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少年讀聊齋志異:走進大千世界

79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有個鄉下人在市集上賣梨。他的梨特別好吃,但也賣得特別貴。
這時候,來了一個衣著破爛的道士。道士在賣梨人的車前哀求:「請給我一顆梨吧!」
賣梨人說:「走開,別耽誤我做買賣!」
道士被趕仍不肯走,賣梨人便大聲辱罵他。
道士笑嘻嘻的說:「你這一車有幾百顆梨,我只要一顆,對你來說也不算是多大的損失,生什麼氣呢?」
圍觀的人也勸賣梨人,說:「就把最小的梨給他算了。」
賣梨人直眉瞪眼,堅決不肯。
旁邊一家店鋪的夥計看他們吵得太厲害,就出錢買了一顆梨給道士。
道士拜謝了夥計,然後對著圍觀的群眾說:「出家人從不吝嗇,我有好梨請大家吃!」
看熱鬧的人說:「你既然有梨,為什麼不吃自己的,還向別人討?」
道士說:「我需要這顆梨的種子。」
道士三兩口就吃了大半顆梨。他手握梨核,取下背在肩上的小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幾寸深的坑,把梨核放到裡頭,蓋上土,對圍觀的群眾說:「誰能幫我找點兒熱水來?」
一個喜歡湊熱鬧的人跑到旁邊的店裡,提來一壺滾燙的熱水。道士接過壺,把水澆在他挖的坑裡。
圍觀的人都伸長了脖子,想看看有什麼奇蹟發生。
一會兒,一枝嫩芽冒了出來,漸漸長大。
又過了一會兒,嫩芽長成了樹,生機勃勃。
接著,樹枝上長出綠葉、抽出蓓蕾。蓓蕾漸漸綻放,雪白的梨花開滿枝頭,整個市集瀰漫著陣陣花香。
緊接著,梨樹結果了,大大的梨子綴滿枝頭,散發著甜甜的香氣。
道士把樹上的梨摘下來,對群眾說:「請大家吃梨!」
沒多久,滿樹的梨一下子就分完了。道士拿鐵鏟砍梨樹。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
梨樹的樹幹斷了,道士把帶著樹葉的樹幹扛在肩上,慢悠悠的走了。
道士作法時,那個賣梨人也十分好奇,伸長了脖子擠在人群裡湊熱鬧,忘了自己的生意。等道士把樹上的梨全都分光之後,賣梨人回頭一看,發現自己的車上一顆梨也沒有了!他這才知道,剛才道士分給大家吃的,都是他要賣的梨!
「我的梨,我的寶貝梨,我的高價梨,一顆都沒有了!」賣梨人心痛不已,再一瞧,推車的車把斷了一截,看樣子是剛剛被人砍斷的。他立刻明白:原來道士剛才砍下的樹幹,就是這車把!
賣梨人非常憤怒,急忙上前去追道士,剛轉過牆角,就看到一截車把被丟在牆根下,道士早已不知去向。賣梨人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
市集上的群眾看到這有趣的一幕,都笑得合不攏嘴。

【原典精讀】
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累累滿樹。道士乃即樹頭摘賜觀者,頃刻向盡。

【文化史常識】干寶和《搜神記》
這個故事取材於干寶《搜神記》中的〈徐光種瓜〉。干寶,字令升,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新蔡(今河南)人。他創作的《搜神記》,當今通行的版本有二十卷,是六朝志怪小說的代表性作品。蒲松齡曾說過:「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意思是說:儘管我沒有干寶的才氣,但是我也喜歡寫像《搜神記》那樣的文章。

【哲理金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指一個人如果器量狹小,就不算是品格高尚的君子;一個人如果缺乏氣度,就不能算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做人要有容納他人的格局與雅量。語出元代戲劇家關漢卿《望江亭》。

【《聊齋》裡的祕密】
蒲松齡閱讀經典,學習經典,借鑑前人的作品進行加工創作,成功塑造了一個吝嗇的賣梨人形象,並對吝嗇的人進行了巧妙的諷刺。在故事最後的「異史氏曰」中,他寫下了一段很長的議論:
賣梨人財迷心竅,唯利是圖。他受到大家的嘲弄,不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一些在鄉里被稱作有錢人的人,如果好朋友向他借點兒米,他就滿臉不高興;有人勸他去救濟身處危難、沒有飯吃的人,他又憤憤不平;甚至面對父親、孩子和兄弟,他也會斤斤計較。這種人如果被賭博迷了心竅,就會揮金如土;等到犯了罪,有殺身之禍時,就會趕緊交出所有的錢來贖命。像這樣的人,例子多得說也說不完。跟這樣的人相比,賣梨人的糊塗和吝嗇,又有什麼稀奇呢?
由此可見,《聊齋志異》並不是單純為了收集稀奇古怪的事而創作的,而是借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

(摘錄自〈巧懲賣梨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