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臺灣文傻看中國(中國系列2)

9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節錄:

●蔣介石與雪竇山●

浙江奉化縣溪口鎮雪竇山,在四明山系被譽為第一山,溪口鎮因山而興,雪竇資聖禪寺依山而建,始於晉、興於唐、盛於宋,五代時相傳是彌勒菩薩轉世,法名契此的布袋和尚常來行化,宋代重顯禪師大闡雲門宗風,到了南宋,雪竇寺已位列中國五山十剎之一。
溪口風景區除了彌勒菩薩的吸引力,隨著蔣介石參與領導抗日的定調,名人效應直接反應在票價上,景區分為雪竇山與蔣氏故居,不懂得「剪裙邊」的蔣介石在第一次下野後,於雪竇寺對面擴建「妙高台」為別墅,妙高台就此成了後台指揮所,雪竇寺旁是張學良第一幽禁地,政治之風雲詭譎與「天下名山僧佔多」的宗教氛圍,在雪竇山是不相上下。
佛教名山彌勒道場
我從溪口汽車站上車,行近蔣氏故居看著武嶺學校、蔣氏宗祠……,一整排明確的指示牌,直到一路飄著羅馬旗,兩旁立著七級浮屠造型的路燈,超寬的四線車道直抵雪竇山,明顯感受到地方政府建設景區別具用心。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應蔣之邀擔任雪竇禪寺方丈,與丁福保先生(《佛學大辭典》主編)均認為雪竇禪寺應該繼普陀觀音、九華地藏、五台文殊、峨嵋普賢之後,為中國第五個佛教名山--彌勒菩薩的道場。

入景區大門後要改坐交通車上山,沒準備要爬百級石階瞻仰露天彌勒大佛者,大都直接轉往三隱潭,大佛位於海拔369米,2008年11月開光,總高56.74米,由500多噸的錫青銅鑄成,據說是全球最大的坐佛。
看著星雲法師手題的「人間彌勒」,再看大佛左手拿布袋右手持唸珠,我不想花20元買票進去抱佛腳,只想著《菩薩本行經》載:「繞佛一匝,二十五劫不墮惡道。」想要專心繞佛也不容易,俗子如我,視線還偶爾會被刻在蓮瓣下方,遍佈海內外的認捐單位與居士姓名給吸引。
頌古碑廊文字禪
2008年大佛開光時的照片,環佛三面還綠意盎然,而今隨著「彌勒文化節」的舉辦,不僅兩側建築櫛比鱗次,設計還頗為用心,最吸引我的是大佛右側的「雪竇頌古」石碑長廊。
雪竇重顯禪師被譽為「佛門李白」,住雪竇山31年,把唐至五代有名的禪宗公案加以評述名為《雪竇頌古》(共一百則),風行於宋代的文苑、禪林,是當時佛門第一暢銷書,碑廊裡一則公案一塊碑,除了漆金還以不同的書法字體呈現,廊柱與廊柱間是石板座,我坐在石板正對石碑,咀嚼千年以前的文字禪,努力要感受什麼叫法悅。
一抬頭便見彌勒讓人忘憂,仿宋風格的建築群使人悅目,坐在碑廊參文字禪令人清心,但因景點太多我不敢久留,我覺得有關單位應該考慮仿傚黃山門票的三天兩進。
迂迴幽深三隱潭
溪口風景區的精華,當數離雪竇寺不遠,位於四明山東邊海拔600米的三隱潭,這個峽谷瀑布群從宋代開始就吸引無數文人,《奉化縣志‧序》載東坡曾感歎:「不到雪竇為平生大恨。」王安石官鄞縣(寧波)時就已是常客,而蔣介石對故鄉的最大貢獻,我認為就是開發三隱潭。
三隱的三,指的是峽谷上、中、下三大處瀑布群,峽谷長5公里落差558米,是由白堊紀時期的火山噴發跟海進海退所形成,從入口處的台階陡下後兩側濃蔭蔽日,走在一點也不折騰膝蓋的步道上,轉個彎就有個不知是大是小的瀑布,雖沒有廬山瀑布的壯觀,卻美在大、小瀑布皆是好景,移步換影處處清涼。
一路上的介紹牌大都引《蔣介石日記》中描述修建三隱潭的經過,我數不清大、小瀑布總共幾個,在中隱潭附近看到有塊大石刻著:「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作者是推薦蘇軾給歐陽修的梅堯臣,千年以前的瀑布聲,讓詩境以「平淡」(錢鍾書語)取勝的詩人也變得敏感,令我忍不住想學王維的「行到水窮處」。
過下隱潭不遠有塊牌子提醒遊客:若不從谷底搭觀光列車與索道上山者,可就地原路折返,把這提醒當一回事的遊客並不多,腿力好的直走到谷底的轉乘處,省下50塊再往回走,繼續享受清涼的大有人在。
最後一抹鄉愁妙高台
回到雪竇禪寺前的轉乘點,我的目標是對面的妙高台,妙高台又稱天柱峰,三面臨淵,是雪竇山的避暑勝地,面積約350平方米,北宋知和禪師在此講經二十多年,左側山洞有兩隻老虎常來聽法,禪師於宣和七年(1125)圓寂後兩虎仍久留不去,竹林內有「兩虎聽經」的石雕,一旁就是蔣介石的別墅。
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在妙高台建了中西合璧的別墅,之後每回溪口必來住,1949年引退後,妙高台成了幕後指揮所,看過機要室、會客室都不如臥室來得讓人會心一笑,在床的對面牆上掛著蔣夫人的照片,看來是經過刻意佈置。
院子裡有環衛工在掃樹葉,我問師傅:這別墅不是原來的樣子吧?
「給紅衛兵砸過,都是後來蓋的。」
三面臨淵的妙高台兩面各有一亭,在第三面的邊緣往下看就是「亭下湖」,陡然回想我在桃園復興鄉的角板山行館下看溪口台地,終於明白蔣介石為何把泰雅族管叫RA-HAU的台地改名為「溪口」,猜他當時應該是想到我腳下站著的,從妙高台俯瞰亭下湖。
雪竇上賓張學良
從妙高台下來,距離最後一班下山車還有時間,我趕到雪竇寺旁的張學良第一幽禁地,此處原是中國旅行社位於雪竇山的招待所,西安事變後張學良於隔年1月入住,不到一年就發生火災,現址乃1988年重建。
過了驗票口,迎面是張學良身穿軍服外加披風的立像,屋裡的客廳、客房、臥房、會客室、書房一應俱全,還多了間醫務室,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與趙四小姐,一人輪流一個月照顧,外加陪讀的邵力子、教讀的先生、來訪的名流、政要、中外密友,有宋子文、汪精衛、陳布雷……,一級上將張學良在雪竇山的日子,讓人完全與「幽禁」二字聯想不來。
在幽禁前離不開毒品,幽禁後還離不開女色,20萬東北軍外加15萬地方軍,不明不白的被2萬日軍給嚇跑,我看著牆上的張學良手書:「兩字聽人呼不肖,半生誤我是聰明。」回想門口的立像下有周恩來所題「千古功臣」,可知蓋棺還不見得能論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生活在負氧離子每立方高達上萬的雪竇山,要想生病也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