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水滸傳(上中下套書不分售)

79特價90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但見: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 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 天香影裡,玉簪朱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御駕。 珍珠簾捲,黃金殿上現金輿;鳳羽扇開,白玉階前停玉輦。 隱隱淨鞭(即靜鞭,朝會時內侍擊鞭百官肅靜)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日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 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救濟萬民。 」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 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計議。 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 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 人遭縲紲(牢獄)之厄。 以臣愚意,要讓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讓保民間瘟疫。 」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親將丹詔付與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金盒子盛了御香,帶了數十人,上了鋪馬(驛站),一行部從,離了東京,取路徑投信州貴溪縣來。 但見:

遙山疊翠,遠水澄清。 奇花綻錦繡鋪林,嫩柳舞金絲拂地。 風和日暖,時過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郵亭驛館。 羅衣蕩漾紅塵內,駿馬馳驅紫陌(京城郊野的道路)中。

且說太尉洪信齎擎(捧持)御詔,一行人從上了路途,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 大小官員出郭(外圍城牆)迎接;隨即差人報知龍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準備接詔。 次日,眾位官同送太尉到於龍虎山下,只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直至上清宮前下馬。

當下上自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後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著。 洪太尉便問監宮真人道:「天師今在何處? 」住持真人向前稟道:「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曰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向龍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因此不住本宮。 」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詔,如何得見? 」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 」

齋罷,太尉再問真人道:「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不著人請將下來相見,開宣丹詔。 」真人稟道:「太尉,這代祖師雖在山頂,其實道行非常,能駕霧興雲,蹤跡不定。 貧道等如常亦難得見,怎生教人請得下來? 」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見!目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書丹詔,親奉龍香,來請天師,要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道士設的道場),以禳天災,救濟萬民。 似此怎生奈何? 」真人稟道:「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志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 如若心不志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 」太尉聽說,便道:「俺從京師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誠。 既然恁地(這樣),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 」

次日五更(天將亮時)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梁上,手裡提著銀手爐,降降(慢慢地)地燒著御香。 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後山,指與路徑。 真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顧志誠上去。 」太尉別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 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裡不說,肚裡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茵(厚褥子)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裡,卻教下官受這般苦! 」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只見山凹裡起一陣風。 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老虎)來。 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呀! 」撲地望後便倒。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