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我名可忍:下冊(中國系列4)

9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後記
在北京大學的民主牆上,主角看到為魯迅弟子胡風翻案的大字報,想到他中學時期突然從人間蒸發的老師,於是寫下:「我同意你的看法」七個字,還誠實地簽下學號,下場是在1958年被北京大學黨委會劃為10人之中必須有1的湊數右派,從1957年開始的反右鬥爭,到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均「躬逢其盛」,在1969年被下放至五七幹校長達7年,時間之長或為中國之最,毛澤東去世後,在1978年獲得北大黨委會「錯劃」的改正,正式摘除長達二十年的右派大帽。
中國近55萬的右派分子,或多或少與本書主角經歷相似,共同的大哉問是:「錯劃」之錯,錯在何人?古之明君言:「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親沐過中華文化的臺灣、韓國與日本執政者,都明白此乃基本普世價值,為何自居文化大國的領導者,至今仍不肯(不敢)公然面對?還利用網軍大肆追蹤勇於披露真相者?甚至在教科書中意圖模糊那段讓中國倒退至少30年的非人歲月?
中國人比起世人更會權衡自身的利害關係,這跟從小受的教育有關,毛澤東曾讓教育全面停擺了整整10年,鄧小平發現這個天大的錯誤後,補救的辦法是讓彎道超車成為常態,文革之後,初中畢業的可以報考大學甚至是研究所,人想出頭天,黨幫忙墊腳尖,加速催發了日後在動見觀瞻時的無所不用其「極」。
清末大儒鄭孝胥曾說:「大清亡於共和,共和亡於共產,共產亡於共管。」中國的共管模式是以黨領政、領軍、領教育,總領一切的結果,凡是對黨有意見不跟黨走的,黨會不遺餘力地讓你有機會明白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不管你是否想花錢買寂寞,黨都可以讓你無時無刻知道它的存在,要是敢有不同的聲音那就是煽顛(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命再大的也請排隊等著被千刀萬里追。
畢達哥拉斯從琴弦的震動,觀察到符合數學規律的震動,成了現代超弦理論的鼻祖,守本份的臺灣人不怕被「千刀萬里追」,因為公民團體是最大的民意,從來就很符合數學規律的震動,這使得執政者不僅不敢跟人民玩霸王請客,最怕的是被固有的「四維」(禮義廉恥),以及孫中山在《民族主義》提倡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給教育成功的老百姓公開批評,臺灣人對生活中的任何不滿,都知道可以開掛暴走,逼政府明白古人說的:「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比較有眼光的公僕還會進一步去認真研究甚麼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公布2020年世界民主指數,在167個國家中,臺灣位列東亞第一,總排名第11名,我認為2021年的排名會大倒退,誰知竄升到全球第8位,因為臺灣政府面對疫情,就像篩子裡的米粒,無孔不入的把握機會做「笨事」,可再怎麼自大,也不敢不甩從小被教育到老,內心還多少記得「四維八德」的臺灣人,也因此,人們在釋放多餘的熱情時,也知道不能以「死蒼蠅定理」認為一切都是偶然,因為民間早就流行這麼兩句話:先學會做人,再學著做臺灣人。
遠古時代,森林裡的女子傾心會狩獵打仗的勇士,因為勇士能給她帶來食物和安全;嬴政統一六國,文臣武將貴族子弟成了女子夢寐以求的人選;隋朝開科取士後,讀書人開始受到女子青睞,丈夫一旦獲得功名,那就終生有靠;民國之後,留學生當中的富賈子弟也被女子看好;解放以後,光有學問還不行,在政治上要可靠,情況要比歷朝歷代更複雜,中國女人的擇偶環境,其難度是震古鑠今。
中國的父母總希望孩子好好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制度留下的糟粕,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的封建社會時間最長,發展也最完備,這一切應歸功於科考制度,從唐朝開始,庶民百姓只要書讀得好就被視為是一種才能,可以做官躋身貴族行列,受到皇帝重用的還能飛黃騰達,這比歐洲貴族的世襲制開明得多,把社會上最優秀的人收來為國家做事,派到各地去管理人民,這就是「父母官」的濫觴。
在中國,當官者總把老百姓看成是沒文化,需要受教導的孩子,把自己當成是替他們操心的大人,古代平民看見當官的總喊「大人」、「大老爺」,當官的也習慣自認是人民的「父母官」,到了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幹部也是如此,如果他們真有一顆如父母的心倒也罷了,如今的中國貪官卻是只顧自己撈好處,不管孩子死活的「爹娘」,悲哀的是,這麼簡單的道理,一半以上的中國人都弄不明白,還相信父母官真的會為他們著想。
五、六百年前,英格蘭貴族擁有蘇格蘭平民結婚的「初夜權」,當年中、英兩國皆為封建社會,誰更文明?誰更人道?而今自由貿易,中國做父母的依然要求孩子用功讀書,孩子們卻一心想掙大錢,環境在變,價值取向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青少年天賦人權的初戀。
本書主角成長的年代,從經濟角度分析,讀書仍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早熟的孩子可以讀書戀愛兩不誤,刻骨銘心的初戀,篤定的今生愛侶,就因黑五類的身分,大半個人生只能苦笑說那是一樁說不清道不明的奪妻之恨,有類似遭遇的55萬個右派中,不知有多少人能如傳主,年過七旬還有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見到「青梅」已老的美好。
我常想,沒有反胡風分子就沒有反右鬥爭,沒有反右鬥爭就沒有十年文革,中國人的遭罪就是一代人的忍耐換來下一代的痛苦與忍耐,忍耐與痛苦代代循環至今,中國的主政者慣將美好的事物撕破給人看,經過反右與文革存活至今的,數不清的中國知識分子,烙在他們心頭帶「業」往生的,不僅僅是痛無斷絕的生離與死別,而是歷史上重複出現的悲劇,至今仍在中國繼續上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