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1844年10月10日與諸弟書)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暢快之至,以信多而處處詳明也。
四弟七夕詩甚佳,已詳批詩後;從此多作詩亦甚好,但須有志有恆,乃有成就耳。余於詩亦有工夫,恨當世無韓昌黎及蘇黃一輩人,可與發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詩;用心思索,則無時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穀;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門生為本省學政,託以兩孫,當面拜為門生。後其兩孫歲考臨場大病,科考丁艱①,竟不入學。數年後兩孫乃皆入,其長者仍得兩榜。此可見早遲之際,時刻皆有前定,盡其在我,聽其在天,萬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較諸弟更高,今年受黜②,未免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橫慮,大加臥薪嚐膽之功,切不可因憤廢學。
九弟勸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荊七遣去之後,家中亦甚整齊,問率五歸家便知。《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莊嚴威厲,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後,當以九弟言書諸紳而刻刻警省。季弟信天性篤厚,誠如四弟所云「樂何如之」。求我示讀書之法,及進德之道。另紙開示,餘不具。
兄國藩手草
道光廿四年八月廿九日
【注釋】
①丁艱:原指遭父母之喪,後多專指官員居喪。
②黜:降職或罷免。
【精彩點評】
曾國藩在這封信裡,告誡家中兄弟,功名富貴是變幻莫測的,不能掌握,只有建立功德和修習學業才是自己能夠把握的。
功德積一分,我們就能增長一分,學業增進一分,我們就得進一分,但功德和學業的修養需要一天天的積累,不能促成,一分分的積累才能使家業興旺。他還舉了個例子證明人生的事情不能自己掌握,而增進學業,自己能否抓住機會,則是自己能把握得住的。面對挫折,不能聽天由命,要繼續努力,加強臥薪嚐膽的功夫,不可荒廢了學業。
【經典格言】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穀;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自主。

做個光明磊落、神欽鬼服之人
(1850年2月20日與諸弟書)
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正月初六日接到家信三函:一係十一月初三所發,有父親手諭,溫弟代書者;一係十一月十八所發,有父親手諭,植弟代書者;一係十二月初三澄侯弟在縣城所發一書,甚為詳明,使遊子在外,鉅細了然。
廟山上金叔不知為何事,而可取「騰七之數」?若非道義可得者,則不可輕易受此。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處下手,能令鬼服神欽,則自然識日進氣日剛。否則不覺墮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諸弟現處極好之時,家事有我一人擔當,正當做個光明磊落、神欽鬼服之人,名聲既出,信義既著①,隨便答應,無事不成,不必愛此小便宜也。
父親兩次手諭,皆不欲予乞假歸家。而予之意,甚思日侍父母之側,不得不為迎養之計。去冬家書曾以歸省、迎養二事與諸弟相商。今父親手示既不許歸省,則迎養之計更不可緩。所難者,堂上有四位老人,若專迎父母而不迎叔父母,不特予心中不安,即父母心中亦必不安;若四位並迎,則叔母病未全好,遠道跋涉尤艱。予意欲於今年八月初旬,迎父親母親叔父三位老人來京,留叔母在家,諸弟婦細心伺候。明年正月元宵節後,即送叔父回南,我得與叔父相聚數月,則我之心安。父母得與叔父同行數千里到京,則父母之心安。叔母在家半年,專僱一人服侍,諸弟婦又細心奉養,則叔父亦可放心。叔父在家,抑鬱數十年,今出外瀟灑半載,又得觀京師之壯麗,又得與侄兒侄婦侄孫團聚,則叔父亦可快暢。在家坐轎至湘潭,澄侯先至潭,僱定好船,伺候老人開船後,澄弟即可回家。船至漢口,予遣荊七在漢口迎接,由漢口坐三乘轎至京,行李婢僕,則用小車,甚為易辦。求諸弟細商堂上老人,春間即賜回信,至要至要!
李澤縣、李英燦進京,余必加意庇護。八斗沖地,望繪圖與我看。諸弟自侍病至葬事,十分勞苦,我不克幫忙,心甚歉愧!
京師大小平安。皇太后大喪,已於正月初七日廿七日滿,脫去孝衣。初八日係祖父冥誕,我作文致祭,即於是日亦脫白孝,以後照常當差。心中萬緒,不及盡書,統容續布。
兄國藩手草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注釋】
①著:建立。
【精彩點評】
在這封家書裡,曾國藩迎養父母和叔父,連途經之處的車馬安排都一一安頓好,心思縝密可見一斑。父親兩次書信裡都拒絕曾國藩請假回家探親,曾父為兒子著想、讓兒子顧全事業不要為家所累的好父親形象變得鮮明親切起來。即使隔著百年歷史鴻溝,父母一心為兒女的無私情感與現代一般無二,值得歌頌。
從信中我們還可發現曾國藩不僅孝順父母,對叔父母也關懷備至。曾國藩的叔父曾驥雲(1807—1860),字高軒,只比曾國藩大四歲,年齡的接近,使他與曾國藩的關係異常親近。幼年時,他們如「兄弟」般相處長大,叔侄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曾驥雲處處關懷呵護曾國藩。成年後,即使是離開家鄉在外求學,抑或是在京城做官,或是在各地從政治軍,曾國藩總是在家書中關心著叔父曾驥雲的身心健康、起居生活,像對待父親那樣敬重著曾驥雲。
【經典格言】
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處下手,能令鬼服神欽,則自然識日進氣日剛。否則不覺墮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