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喝白酒還是喝啤酒?」
「燙點黃酒是不是也不錯?炸花生總也要來一碟吧?」
「你還想吃點什麼,我先點起來。」
秦從辦公室出來,騎車沿著延安路飛馳,手機揣在夾克衫口袋裡不斷振動,等他騎過三個路口停在紅綠燈處掏出來看,湧進來數條短信。暗淡的印刷體畢恭畢敬地強調著不真實的溫柔。唉,師傅自然地選擇了那間小飯館說是要喝個夠,完全不顧公司已經在幾年前便搬到了江邊新的辦公區域,騎車回來千里迢迢。然而要是對他提出新的建議,他便會笑瞇瞇地說:「啊,你說得對,不過對於我來說……」沒有對抗,只有交流,任誰都無法拒絕,是非常寬厚的專橫與冷硬。小飯館位於一個老的居民小區裡,公司舊址樓下,十年前便在,十年後或許也不會倒閉。油煙重,不禁菸,實惠,老闆因為燒一手好菜,有種恰到好處的傲慢。而且自己帶酒去也不會被索要開瓶費。
「我還有兩條馬路就到了。」秦一腳支在上街沿,脫下手套來費力地對著手機打字,嘴裡念念有詞,卻被又一條新的短訊打斷——「要不我先幫你要一個啤酒吧。歡迎你的到來!」——明明是歡迎你的到來啊,秦這樣想著,刪掉了前面打的字。笑著輸入:「很好,浪漫!」幾乎能感覺到自己強烈的忐忑和喜悅。然後他重新戴上手套,一鼓作氣斜插入八車道的十字路口。傍晚的天氣預報報了平流霧,此刻氣溫驟降,彷彿埋著一場堅硬的雪。
最初兩年有一些關於師傅的傳聞。一部分朋友說他去了俄羅斯做生意。據說他在俄羅斯念的大學,卻並沒有被他當作值得重視的人生經歷常常提起,平日說起一些與俄羅斯相關的事務時也不見他有任何興致,自然也沒有聽他說過俄語。另外一部分朋友說他去了西南荒野的山裡。秦記得二○○一年,他倆從北京回來,師傅直接請了一段時間假,去了雲南山中,住在廟裡。回來以後的短時間裡又去了第二趟,第二趟待的時間很短。旁人可能把他之後的去向與這段經歷混淆。秦卻更傾向於這種說法,雖然他很清楚師傅對於世間的事情絕非應付不來,也沒有什麼要躲起來的願望,要知道他當時手頭井井有條地處理著一大攤事務。然而師傅又絕沒有什麼勃勃野心,既不為了錢,也不為了理想,要想像他費勁地生活著根本不可能。相反他是個消耗很少的人。如果在廟裡待得舒服,與和尚們一起打電腦遊戲確實很像他的選擇。
師傅比秦大十幾歲,是行業裡最年輕的創始人之一,卻熱衷最基層的技術活。秦和其他同屆實習生對他懷有絕對的敬畏,擔心被他看到自己哪怕一點點的勢利或者愚昧。然而他又經常性地流露出幼稚,寬容,甚至可笑的特性。這樣一個人,脾氣好得不行,說話和行動卻斬釘截鐵,在每個重要的節點上又非常自然而然地選擇背道而馳的輕鬆道路。即便是現在,秦也很難說自己理解人生的複雜,更不用說在當時,對於師傅的很多言行只能報以訕訕一笑,蒙混過關。
然而把在網吧裡打《三角洲》的師傅疊加到寂靜的寺廟裡,秦從未感到任何困擾。師傅離開以後,他也沒有具體思索過師傅的去向。況且師傅並非消失,他按照程序辦理了離職,鄭重地和同事們道別。甚至有過歡送會。秦無法回憶起任何歡送會的細節,卻能夠想起那一年的尾聲,他們無數次從機房出來,圍坐在樓下小飯館挨著廚房的桌子旁邊,反覆告別。溫柔和愉悅的氣氛叫人難以忘懷。
師傅離開半年以後,秦轉為正式員工。人事部的女同事體貼地安排了師傅坐過的機位給他。之後秦在短短的時間裡成為主任,部門主管,地區主管。彷彿代替師傅完成了他一部分既定的人生。
只是秦內心清楚,這部分既定的人生或許只是好運相伴。而且這個行業沒有技術的進步可言,只有時間累積而成的經驗。占領了一個又一個的堡壘,卻絲毫沒有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便因為滯留感而產生深深的自我懷疑和失望。師傅從未談論過這些,可能是因為他預見到了這個階段便早早退出,導致他給人留下的最後印象依然帶有拓荒者般的粗糙和興奮。秦的性格雖然與師傅相差甚遠,卻笨拙地學習著師傅說話的語氣、神態,性格中令人費解的片段。這樣,當人們停止討論他,忘記他,秦卻把他變成了一種概念或者一些詞語般的存在。
秦來到公司的第一年冬天,師傅帶著睡袋在秦學校宿舍閒置的下鋪度過了一整個寒假。他們從沒有談論過原因。中間秦回家過年,又提前回來。穿過空無一人的操場,走廊,回到宿舍。桌子上放著泡麵、餅乾、火腿腸、牛奶的 空盒子和菸灰缸裡排列得整整齊齊的菸頭。師傅把睡袋的 拉鍊拉到下巴,在裡面呼呼大睡。秦感覺自己被信任,也感覺到一種必將非常持久的情誼,接著也倒頭在旁邊的鋪 位裡睡了過去。醒來時感覺是第二天,卻其實是夜晚。師傅已經從睡袋裡爬了出來,正在套一條髒兮兮的牛仔褲。 「真雞巴冷啊,沒有暖氣內褲都沒有乾。」師傅背對著他發出這樣的感慨。
師傅來自於哪裡,有沒有結婚,父母是否健康,為什麼那個寒假無家可歸,這些事情他們之間從來沒有談論過。但是秦總能記得師傅套上褲子時肩胛骨往後頂的姿態,瀟灑,年輕,堅定。對他來說比起日常的經歷,抽象的細節更能定義一個人的存在。校外擺攤的外地人大多還沒有回來,學校趁著假期大興土木。他們後來沿著工地走了很長的路,餓得直哆嗦,內心卻充滿了期待。
這種炙熱和溫柔的期待,彷彿確實隨著師傅的離開而從生活中消失了。秦在小飯館門口鎖自行車的時候突然哆哆嗦嗦地想起來。
「歡迎光臨!」——暖和的油煙氣和喧鬧聲一起湧上來,秦拉開小飯館的棉被簾,瞬間流出了鼻涕。師傅坐在門口的小方桌邊,笑瞇瞇地,堅決地,朝秦舉起右手,大聲招呼。
「真雞巴冷啊。」秦不由複述了一遍剛剛躍入腦海的話。於是兩個人既沒有要白酒,也沒有要啤酒,叫老闆切了薑絲,燙了一瓶黃酒。又迅速要了花生、拍黃瓜、回鍋肉和椒鹽小黃魚。
「燙點黃酒是不是也不錯?炸花生總也要來一碟吧?」
「你還想吃點什麼,我先點起來。」
秦從辦公室出來,騎車沿著延安路飛馳,手機揣在夾克衫口袋裡不斷振動,等他騎過三個路口停在紅綠燈處掏出來看,湧進來數條短信。暗淡的印刷體畢恭畢敬地強調著不真實的溫柔。唉,師傅自然地選擇了那間小飯館說是要喝個夠,完全不顧公司已經在幾年前便搬到了江邊新的辦公區域,騎車回來千里迢迢。然而要是對他提出新的建議,他便會笑瞇瞇地說:「啊,你說得對,不過對於我來說……」沒有對抗,只有交流,任誰都無法拒絕,是非常寬厚的專橫與冷硬。小飯館位於一個老的居民小區裡,公司舊址樓下,十年前便在,十年後或許也不會倒閉。油煙重,不禁菸,實惠,老闆因為燒一手好菜,有種恰到好處的傲慢。而且自己帶酒去也不會被索要開瓶費。
「我還有兩條馬路就到了。」秦一腳支在上街沿,脫下手套來費力地對著手機打字,嘴裡念念有詞,卻被又一條新的短訊打斷——「要不我先幫你要一個啤酒吧。歡迎你的到來!」——明明是歡迎你的到來啊,秦這樣想著,刪掉了前面打的字。笑著輸入:「很好,浪漫!」幾乎能感覺到自己強烈的忐忑和喜悅。然後他重新戴上手套,一鼓作氣斜插入八車道的十字路口。傍晚的天氣預報報了平流霧,此刻氣溫驟降,彷彿埋著一場堅硬的雪。
最初兩年有一些關於師傅的傳聞。一部分朋友說他去了俄羅斯做生意。據說他在俄羅斯念的大學,卻並沒有被他當作值得重視的人生經歷常常提起,平日說起一些與俄羅斯相關的事務時也不見他有任何興致,自然也沒有聽他說過俄語。另外一部分朋友說他去了西南荒野的山裡。秦記得二○○一年,他倆從北京回來,師傅直接請了一段時間假,去了雲南山中,住在廟裡。回來以後的短時間裡又去了第二趟,第二趟待的時間很短。旁人可能把他之後的去向與這段經歷混淆。秦卻更傾向於這種說法,雖然他很清楚師傅對於世間的事情絕非應付不來,也沒有什麼要躲起來的願望,要知道他當時手頭井井有條地處理著一大攤事務。然而師傅又絕沒有什麼勃勃野心,既不為了錢,也不為了理想,要想像他費勁地生活著根本不可能。相反他是個消耗很少的人。如果在廟裡待得舒服,與和尚們一起打電腦遊戲確實很像他的選擇。
師傅比秦大十幾歲,是行業裡最年輕的創始人之一,卻熱衷最基層的技術活。秦和其他同屆實習生對他懷有絕對的敬畏,擔心被他看到自己哪怕一點點的勢利或者愚昧。然而他又經常性地流露出幼稚,寬容,甚至可笑的特性。這樣一個人,脾氣好得不行,說話和行動卻斬釘截鐵,在每個重要的節點上又非常自然而然地選擇背道而馳的輕鬆道路。即便是現在,秦也很難說自己理解人生的複雜,更不用說在當時,對於師傅的很多言行只能報以訕訕一笑,蒙混過關。
然而把在網吧裡打《三角洲》的師傅疊加到寂靜的寺廟裡,秦從未感到任何困擾。師傅離開以後,他也沒有具體思索過師傅的去向。況且師傅並非消失,他按照程序辦理了離職,鄭重地和同事們道別。甚至有過歡送會。秦無法回憶起任何歡送會的細節,卻能夠想起那一年的尾聲,他們無數次從機房出來,圍坐在樓下小飯館挨著廚房的桌子旁邊,反覆告別。溫柔和愉悅的氣氛叫人難以忘懷。
師傅離開半年以後,秦轉為正式員工。人事部的女同事體貼地安排了師傅坐過的機位給他。之後秦在短短的時間裡成為主任,部門主管,地區主管。彷彿代替師傅完成了他一部分既定的人生。
只是秦內心清楚,這部分既定的人生或許只是好運相伴。而且這個行業沒有技術的進步可言,只有時間累積而成的經驗。占領了一個又一個的堡壘,卻絲毫沒有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便因為滯留感而產生深深的自我懷疑和失望。師傅從未談論過這些,可能是因為他預見到了這個階段便早早退出,導致他給人留下的最後印象依然帶有拓荒者般的粗糙和興奮。秦的性格雖然與師傅相差甚遠,卻笨拙地學習著師傅說話的語氣、神態,性格中令人費解的片段。這樣,當人們停止討論他,忘記他,秦卻把他變成了一種概念或者一些詞語般的存在。
秦來到公司的第一年冬天,師傅帶著睡袋在秦學校宿舍閒置的下鋪度過了一整個寒假。他們從沒有談論過原因。中間秦回家過年,又提前回來。穿過空無一人的操場,走廊,回到宿舍。桌子上放著泡麵、餅乾、火腿腸、牛奶的 空盒子和菸灰缸裡排列得整整齊齊的菸頭。師傅把睡袋的 拉鍊拉到下巴,在裡面呼呼大睡。秦感覺自己被信任,也感覺到一種必將非常持久的情誼,接著也倒頭在旁邊的鋪 位裡睡了過去。醒來時感覺是第二天,卻其實是夜晚。師傅已經從睡袋裡爬了出來,正在套一條髒兮兮的牛仔褲。 「真雞巴冷啊,沒有暖氣內褲都沒有乾。」師傅背對著他發出這樣的感慨。
師傅來自於哪裡,有沒有結婚,父母是否健康,為什麼那個寒假無家可歸,這些事情他們之間從來沒有談論過。但是秦總能記得師傅套上褲子時肩胛骨往後頂的姿態,瀟灑,年輕,堅定。對他來說比起日常的經歷,抽象的細節更能定義一個人的存在。校外擺攤的外地人大多還沒有回來,學校趁著假期大興土木。他們後來沿著工地走了很長的路,餓得直哆嗦,內心卻充滿了期待。
這種炙熱和溫柔的期待,彷彿確實隨著師傅的離開而從生活中消失了。秦在小飯館門口鎖自行車的時候突然哆哆嗦嗦地想起來。
「歡迎光臨!」——暖和的油煙氣和喧鬧聲一起湧上來,秦拉開小飯館的棉被簾,瞬間流出了鼻涕。師傅坐在門口的小方桌邊,笑瞇瞇地,堅決地,朝秦舉起右手,大聲招呼。
「真雞巴冷啊。」秦不由複述了一遍剛剛躍入腦海的話。於是兩個人既沒有要白酒,也沒有要啤酒,叫老闆切了薑絲,燙了一瓶黃酒。又迅速要了花生、拍黃瓜、回鍋肉和椒鹽小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