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我名可忍:上冊(中國系列4)

9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後記
1949年下半年,中國除了西南各省、廣東、海南和一些海島之外,都已是中共的天下,十月一號,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人覺得自己的名字取的不好想改一改這沒關係,麻煩的是要通報許多早就認識自己的人,別的麻煩不會有,不會有人說:「你不是從前那位老兄。 」但對一個國家而言,確實有很大的麻煩。
中華民國是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國,是聯合國的發起國之一,是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中共奮鬥了二十多年,在1972年終於有機會奪回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位子,七十年代初,有位意大利女記者問毛澤東:主席先生,你生平最得意的事情是什麼?
毛笑道:最得意的是把蔣先生趕到海島上去了!
記者又問:你覺得最失策的事情呢?
毛回答:改了國號。
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也屬正常的政府更替,理應取代在各種國際組織中的位置,包括聯合國,現在突然冒出了一個新國家,那老的卻依然還在,地方雖說小了許多,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為了各種原因,也說大的那個才真的代表中國,但也有少數幾個認同小的那個才是中國。
國家和人一樣都看重物質利益,外交政策的制定取決於國家利益,如果兩黨的宗旨都是為了人民的福祉,誰的辦法好就聽誰的,那不是更好?悲哀的是,兩邊既獨裁又自私的領導者,其共同的劣根性是:向來不接受人民說甚麼。
辦法的好壞與否,跟百年大計的教育政策密不可分,本書主角的中學時期,家庭環境變了社會氛圍改了,同學之間的互動也要睜眼先看看對方是否有資格姓「黨」。
《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是臺灣大小學校的共同校訓,對整個社會甚至國家,我認為很像礦坑裡的金絲雀具有示警的功能,在共產黨統治的大陸地區,是本書主角的中學時期,這四條繩子的 「張力」卻無處不在考驗著人心,身為教育工作者,除了感到物傷其類也不禁要問:當執政者蓄意讓詰以為直成為常態時,則「四維」所剩幾稀?
拿琉璃瓦蓋寺廟,多麼頂好的一件事,主角這塊「琉璃瓦」,被毛澤東一招「引蛇出洞」搞成了沒邊的草帽,只剩頂部還好。臺灣朋友觀察到一個挺特殊的現象,說大陸禿頭的男人比臺灣少,問我是不是應了拉馬克的用進廢退?
這話真不好理解為中國男人愛動腦,或是臺灣男人大都聰明「絕頂」,沒活到得面對謝頂,這是很多男人引以為傲的終身成就,除了靠祖上有德基因好,我認為跟心態很有關係。
中國男人之所以沒變成蛋頭、大陸棚或地中海,我認為是因為年輕時,都知道要跟著那些習慣抄手過日子,懶到家的幹部們學會睡午覺的結果。跟主角一樣獲得一頂「右派」大帽,老來還能羅縷記存那段無與倫比的歲月,除了要感謝父母給的基因,更感謝共產黨的大力「改造」,讓人始終頂上有「毛」。
只因為比別人更符合教育所期盼的「獨立思想,自由人格。」主角勇於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最後卻成了被人歧視的右派,被下放到五七幹校住進牛棚裡養牛,朋友常半開玩笑說:在人格成型的十來歲,我那當過校長的父親沒教會我如何說謊。
蔣介石退守臺灣時,主角的父親已不具去臺灣的資格,後來的苦難使他偶爾抱怨父親,當年叫他去接收臺灣鹽務局真應該去,後來家裡的經濟情況急轉直下,衣食住行大不如前,主角開始想未來,一個國民黨殘渣餘孽的後代,要如何在共產黨緊迫盯人的政策下面對人生?
童年的快樂時光,隨著蔣介石的撤退一去不返,初中與高中學會的觀察與獨立思考,無法應付所有以政治需要為前提的環境,隨著共產黨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主角人生最大的苦難於焉登場。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