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商戶人家之金夫玉媳《全4冊》

79特價9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回到古代當千金 沈書嫻的一天是從天亮起床開始的,做為一個今穿古的穿越人士,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失憶」後,她已能適應古代的生活。她也算是命好的,穿過來就是呼奴使婢的小姐,雖然說不上金婢銀奴,但身邊也有兩個貼身丫頭,一個奶娘一個教引嬤嬤,還有三個打掃的小丫頭。 一個人使喚七人,有單獨一處院子,三間正房佈置得富麗堂皇;吃的是肉,穿的是綢,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電腦,不能上網。不過都穿越了再想以前也沒必要,穿成小姐總比穿成丫鬟強,所謂知足常樂,想多了就是穿越成了皇太后也不快活。 「姑娘,起來了嗎?」床邊傳來丫頭春分的聲音。 沈書嫻已經醒了,只是冬天的被窩實在太美好,讓她不太想起床。現在丫頭過來叫她,表示真得起來了。她應了聲,「嗯。」 春分和立夏把幔帳收起,衣服早就收拾好擺在床前,兩人上前欲伺候沈書嫻穿衣。 沈書嫻卻是揮手道:「我自己來就好了。」穿過來這麼久,衣服該怎麼穿她早就知曉,身邊有人能使喚是很舒服,但穿衣洗澡這種事情她實在不想假手他人。 「下了一夜的雪,天亮時終於放晴了。」立夏笑著說道。 沈書嫻穿越之前是北方人,儘管不喜歡冬天卻唯愛雪景。穿過來這麼久早就覺得十分無聊,正想找點事情做,聽立夏如此說,立即興奮起來,道:「走,我們到外頭看看。」 「姑娘,哪有這麼急的,總要先梳洗了。」春分笑說著,又道:「讓周嬤嬤看到,又要說姑娘幾句了。」 沈書嫻想到周嬤嬤,頓時把這個心收了。 周嬤嬤是沈家請來專門教沈書嫻規矩的,每年五十兩學費,在江淮地界上絕對是天價了。周嬤嬤原是京中高門大戶人家裏的教引嬤嬤,因年齡大了被放了出來,拿了銀子回到原籍,沈書嫻的哥哥沈書君花了一番工夫打聽,才把她請回來教導妹妹。 穿越過來這一年,沈書嫻對於周嬤嬤也是領教了,不但厲害還有手段,不管自個兒找什麼藉口、說什麼話,周嬤嬤總是能把她堵回來。 人在屋裏還沒出去,大毛衣服不用穿,裏頭皮襖卻是穿上了。春分喚來小丫頭,桃核端水,桃子拿手巾,葡萄拿來圍巾,春分接過圍巾先幫主子圍好,立夏上前接過手巾,沈書嫻這才伸手沾水洗臉,立夏隨即在水盆裏擰了毛巾,遞給沈書嫻。 等到沈書嫻梳洗完,三個小丫頭把東西收了,魚貫的出門去。沈書嫻來到梳妝臺前坐定,立夏開始為她梳頭,春分把首飾盒子打開,釵是釵,簪是簪,還有步搖、華勝等等分門別類、幾層分列擺出來,好供沈書嫻挑選。 每天都看到這些東西,但沈書嫻仍覺得新鮮得很,挑了支累絲小鳳釵,做工精細不說,鳳嘴裏還銜著串小珍珠。對於這種步搖類的髮飾沈書嫻是情有獨鍾,尤其現在大冬天的,鮮花是戴不上了,她更愛這種走路時步搖搖曳的風情。 另外再挑了支金環,立夏手巧,也不梳複雜的髮型,幾下工夫便把主子的頭髮綰好,反正天寒地凍的,一般也不會有外客,髮式簡單就好。春分也沒閒著,收了頭上戴的首飾盒子,又把耳環、戒指、手鐲之類的首飾盒打開。沈書嫻揀幾樣喜歡的,兩個丫頭幫著戴好,春分最後把沈書嫻常戴的金鎖戴上,早上的裝扮就算是完了。 現在天氣冷,各人都在自己屋裏吃飯,早上要吃什麼,昨天晚上就已報給廚房。春分打發小丫頭去催飯,又和立夏兩個把飯桌擺好,沈書嫻也從梳妝臺前移步到碧紗廚裏,炭火盆已經攏上,倒也沒那麼冷。 三個小丫頭提著食盒上樓,早點是白粥和小菜,還有幾盤麵點。沈書嫻吃不多,喝了大半碗粥,小菜夾了幾筷,點心真吃不下去了,讓丫頭們端去吃。 飯畢,沈書嫻本想去花園裏走走賞賞雪,千金小姐的生活雖然富足美好,但實在也太無聊了,這時就見沈家主母江氏房裏的大丫頭冬至進門來,笑著道—— 「姑奶奶來了,奶奶請姑娘過去說話。」 沈書嫻聽了愣了一下,不禁問:「哪位姑奶奶?」 這一年多來,沈家的親友她基本上都搞清楚了,姑奶奶也有幾位,但若沒個排行區別一下,只說姑奶奶來了,她還真不知是哪一個。 冬至臉上閃過一絲不屑,道:「是大姑奶奶。」 「噢。」沈書嫻頓時明白是誰了,沈家大姑奶奶沈書貞是她同父異母的姊姊,除了這點血緣關係外,基本上算是沒關係。 這牽扯到沈家的前塵往事,沈書嫻跟哥哥沈書君是一母所出,是過世沈老爺填房安氏所生。沈大爺沈書禮和沈大姑奶奶則是沈父的原配所出,那一年沈老爺去世,五七剛過,沈書禮就鬧分家,要把繼母和他們兄妹兩個趕出去。 安氏嫁過來的時候,沈書禮已經十八歲,媳婦都娶了,沈書禮並沒有受過安氏的教養。雖然說繼母也是娘,但像這樣的繼母繼子關係是有點微妙的。沈老爺死後,即便還有繼母在,沈書禮鬧著要分家也不是不行。 兩個從叔主持分的家,沈書禮早就買通他們,安氏一個婦道人家除了哭還是哭,當時沈書君才十五歲,雖然明白些事,但到底年輕,大部分財產都讓沈書禮拿走,只留給了沈書君母子三人幾畝水田還有一處小宅子。 現在沈書嫻兄妹住的大宅,以及平常的生活花費,都是沈書君自個兒發憤圖強掙出來的,相反的,分家拿了家財大頭的沈書禮反倒是越來越不如沈書君,也因為這樣,兄弟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幾回見面甚至差點要動手打起來。 相比之下,沈書君跟沈書貞的關係相對好些,畢竟沈書禮鬧分家趕他們出門時她已經出嫁,這事她沒摻和,只是對於他們兄妹後來的慘況也沒伸援手,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不顧。也因為這樣,沈書君對她的態度便是無視,妳不拿我當親人,我就拿妳當路人,不會像跟沈書禮那樣,見面就要動手,不過話也不會說的。 立夏拿來沈書嫻的鶴氅,穿好往外走時沈書嫻突然想了起來,道:「大姊姊不應該在家中守孝嗎,怎麼這時候過來了?」 沈書貞夫家姓方,是沈老爺在世時定的親事,當時方家情況很不錯,這些年下來就不行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方家比之一般小門小戶的人家還是強些,但方二老爺命短,一個月前病逝,訃聞倒是送來了,沈書君和江氏都沒去,只打發了婆子過去。 沈書嫻聽江氏說過這事,也就記在心裏。別說一直以來兩家沒來往,就是有來往,沈書貞這時候也該為夫守孝,五七好像都沒過,只該在家裏待著。 「姑娘不知道,大姑奶奶無兒無女,現在她大伯子要收她的宅子,收她的地,連嫁妝都不讓帶就趕她出門呢。」冬至有幾分幸災樂禍的說著,丫頭的態度最容易被主子影響,江氏從不拿沈書貞當回事,下人肯定也是這樣。「大姑奶奶是哭著來的,身上連件皮襖都沒得穿,說是被她大嫂拿去了。」 沈書嫻穿越過來後只見過沈書貞一次,快三十歲的人了,打扮得花枝招展,她樣貌好,保養得也不錯,顯得十分年輕,看起來是很精明厲害的一個婦人。 沒親身經歷過以前的苦逼日子,沈書嫻對於沈書貞的恨意不像江氏這樣深,但要說同情也說不上,畢竟她現在的生活是兄長提供的,吃著人家的飯,穿著人家的衣,再去同情人家的仇家,這樣太不仁義了。 「走,去看看。」沈書嫻點頭道。 天氣雖說放晴,外頭仍然冷得很,出屋門時沈書嫻不自覺的拉了拉身上的鶴氅,院子裏雪已經打掃乾淨,出了院門,只見幾個傭僕正掃著地,主路上的雪也都清掃一空。 沈書嫻的這處院子是緊挨著母親的正房修建,母親安氏四年前去世,沈書君便命人把院子封了,兩處院落本來相連的垂花門也封了起來。現在要去江氏的正房,只得從正門走石子甬道,繞過竹林小徑,再過一重垂花門才能到。 江氏的院子比沈書嫻的院子大上許多,五間正房,左右廂房、耳房,共二十幾間房舍,皆是青石鋪地,四四方方,院子兩邊則有給姨娘們住的小跨院。而昨天下了一夜雪,但這院子實在乾淨得很,摔倒主子的事絕不會發生,顯見江氏治家之嚴。 不等沈書嫻進門,就聽到屋裏傳來沈書貞的高聲哭泣,邊哭嘴裏還說著—— 「就是我無兒無女,我願意為夫守節,哪有五七未過大伯子就上門趕人的道理?」 江氏喝著茶,心裏暗爽的聽著。想當年她嫁給沈書君那會兒,可謂是家徒四壁,她不是沒上過沈大姑奶奶的門,但當時沈書貞是怎麼對她的,二兩銀子都不借,沈書貞身邊的婆子還說了一大串難聽的話。 現在看到她這樣,江氏心裏樂著呢,真是現世報。人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當年好歹留點情面,凡事做絕了,現在哭著求上門來,她只當樂子看。 江氏心裏無比愉悅,嘴裏卻是道:「大姑奶奶何不回去跟妳兄長說,正該是娘家兄長出頭說話的時候,到我這裏來,我一個婦道人家又有什麼辦法?我家大爺半個月前起身進京去了,至今未歸,大姑奶奶再在我這裏哭鬧,我也是幫不了妳。」 江氏這麼一說,沈書貞哭得更狠了,道:「妹妹快別提那沒了良心的東西,當年能把母親和弟妹趕走,我就知道他是什麼心腸,父親留下來的偌大家業也讓他敗得差不多了,每日就只知在妓院裏混,如今哪裏還會管我的死活?」 「姑娘來了——」 沈書嫻進了屋裏,不等她上前見禮,沈書貞看到她立時拋開江氏,上前抓住她的手,直接跪了下來,「妹妹,妳一定要給姊姊作主啊。」 沈書嫻頓時被她這架式嚇了一跳,她一個未出閣的年輕姑娘,能幫她作什麼主啊! 江氏忙命丫頭趕緊去把大姑奶奶扶起來。她叫沈書嫻過來的目的是看看沈書貞的笑話,這會兒可擔心沈書貞這陣仗把沈書嫻嚇著了。「大姑奶奶有話好好說,別嚇到姑娘了。」 沈書貞被丫頭扶著坐下來,沈書嫻也跟著落坐。 隔了幾個月再見到沈書貞,這氣色妝容就差多了,本來還算是年輕少婦,現在連半老徐娘都稱不上了,一張臉白得跟紙似的,只差沒把「慘」字寫在臉上。 沈書貞繼續抹著眼淚哭道:「當年是我糊塗,錯把那狼心狗肺的兄長當親人,跟弟妹們都疏遠了,也怪不得妹妹生氣。我在這裏跟弟妹還有妹妹賠不是了,妳們打也好,罵也好,我都無話可說,但求弟妹和妹妹看在過世父親的分上,好歹幫幫姊姊,方家大老爺那樣趕人收屋的,我下半輩子可要怎麼過……」 沈書貞說著說著又失聲痛哭起來,這哭聲裏可不摻一點假,她是真沒辦法了,方家大老爺在淮陽城裏是出了名的一霸,若指望沈書禮為她出頭,別說他向來只有膽欺負自己人,對外都是縮頭王八,就是他肯出頭都未必有用,現在能幫她的只有沈書君。 沈書君有關係有錢,縣太爺那裏說得上話,方家大老爺再厲害見了他也怕上幾分,更何況這事本來就是方家理虧,只要江氏派管事去遞個狀紙,這官司就贏了,萬一江氏甩手不管,她真的就哭訴無門了。 江氏熱鬧看得差不多了,也是被沈書貞哭煩了,剛想送客,就聽沈書嫻道—— 「大姊姊先別哭,我且問妳,到底方家大老爺拿走了多少東西,妳心裏可有數?」 沈書貞這樣,沈書嫻心裏多少有點同情,不過她也看出來了,江氏只打算看看笑話而已,沒管沈書貞的意思。江氏這樣也是理所當然,畢竟沈書貞以前就沒把沈書君當弟弟,現在出了事想到這個弟弟了,弟弟就得替她出頭?天下間可沒這麼好的事。 沈書貞聽到沈書嫻如此問了,心裏冒起了希望,連忙道:「瑣碎東西我記不得,值錢物件我都知道,還有我的嫁妝,那些都有單子,至於房契地契之類的,我心裏也都有數。」 「既然如此,大姊姊就先把單子列出來,像方家大老爺這樣行事的,告到官府裏一定告得贏。」沈書嫻又吩咐丫頭拿來筆墨。 沈書貞聞言高興起來,江氏卻聽得皺起眉頭,但也不好打斷小姑說話,只聽沈書嫻又道—— 「不過大姊姊,妳也知道的,官字兩個口,既然要告官,少不得要破費,大姊姊打算花費多少來打這場官司?」 沈書貞怔了一下,品出沈書嫻話裏的意思,沈家可以幫這個忙,但要有好處。沈書貞素來把錢財看得很重,尤其如今丈夫已逝,她只能指望著錢財房產過日子,無故分出去一份,她實在捨不得,不過要是捨不得這點錢,她就一分也撈不著了。 心裏如此盤算一番,她咬牙道:「先夫留下三處田莊、兩間鋪面,我願意把兩間鋪面拿出來,只求保住其他財產。」 她如此一說,江氏心思有點活動了,以現在沈家的家業來看,兩間鋪面實在算不得什麼,但江氏是苦過來的,曾經一文錢都看在眼裏過,突然間掉下兩間鋪面,讓她十分心動,而且這件事情也不是很難料理,方家大老爺有錯在先,讓管事封了銀子送去衙門,然後讓沈書貞去告就好了,她並不費什麼事。 再說又是小姑先挑起來的話,就是以後夫君回來了,說她哪裏不對,她只說是書嫻的主意,相信夫君也沒話說,最後她平白得了兩間鋪面,總是好事一件。 江氏心裏已有了主意,面上卻故意嘆氣道:「想想所謂骨肉至親,那方家大老爺如此行事,實在沒把我們沈家放在眼裏,就是大爺現在不在家,我也得幫大姑奶奶出這口氣才行。」 沈書貞頓時大喜,雖然還心疼那兩間鋪面,嘴裏卻道:「弟妹能不計前嫌,姊姊感激不盡,一切全都依仗弟妹了。」 讓沈書貞到廂房歇著,江氏叫來管事,先封五十兩銀子送去衙門,又讓人寫了狀紙送上,不到中午便打點妥當,下午就要上堂。 她派了丫頭去知會沈書貞一聲,讓她先準備準備,下午得鼓足了勁到公堂上去哭,然後就等著判官司。 江氏素來厭煩這位姑奶奶,只讓丫頭隨便端飯給她,並不叫她一起吃飯。沈書嫻一直旁聽江氏料理此事,午飯自然跟著江氏一塊吃。 「妹妹果然心善,要是我才不會管她死活。」江氏笑著說道。 沈書嫻低頭笑道:「怎麼說也是親姊姊,總不能真看著她被淨身趕出去。」再者也不是白幫忙,得了兩間店鋪沈家也不虧。 江氏點點頭,那場大病之後,這個妹妹的性格脾氣有點不一樣,不過也不奇怪,小姑娘嘛,總會慢慢長大懂事。她嘆道:「都是一家子骨肉,想想大伯子那樣的行事……」 沈書嫻聽了也輕輕一嘆,有時候越是想靠血緣關係卻越是不牢靠,尤其是牽扯到財產這因素時。 官司判得很快,沈書貞願意為夫守節,那就在方家宗族裏挑選合適的男丁過繼。方大老爺拉走的所有東西都得退回,沈書貞回到自家自住,同時縣太爺還規定,過繼事宜由方家和沈家人主持,不准方家大房插手。 沈書貞歡天喜地的跟著管事婆子回來,向江氏和沈書嫻道謝,江氏沒怎麼理會,只提醒她別忘了把鋪子的契書送來。 沈書貞就是再覺得肉疼也得捨得,她一個寡婦現在能靠的就是娘家人,給出去一部分,她還能剩下一部分,以後日子才能過下去。她滿臉笑容的道:「這是自然,弟妹為我操心勞力,怎麼也不能讓弟妹再為我墊錢,我回家之後就派人送來。」 江氏點頭,無意聽她再說其他,揮手說乏了,讓她先回去了。 其實,看到沈書貞在丈夫去世後有了如此下場,江氏心中的痛處也被刺了一下。 說到底,方家大房敢如此趕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沈書貞沒有兒子,她要是有兒子,家業有繼,方家大房再怎麼樣也不會做得如此絕。子嗣問題便是江氏目前最大的心病,她沒有孩子,且不只她沒有,沈書君的兩房姨娘也都沒有。 新婚燕爾的那當口,她倒是懷過孕,可那時候生活艱辛,孩子也沒能留住,五個月的時候掉了,是個成了形的男胎。當時也沒辦法好好保養,後來家境好轉了,眼見一直懷不上,請了大夫來看過,大夫婉轉的說了,她以後生育可能會有點困難。 大夫的話就像一根針直扎到江氏心裏,怎麼也拔不掉。為了子嗣,沈書君納妾她不敢管,每每想到早年跟沈書君的恩愛柔情,再看看現在的兩房姨娘,江氏只覺得有一把刀在刮著她的心。 她想把那把刀拿出來,把礙眼的姨娘砍死,當然這只是幻想,現實是她什麼都不能做。不只沈書君盼著有個兒子,就是她也希望姨娘們能生出兒子來,不管誰生的,總是她的兒子,沈書君要是絕後了,她付出的代價要更高。 「嫂子歇著吧,我先回去了。」沈書嫻說著,看嫂嫂臉色變化不定,估計是想到了哥哥的子嗣問題。她不禁暗嘆口氣,嫂嫂已經十分能幹了,但女人就是再厲害,也繞不開子嗣這件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