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鞭百草
【原文】
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號神農也。
【注釋】
1神農:又稱神農氏,相傳為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曾嘗遍百草來識別藥草特性。另一說為炎帝。赭(音者)鞭:相傳為神農檢驗藥草特性的赤色鞭子。
2平毒寒溫之性:指藥草無毒、有毒及寒溫的特徵。
3臭(音秀)味所主:藥草氣味所主治的症候。
【譯文】
神農氏用赤色的鞭子抽打各種植物,全面瞭解它們的毒性大小和寒溫特徵,藥味所主治的症候。因為播種各類農作物,所以人們又稱其為「神農」。
雨師赤松子
【原文】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崑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
【注釋】
1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秦漢傳說中的上古仙人。
2冰玉散:傳說中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藥。
3崑崙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西方仙山。
4高辛:帝嚳(音酷),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黃帝的曾孫。
5本:使動用法,以之為本。
【譯文】
赤松子是神農時掌管雨的神仙,他服下冰玉散這種長生仙藥,並讓神農一起服下,他能身處火中而不被燒到。他常去崑崙山西王母住的石屋內,能隨風雨上天下地。炎帝神農的小女兒追隨他學道,也成為神仙,一起升天。到帝嚳高辛氏時,他又擔任雨師,漫遊人間。今天的雨師都把他當作始祖。
赤將子輿
【原文】
赤將子輿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穀,而啖百草華。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於市門中賣繳,故亦謂之「繳父」。
【注釋】
1赤將子輿:黃帝時人,至唐堯時,為唐八仙之一。
2五穀:五種農作物,一般有兩種觀點,一說為稻、黍、稷、麥、菽。另一說為麻、黍、稷、麥、菽。
3啖(音淡):吃。華:通「花」。
4繳:繫在箭上用來射鳥以便回收的生絲繩。
【譯文】
赤將子輿,是黃帝時候的人。他不吃五穀,卻吃各種草木的花。到唐堯時,他做了木工,能隨風雨上下來去。有時候他在集市門口賣繳,所以人們也叫他「繳父」。寧封子自焚
【原文】
寧封子,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入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之寧北山中,故謂之「寧封子」。
【注釋】
1陶正:古代官名,掌製造陶器之事。
2異人:奇人,神人。過:拜訪。
【譯文】
寧封子,是黃帝時候的人,世人傳說他是黃帝的陶正官。有個神人來拜訪他,為他掌管燒冶陶器的火候,能在五色的煙火中進出。時間長了,神人就把這法術教給封子。封子堆起柴火焚燒自己,卻只能隨煙火上下飄動。人們仔細察看那堆灰燼,裡面還有他的骨頭。當時的人就一起把他埋葬在寧北山中,所以稱他為「寧封子」。
彭祖七百歲
【原文】
彭祖者,殷時大夫也。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而至商末,號七百歲。常食桂芝。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云:禱請風雨,莫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今日祠之訖,地則有兩虎跡。
【注釋】
1彭祖:自堯帝起,歷經夏、商,擅長養生和烹飪,相傳活了七百多歲。
2殷:商代盤庚遷殷後,史稱殷商,或殷。大夫:古代官職名。
3顓頊(音專旭):上古五帝之一。相傳是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陽東南),號高陽氏。
4陸終氏:顓頊後裔。
5輒:總是。
【譯文】
彭祖,是殷商的大夫。姓籛(音堅),名鏗,顓頊帝的孫子,陸終氏的第二個兒子。他經歷過夏朝,一直活到商朝末年,號稱活了七百歲。他常常吃桂花和靈芝草。安徽歷陽山有彭祖的仙室。前代的人都說:在那仙室中祈求風雨,沒有不立刻應驗的。經常有兩隻老虎守在祠堂左右。現在祠堂已經沒有了,但地上仍有兩隻老虎留下的足跡。
【原文】
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號神農也。
【注釋】
1神農:又稱神農氏,相傳為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曾嘗遍百草來識別藥草特性。另一說為炎帝。赭(音者)鞭:相傳為神農檢驗藥草特性的赤色鞭子。
2平毒寒溫之性:指藥草無毒、有毒及寒溫的特徵。
3臭(音秀)味所主:藥草氣味所主治的症候。
【譯文】
神農氏用赤色的鞭子抽打各種植物,全面瞭解它們的毒性大小和寒溫特徵,藥味所主治的症候。因為播種各類農作物,所以人們又稱其為「神農」。
雨師赤松子
【原文】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崑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
【注釋】
1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秦漢傳說中的上古仙人。
2冰玉散:傳說中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藥。
3崑崙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西方仙山。
4高辛:帝嚳(音酷),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黃帝的曾孫。
5本:使動用法,以之為本。
【譯文】
赤松子是神農時掌管雨的神仙,他服下冰玉散這種長生仙藥,並讓神農一起服下,他能身處火中而不被燒到。他常去崑崙山西王母住的石屋內,能隨風雨上天下地。炎帝神農的小女兒追隨他學道,也成為神仙,一起升天。到帝嚳高辛氏時,他又擔任雨師,漫遊人間。今天的雨師都把他當作始祖。
赤將子輿
【原文】
赤將子輿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穀,而啖百草華。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於市門中賣繳,故亦謂之「繳父」。
【注釋】
1赤將子輿:黃帝時人,至唐堯時,為唐八仙之一。
2五穀:五種農作物,一般有兩種觀點,一說為稻、黍、稷、麥、菽。另一說為麻、黍、稷、麥、菽。
3啖(音淡):吃。華:通「花」。
4繳:繫在箭上用來射鳥以便回收的生絲繩。
【譯文】
赤將子輿,是黃帝時候的人。他不吃五穀,卻吃各種草木的花。到唐堯時,他做了木工,能隨風雨上下來去。有時候他在集市門口賣繳,所以人們也叫他「繳父」。寧封子自焚
【原文】
寧封子,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入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之寧北山中,故謂之「寧封子」。
【注釋】
1陶正:古代官名,掌製造陶器之事。
2異人:奇人,神人。過:拜訪。
【譯文】
寧封子,是黃帝時候的人,世人傳說他是黃帝的陶正官。有個神人來拜訪他,為他掌管燒冶陶器的火候,能在五色的煙火中進出。時間長了,神人就把這法術教給封子。封子堆起柴火焚燒自己,卻只能隨煙火上下飄動。人們仔細察看那堆灰燼,裡面還有他的骨頭。當時的人就一起把他埋葬在寧北山中,所以稱他為「寧封子」。
彭祖七百歲
【原文】
彭祖者,殷時大夫也。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而至商末,號七百歲。常食桂芝。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云:禱請風雨,莫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今日祠之訖,地則有兩虎跡。
【注釋】
1彭祖:自堯帝起,歷經夏、商,擅長養生和烹飪,相傳活了七百多歲。
2殷:商代盤庚遷殷後,史稱殷商,或殷。大夫:古代官職名。
3顓頊(音專旭):上古五帝之一。相傳是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陽東南),號高陽氏。
4陸終氏:顓頊後裔。
5輒:總是。
【譯文】
彭祖,是殷商的大夫。姓籛(音堅),名鏗,顓頊帝的孫子,陸終氏的第二個兒子。他經歷過夏朝,一直活到商朝末年,號稱活了七百歲。他常常吃桂花和靈芝草。安徽歷陽山有彭祖的仙室。前代的人都說:在那仙室中祈求風雨,沒有不立刻應驗的。經常有兩隻老虎守在祠堂左右。現在祠堂已經沒有了,但地上仍有兩隻老虎留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