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啟程
「怎麼辦?擺在我們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條是返回威尼斯繼續做一個商人,這樣可以發大財,家財萬貫;還有一條就是我們趁著戰亂,重返東方蒙古帝國,成為一名誠實而守信的使者……」此時的尼科洛看起來多麼剛毅、偉岸。他的個子高大,長著滿臉的落腮鬍子和一雙大而圓的眼睛。透過那一對海水般深邃的藍眼珠,可以看出他博大的心胸。
「……沒關係的,我們已經有了承受旅途磨難的經驗,不管經歷多少次出生入死都能堅持。」說話的是尼科洛的弟弟馬費奧。他儘管小哥哥幾歲,但是,在困難面前,從來沒有退縮過。馬費奧雖然話語不多,但是,一直都默默的支持兄長的選擇,是尼科洛作出重大選擇的堅定支持者。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退縮,要選擇繼續東進,重返『絲綢之路』。一個人的誠信,遠比財富更重要。」
「好!我選擇支持父親和叔叔,不管經歷多少苦難,我都會義無反顧地跟隨你們!」說話的是一個個子高高的少年馬可,雖然他才十七歲,但是,他已經熟練掌握多種語言。他是一個沉穩、堅定、剛毅的孩子,儘管失去了母親,可不管經受多少苦難,他都從不流淚。母親從小就告訴他,父親是一名真正的漢子!父親一去多年,堅定、執著,尋覓到了東方那個出產茶葉和絲綢的國家,拜見了蒙古大汗……
第一次和父親、叔叔同行的馬可,從親人身上看到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波羅家族三人選擇了東進「絲綢之路」。在西方人看來,這無異於從此踏上不歸路。因為,他們成功的希望渺茫,到達東方的機率微乎其微。
「也許我們會很順利地到達忽必烈的大蒙古國呢……」馬可很有自信地說了一句。年幼的馬可那稚嫩的臉上,已經冒出毛茸茸的鬍子,像初春的小草一樣。
此時,波羅家族三人已經沒有了退路!除了在威尼斯、阿迦和耶路撒冷三地還可以稍稍滯留之外,他們不能有一點兒懈怠。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磨難,年少的馬可意識到,他們這才開始了真正的東方探險之旅。
很快,一些新的問題出現了,讓波羅家族三人感到手足無措。他們原計劃使用駱駝和牛,從亞美尼亞南行。如果可行的話,徒步走完數百英里到達波斯灣重要港口荷姆茲,然後,再從那裡乘船跨過荷姆茲海峽進入印度洋。
當時,大多數往來於印度洋的商人都會把印度洋西海岸一些城市作為他們理想的經商目的地。波羅家族三人不是這樣,他們認為,他們是從這些城市出發,踏上「絲綢之路」,前往東方蒙古帝國。
他們此次之行沒有制定明確的路線,因此,他們遇上了很大的麻煩!
當馬可他們重返亞美尼亞的時候,他們發現這裡已經被蒙古帝國征服。儘管這裡的居民都是基督教徒,但是,他們並不像羅馬人那樣虔誠。
很早以前,亞美尼亞人以勇敢和彬彬有禮著稱,但是現在,他們卻野蠻、吝嗇、好吃懶做……
當波羅家族三人來到這裡的時候,當地人很少關注他們,沒有人詢問他們從哪裡來,或者到哪裡去。
大家都覺得他們很平凡,平凡到沒有什麼話要和他們說。他們就是來自威尼斯的三個普普通通的商人,或者說,就是三個不知道到哪兒去的普通旅人。
馬可還年少,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總是有過剩的精力,一路上問這問那,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不知不覺,馬可他們一行三人已經到了土庫曼……
土庫曼人不耕種土地,也很少定居下來,大都過著游牧生活。他們選擇臨時居住地的時候,完全取決於是否有可供放牧的草場,有時居住在高山草場,有時居住在曠野大漠。他們常年與自己放牧的羊群為伴,穿的是用毛氈和獸皮做成的衣服。
尼科洛和馬費奧每天忙於東進「絲綢之路」的各種準備,收集路上需要的駱駝和牛、馬,還有吃的肉食和水。
年少的馬可意識到路途艱險,他必須學會適應各國、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文化和宗教,尤其是各國、各民族的語言,還有飲食、服飾。在旅途中,他慢慢的發覺那個叫忽必烈的帝王領導下的蒙古民族並不信仰上帝,他們只是效忠蒙古國大汗,並定期獻上貢品。他們這麼做就可以得到大汗的恩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親身經歷過一次東方之旅的叔叔馬費奧,微笑著對馬可聳聳肩,說:「馬可,我們的東方之旅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困難和艱險等著我們……」
土庫曼的天空湛藍,藍得好像海洋,浩渺無邊。銀白色的彎月,好像浩瀚大海中一艘航行的船兒,把一個又一個旅行家、探險家和商人的美好夢想,載向天邊,載向彼岸。
歇息調整了一段時間,他們又開始了新的旅程。
「怎麼辦?擺在我們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條是返回威尼斯繼續做一個商人,這樣可以發大財,家財萬貫;還有一條就是我們趁著戰亂,重返東方蒙古帝國,成為一名誠實而守信的使者……」此時的尼科洛看起來多麼剛毅、偉岸。他的個子高大,長著滿臉的落腮鬍子和一雙大而圓的眼睛。透過那一對海水般深邃的藍眼珠,可以看出他博大的心胸。
「……沒關係的,我們已經有了承受旅途磨難的經驗,不管經歷多少次出生入死都能堅持。」說話的是尼科洛的弟弟馬費奧。他儘管小哥哥幾歲,但是,在困難面前,從來沒有退縮過。馬費奧雖然話語不多,但是,一直都默默的支持兄長的選擇,是尼科洛作出重大選擇的堅定支持者。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退縮,要選擇繼續東進,重返『絲綢之路』。一個人的誠信,遠比財富更重要。」
「好!我選擇支持父親和叔叔,不管經歷多少苦難,我都會義無反顧地跟隨你們!」說話的是一個個子高高的少年馬可,雖然他才十七歲,但是,他已經熟練掌握多種語言。他是一個沉穩、堅定、剛毅的孩子,儘管失去了母親,可不管經受多少苦難,他都從不流淚。母親從小就告訴他,父親是一名真正的漢子!父親一去多年,堅定、執著,尋覓到了東方那個出產茶葉和絲綢的國家,拜見了蒙古大汗……
第一次和父親、叔叔同行的馬可,從親人身上看到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波羅家族三人選擇了東進「絲綢之路」。在西方人看來,這無異於從此踏上不歸路。因為,他們成功的希望渺茫,到達東方的機率微乎其微。
「也許我們會很順利地到達忽必烈的大蒙古國呢……」馬可很有自信地說了一句。年幼的馬可那稚嫩的臉上,已經冒出毛茸茸的鬍子,像初春的小草一樣。
此時,波羅家族三人已經沒有了退路!除了在威尼斯、阿迦和耶路撒冷三地還可以稍稍滯留之外,他們不能有一點兒懈怠。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磨難,年少的馬可意識到,他們這才開始了真正的東方探險之旅。
很快,一些新的問題出現了,讓波羅家族三人感到手足無措。他們原計劃使用駱駝和牛,從亞美尼亞南行。如果可行的話,徒步走完數百英里到達波斯灣重要港口荷姆茲,然後,再從那裡乘船跨過荷姆茲海峽進入印度洋。
當時,大多數往來於印度洋的商人都會把印度洋西海岸一些城市作為他們理想的經商目的地。波羅家族三人不是這樣,他們認為,他們是從這些城市出發,踏上「絲綢之路」,前往東方蒙古帝國。
他們此次之行沒有制定明確的路線,因此,他們遇上了很大的麻煩!
當馬可他們重返亞美尼亞的時候,他們發現這裡已經被蒙古帝國征服。儘管這裡的居民都是基督教徒,但是,他們並不像羅馬人那樣虔誠。
很早以前,亞美尼亞人以勇敢和彬彬有禮著稱,但是現在,他們卻野蠻、吝嗇、好吃懶做……
當波羅家族三人來到這裡的時候,當地人很少關注他們,沒有人詢問他們從哪裡來,或者到哪裡去。
大家都覺得他們很平凡,平凡到沒有什麼話要和他們說。他們就是來自威尼斯的三個普普通通的商人,或者說,就是三個不知道到哪兒去的普通旅人。
馬可還年少,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總是有過剩的精力,一路上問這問那,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不知不覺,馬可他們一行三人已經到了土庫曼……
土庫曼人不耕種土地,也很少定居下來,大都過著游牧生活。他們選擇臨時居住地的時候,完全取決於是否有可供放牧的草場,有時居住在高山草場,有時居住在曠野大漠。他們常年與自己放牧的羊群為伴,穿的是用毛氈和獸皮做成的衣服。
尼科洛和馬費奧每天忙於東進「絲綢之路」的各種準備,收集路上需要的駱駝和牛、馬,還有吃的肉食和水。
年少的馬可意識到路途艱險,他必須學會適應各國、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文化和宗教,尤其是各國、各民族的語言,還有飲食、服飾。在旅途中,他慢慢的發覺那個叫忽必烈的帝王領導下的蒙古民族並不信仰上帝,他們只是效忠蒙古國大汗,並定期獻上貢品。他們這麼做就可以得到大汗的恩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親身經歷過一次東方之旅的叔叔馬費奧,微笑著對馬可聳聳肩,說:「馬可,我們的東方之旅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困難和艱險等著我們……」
土庫曼的天空湛藍,藍得好像海洋,浩渺無邊。銀白色的彎月,好像浩瀚大海中一艘航行的船兒,把一個又一個旅行家、探險家和商人的美好夢想,載向天邊,載向彼岸。
歇息調整了一段時間,他們又開始了新的旅程。