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偵探冰室‧劇

7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偵探冰室」系列來到第六彈,今次主題是「戲劇」。縱使參加者都是過去的《偵探冰室》成員,對短篇推理創作已有一定經驗,但幾乎所有作者都表示今次是歷來最難,大部分人更創下了最遲交稿紀錄。

《偵探冰室.劇》每一篇都有改編自的原作劇目。因此,如何將本來很長的原作內容壓縮在一萬五千字以內(不過陳浩基嚴重超字,所以他沒這個煩惱(?))、加入推理元素、加入自己的原創部分,同時要兼顧與原作的互文趣味、推理性趣味、獨立於原作的故事性、讓對原作一無所知的讀者都能夠順利進入故事等,要滿足以上所有條件是一大挑戰,光是能夠完成已經相當不容易。

很多地方的推理作家都發表過將經典作品進行「推理化」改編的創作,像是日本作家蘆邊拓的《紅樓夢殺人事件》以賈寶玉為偵探,偵破發生在大觀園的殺人事件;日本作家北山猛邦的《人魚公主殺人事件》將人魚公主「未能用魔女的匕首殺死王子」的結局更改成「被指控是殺害王子的凶手」,讓安徒生和格林兄弟其中一員擔當偵探為她平反;日本作家野村美月的輕小說系列《文學少女》每一集都以一部文學作品為基礎,解開該事件中的人際關係與各人的想法;日本作家小林泰三的《謀殺愛麗絲》同時存在「現實世界」與《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仙境世界」,兩個世界互相交錯;台灣作家臥斧的短篇連作《FIX》其中一個故事〈我們與他們〉講述女主角如何借用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科幻小說《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的世界觀創作出推理故事;陳浩基的《魔笛:童話推理事件簿》收錄了改編自《傑克與豌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藍鬍子》(La Barbe bleue)跟《花衣魔笛手》(Rattenfänger von Hameln)的三篇推理探案。

這類「推理化」改編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手法:

一、續寫:忠實沿用原作人物和故事背景,延伸出與原作沒有矛盾的全新推理案件。

二、改寫:直接採用原作故事,不過更改成適合加入推理解謎的形式。

三、鏡像式改寫:把故事切換至截然不同的時空和背景,而人物或情節可以和部分原作內容直接對照。

四、作中作文本:將原作設定成故事中的角色會閱讀的文本,並以該文本為核心上演推理解謎。

《偵探冰室.劇》的收錄作品主要採用第二、第三和第四種手法,亦有短篇同時加入多於一種手法。部分短篇還活用「戲劇」有別於其他原作形式的特性。「戲劇」不單是文本,還要演出來,故此踏上舞台的角色會同時具備「劇中」與「劇外」的雙重身分。然而身分有兩個,身體卻只有一個,兩者有時候無法好好切換,也非完全獨立於彼此。角色在「劇外」遇到的問題會被同時帶到「劇中」,影響到演出或劇目編排。有短篇就連「演出中」與「演出後」的邊界也很模糊,難以判斷同一角色正在演繹哪個身分,營造出虛實難分的張力。

因為多了改編原作的負擔,今次香港元素無可避免地有所減少。各位讀者不妨將此合集當成大膽的推理文學實驗,說不定能從中找到有別於系列前五本的新鮮感。

 

 

冒業

二○二四年五月二十日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