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山坳女屍
雷聲轟隆,電光猶如煙火般在空中爆開,發出的聲響教人心驚膽顫。
傾盆暴雨下了兩日,不曾停歇。
第三日天微亮,雨漸緩,三代採蕈人的耿家兄弟身披蓑衣,小心翼翼地走在郊山邊的林徑上。
連著兩日大雨,林徑泥濘不堪,兄弟倆互相提醒著對方留心足下,一前一後地走著。
海東以北以赤鹿山為首,群山橫陳,除了產礦同時也有著美好多變的地貌及林相,最接近海東的馬頭山雖不到兩百丈高,但林木密集,終年濕涼,所產的可食野蕈多達三十餘種,其中有幾種是酒樓常用的頂級食材,總能賣到好價錢。
「大哥,你看!」耿家弟弟指著前面不遠處,「是崩塌地。」
他們的父親說過,只要在雨後見到崩塌地就表示上方有根系脆弱的樹木甚至是朽木,而在所有野蕈之中價錢最高的「春榮蕈」便是生長在朽木附近。
「上面可能有春榮蕈。」耿家大哥往上看著,眼底充滿興奮的光。
「咱們上去瞧瞧。」耿家弟弟一馬當先往上走。
「你小心。」耿家大哥在他身後叮囑著。
兄弟倆一前一後,一上一下,興奮卻也謹慎地抓著一旁的樹枝或石頭,一步步地沿著崩塌地邊緣往上爬。
爬到兩丈高的地方,只見附近的樹木都已傾倒,下面便是個淺淺的山坳,儘管晨霧使得視線不佳,兄弟二人還是看見淺山坳裡滿佈著春榮蕈。
「大哥,咱們今天可發了!」耿家弟弟難掩驚喜及興奮,立刻便跨出了腳步,結果腳下一滑,滾了幾圈跌進山坳裡,一身泥濘。「哎喲!」
「弟弟,你沒事吧?」耿家大哥憂急地問著。
耿家弟弟睜眼一看,眼前滿滿的春榮蕈早已幻化成一枚枚的銅錢,高興都來不及,哪還記得疼。
「沒事,我好得很。」他笑咧了嘴,翻身坐起,「大哥,你快下來吧!」
他坐在原地,伸手採集著眼前的春榮蕈。
耿家大哥揹著竹簍子,小心地踩穩了腳步一步步走下淺山坳,突然,他瞪大了眼睛,面露驚恐地看著自家弟弟,聲線顫抖,「弟弟……你底下……」
看著大哥那彷彿見鬼般的表情,耿家弟弟歪著頭,疑問:「大哥,你怎麼了?」
耿家大哥緩緩地伸出顫抖的手,指著他屁股底下,「你……你坐著什麼?」
耿家弟弟皺起眉頭,疑惑地低下頭,只見他兩腿之間有一隻佈滿泥巴的白骨手破土而出,像是在求救。
「啊!」耿家弟弟尖叫,連滾帶爬地爬開。
土石再次鬆動,一具身著女子衣衫,因為腐爛而露出白骨的屍體自土堆中滑出……
第一章 為姊入府
看著眼前這氣派宏偉的黑瓦大宅,朱霏不自覺地倒抽了一口氣。
出生到現在十七年了,她還沒見過這樣的宅邸,而從今天開始,她將在這陌生又幽深的南宮大宅裡做事。
南宮家出自桑城,幾代以來皆從事礦業,不僅擁有私人的礦山,也向朝廷承租大大小小十數處分佈於海東、丹陽、荊城等地的礦區。除了採礦,近年來南宮家還往南發展事業版圖,擁有幾座產量豐富的茶山。
而現今的南宮家家主南宮滌,年二十有五,是南宮本家唯一的繼承人。
「怎麼?沒見過這般宏偉的宅子吧?」見她兩眼發直地看著眼前的一切,粗使婆子銀珠嬤嬤笑看著她。
朱霏回過神,點點頭,「是,從沒見過。」
銀珠嬤嬤似乎以能在南宮家做事為傲,「不是我說,南宮家可是海東實打實的豪門富戶,咱們家認第二,沒人能認第一。」
王牙人將她從通州鄉下帶到海東進了南宮家的側門,先是將她交給掌事的龐管事,龐管事又將她交到粗使婆子銀珠嬤嬤手裡。
銀珠嬤嬤個兒不高,臉圓身體圓,還有個肥屁股,說話的聲音十分洪亮,看來是個好相處的。
「南宮家上上下下有一百多人,平時就是把自己的活兒做好就沒什麼事了,自在得很。」銀珠嬤嬤拍著胸脯,「妳放心,有我銀珠照看著妳,妳在南宮家的日子保證快活。」
她衷心致謝,「多謝銀珠嬤嬤。」
「對了,妳說妳叫朱……朱什麼?」
「朱霏。」
「那我以後就叫妳阿霏吧?」銀珠嬤嬤看著朱霏手上簡單的包袱。「妳就這麼點東西?」
「嗯。」朱霏點頭。
「無妨。」銀珠嬤嬤用憐憫的眼神看著她,「南宮家除了按月發銀,每年還給所有人做夏冬各兩套衣服,發兩匹布,若是妳用不著還能往家裡送。」
聞言,朱霏微怔,南宮家對下人這麼好嗎?
「對了。」銀珠嬤嬤突然想起什麼,又補了句,「每月每人休沐三日,可自由外出。」
朱霏更驚訝了,她雖從未給人做過奴婢,但也聽了不少,從來不曾聽過有這般善待下人的主家。
「我先帶妳把包袱拿回僕房,再領妳四處看看,如何?」銀珠嬤嬤熱絡地道。
朱霏頷首,「有勞嬤嬤了。」
在銀珠嬤嬤的帶路下,她先去僕房擱下包袱,順道見了幾個在僕房聊天休息的丫鬟婆子,然後便跟著銀珠嬤嬤四處熟悉環境。
南宮家宅院既深且廣,前後共五進,牆高丈六,樹木聳立,除了大大小小錯落在各處的花園庭院,還有一處造有亭臺樓閣的人工湖泊。
銀珠嬤嬤說那湖上樓閣是茶屋,府裡有客或是前兩年搬回桑城老家的南宮老夫人及夫人回來時才會使用。
在府裡七迴八繞,朱霏頭都快昏了。
「前面是耕雲軒,也是咱們少爺的居院。」銀珠嬤嬤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道黑色大門。
關於南宮家的事,朱霏知道的不多,王牙人並沒有跟她多說什麼。「少爺是什麼樣的人?」
銀珠嬤嬤邊領著她往前走邊說著,「少爺今年二十有五,尚未娶妻,長得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可說是人中龍鳳。」
「才二十五?」她沒想到南宮家的家主如此年輕。
「沒錯。」銀珠嬤嬤小聲地道:「老太爺跟老爺在十年前的意外事故中沒了,當時少爺才十五歲呢!」
聞言,朱霏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氣,十五歲就繼承這一切的會是什麼樣的人?
就在此時,耕雲軒的大門開了,一個身著青衫的年輕姑娘自門裡奔出,髮絲微微散亂,衣衫亦有不整。
姑娘神情羞惱,哭喪著臉,完全沒發現她們的存在。她飛也似的奔逃,不一會兒就消失在她們的視線裡。
朱霏怔愣,茫然地望向銀珠嬤嬤。
「好像是明心閣的春壺,平時一副清高的樣子,也不過如此。」銀珠嬤嬤啐了一聲,一臉鄙夷,「天都還亮著就想爬上主人的床。」
話剛說完,只見一道黑色的高大身影自耕雲軒裡緩緩步出。
見狀,銀珠嬤嬤趕緊拉著朱霏站好,恭謹地行禮,低聲道:「是少爺。」
身著一身黑色長袍的南宮滌朝她們所在的位置瞥了一眼,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
朱霏看不清他的臉,只感受到他彷彿有著銳利的眸光,除此之外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好高,頭髮好黑。
赤鹿山廢坑前,海東府衙都史左璿神情凝重地看著地上那具滿是泥濘的白骨。
白骨身首分離,肢幹不全,身上的衣物也早已不見,如今這勉強可看出是男性的骸骨還是仵作老鬼在現場拼湊出來的。
兩日暴雨,這山裡竟沖出了兩具骨骸。
「老鬼,這具骨骸跟剛才在馬頭山驗的那具女人骨骸可有關聯?」左璿問。
「馬頭山的那具女屍死亡時間約是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可這具……」老鬼摩挲著下巴,像是在估算著什麼,而後口氣堅定地道:「這具白骨至少在八年至十年之間。」
他拿起頭骨,將後腦杓轉向了左璿,「大人請看,這兒有個明顯的傷口,看來就是此人的致命傷。」
「你看是什麼凶器造成?」
「還得琢磨琢磨。」老鬼說道:「待回衙裡將骨骸清洗一番,才能清楚看出傷口的形狀。」
這時,一名衙差走了過來,向左璿稟報,「大人,那發現骸骨的樵夫說他不常在附近走動,也不曾看見誰在附近出現。」
「沒什麼可疑的?」左璿問。
「沒有。」衙差搖頭,「他跟妻兒住在羊山那邊,平時以砍柴燒炭為生,今兒是出來打野味,追著一頭獐子才跑到這兒來。」
左璿點點頭,「如果沒什麼可疑之處就讓他走吧。」
「是……對了。」衙差忽而想起一事,「那樵夫說他認識一對住在赤鹿山腳的年輕夫妻,他們已經不見幾個月。」
左璿一聽,眉頭深鎖。
「他說自己跟那對夫妻並不算熟稔,久久才碰一次面,先前去那夫妻的木屋拜訪,發現屋裡的東西都在,可卻明顯已經許久沒人居住。」
「這赤鹿山莫非會吃人?」左璿再看著地上的那具骨骸,神情苦惱,「問問那樵夫對那對夫妻知道多少,你先記下,回頭再查。」
「是。」衙差抱拳一揖。
此時,老鬼看見有兩個人走了過來,先是一驚,然後低聲道:「大人,是南宮家的。」
左璿轉頭,只見南宮滌正與他的隨從定俊走過來,兩人的衣襬及鞋子都沾滿泥濘,看來走得很急。
「大人。」身著黑色長袍的南宮滌來到左璿面前,抱拳一揖,「聽聞廢礦坑發現了一具骸骨。」
「你的消息未免太靈通。」左璿說。
「這兒曾是南宮家向冶監司承租的礦場,在下的祖父及父親亦在此地身故,所以一聽到此處發現骸骨便立即趕來了。」南宮滌不卑不亢地道。
「你認為此人是當時死在坑裡的礦工?」左璿問。
「不,當年災變後,連同先祖父及先父在內共三十名罹難者都被尋獲,並無失蹤者。」南宮滌上前端詳著那具不全的骸骨,發現顱骨上的凹陷,不禁皺起眉頭,蹲下身檢視著那顱骨上的凹陷處,「看起來像是鐵鍬造成的傷口。」
左璿微微睜大眼,「你是說採礦的鐵鍬?」
「正是。」南宮滌站了起來,轉頭望向那因為暴雨而沖垮的坑口。
當年祖母跟娘帶著他來到這兒,看到祖父及父親被抬出時那血肉模糊的樣子,她們婆媳倆哭倒在地,撫屍哀嚎。
那淒厲的哭聲他到現在還記得。
自那天起礦坑就封了,十年下來早已草木茂密,將礦坑掩埋在一片荒蕪之中,尋不著昔日的坑口了。
這具骨骸是如何進坑?他又是誰?
南宮滌走向遭大雨沖蝕而重見天日的廢坑口,正要跨過土丘,忽聽見有人大喊——
「不得進入!」
聞聲,南宮滌停下腳步,轉頭一看,只見冶監司的小鐵官周原帶了幾個下屬急匆匆地趕至,看見南宮滌也在,他面露驚訝。
「周鐵官。」南宮滌向他點頭致意,「好久不見。」
「南宮少爺。」周原涎著笑臉,「廢坑十年,怕是裡頭的木頭都腐了,你可千萬別靠近呀。」
「周鐵官說得是。」南宮滌唇角一勾,走了下來。
「周鐵官,怎麼你也來了?」左璿走過來問。
周原解釋,「我聽說廢坑崩塌,跑出一具白骨來,這畢竟是冶監司的管轄處,便來關切一番。」
「赤鹿山封礦已十年,不想周鐵官還如此掛心,在下深感佩服。」南宮滌一揖。
「南宮少爺過獎了。」周原轉向左璿,「若是左大人已勘查完畢,下官便要命人將此地圍起,以免有人誤闖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左璿點頭,「本官已查驗完畢,周鐵官請便。」
「看來這兒已沒有在下的事,那麼在下就先告辭了。」南宮滌說罷便旋身領著定俊離開。
主僕二人沿著泥濘的林道下走,一路上南宮滌靜默無語。
定俊跟了一路,終於忍不住,「少爺,怎麼不說話呢?」
南宮滌深吸了一口氣,幽幽地道:「我們擇日再來。」
「咦?」定俊疑惑。
南宮滌眸光深凝,聲線冷厲,「周原在任上可從來不是奉職勤勉之人,赤鹿山封礦十年,他何以如此憂急掛心,一聽見風聲便匆匆趕至?」
「少爺是說……事有蹊蹺?」
「唔。」
僕房裡,幾個丫鬟跟嬤嬤趁著睡前閒聊。
這個僕房裡的丫鬟跟嬤嬤都是負責粗活跟雜役的,八個人睡一起,不像那些在各院裡做事的丫鬟嬤嬤是兩人或四人一房。
南宮家的主子都不是苛刻之人,向來對底下人十分寬和及大方,雖是八人一房,但床被及各種日用品倒都齊全,空間也不讓人覺得擁擠。
「今天我在明心閣外面碰到春壺了。」丫鬟翠兒說道。
「怎麼?她還是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臉嗎?」賈嬤嬤笑問。
「她哪敢?」翠兒一臉幸災樂禍,「她的醜事早就傳開,一定也傳到她耳朵裡了。」
其他人一聽,嘴角都是守不住的笑意。
「看她以後還敢不敢仗著自己在明心閣做事就那麼囂張。」另一個丫鬟木秀曾經被春壺欺負過,咬牙切齒地道:「她成天在明心閣跟耕雲軒之間走動,早猜到有那份心思。」
銀珠嬤嬤閒閒地道:「這事也怪不了她,少爺那相貌那出身,院裡又沒個女人,也難怪有人生了那心思,咱們這僕房裡不也曾經有一個?」
大家微微一愣,同時想起了一個人。
「妳是說李露那丫頭?」賈嬤嬤嘖嘖兩聲,看向銀珠嬤嬤,「虧得妳那麼照顧她,沒想她東西一捲就跑了。」
聽到「李露」這個名字,一直安靜聽著大家說話的朱霏瞪大了眼睛,抬頭看向眾人。
「唉。」銀珠嬤嬤長嘆了一口氣,「李露那孩子,真是可惜了……」
「妳還心疼她呢!」賈嬤嬤輕啐一口。
聽賈嬤嬤提及李露時那滿臉的不屑,朱霏終於開口,「那個……李露是誰?」
幾個人不約而同地看向她。
翠兒說:「李露本來是跟我們一起幹活的粗使丫鬟,妳睡的那個位置就是她的。」
朱霏心裡一揪,下意識捏著底下的被褥。「她怎麼了?」
「她呀,就跟春壺一樣,都是想爬床的賤蹄子。」賈嬤嬤臉上及眼底滿是嫌惡厭棄,「她三天兩頭在耕雲軒外徘徊,就想著能進少爺的屋,上少爺的床,勾搭少爺不成就捲帶府裡的東西跑了。」
「行了。」銀珠嬤嬤眉頭一皺,「她人都走了,別再說她閒話了。」
「我說銀珠妳就是人太好了。」賈嬤嬤撇撇嘴,「妳早就發現她經常去耕雲軒探頭探腦,卻還替她掩護。」
「人往高處爬。」銀珠嬤嬤輕嘆一聲,「誰不希望能夠飛上枝頭成鳳凰呢?這也不能怪她。」
「鳳凰?」賈嬤嬤挑眉冷笑,「雞就是雞,就算羽翼斑斕還是雞。」說著她看著朱霏,耳提面命,「丫頭,妳可要認分,別作什麼春秋大夢。」
「好了好了,別說了。」銀珠嬤嬤打斷她,結束了這個話題,「時候不早,大家趕緊睡了吧,明早還有活兒要幹呢!」
大家點點頭,陸續地寬衣睡下。
朱霏也躺下,側過身子面向了一旁的牆面,眼淚瞬間流下,她摸著身下的褥子,咬死了嘴唇,擔心自己一個不小心便抽泣起來。
不可能,李露不是她們口中的那種人,沒有誰比她更了解李露,李露是個溫柔善良、品行端正的好姑娘,是跟她一起長大的親姊姊。
是的,她不叫朱霏,而是叫李霏。
她們父親是個木匠,與母親育有兩女一男,父親還在的時候不顧街坊鄰居的笑話及勸說,讓她們姊妹倆去鄉塾學習,為的是希望她們將來能有更好的出路。
可惜好景不常,父親意外身故後,她們別說是上學,就連三餐都成了問題,母親身子不好,姊姊便一肩挑起養家的擔子,拉著她到處給人幹活。
一年多前母親生了重病,急需一筆醫藥費,於是姊姊在牙人的牽線下簽了五年活契,進了海東的南宮家。
母親有錢醫病,身子慢慢地好了起來,也能跟她一起給人洗衣縫補賺取薄酬,不久前十五歲的弟弟得了糧行的工作,也能給家裡掙錢了。
本想著五年時間一晃便過,屆時姊姊便能返家與他們團聚,沒想就在一個月前,當初負責牽線的王牙人找上門來說姊姊跑了。
可她不信,姊姊潔身自好,絕不會幹出勾搭主子不成便竊物逃跑的事情來,必是在這南宮宅裡發生了什麼事,她要找到姊姊,帶姊姊一起回通州老家。
所以當王牙人要他們按約賠償十兩銀子好讓他再找人補給南宮家時,她便自願替補姊姊的缺,王牙人自是歡喜不已,對於她要求虛報姓氏及出身之事也即刻應允。
「姊姊,霏霏不信,霏霏會找到妳的!」她抹去眼淚,堅強地低喃。
夜幕低垂,被黑暗籠罩的赤鹿山有著陰森孤獨之感,只能倚仗著幽微的月光照亮著前路。
夜晚的森林依舊是蟲鳴鳥叫,夜行的走獸鳥禽忙著狩獵,棲身於樹上的蟲類也正在捕捉其他小蟲,或是啃蝕著枝幹上的苔蘚或地衣。
天幕墨藍,點點星光,可夜行於林徑中的南宮滌及定俊沒有心思抬頭欣賞,只藉著月色小心又迅疾地朝著廢坑而去。
隔了數日南宮滌才決定在深夜上山,為的是避開冶監司的人。
在廢坑崩塌並跑出一具人骨後,冶監司的人便在赤鹿山下佈了暗哨,雖然不多,但為免打草驚蛇,他還是決定趁夜入山。
冶監司如此不尋常的動作讓疑惑在他心中不斷堆疊,封礦十年,赤鹿山早已沒了價值,周原為何如此緊張?
如若他南宮家沒有在此丟了兩條命,他不會擱在心上,但他祖父及父親在此遇難,而如今又從坑裡出現了不知來歷的人骨,他豈能無視?
抵達廢坑口,只見原本土石崩塌之處已用許多林木覆蓋。
雷聲轟隆,電光猶如煙火般在空中爆開,發出的聲響教人心驚膽顫。
傾盆暴雨下了兩日,不曾停歇。
第三日天微亮,雨漸緩,三代採蕈人的耿家兄弟身披蓑衣,小心翼翼地走在郊山邊的林徑上。
連著兩日大雨,林徑泥濘不堪,兄弟倆互相提醒著對方留心足下,一前一後地走著。
海東以北以赤鹿山為首,群山橫陳,除了產礦同時也有著美好多變的地貌及林相,最接近海東的馬頭山雖不到兩百丈高,但林木密集,終年濕涼,所產的可食野蕈多達三十餘種,其中有幾種是酒樓常用的頂級食材,總能賣到好價錢。
「大哥,你看!」耿家弟弟指著前面不遠處,「是崩塌地。」
他們的父親說過,只要在雨後見到崩塌地就表示上方有根系脆弱的樹木甚至是朽木,而在所有野蕈之中價錢最高的「春榮蕈」便是生長在朽木附近。
「上面可能有春榮蕈。」耿家大哥往上看著,眼底充滿興奮的光。
「咱們上去瞧瞧。」耿家弟弟一馬當先往上走。
「你小心。」耿家大哥在他身後叮囑著。
兄弟倆一前一後,一上一下,興奮卻也謹慎地抓著一旁的樹枝或石頭,一步步地沿著崩塌地邊緣往上爬。
爬到兩丈高的地方,只見附近的樹木都已傾倒,下面便是個淺淺的山坳,儘管晨霧使得視線不佳,兄弟二人還是看見淺山坳裡滿佈著春榮蕈。
「大哥,咱們今天可發了!」耿家弟弟難掩驚喜及興奮,立刻便跨出了腳步,結果腳下一滑,滾了幾圈跌進山坳裡,一身泥濘。「哎喲!」
「弟弟,你沒事吧?」耿家大哥憂急地問著。
耿家弟弟睜眼一看,眼前滿滿的春榮蕈早已幻化成一枚枚的銅錢,高興都來不及,哪還記得疼。
「沒事,我好得很。」他笑咧了嘴,翻身坐起,「大哥,你快下來吧!」
他坐在原地,伸手採集著眼前的春榮蕈。
耿家大哥揹著竹簍子,小心地踩穩了腳步一步步走下淺山坳,突然,他瞪大了眼睛,面露驚恐地看著自家弟弟,聲線顫抖,「弟弟……你底下……」
看著大哥那彷彿見鬼般的表情,耿家弟弟歪著頭,疑問:「大哥,你怎麼了?」
耿家大哥緩緩地伸出顫抖的手,指著他屁股底下,「你……你坐著什麼?」
耿家弟弟皺起眉頭,疑惑地低下頭,只見他兩腿之間有一隻佈滿泥巴的白骨手破土而出,像是在求救。
「啊!」耿家弟弟尖叫,連滾帶爬地爬開。
土石再次鬆動,一具身著女子衣衫,因為腐爛而露出白骨的屍體自土堆中滑出……
第一章 為姊入府
看著眼前這氣派宏偉的黑瓦大宅,朱霏不自覺地倒抽了一口氣。
出生到現在十七年了,她還沒見過這樣的宅邸,而從今天開始,她將在這陌生又幽深的南宮大宅裡做事。
南宮家出自桑城,幾代以來皆從事礦業,不僅擁有私人的礦山,也向朝廷承租大大小小十數處分佈於海東、丹陽、荊城等地的礦區。除了採礦,近年來南宮家還往南發展事業版圖,擁有幾座產量豐富的茶山。
而現今的南宮家家主南宮滌,年二十有五,是南宮本家唯一的繼承人。
「怎麼?沒見過這般宏偉的宅子吧?」見她兩眼發直地看著眼前的一切,粗使婆子銀珠嬤嬤笑看著她。
朱霏回過神,點點頭,「是,從沒見過。」
銀珠嬤嬤似乎以能在南宮家做事為傲,「不是我說,南宮家可是海東實打實的豪門富戶,咱們家認第二,沒人能認第一。」
王牙人將她從通州鄉下帶到海東進了南宮家的側門,先是將她交給掌事的龐管事,龐管事又將她交到粗使婆子銀珠嬤嬤手裡。
銀珠嬤嬤個兒不高,臉圓身體圓,還有個肥屁股,說話的聲音十分洪亮,看來是個好相處的。
「南宮家上上下下有一百多人,平時就是把自己的活兒做好就沒什麼事了,自在得很。」銀珠嬤嬤拍著胸脯,「妳放心,有我銀珠照看著妳,妳在南宮家的日子保證快活。」
她衷心致謝,「多謝銀珠嬤嬤。」
「對了,妳說妳叫朱……朱什麼?」
「朱霏。」
「那我以後就叫妳阿霏吧?」銀珠嬤嬤看著朱霏手上簡單的包袱。「妳就這麼點東西?」
「嗯。」朱霏點頭。
「無妨。」銀珠嬤嬤用憐憫的眼神看著她,「南宮家除了按月發銀,每年還給所有人做夏冬各兩套衣服,發兩匹布,若是妳用不著還能往家裡送。」
聞言,朱霏微怔,南宮家對下人這麼好嗎?
「對了。」銀珠嬤嬤突然想起什麼,又補了句,「每月每人休沐三日,可自由外出。」
朱霏更驚訝了,她雖從未給人做過奴婢,但也聽了不少,從來不曾聽過有這般善待下人的主家。
「我先帶妳把包袱拿回僕房,再領妳四處看看,如何?」銀珠嬤嬤熱絡地道。
朱霏頷首,「有勞嬤嬤了。」
在銀珠嬤嬤的帶路下,她先去僕房擱下包袱,順道見了幾個在僕房聊天休息的丫鬟婆子,然後便跟著銀珠嬤嬤四處熟悉環境。
南宮家宅院既深且廣,前後共五進,牆高丈六,樹木聳立,除了大大小小錯落在各處的花園庭院,還有一處造有亭臺樓閣的人工湖泊。
銀珠嬤嬤說那湖上樓閣是茶屋,府裡有客或是前兩年搬回桑城老家的南宮老夫人及夫人回來時才會使用。
在府裡七迴八繞,朱霏頭都快昏了。
「前面是耕雲軒,也是咱們少爺的居院。」銀珠嬤嬤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道黑色大門。
關於南宮家的事,朱霏知道的不多,王牙人並沒有跟她多說什麼。「少爺是什麼樣的人?」
銀珠嬤嬤邊領著她往前走邊說著,「少爺今年二十有五,尚未娶妻,長得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可說是人中龍鳳。」
「才二十五?」她沒想到南宮家的家主如此年輕。
「沒錯。」銀珠嬤嬤小聲地道:「老太爺跟老爺在十年前的意外事故中沒了,當時少爺才十五歲呢!」
聞言,朱霏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氣,十五歲就繼承這一切的會是什麼樣的人?
就在此時,耕雲軒的大門開了,一個身著青衫的年輕姑娘自門裡奔出,髮絲微微散亂,衣衫亦有不整。
姑娘神情羞惱,哭喪著臉,完全沒發現她們的存在。她飛也似的奔逃,不一會兒就消失在她們的視線裡。
朱霏怔愣,茫然地望向銀珠嬤嬤。
「好像是明心閣的春壺,平時一副清高的樣子,也不過如此。」銀珠嬤嬤啐了一聲,一臉鄙夷,「天都還亮著就想爬上主人的床。」
話剛說完,只見一道黑色的高大身影自耕雲軒裡緩緩步出。
見狀,銀珠嬤嬤趕緊拉著朱霏站好,恭謹地行禮,低聲道:「是少爺。」
身著一身黑色長袍的南宮滌朝她們所在的位置瞥了一眼,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
朱霏看不清他的臉,只感受到他彷彿有著銳利的眸光,除此之外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好高,頭髮好黑。
赤鹿山廢坑前,海東府衙都史左璿神情凝重地看著地上那具滿是泥濘的白骨。
白骨身首分離,肢幹不全,身上的衣物也早已不見,如今這勉強可看出是男性的骸骨還是仵作老鬼在現場拼湊出來的。
兩日暴雨,這山裡竟沖出了兩具骨骸。
「老鬼,這具骨骸跟剛才在馬頭山驗的那具女人骨骸可有關聯?」左璿問。
「馬頭山的那具女屍死亡時間約是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可這具……」老鬼摩挲著下巴,像是在估算著什麼,而後口氣堅定地道:「這具白骨至少在八年至十年之間。」
他拿起頭骨,將後腦杓轉向了左璿,「大人請看,這兒有個明顯的傷口,看來就是此人的致命傷。」
「你看是什麼凶器造成?」
「還得琢磨琢磨。」老鬼說道:「待回衙裡將骨骸清洗一番,才能清楚看出傷口的形狀。」
這時,一名衙差走了過來,向左璿稟報,「大人,那發現骸骨的樵夫說他不常在附近走動,也不曾看見誰在附近出現。」
「沒什麼可疑的?」左璿問。
「沒有。」衙差搖頭,「他跟妻兒住在羊山那邊,平時以砍柴燒炭為生,今兒是出來打野味,追著一頭獐子才跑到這兒來。」
左璿點點頭,「如果沒什麼可疑之處就讓他走吧。」
「是……對了。」衙差忽而想起一事,「那樵夫說他認識一對住在赤鹿山腳的年輕夫妻,他們已經不見幾個月。」
左璿一聽,眉頭深鎖。
「他說自己跟那對夫妻並不算熟稔,久久才碰一次面,先前去那夫妻的木屋拜訪,發現屋裡的東西都在,可卻明顯已經許久沒人居住。」
「這赤鹿山莫非會吃人?」左璿再看著地上的那具骨骸,神情苦惱,「問問那樵夫對那對夫妻知道多少,你先記下,回頭再查。」
「是。」衙差抱拳一揖。
此時,老鬼看見有兩個人走了過來,先是一驚,然後低聲道:「大人,是南宮家的。」
左璿轉頭,只見南宮滌正與他的隨從定俊走過來,兩人的衣襬及鞋子都沾滿泥濘,看來走得很急。
「大人。」身著黑色長袍的南宮滌來到左璿面前,抱拳一揖,「聽聞廢礦坑發現了一具骸骨。」
「你的消息未免太靈通。」左璿說。
「這兒曾是南宮家向冶監司承租的礦場,在下的祖父及父親亦在此地身故,所以一聽到此處發現骸骨便立即趕來了。」南宮滌不卑不亢地道。
「你認為此人是當時死在坑裡的礦工?」左璿問。
「不,當年災變後,連同先祖父及先父在內共三十名罹難者都被尋獲,並無失蹤者。」南宮滌上前端詳著那具不全的骸骨,發現顱骨上的凹陷,不禁皺起眉頭,蹲下身檢視著那顱骨上的凹陷處,「看起來像是鐵鍬造成的傷口。」
左璿微微睜大眼,「你是說採礦的鐵鍬?」
「正是。」南宮滌站了起來,轉頭望向那因為暴雨而沖垮的坑口。
當年祖母跟娘帶著他來到這兒,看到祖父及父親被抬出時那血肉模糊的樣子,她們婆媳倆哭倒在地,撫屍哀嚎。
那淒厲的哭聲他到現在還記得。
自那天起礦坑就封了,十年下來早已草木茂密,將礦坑掩埋在一片荒蕪之中,尋不著昔日的坑口了。
這具骨骸是如何進坑?他又是誰?
南宮滌走向遭大雨沖蝕而重見天日的廢坑口,正要跨過土丘,忽聽見有人大喊——
「不得進入!」
聞聲,南宮滌停下腳步,轉頭一看,只見冶監司的小鐵官周原帶了幾個下屬急匆匆地趕至,看見南宮滌也在,他面露驚訝。
「周鐵官。」南宮滌向他點頭致意,「好久不見。」
「南宮少爺。」周原涎著笑臉,「廢坑十年,怕是裡頭的木頭都腐了,你可千萬別靠近呀。」
「周鐵官說得是。」南宮滌唇角一勾,走了下來。
「周鐵官,怎麼你也來了?」左璿走過來問。
周原解釋,「我聽說廢坑崩塌,跑出一具白骨來,這畢竟是冶監司的管轄處,便來關切一番。」
「赤鹿山封礦已十年,不想周鐵官還如此掛心,在下深感佩服。」南宮滌一揖。
「南宮少爺過獎了。」周原轉向左璿,「若是左大人已勘查完畢,下官便要命人將此地圍起,以免有人誤闖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左璿點頭,「本官已查驗完畢,周鐵官請便。」
「看來這兒已沒有在下的事,那麼在下就先告辭了。」南宮滌說罷便旋身領著定俊離開。
主僕二人沿著泥濘的林道下走,一路上南宮滌靜默無語。
定俊跟了一路,終於忍不住,「少爺,怎麼不說話呢?」
南宮滌深吸了一口氣,幽幽地道:「我們擇日再來。」
「咦?」定俊疑惑。
南宮滌眸光深凝,聲線冷厲,「周原在任上可從來不是奉職勤勉之人,赤鹿山封礦十年,他何以如此憂急掛心,一聽見風聲便匆匆趕至?」
「少爺是說……事有蹊蹺?」
「唔。」
僕房裡,幾個丫鬟跟嬤嬤趁著睡前閒聊。
這個僕房裡的丫鬟跟嬤嬤都是負責粗活跟雜役的,八個人睡一起,不像那些在各院裡做事的丫鬟嬤嬤是兩人或四人一房。
南宮家的主子都不是苛刻之人,向來對底下人十分寬和及大方,雖是八人一房,但床被及各種日用品倒都齊全,空間也不讓人覺得擁擠。
「今天我在明心閣外面碰到春壺了。」丫鬟翠兒說道。
「怎麼?她還是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臉嗎?」賈嬤嬤笑問。
「她哪敢?」翠兒一臉幸災樂禍,「她的醜事早就傳開,一定也傳到她耳朵裡了。」
其他人一聽,嘴角都是守不住的笑意。
「看她以後還敢不敢仗著自己在明心閣做事就那麼囂張。」另一個丫鬟木秀曾經被春壺欺負過,咬牙切齒地道:「她成天在明心閣跟耕雲軒之間走動,早猜到有那份心思。」
銀珠嬤嬤閒閒地道:「這事也怪不了她,少爺那相貌那出身,院裡又沒個女人,也難怪有人生了那心思,咱們這僕房裡不也曾經有一個?」
大家微微一愣,同時想起了一個人。
「妳是說李露那丫頭?」賈嬤嬤嘖嘖兩聲,看向銀珠嬤嬤,「虧得妳那麼照顧她,沒想她東西一捲就跑了。」
聽到「李露」這個名字,一直安靜聽著大家說話的朱霏瞪大了眼睛,抬頭看向眾人。
「唉。」銀珠嬤嬤長嘆了一口氣,「李露那孩子,真是可惜了……」
「妳還心疼她呢!」賈嬤嬤輕啐一口。
聽賈嬤嬤提及李露時那滿臉的不屑,朱霏終於開口,「那個……李露是誰?」
幾個人不約而同地看向她。
翠兒說:「李露本來是跟我們一起幹活的粗使丫鬟,妳睡的那個位置就是她的。」
朱霏心裡一揪,下意識捏著底下的被褥。「她怎麼了?」
「她呀,就跟春壺一樣,都是想爬床的賤蹄子。」賈嬤嬤臉上及眼底滿是嫌惡厭棄,「她三天兩頭在耕雲軒外徘徊,就想著能進少爺的屋,上少爺的床,勾搭少爺不成就捲帶府裡的東西跑了。」
「行了。」銀珠嬤嬤眉頭一皺,「她人都走了,別再說她閒話了。」
「我說銀珠妳就是人太好了。」賈嬤嬤撇撇嘴,「妳早就發現她經常去耕雲軒探頭探腦,卻還替她掩護。」
「人往高處爬。」銀珠嬤嬤輕嘆一聲,「誰不希望能夠飛上枝頭成鳳凰呢?這也不能怪她。」
「鳳凰?」賈嬤嬤挑眉冷笑,「雞就是雞,就算羽翼斑斕還是雞。」說著她看著朱霏,耳提面命,「丫頭,妳可要認分,別作什麼春秋大夢。」
「好了好了,別說了。」銀珠嬤嬤打斷她,結束了這個話題,「時候不早,大家趕緊睡了吧,明早還有活兒要幹呢!」
大家點點頭,陸續地寬衣睡下。
朱霏也躺下,側過身子面向了一旁的牆面,眼淚瞬間流下,她摸著身下的褥子,咬死了嘴唇,擔心自己一個不小心便抽泣起來。
不可能,李露不是她們口中的那種人,沒有誰比她更了解李露,李露是個溫柔善良、品行端正的好姑娘,是跟她一起長大的親姊姊。
是的,她不叫朱霏,而是叫李霏。
她們父親是個木匠,與母親育有兩女一男,父親還在的時候不顧街坊鄰居的笑話及勸說,讓她們姊妹倆去鄉塾學習,為的是希望她們將來能有更好的出路。
可惜好景不常,父親意外身故後,她們別說是上學,就連三餐都成了問題,母親身子不好,姊姊便一肩挑起養家的擔子,拉著她到處給人幹活。
一年多前母親生了重病,急需一筆醫藥費,於是姊姊在牙人的牽線下簽了五年活契,進了海東的南宮家。
母親有錢醫病,身子慢慢地好了起來,也能跟她一起給人洗衣縫補賺取薄酬,不久前十五歲的弟弟得了糧行的工作,也能給家裡掙錢了。
本想著五年時間一晃便過,屆時姊姊便能返家與他們團聚,沒想就在一個月前,當初負責牽線的王牙人找上門來說姊姊跑了。
可她不信,姊姊潔身自好,絕不會幹出勾搭主子不成便竊物逃跑的事情來,必是在這南宮宅裡發生了什麼事,她要找到姊姊,帶姊姊一起回通州老家。
所以當王牙人要他們按約賠償十兩銀子好讓他再找人補給南宮家時,她便自願替補姊姊的缺,王牙人自是歡喜不已,對於她要求虛報姓氏及出身之事也即刻應允。
「姊姊,霏霏不信,霏霏會找到妳的!」她抹去眼淚,堅強地低喃。
夜幕低垂,被黑暗籠罩的赤鹿山有著陰森孤獨之感,只能倚仗著幽微的月光照亮著前路。
夜晚的森林依舊是蟲鳴鳥叫,夜行的走獸鳥禽忙著狩獵,棲身於樹上的蟲類也正在捕捉其他小蟲,或是啃蝕著枝幹上的苔蘚或地衣。
天幕墨藍,點點星光,可夜行於林徑中的南宮滌及定俊沒有心思抬頭欣賞,只藉著月色小心又迅疾地朝著廢坑而去。
隔了數日南宮滌才決定在深夜上山,為的是避開冶監司的人。
在廢坑崩塌並跑出一具人骨後,冶監司的人便在赤鹿山下佈了暗哨,雖然不多,但為免打草驚蛇,他還是決定趁夜入山。
冶監司如此不尋常的動作讓疑惑在他心中不斷堆疊,封礦十年,赤鹿山早已沒了價值,周原為何如此緊張?
如若他南宮家沒有在此丟了兩條命,他不會擱在心上,但他祖父及父親在此遇難,而如今又從坑裡出現了不知來歷的人骨,他豈能無視?
抵達廢坑口,只見原本土石崩塌之處已用許多林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