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將
永平十五年(72)年冬月,一個滴水成冰的早晨。
東漢王朝首都九六城西北角一個普通的小院,四十歲的謄文館抄書匠班超打了一陣拳,練了一會兒長劍,又操起長槍比劃起來。這是他的早課,每日雷打不動。頂著頭帕的妻子水莞兒端半盆熱水,放在油漆斑駁的臉盆架上,撂下一句「飯就好」,轉身又回廚房。八歲的兒子班雄在牆角閉眼背誦《九歌》,聽到母親召喚後瞟了父親一眼,又接著往下背。小女班韶剛過三歲,左手拎個小陶罐,右手捧方白汗巾,吃力地邁過廚房的門檻,輕輕地扭扭肩,站在房簷臺上,烏黑的眼珠隨著父親的伸展挪移不停地轉動。等到班超把槍插在托架上,穿上裌襖,過來洗臉,小丫頭才怯生生地告訴父親,娘說家裡沒醋了,鹽也不多。班超接過汗巾擦把臉,親了親女兒紅撲撲的臉蛋,憐愛地拽了拽她的小辮子,說了一聲「知了」,就接過醋罐出去了。
柴米油鹽醬醋茶,居家生活七常事。對於班超來說,醋更是不可或缺,因為他是扶風平陵人,他的家鄉就是「醋罈神」姜太公的故鄉。那位渭濱垂釣的智者,不但鼎力輔佐了周室王朝,還以一百四十歲的高壽令後世遙望其背,而他的長壽祕訣據說與每日食醋有關。所以在周王朝的發祥地扶風、雍城兩郡,有「吃麵不加醋,等於吃抹布」的說法。那裡的冬天,家家戶戶都淋醋,離村十里都能聞到醋香。搬到洛陽後,因為地方局促,妻子做家務帶孩子還要幫他整理書簡,實在騰不出手來,就只好買著吃了。可是他剛出頭門,迎面就撞上兄長班固,尋思不年不節,這位清高的郎官,怎麼會來到這魚龍混雜的平民區,大白天的,也不怕被人說三道四了?
「快跟我走,顯親侯竇固將軍找你!」「啥事?」
班超一臉狐疑。將軍府是他的業務大戶,平時要抄書籍文獻,竇固將軍都是派人送樣,從來都沒讓他的兄長過來傳話。唯一一次讓人找他,還是在他祭奠楚王劉英被罷官之後。那次竇固非常生氣,罵他沒有政治頭腦,罵他不懂官場規矩,卻又讚他急中生智抬出了皇帝做鍾馗,堵了人嘴,否則還不知怎麼收場呢。要知皇帝做事都是給天下人看的,形式不等於內容,不見得心甘情願,大家很難揣摩皇帝的心,近了他嫌棄,遠了他猜忌,就是那些宦官近侍,馬屁也往往拍到馬蹄子上。皇帝的耳目無處不在,別看他沒安排人盯你,想邀功請賞的人多了,你也不能一概而論人家就是卑鄙小人。當官是一門大學問,不是你有知識、有能力就能當好的。
聽了竇固將軍的訓話,班超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竅,但他還是有一些不服氣。劉英是漢明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封國就在漢高祖的龍興之地徐縣,是班超父親班彪當年未去任職的福地。漢制不許封王管理政事,所有大事均有丞相打理。劉英就國後為了籠絡官員,擅自設定了諸侯王公兩千石的官,這明顯有點僭越。他怕朝廷追究,就想著法子巴結皇帝弟弟。有一天明帝在朝堂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西方有大神,頭頂光環,甚是明亮。被一幫諂媚大臣附會到佛教,明帝就派大臣到西方請神。使者走到疏勒,已經九死一生了,就從疏勒的雷音寺請來兩位身毒遊僧。僧人用白馬載來《四十二章經》,明帝就著人為他們建了華夏最早的寺院,取名白馬寺,讓僧人住寺譯經。這些遊僧漢語程度有限,翻譯的經文晦澀難懂。這就導致傳至今日的佛經,有好些地方不知所云。劉英本來喜歡黃老之術,鑽研多年,也頗有心得。為博得明帝高興,他又下功夫研究佛學,把這兩個和尚請到他那兒講經誦經,又帶著一群門客到處建寺廟,還把道教的老子和佛教的浮屠供在一起。這說明佛教初入中原時,人們是兩教一起信的,佛教在老百姓的眼中是另一類方術。
劉英禮賢下士,但交往的人太多。人多了難免魚龍混雜,有人出點子為了弘揚佛法,讓他鼓動其他封王也和佛結緣,犯了諸王不許私下走動的大忌,被明帝下詔責斥。本來這事兒挨一頓罵也就過去了,偏偏有方士算到他有災禍,需要祈求佛祖和天師一起來消災免禍。方士為了作法消災,製作了金龜玉鶴當符瑞,被別有用心的人暗中告到朝廷,說劉英有謀逆之心。謀逆這罪名一旦攤上,十有八九就活不成了。這下新賬老賬合起來算,永平十三年(70),明帝廢掉劉英王號,徙往丹陽,一路敲鑼打鼓宣布他的罪過,讓堂堂一個封王臉面丟盡,一到丹陽就自殺了。
班超與劉英認識,是在劉英來京覲見皇帝期間。劉英到蘭臺借書,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還曾在酒肆開懷暢飲。劉英死後,班超頗為難過,就在洛水邊奠酒致祭。不料這件事被宵小之人告發,有司要拿他問罪。他抗辯道:「皇帝陛下遣光祿大夫給劉英弔唁祠祭,按照法制賜贈喪物,又加賜列侯印綬,可見天心憐憫甚盛。難道我順天子之意,祭祀一下也有錯麼?」有司一時語塞,報知明帝,明帝責了一句「多事」。當時好像沒事,過幾天曹官通知他捲鋪蓋走人。官場就這麼晦暗,上面的意思你永遠不懂。
永平十五年(72)年冬月,一個滴水成冰的早晨。
東漢王朝首都九六城西北角一個普通的小院,四十歲的謄文館抄書匠班超打了一陣拳,練了一會兒長劍,又操起長槍比劃起來。這是他的早課,每日雷打不動。頂著頭帕的妻子水莞兒端半盆熱水,放在油漆斑駁的臉盆架上,撂下一句「飯就好」,轉身又回廚房。八歲的兒子班雄在牆角閉眼背誦《九歌》,聽到母親召喚後瞟了父親一眼,又接著往下背。小女班韶剛過三歲,左手拎個小陶罐,右手捧方白汗巾,吃力地邁過廚房的門檻,輕輕地扭扭肩,站在房簷臺上,烏黑的眼珠隨著父親的伸展挪移不停地轉動。等到班超把槍插在托架上,穿上裌襖,過來洗臉,小丫頭才怯生生地告訴父親,娘說家裡沒醋了,鹽也不多。班超接過汗巾擦把臉,親了親女兒紅撲撲的臉蛋,憐愛地拽了拽她的小辮子,說了一聲「知了」,就接過醋罐出去了。
柴米油鹽醬醋茶,居家生活七常事。對於班超來說,醋更是不可或缺,因為他是扶風平陵人,他的家鄉就是「醋罈神」姜太公的故鄉。那位渭濱垂釣的智者,不但鼎力輔佐了周室王朝,還以一百四十歲的高壽令後世遙望其背,而他的長壽祕訣據說與每日食醋有關。所以在周王朝的發祥地扶風、雍城兩郡,有「吃麵不加醋,等於吃抹布」的說法。那裡的冬天,家家戶戶都淋醋,離村十里都能聞到醋香。搬到洛陽後,因為地方局促,妻子做家務帶孩子還要幫他整理書簡,實在騰不出手來,就只好買著吃了。可是他剛出頭門,迎面就撞上兄長班固,尋思不年不節,這位清高的郎官,怎麼會來到這魚龍混雜的平民區,大白天的,也不怕被人說三道四了?
「快跟我走,顯親侯竇固將軍找你!」「啥事?」
班超一臉狐疑。將軍府是他的業務大戶,平時要抄書籍文獻,竇固將軍都是派人送樣,從來都沒讓他的兄長過來傳話。唯一一次讓人找他,還是在他祭奠楚王劉英被罷官之後。那次竇固非常生氣,罵他沒有政治頭腦,罵他不懂官場規矩,卻又讚他急中生智抬出了皇帝做鍾馗,堵了人嘴,否則還不知怎麼收場呢。要知皇帝做事都是給天下人看的,形式不等於內容,不見得心甘情願,大家很難揣摩皇帝的心,近了他嫌棄,遠了他猜忌,就是那些宦官近侍,馬屁也往往拍到馬蹄子上。皇帝的耳目無處不在,別看他沒安排人盯你,想邀功請賞的人多了,你也不能一概而論人家就是卑鄙小人。當官是一門大學問,不是你有知識、有能力就能當好的。
聽了竇固將軍的訓話,班超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竅,但他還是有一些不服氣。劉英是漢明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封國就在漢高祖的龍興之地徐縣,是班超父親班彪當年未去任職的福地。漢制不許封王管理政事,所有大事均有丞相打理。劉英就國後為了籠絡官員,擅自設定了諸侯王公兩千石的官,這明顯有點僭越。他怕朝廷追究,就想著法子巴結皇帝弟弟。有一天明帝在朝堂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西方有大神,頭頂光環,甚是明亮。被一幫諂媚大臣附會到佛教,明帝就派大臣到西方請神。使者走到疏勒,已經九死一生了,就從疏勒的雷音寺請來兩位身毒遊僧。僧人用白馬載來《四十二章經》,明帝就著人為他們建了華夏最早的寺院,取名白馬寺,讓僧人住寺譯經。這些遊僧漢語程度有限,翻譯的經文晦澀難懂。這就導致傳至今日的佛經,有好些地方不知所云。劉英本來喜歡黃老之術,鑽研多年,也頗有心得。為博得明帝高興,他又下功夫研究佛學,把這兩個和尚請到他那兒講經誦經,又帶著一群門客到處建寺廟,還把道教的老子和佛教的浮屠供在一起。這說明佛教初入中原時,人們是兩教一起信的,佛教在老百姓的眼中是另一類方術。
劉英禮賢下士,但交往的人太多。人多了難免魚龍混雜,有人出點子為了弘揚佛法,讓他鼓動其他封王也和佛結緣,犯了諸王不許私下走動的大忌,被明帝下詔責斥。本來這事兒挨一頓罵也就過去了,偏偏有方士算到他有災禍,需要祈求佛祖和天師一起來消災免禍。方士為了作法消災,製作了金龜玉鶴當符瑞,被別有用心的人暗中告到朝廷,說劉英有謀逆之心。謀逆這罪名一旦攤上,十有八九就活不成了。這下新賬老賬合起來算,永平十三年(70),明帝廢掉劉英王號,徙往丹陽,一路敲鑼打鼓宣布他的罪過,讓堂堂一個封王臉面丟盡,一到丹陽就自殺了。
班超與劉英認識,是在劉英來京覲見皇帝期間。劉英到蘭臺借書,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還曾在酒肆開懷暢飲。劉英死後,班超頗為難過,就在洛水邊奠酒致祭。不料這件事被宵小之人告發,有司要拿他問罪。他抗辯道:「皇帝陛下遣光祿大夫給劉英弔唁祠祭,按照法制賜贈喪物,又加賜列侯印綬,可見天心憐憫甚盛。難道我順天子之意,祭祀一下也有錯麼?」有司一時語塞,報知明帝,明帝責了一句「多事」。當時好像沒事,過幾天曹官通知他捲鋪蓋走人。官場就這麼晦暗,上面的意思你永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