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奔騰的山影
1
大唐高祖武德三年,我追隨李勣將軍參與了平定宋金剛的戰鬥,那一年我十九歲。我父親是李將軍的副將,出征前染病,我弟弟又年幼,我以世家子的身分從軍,因我略通文墨,又會外藩文字,李將軍命我在他帳中掌管文書。不久,將軍見我一心只想建立軍功,無意操持文翰,給了我一副鎧甲和一把劍,將我編入了踏白軍,這是一支負責探查敵情的精銳旅伍。
此後的六年裡,我追隨李將軍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戰鬥,討伐王世充、擒獲竇建德、擊敗高雅賢、平定徐圓朗、降服杜伏威、蕩平輔公祏……不斷累積軍功,從普通軍士擢升為校尉。貞觀三年八月,并州都督張公瑾向皇帝陛下上奏,建議對東突厥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前朝隋煬帝時,突厥人就開始侵擾邊地各州,大唐立國後,大臣們甚至建議高祖皇帝遷都避敵鋒芒。今上登基那一年,頡利可汗率領二十萬大軍迫近長安,逼得陛下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殺白馬結盟。張公瑾認為,如今大唐內部蕩平群雄,君臣一心,上下一體,國力鼎盛,到了解決外部問題的時候了。
貞觀三年十一月,皇帝陛下命李勣將軍與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將軍率領十幾萬人馬分路進軍,統一受定襄道行軍總管、大將軍李靖節制。貞觀四年正月五日,我大軍從雲中出發,無數戰旗在空中飄揚,宛若五彩斑斕的雲霞。身穿明光鎧的騎兵像移動的銅牆鐵壁,鋒利的矛在日光下閃耀著輝光,幾萬匹戰馬的蹄聲猶如洪流,發出奔騰的怒吼。身著短甲的弓弩兵受到步兵的保護,每個人身上都背著箭筒,箭羽的光澤閃動一團團光暈。輜重兵驅趕著馱馬拉著輜重車,有些巨大的車輛由駱駝牽引,車輪比人還要高,車上載滿了食物、兵器和衣甲。
十四日,大軍行進至白道,李勣將軍下令紮營,並命令精銳軍團保護水源。營火的煙柱飄起,散成了霧,覆蓋著荒原、山丘、林木,馬兒的嘶鳴、鎧甲的撞擊聲、兵營的口令聲、士兵們打樁紮行軍帳篷的聲音混雜在一起,震動著大地,這聲音洶湧澎湃,彷彿這荒涼的大地上多了一條巨流。晚暮時一名斥候來報,前方二十里的甜水井一帶發現了突厥遊騎兵。李勣將軍命令我和副手阿吐爾率小隊向更遠的區域探查。阿吐爾是個皮膚黝黑的漢子,當時唐軍中不但有鐵勒人、高麗人、契丹人、吐谷渾人、丁零人,甚至還有黑皮膚的軍士,有些人稱他們為崑崙奴,但在軍中,我們是地位平等的兄弟。我的好兄弟阿吐爾,為人勇敢堅毅,性格坦誠,是個好副手。我們率領十二人小隊,趁著夜色輕裝前行,路上我們發現了不少敵人的遊騎兵,盡可能都避開了,在甜水井以西四十里的山坳裡,我們發現了突厥大軍,帳篷一頂接一頂,宛若群山的峰頂。我們決定迅速返回營中,向大將軍呈報此事。
經過甜水井時,我們發現水井邊凌亂的馬蹄印,蹄坑裡有股尿騷味,阿吐爾下馬用手摸了摸,馬尿還是熱的,顯然敵人的遊騎兵剛離開不久,從蹤跡來看,是朝著我大軍所在的方向去的。敵人的馬剛飲了一肚子水,必然緩步前行,不過這也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發現我軍的存在。我和阿吐爾商量了一下,決定立刻追擊,消滅這支遊騎,順便抓個舌頭。我命士兵下馬,用麻布包裹馬蹄,將多餘的負重全部卸掉,在水井附近挖了一個坑,將物資妥善藏於其中,並恢復地表原貌。
一陣疾馳之後,我們在一片小樹林的邊緣發現了十餘個敵人,卸了馬鞍,躺在草地上過夜,連個警戒的哨兵也沒有,顯然他們還不清楚已到了我軍眼皮子底下。我和阿吐爾分派了擊殺目標給兄弟們,刀劍出鞘,悄悄摸了過去,睡夢中的敵人來不及反抗,就被我們一刀一個解決了,有個上了年紀的老傢伙反應很快,跪在地上乞降,我下令將他捆起來。將死去的敵人掩埋後,我們將他們的戰馬也全部牽走。
李勣將軍獲悉探報,十分高興,立刻審問了那個俘虜。頡利可汗的大軍總共有八萬人,其中騎兵三萬人,步卒五萬人,大營紮在甜水井西面的黑熊坳,已經四天了,遊騎四出,意圖尋找唐軍主力。李勣立即召柴紹、薛萬徹、趙猛、吳進等將領到大帳議事,他決定在甜水井阻擊敵軍。甜水井的北側是大青山餘脈,林木茂密,他命令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率領五千騎兵埋伏在林中,兩軍酣戰時出擊。南側是濁流河形成的潮間帶,潮間帶中長滿了大片蘆葦,他命折衝將軍趙猛率兩千短刀手、五百鉤撓兵,穿牛皮靴,攜防潮用具和在泥塗中滑行的泥馬,潛伏在蘆葦中。華州刺史柴紹率領一萬二千兵馬繞道向北,翻過大青山,當突厥大軍主力離開黑熊坳營壘後,立刻奪營,使其喪失輜重與退路。李勣將軍自己親率三萬人馬,占領甜水井,正面列陣,抵禦頡利可汗的大軍。
頡利可汗得知唐軍搶占了甜水井後,留下五千人留守大營,親率人馬出戰,到達戰場時已是第二天的午後。他將全部精銳騎兵布置在中央,步兵排布在兩翼,企圖用騎兵將唐軍從中央撕成兩半,再用步兵將唐軍分割包圍。李勣將騎兵布置在兩翼,正中用兩層戰車分段設為拒馬,在戰車後埋伏陌刀兵、長槍兵和強弩兵。頡利可汗命令庶弟阿史那延羅率領一千騎兵衝陣,邊衝鋒邊放箭,騎兵衝到陣前時,企圖越過戰車構成的拒馬,唐軍槍兵們同時舉起了三丈長的銳矛,形成整齊密集的槍林,猶如一群龐大的刺蝟,撞在槍尖上的敵騎紛紛墜馬,後面的騎士被動延緩了衝擊速度,陌刀兵立刻趨前,劈砍敵人,一時血肉橫飛,人馬俱碎。阿史那延羅為之膽喪,調轉馬頭逃歸本陣,其部下也紛紛掉頭而逃,唐軍的弩箭猶如飛蝗,將大部分逃敵射落馬下。頡利可汗見首戰失利,下令將阿史那延羅處死,隨即號令全軍,向唐軍殺來。
敵軍距離唐軍兩百步,李勣將軍下令強弩手射殺正在移動的敵人,儘管殺死的敵人很多,但是突厥騎兵依舊洶湧而至。兩翼唐軍騎兵見守在中央的軍團扛住了敵騎的攻擊,立即左右包抄,碾壓敵人的步兵。我與阿吐爾在左翼,並羈向前,面對蜂擁的敵人和如雨般的箭矢,不停地向前衝殺,敵人的血噴濺在我的臉上,我顧不得擦拭,繼續揮動長槍刺殺,我的槍折斷了,我拔出腰刀繼續劈砍,刀捲了刃,血水順著小臂流到手臂肘,凝固成厚厚一層。我扔掉鈍了的刀,從腰間抽出銅錘擊打敵人,敵人的頭盔和顱骨一起發出清脆的破裂聲。戰鬥最激烈時,李勣將軍的親衛兵也投入了戰場。
兩個時辰的死戰,突厥大軍的衝擊減退,陣型向後移動,埋伏在山麓的薛萬徹見敵人露出疲態,立刻全部出動,從側翼殺入敵軍,生力軍的加入,使突厥軍陷入徹底的混亂,潰兵慌不擇路,朝濁流河潮間帶逃去。埋伏在蘆葦中的唐軍將士坐著泥馬滑了出來,將泥足深陷的敵人一一殺死,那些企圖爬出泥潭的,也被鉤撓兵鉤住,丟了性命。
頡利可汗見自己的大軍陷入唐軍的包圍,敗局已定,調轉馬頭逃離戰場,他屬下的將領們一見,也都紛紛丟下自己的士兵逃命。逃到黑熊坳時,頡利發現自己的大營裡插滿了唐軍旗幟,知道營壘已失,不敢停留,繼續逃跑,一直跑到鐵山才駐足。收攏兵馬,所部已不足三萬人,步兵幾乎全部喪盡。
敵人沒了統帥,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李勣將軍命折衝將軍趙猛率四千人留下來,照顧傷員、看守俘虜。其餘人休整一個時辰,趕在天黑前追擊敵人。
1
大唐高祖武德三年,我追隨李勣將軍參與了平定宋金剛的戰鬥,那一年我十九歲。我父親是李將軍的副將,出征前染病,我弟弟又年幼,我以世家子的身分從軍,因我略通文墨,又會外藩文字,李將軍命我在他帳中掌管文書。不久,將軍見我一心只想建立軍功,無意操持文翰,給了我一副鎧甲和一把劍,將我編入了踏白軍,這是一支負責探查敵情的精銳旅伍。
此後的六年裡,我追隨李將軍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戰鬥,討伐王世充、擒獲竇建德、擊敗高雅賢、平定徐圓朗、降服杜伏威、蕩平輔公祏……不斷累積軍功,從普通軍士擢升為校尉。貞觀三年八月,并州都督張公瑾向皇帝陛下上奏,建議對東突厥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前朝隋煬帝時,突厥人就開始侵擾邊地各州,大唐立國後,大臣們甚至建議高祖皇帝遷都避敵鋒芒。今上登基那一年,頡利可汗率領二十萬大軍迫近長安,逼得陛下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殺白馬結盟。張公瑾認為,如今大唐內部蕩平群雄,君臣一心,上下一體,國力鼎盛,到了解決外部問題的時候了。
貞觀三年十一月,皇帝陛下命李勣將軍與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將軍率領十幾萬人馬分路進軍,統一受定襄道行軍總管、大將軍李靖節制。貞觀四年正月五日,我大軍從雲中出發,無數戰旗在空中飄揚,宛若五彩斑斕的雲霞。身穿明光鎧的騎兵像移動的銅牆鐵壁,鋒利的矛在日光下閃耀著輝光,幾萬匹戰馬的蹄聲猶如洪流,發出奔騰的怒吼。身著短甲的弓弩兵受到步兵的保護,每個人身上都背著箭筒,箭羽的光澤閃動一團團光暈。輜重兵驅趕著馱馬拉著輜重車,有些巨大的車輛由駱駝牽引,車輪比人還要高,車上載滿了食物、兵器和衣甲。
十四日,大軍行進至白道,李勣將軍下令紮營,並命令精銳軍團保護水源。營火的煙柱飄起,散成了霧,覆蓋著荒原、山丘、林木,馬兒的嘶鳴、鎧甲的撞擊聲、兵營的口令聲、士兵們打樁紮行軍帳篷的聲音混雜在一起,震動著大地,這聲音洶湧澎湃,彷彿這荒涼的大地上多了一條巨流。晚暮時一名斥候來報,前方二十里的甜水井一帶發現了突厥遊騎兵。李勣將軍命令我和副手阿吐爾率小隊向更遠的區域探查。阿吐爾是個皮膚黝黑的漢子,當時唐軍中不但有鐵勒人、高麗人、契丹人、吐谷渾人、丁零人,甚至還有黑皮膚的軍士,有些人稱他們為崑崙奴,但在軍中,我們是地位平等的兄弟。我的好兄弟阿吐爾,為人勇敢堅毅,性格坦誠,是個好副手。我們率領十二人小隊,趁著夜色輕裝前行,路上我們發現了不少敵人的遊騎兵,盡可能都避開了,在甜水井以西四十里的山坳裡,我們發現了突厥大軍,帳篷一頂接一頂,宛若群山的峰頂。我們決定迅速返回營中,向大將軍呈報此事。
經過甜水井時,我們發現水井邊凌亂的馬蹄印,蹄坑裡有股尿騷味,阿吐爾下馬用手摸了摸,馬尿還是熱的,顯然敵人的遊騎兵剛離開不久,從蹤跡來看,是朝著我大軍所在的方向去的。敵人的馬剛飲了一肚子水,必然緩步前行,不過這也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發現我軍的存在。我和阿吐爾商量了一下,決定立刻追擊,消滅這支遊騎,順便抓個舌頭。我命士兵下馬,用麻布包裹馬蹄,將多餘的負重全部卸掉,在水井附近挖了一個坑,將物資妥善藏於其中,並恢復地表原貌。
一陣疾馳之後,我們在一片小樹林的邊緣發現了十餘個敵人,卸了馬鞍,躺在草地上過夜,連個警戒的哨兵也沒有,顯然他們還不清楚已到了我軍眼皮子底下。我和阿吐爾分派了擊殺目標給兄弟們,刀劍出鞘,悄悄摸了過去,睡夢中的敵人來不及反抗,就被我們一刀一個解決了,有個上了年紀的老傢伙反應很快,跪在地上乞降,我下令將他捆起來。將死去的敵人掩埋後,我們將他們的戰馬也全部牽走。
李勣將軍獲悉探報,十分高興,立刻審問了那個俘虜。頡利可汗的大軍總共有八萬人,其中騎兵三萬人,步卒五萬人,大營紮在甜水井西面的黑熊坳,已經四天了,遊騎四出,意圖尋找唐軍主力。李勣立即召柴紹、薛萬徹、趙猛、吳進等將領到大帳議事,他決定在甜水井阻擊敵軍。甜水井的北側是大青山餘脈,林木茂密,他命令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率領五千騎兵埋伏在林中,兩軍酣戰時出擊。南側是濁流河形成的潮間帶,潮間帶中長滿了大片蘆葦,他命折衝將軍趙猛率兩千短刀手、五百鉤撓兵,穿牛皮靴,攜防潮用具和在泥塗中滑行的泥馬,潛伏在蘆葦中。華州刺史柴紹率領一萬二千兵馬繞道向北,翻過大青山,當突厥大軍主力離開黑熊坳營壘後,立刻奪營,使其喪失輜重與退路。李勣將軍自己親率三萬人馬,占領甜水井,正面列陣,抵禦頡利可汗的大軍。
頡利可汗得知唐軍搶占了甜水井後,留下五千人留守大營,親率人馬出戰,到達戰場時已是第二天的午後。他將全部精銳騎兵布置在中央,步兵排布在兩翼,企圖用騎兵將唐軍從中央撕成兩半,再用步兵將唐軍分割包圍。李勣將騎兵布置在兩翼,正中用兩層戰車分段設為拒馬,在戰車後埋伏陌刀兵、長槍兵和強弩兵。頡利可汗命令庶弟阿史那延羅率領一千騎兵衝陣,邊衝鋒邊放箭,騎兵衝到陣前時,企圖越過戰車構成的拒馬,唐軍槍兵們同時舉起了三丈長的銳矛,形成整齊密集的槍林,猶如一群龐大的刺蝟,撞在槍尖上的敵騎紛紛墜馬,後面的騎士被動延緩了衝擊速度,陌刀兵立刻趨前,劈砍敵人,一時血肉橫飛,人馬俱碎。阿史那延羅為之膽喪,調轉馬頭逃歸本陣,其部下也紛紛掉頭而逃,唐軍的弩箭猶如飛蝗,將大部分逃敵射落馬下。頡利可汗見首戰失利,下令將阿史那延羅處死,隨即號令全軍,向唐軍殺來。
敵軍距離唐軍兩百步,李勣將軍下令強弩手射殺正在移動的敵人,儘管殺死的敵人很多,但是突厥騎兵依舊洶湧而至。兩翼唐軍騎兵見守在中央的軍團扛住了敵騎的攻擊,立即左右包抄,碾壓敵人的步兵。我與阿吐爾在左翼,並羈向前,面對蜂擁的敵人和如雨般的箭矢,不停地向前衝殺,敵人的血噴濺在我的臉上,我顧不得擦拭,繼續揮動長槍刺殺,我的槍折斷了,我拔出腰刀繼續劈砍,刀捲了刃,血水順著小臂流到手臂肘,凝固成厚厚一層。我扔掉鈍了的刀,從腰間抽出銅錘擊打敵人,敵人的頭盔和顱骨一起發出清脆的破裂聲。戰鬥最激烈時,李勣將軍的親衛兵也投入了戰場。
兩個時辰的死戰,突厥大軍的衝擊減退,陣型向後移動,埋伏在山麓的薛萬徹見敵人露出疲態,立刻全部出動,從側翼殺入敵軍,生力軍的加入,使突厥軍陷入徹底的混亂,潰兵慌不擇路,朝濁流河潮間帶逃去。埋伏在蘆葦中的唐軍將士坐著泥馬滑了出來,將泥足深陷的敵人一一殺死,那些企圖爬出泥潭的,也被鉤撓兵鉤住,丟了性命。
頡利可汗見自己的大軍陷入唐軍的包圍,敗局已定,調轉馬頭逃離戰場,他屬下的將領們一見,也都紛紛丟下自己的士兵逃命。逃到黑熊坳時,頡利發現自己的大營裡插滿了唐軍旗幟,知道營壘已失,不敢停留,繼續逃跑,一直跑到鐵山才駐足。收攏兵馬,所部已不足三萬人,步兵幾乎全部喪盡。
敵人沒了統帥,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李勣將軍命折衝將軍趙猛率四千人留下來,照顧傷員、看守俘虜。其餘人休整一個時辰,趕在天黑前追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