般壓抑過,青玉心裡清楚,單她家主子無父無母的身分,嫁給邢風是高攀,然而這門親事若弄丟了,又能上哪去找比邢家更好的? 但邢家不同,別說王家這樣的世家,以邢風的條件,就算尚公主也不會有人覺得他配不起。 比起這些年的情分,青玉認為,主子此時最頭疼的應該是將來該怎麼辦。 熬了一個晚上,氤氳在空氣裡的沉重還未緩過來,第二日一早,之前還堅決相信她的從妹王婉姝又來了屋裡,半信半疑地問:「妳給我一句準話,真同裴安好上了?」 王芸當下一口氣堵上心口。 這頭還沒解釋清楚,隔壁院子的丫鬟又跑來通風報信,「好幾個婆子都上門來了,正在老夫人屋裡,多半想趕個彩頭,白撿媒人來做。」 王芸再好的脾氣也沒忍住,待人走後,關上房門使勁往榻上一坐,眼角被氣得泛了紅,帶了些哭腔問青玉,「那裴安到底是方是圓?」 裴安,裴國公府世子,先皇后的親侄子,兩年前同邢風一起參加殿試,中的是狀元,本應留在臨安進翰林院,進宮面聖時卻主動提出外放,擔任朝廷新成立的正風院督察使,出使建康。 任職之前他是臨安所有人口中所稱讚的青年才俊,兩年過去,如今再提起這個名字,民間官場便有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派人對其崇拜更甚,稱他是南國不可多得的後起之秀;另一派則給他貫了一個「奸臣」的名號。 但無論是哪一派,談起此人時,腦子裡都會浮現出那張清俊儒雅的臉。 至今臨安人都還記得,當年他高中狀元,慕名而來的姑娘把整條街圍得水泄不通,對其拋擲鮮花,花瓣如雨,花香幾日不消。 而裴安風頭正茂之時,王芸還被關在院子裡,沒聽說也正常。 日側後,頭頂雲煙往西散開,天空逐漸露出光亮,雨點也小了很多,水珠順著櫻桃樹綠葉緩緩往下滴,「啪嗒啪嗒」的聲音中,偶爾混著一道嚶嚶哭聲。 「父親前兒好不容易才鬆口答應擇日議親,突然鬧出這檔子事,你叫我怎麼辦……」 聲音哭哭啼啼,咬字不清,卻又能清楚地傳到屏風後。 六尺餘高的屏風,繡的是尋常山鳥圖,沙孔稀疏單薄透光,溢出裡側昏黃燈光。 下雨天,屋內燃了一盞燈放在書案,燈芯火苗正旺,光線照上伏案人的側臉,是一張年輕的面孔,面色如玉,五官極為清俊,端坐於太師椅前,緋色裡衣外罩墨色圓領衫袍,寬大雲紋袖口垂吊到了花梨木案邊緣,手腕輕翻,指關節毫無波動地握住筆桿。 「裴郎……」 燈下沉穩的筆鋒終是一頓,滿篇流暢的筆跡中,赫然印出一滴濃墨。 花費近半個時辰,已完成大半的呈文,廢了。 裴安眼角明顯抽動了一下,繃直的脊梁向後一倒陷進圈椅內,隨後擲出手裡的筆,案上火苗被拂起的袖風捲得亂躥。 哭喪呢。 邊上立著伺候的童義,知道惹了禍,也不敢抬眼去看他,快步從屏風後走出去,再次勸說:「蕭姑娘,公子他正在忙……」 沒人出來還好,如今見到人,蕭鶯的哭聲更響,「他是挺忙的,忙著去勾搭旁的姑娘!」 前日聽說他從建康回來,她迫不及待地來了國公府見他,他說忙沒空敘舊,行,她等。 可等了兩日,等來的卻是他和王家那位囚雀去了茶樓私會。 他要再忙下去,她是不是得來恭賀他新婚了? 童義聞言深吸一口氣,這是打算沒完沒了了。 跟前的姑娘是隔壁永寧侯府,兼領翰林院職務蕭侯爺膝下的千金蕭鶯。 今日也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風言風語,說他家世子同王家三姑娘暗通款曲,晌午剛過就匆匆趕來國公府,一路硬闖到書房,進來後就立在門外又哭又鬧。 蕭姑娘和他家世子自小就相識,算起來也是一塊長大的青梅竹馬,不出意外,這位蕭姑娘將來極有可能是他們的主母,底下的奴才攔是攔了,但也沒敢多得罪,她硬要衝,總不能當真上手去拽她吧? 童義繼續勸說:「蕭姑娘要不先去前廳坐一會兒?前日世子回來帶一些果子,我讓奴才給您送過去……」 「都這時候了,我還有心思問他討要果子吃嗎?」蕭鶯抬頭看向屏風,知道裡面的人在聽,心中委屈頓時翻湧,提起腳步便闖了進來。 「蕭姑娘……」童義來不及攔,人已徑直到了屏風後。 屋內突然安靜,圈椅上的人抬眸。 哭了這陣子,蕭鶯的眼都哭腫了,她心中有憋屈也有怨憤,可當她瞧見跟前坐著的玉面郎君時,神色卻怔了怔。 上次兩人見面還是他出任建康時,她一路送至城門口,如今兩年過去,當年那張英俊的面孔竟越發動人心魄。 蕭鶯臉色一燙,哭聲打了結,「我……」 「哭什麼?」裴安收回目光,直起身開始收拾書案上的殘局。 蕭鶯回過神,低下了頭,腦海裡適才還訴不完的措辭一時沒跟上,只道:「王家三姑娘……」 「我說了,不認識。」 全臨安的人都知道了,他怎能不認識?蕭鶯咬了一下唇,忍住心中不滿,打算先從自己這些年的艱辛說起。 「自你去了建康,便不知這些年我遭受了些什麼,好多回我都想跑來找你,可你不在,唯有我一人同父親母親周旋。這兩年裡我好話說盡,不惜以絕食來反抗父親想要另行安排親事的想法。」蕭鶯輕聲嘀咕道:「你是知道的,當年你好好的狀元爺不做,偏要去那勞什子建康當督察使,因這事父親心中一直對你有成見……」 裴安正拾起那枝用了好些年的狼毫,筆尖的毛本就有些散了,被他剛才那一摔,有幾根當場折了腰。 聽到這裡,他眼皮子一顫,伸手直接拔掉了那幾根折斷的筆毛,並沒出聲。 蕭鶯繼續訴苦,「等了兩年,我終於盼到你回來,父親也聽說這次你回臨安是有幸謀得聖上賞識,親自被召回的,若不出所料,當會被破格入到翰林院,父親這才鬆了口,答應等你面見完聖上後立馬議親……」 他前日回臨安,本該昨日就進宮面聖,可因為兩日暴雨,聖上取消了早朝,這頭還沒個結果,便傳出他在外面惹的風流債。 她不是那等善妒之人,沒說之後不能讓他納妾,但兩人親事還未定……蕭鶯想起這糟心事,又急了起來。 「這節骨眼上你卻鬧出了個王家三姑娘,前不久我還同父親保證,說你自來人品正直,心思也細膩,是個知冷暖的,經這一遭,你讓我自己打了自己的臉,之後該怎麼同父親交代,親事還怎麼許了?」如今的裴國公府就只剩下個空殼子,早就讓父親瞧不起了。 該說的她一股腦都說完了,萬分委屈的哭聲中,對面裴安終於起身,朝著她走了過去。 離得近了,蕭鶯隱隱聞到他身上的冷梅香,心突突跳了兩下,抬頭婆娑淚眼看向他。 「裴郎……」他只要去拜訪一下父親,解釋清楚就成。 「許不了那就不許了,蕭姑娘不用再為難。」前日一回到臨安,他便沒一刻閒著,昨晚上睡得晚,今天又起得早,尤其是到了午後,臉上的疲倦肉眼可見。 「當年我母親確實同妳提過一句,讓妳到國公府來給她當兒媳婦,不過她已不在人世,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妳我二人一無媒妁之言,二無定情信物,兩年前我離開臨安時便同妳說過無須再等,當也影響不到妳另許高門。」 蕭鶯聞言,一下沒反應過來,錯愕地看著他。 裴安面色溫潤,似是沒有察覺到自己說的話會傷害到對方,又低聲道:「蕭姑娘錯了,人性多面,裴某自己尚且不知在何時會變心,旁人又豈能替我做保證?」 外面的雨勢小了,但滴滴答答的聲音依舊入耳,喜歡清淨的人聽了是享受,嫌吵的人聽進去便成了煩躁。 蕭鶯只覺腦子裡有什麼東西在嗡嗡直鳴,瞪大眼睛盯著跟前之人。 他是魔怔了吧,就他這破國公府,哪裡來的底氣要同她毀了這樁親事? 「來人,送蕭姑娘。」裴安懶得看她眼裡的輕視,重新回到了圈椅內。 童義走上前,說了一聲「蕭姑娘請吧」。 蕭鶯這才回過神來,心口因憤怒而急劇起伏,「果然,還是王家那位三姑娘迷了你心智……」 牽連到無辜,裴安再度朝她望過去,一雙眸子眼神清淡,顯得薄情寡義。 「裴安,你混蛋!」蕭鶯氣得身子發抖,罵出一聲後,哭著跑了出去。 蕭姑娘要是就這麼回去,這門親事鐵定黃了,童義不明白剛才主子那話到底是真是假,便試探著叫一聲,「世子爺……」 這些年主子能允許蕭姑娘隨意進府,府中其他人能誤會,他心裡清楚,是因當年夫人已經認下她了。 蕭姑娘是沒見到主子這兩年辦過的事,換做旁人,別說能忍得了她今日擺出來的態度,恐怕連個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裴安神色沒什麼變化,重新從筆筒內尋了一枝筆後才瞥他一眼,道:「你要守不住門,換個人來守?」 童義明白了,不敢再吭聲,回頭去書架上替他又尋了一本嶄新的摺子,剛攤開,門外又響起了腳步聲。 是寧安堂老夫人跟前的福嬤嬤,「世子爺,老夫人讓您過去一趟。」 裴安只得再次擱下筆,起身往外走去。 沒了蕭鶯的哭鬧聲,整個府邸徹底清淨了,不過蕭鶯也沒說錯,如今的國公府確實是個空殼子,當年先皇后裴氏一歿,作為外戚的裴家彷彿一夜之間跟著隕落。 先是裴國公夫人因病過世,後來裴國公因為悲痛過度沒能走出來,一把火將自己和夫人一道燒死在院子裡。
「抱歉。」 她壓根兒就不認識什麼裴家公子,旁人不信,他邢風怎能不知道? 她問他,「你真不信我?」 邢風沒回答,只從腰間取下一枚玉,遞到她跟前,「王姑娘容貌傾城,是我邢某配不上。」 話已至此,她無須再問,胸口陣陣發脹,悶得慌,王芸沒再說話,失魂落魄地回了院子。 青玉很想知道兩人到底說了些什麼,親事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又不敢問,直到替王芸換完衣服出來,見到了梳妝檯上擱著的那枚玉佩。 她認得,玉佩是小姐及笄當日,親手拴在竹竿上吊進邢公子的院子裡,作為定情信物送給了他。 被退回來,這門親事……八成已經黃了。 自從二夫人去世後,小院子的氣氛從來沒有這般壓抑過,青玉心裡清楚,單她家主子無父無母的身分,嫁給邢風是高攀,然而這門親事若弄丟了,又能上哪去找比邢家更好的? 但邢家不同,別說王家這樣的世家,以邢風的條件,就算尚公主也不會有人覺得他配不起。 比起這些年的情分,青玉認為,主子此時最頭疼的應該是將來該怎麼辦。 熬了一個晚上,氤氳在空氣裡的沉重還未緩過來,第二日一早,之前還堅決相信她的從妹王婉姝又來了屋裡,半信半疑地問:「妳給我一句準話,真同裴安好上了?」 王芸當下一口氣堵上心口。 這頭還沒解釋清楚,隔壁院子的丫鬟又跑來通風報信,「好幾個婆子都上門來了,正在老夫人屋裡,多半想趕個彩頭,白撿媒人來做。」 王芸再好的脾氣也沒忍住,待人走後,關上房門使勁往榻上一坐,眼角被氣得泛了紅,帶了些哭腔問青玉,「那裴安到底是方是圓?」 裴安,裴國公府世子,先皇后的親侄子,兩年前同邢風一起參加殿試,中的是狀元,本應留在臨安進翰林院,進宮面聖時卻主動提出外放,擔任朝廷新成立的正風院督察使,出使建康。 任職之前他是臨安所有人口中所稱讚的青年才俊,兩年過去,如今再提起這個名字,民間官場便有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派人對其崇拜更甚,稱他是南國不可多得的後起之秀;另一派則給他貫了一個「奸臣」的名號。 但無論是哪一派,談起此人時,腦子裡都會浮現出那張清俊儒雅的臉。 至今臨安人都還記得,當年他高中狀元,慕名而來的姑娘把整條街圍得水泄不通,對其拋擲鮮花,花瓣如雨,花香幾日不消。 而裴安風頭正茂之時,王芸還被關在院子裡,沒聽說也正常。 日側後,頭頂雲煙往西散開,天空逐漸露出光亮,雨點也小了很多,水珠順著櫻桃樹綠葉緩緩往下滴,「啪嗒啪嗒」的聲音中,偶爾混著一道嚶嚶哭聲。 「父親前兒好不容易才鬆口答應擇日議親,突然鬧出這檔子事,你叫我怎麼辦……」 聲音哭哭啼啼,咬字不清,卻又能清楚地傳到屏風後。 六尺餘高的屏風,繡的是尋常山鳥圖,沙孔稀疏單薄透光,溢出裡側昏黃燈光。 下雨天,屋內燃了一盞燈放在書案,燈芯火苗正旺,光線照上伏案人的側臉,是一張年輕的面孔,面色如玉,五官極為清俊,端坐於太師椅前,緋色裡衣外罩墨色圓領衫袍,寬大雲紋袖口垂吊到了花梨木案邊緣,手腕輕翻,指關節毫無波動地握住筆桿。 「裴郎……」 燈下沉穩的筆鋒終是一頓,滿篇流暢的筆跡中,赫然印出一滴濃墨。 花費近半個時辰,已完成大半的呈文,廢了。 裴安眼角明顯抽動了一下,繃直的脊梁向後一倒陷進圈椅內,隨後擲出手裡的筆,案上火苗被拂起的袖風捲得亂躥。 哭喪呢。 邊上立著伺候的童義,知道惹了禍,也不敢抬眼去看他,快步從屏風後走出去,再次勸說:「蕭姑娘,公子他正在忙……」 沒人出來還好,如今見到人,蕭鶯的哭聲更響,「他是挺忙的,忙著去勾搭旁的姑娘!」 前日聽說他從建康回來,她迫不及待地來了國公府見他,他說忙沒空敘舊,行,她等。 可等了兩日,等來的卻是他和王家那位囚雀去了茶樓私會。 他要再忙下去,她是不是得來恭賀他新婚了? 童義聞言深吸一口氣,這是打算沒完沒了了。 跟前的姑娘是隔壁永寧侯府,兼領翰林院職務蕭侯爺膝下的千金蕭鶯。 今日也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風言風語,說他家世子同王家三姑娘暗通款曲,晌午剛過就匆匆趕來國公府,一路硬闖到書房,進來後就立在門外又哭又鬧。 蕭姑娘和他家世子自小就相識,算起來也是一塊長大的青梅竹馬,不出意外,這位蕭姑娘將來極有可能是他們的主母,底下的奴才攔是攔了,但也沒敢多得罪,她硬要衝,總不能當真上手去拽她吧? 童義繼續勸說:「蕭姑娘要不先去前廳坐一會兒?前日世子回來帶一些果子,我讓奴才給您送過去……」 「都這時候了,我還有心思問他討要果子吃嗎?」蕭鶯抬頭看向屏風,知道裡面的人在聽,心中委屈頓時翻湧,提起腳步便闖了進來。 「蕭姑娘……」童義來不及攔,人已徑直到了屏風後。 屋內突然安靜,圈椅上的人抬眸。 哭了這陣子,蕭鶯的眼都哭腫了,她心中有憋屈也有怨憤,可當她瞧見跟前坐著的玉面郎君時,神色卻怔了怔。 上次兩人見面還是他出任建康時,她一路送至城門口,如今兩年過去,當年那張英俊的面孔竟越發動人心魄。 蕭鶯臉色一燙,哭聲打了結,「我……」 「哭什麼?」裴安收回目光,直起身開始收拾書案上的殘局。 蕭鶯回過神,低下了頭,腦海裡適才還訴不完的措辭一時沒跟上,只道:「王家三姑娘……」 「我說了,不認識。」 全臨安的人都知道了,他怎能不認識?蕭鶯咬了一下唇,忍住心中不滿,打算先從自己這些年的艱辛說起。 「自你去了建康,便不知這些年我遭受了些什麼,好多回我都想跑來找你,可你不在,唯有我一人同父親母親周旋。這兩年裡我好話說盡,不惜以絕食來反抗父親想要另行安排親事的想法。」蕭鶯輕聲嘀咕道:「你是知道的,當年你好好的狀元爺不做,偏要去那勞什子建康當督察使,因這事父親心中一直對你有成見……」 裴安正拾起那枝用了好些年的狼毫,筆尖的毛本就有些散了,被他剛才那一摔,有幾根當場折了腰。 聽到這裡,他眼皮子一顫,伸手直接拔掉了那幾根折斷的筆毛,並沒出聲。 蕭鶯繼續訴苦,「等了兩年,我終於盼到你回來,父親也聽說這次你回臨安是有幸謀得聖上賞識,親自被召回的,若不出所料,當會被破格入到翰林院,父親這才鬆了口,答應等你面見完聖上後立馬議親……」 他前日回臨安,本該昨日就進宮面聖,可因為兩日暴雨,聖上取消了早朝,這頭還沒個結果,便傳出他在外面惹的風流債。 她不是那等善妒之人,沒說之後不能讓他納妾,但兩人親事還未定……蕭鶯想起這糟心事,又急了起來。 「這節骨眼上你卻鬧出了個王家三姑娘,前不久我還同父親保證,說你自來人品正直,心思也細膩,是個知冷暖的,經這一遭,你讓我自己打了自己的臉,之後該怎麼同父親交代,親事還怎麼許了?」如今的裴國公府就只剩下個空殼子,早就讓父親瞧不起了。 該說的她一股腦都說完了,萬分委屈的哭聲中,對面裴安終於起身,朝著她走了過去。 離得近了,蕭鶯隱隱聞到他身上的冷梅香,心突突跳了兩下,抬頭婆娑淚眼看向他。 「裴郎……」他只要去拜訪一下父親,解釋清楚就成。 「許不了那就不許了,蕭姑娘不用再為難。」前日一回到臨安,他便沒一刻閒著,昨晚上睡得晚,今天又起得早,尤其是到了午後,臉上的疲倦肉眼可見。 「當年我母親確實同妳提過一句,讓妳到國公府來給她當兒媳婦,不過她已不在人世,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妳我二人一無媒妁之言,二無定情信物,兩年前我離開臨安時便同妳說過無須再等,當也影響不到妳另許高門。」 蕭鶯聞言,一下沒反應過來,錯愕地看著他。 裴安面色溫潤,似是沒有察覺到自己說的話會傷害到對方,又低聲道:「蕭姑娘錯了,人性多面,裴某自己尚且不知在何時會變心,旁人又豈能替我做保證?」 外面的雨勢小了,但滴滴答答的聲音依舊入耳,喜歡清淨的人聽了是享受,嫌吵的人聽進去便成了煩躁。 蕭鶯只覺腦子裡有什麼東西在嗡嗡直鳴,瞪大眼睛盯著跟前之人。 他是魔怔了吧,就他這破國公府,哪裡來的底氣要同她毀了這樁親事? 「來人,送蕭姑娘。」裴安懶得看她眼裡的輕視,重新回到了圈椅內。 童義走上前,說了一聲「蕭姑娘請吧」。 蕭鶯這才回過神來,心口因憤怒而急劇起伏,「果然,還是王家那位三姑娘迷了你心智……」 牽連到無辜,裴安再度朝她望過去,一雙眸子眼神清淡,顯得薄情寡義。 「裴安,你混蛋!」蕭鶯氣得身子發抖,罵出一聲後,哭著跑了出去。 蕭姑娘要是就這麼回去,這門親事鐵定黃了,童義不明白剛才主子那話到底是真是假,便試探著叫一聲,「世子爺……」 這些年主子能允許蕭姑娘隨意進府,府中其他人能誤會,他心裡清楚,是因當年夫人已經認下她了。 蕭姑娘是沒見到主子這兩年辦過的事,換做旁人,別說能忍得了她今日擺出來的態度,恐怕連個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裴安神色沒什麼變化,重新從筆筒內尋了一枝筆後才瞥他一眼,道:「你要守不住門,換個人來守?」 童義明白了,不敢再吭聲,回頭去書架上替他又尋了一本嶄新的摺子,剛攤開,門外又響起了腳步聲。 是寧安堂老夫人跟前的福嬤嬤,「世子爺,老夫人讓您過去一趟。」 裴安只得再次擱下筆,起身往外走去。 沒了蕭鶯的哭鬧聲,整個府邸徹底清淨了,不過蕭鶯也沒說錯,如今的國公府確實是個空殼子,當年先皇后裴氏一歿,作為外戚的裴家彷彿一夜之間跟著隕落。 先是裴國公夫人因病過世,後來裴國公因為悲痛過度沒能走出來,一把火將自己和夫人一道燒死在院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